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6成应届生求职多次碰壁 多因技能经验不足(共含5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翩跹的浮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面对今年的“更难就业年”,应届毕业生提早奔波在求职的路上,然而,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英才网联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碰壁’大调查”中,有60%的人在求职中多次“碰壁”,近5成的人认为专业技能欠缺和经验不足是求职“碰壁”的主要原因。
60%的人碰壁次数达到“头破血流”
接受本次调查的人中,男性占总人数的55%,女性占45%。在学历方面,初/高中学历占2%,大专/本科学历占83%,研究生及以上的占15%。
据“你碰过几回‘壁’?”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10%的人碰过一次,11%的人碰过两次,13%的人碰过三次,6%的人碰过四次,而多次碰壁“头破血流”的人达到60%。(见图1)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对于即将迈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而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尴尬和迷茫。遭遇求职“碰壁”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多次碰壁后你是“撞晕”了,还是“撞醒”了,有没有痛的“领悟”。
34%的人在应聘国企时“碰壁”
在所学专业方面,建筑与机械行业占51%,化工与医药占24%,金融与服装占6%,IT与电子占12%,传媒与教培占5%,其他占2%。
国企和事业单位相对稳定,福利待遇较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青睐,导致岗位竞争异常激烈。想要捧起“铁饭碗”实属不易,碰壁在所难免。据“你‘碰壁’企业的性质?”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国企占34%,外企占7%,合资/私企占50%,事业单位占9%。(见图2)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分析,千军万马,也并非只能过一座独木桥,
我国私企数量众多,需求人数也最多,为求职者拓宽了选择道路。私企看重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能力,但由于很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应届生缺乏对行业和应聘职位的了解,所以“碰壁”。应届生在求职中一定要先了解招聘企业,对岗位做个大致评估,也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能否胜任。做到知己知彼,在面试中才不会被动,争取到就业机会。
五成人因专业技术欠缺“碰壁”
据“你为什么会‘碰壁’?”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人因专业技能欠佳、经验不足而“碰壁”,17%的人因不知道在简历中如何展示自己而“碰壁”,10%的人因面试准备不充足,表现欠佳而“碰壁”,对求职目标没有清楚的定位而导致碰壁的人占8%,对薪酬期望值过高而碰壁的人占5%,其他原因占7%。(见图3)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提示,技术与经验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是一道较高的门槛。应届生应该重视自己在学校中的毕业设计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设计和活动要与求职意向相关。实习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为就业打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岗位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书本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此外,应届生还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简历的完整性,这是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潜力的“窗口”。
海投简历无回应最令人无奈
据“遇到哪些问题让你觉得无奈?”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38%的人认为海投简历无回应让人觉得无奈,30%的人认为是人脉关系,18%的人认为是面试受到HR的刁难,9%的人认为是遭遇性别歧视,还有5%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见图4)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应届生“广撒网”之举实属无奈,谁也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求职的机会。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海投简历并不是盲目地投,而是要有针对性。在投递简历前,要根据岗位不同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简历,根据岗位要求,展示自己的优势。在投递时要注意技巧,根据招聘企业的特点填写简历标签,这将方便HR第一时间搜索到你的简历。同时要注意简历的文本格式、发送简历时的邮件标题、发送简历的方式等等,切记不要群发。
最近几天,我所在的城市飘起了几年来的第一场雪,让我的这个冬天又多了几分寒意,
应届生求职:莫因出身英雄气短
。求职已经有3个多月了,至今却没有什么值得向别人说起的得意经历,有的只是辛酸和输在起跑线上的无奈。我读的是一所普通高校,学的是生物师范专业。一开始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薪资不是很重要。暑假,我利用假期时间在家乡周边地区询问了一些高中对于生物老师的需求情况,得到的结果不是很乐观。老师的需求量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大,需要的也大多是语、数、外专业的毕业生。这算是我求职生涯遭遇的第一盆冷水了,没想到更多的寒流还在后面。
开学后,我发现在暑假未雨绸缪的并非我一个人,很多人都在四处打听招聘信息,更有手快的人甚至连简历都做好了,我们之所以这么急,就是因为和知名高校比起来,我们真的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在敲门砖没有别人的硬时,我们只能选择笨鸟先飞。
印象最深的是20年底在南京的一场招聘会。当时一所不算很有影响的高中招老师,我和我们学校其他师范专业的十几个同学一起去试试,
招聘会似乎是事先有安排的,门外100多名应届毕业生,站得满满的。一个招聘的工作人员出来说:“××师大(一所重点师范大学)的先进来,××大学(我们学校)的在外面等着。”当时我们听了觉得很不是滋味。招聘现场没有大厅,我们一群人就在门外硬生生地站了一个多小时。12月份的南京已经很冷了,寒风刺骨。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了,每人不到两分钟的面试和零录用率都使我们彻底寒了心,那时候我们唯一的感觉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出身”不够好,后来我在求职的时候也开始注意想“对策”。做简历时不再把学校的名字强调放大,而是把自己屈指可数的特长放在了简历最显眼的位置;在应聘或是面试的时候,也尽量避免谈到自己的学校,而多谈自己的经历和社会经验之类的……反正就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在躲着什么。时间长了,仿佛还真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感觉对不起母校,但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瞒天过海,“骗”到和名校毕业生一样的面试机会。
转眼快过年了,不少同学凭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找到了工作,可以暂时安心回家了。可我还是两手空空,不想回家,有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我也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招聘会,多多少少因为自己的敲门砖不够硬而被人拒之门外。我也不止一次地不甘心:“如果让我和其他人一样平等地进入面试,我一定不比他们差!”可是现实就是这样,我一次次重新加入到如潮的求职大军中去。
3个多月的求职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敲门砖其实不仅仅硬在你学校的牌子上,更多的还有你的个人品牌,即你与众不同的地方,相信我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会把求职的路越走越宽,让自己的敲门砖变得真正硬起来。
沪上主要高校都开始第二轮求职高峰,不过大学生求职当中出现了很多“怪”现象,一些应届毕业生做梦也没想到,“兼职过多”反而使自己痛失工作机会。
兼职经历过多遭拒
原因:“太浮躁”
小唐是沪上某知名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昨天他参加学校的一场招聘会,小唐当时自信满满的,在他的个人简历中,罗列了在大学期间兼职于若干家公司的经历,并称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立即胜任任何工作岗位”,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没有一家单位有录用他的意向,有的单位甚至连他的简历也拒收。
一家用人单位后来向东方早报记者韩晓蓉解释,像这类兼职过多的学生,心态太浮躁。实习和兼职时就不停地跳来跳去,真正参加工作了也不一定会安心,说不定干不了几天又跳槽了。公司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毕业生,
据了解,像小唐这样由于兼职过多反而处处碰壁的案例在各大招聘会都有发生。
父母“护驾”不受欢迎
原因:“不独立”
东方早报记者韩晓蓉还发现,在招聘会现场,有父母“护驾”的求职者也不受欢迎。有一名毕业生由父亲陪着来应聘。那名同学跟在父亲的身后,两手空空,应聘材料也由父亲拿着。在一个招聘摊位前,父亲在熙熙攘攘的求职者中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并将应聘材料放到招聘人员面前,等到招聘人员要了解情况时,这位父亲才发现儿子还在人群外面。招聘人员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委婉地谢绝了那位父亲的“求职”,气得父亲不知说什么好。但那名同学似乎并不在意,当着父亲的面说,这么多人,像地摊一样,还怎么找工作啊。
东方早报记者韩晓蓉发现,在熙熙攘攘的求职者中,不少学生都有亲人陪同,有的甚至由父母两人“护驾”,而招聘单位并不赞成这种做法。他们说,这样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长大的,独立处事能力较差,如果找工作都不敢独自参与,那么工作中的压力又如何能承担呢?
有时农村学生受欢迎
原因:“能吃苦”
用人单位表示,能吃苦的毕业生最受他们的青睐。欧龙科技公司的王强经理就表示,他们招人时把能否吃苦看成一条重要的用人标准,所以特别偏爱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本地生源的学生挑挑拣拣的心理依然较强,所以在这方面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学生更有竞争力。(早报记者 韩晓蓉)
建筑系教授连续3年招不到男研究生,一句“男生去哪儿了”的追问,得到“男生都去挣钱了”的答案。硕士研究生为何女生多于男生?记者采访发现,就业竞争力的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男生在求职中更受欢迎,而且男生更渴望早点工作挣钱养家。专家担忧,研究生男女比例失调将带来诸多问题,对此,已有高校开出了相应“药方”。
男女简历分开收
录用者9成为男生
昨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了《硕导提问:男生去哪儿了?》的稿件。截至昨日18时,983条评论中,“就业”成了核心词。回顾自己从求职到读研的经历,西南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的女研究生小李承认,自己是被找工作的压力“逼”回了象牙塔。前年冬天,小李兴冲冲拉着3个姐妹去参加某银行的宣讲会,投简历时,小李发现男女生简历是分开收的。最后,她们同去的4个女生无一人被录取,后来听同班顺利入职的男生讲,90%的新同事都是男的。此后,小李又参加了3场招聘,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最后她接受了父母的建议继续深造,“希望凭学历,能增加点竞争力。”
全班30名男生全签了
10名女生一半没着落
在理工科专业,更是经常出现用人单位疯抢男生的情况。据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专业的女生小何回忆,全班40人中,30名男生全签到了工作,而10名女生只有一半有着落,剩下5人全部考研。学地质工程的小于说,她的专业常需野外考察,“我一个人和10个男生出去,晚上住哪儿都是问题,我只好考研换专业。”
据《成都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目录》显示,排名“非常紧缺岗位”前5的是:市场营销、建筑装饰、计算机应用、通信技术、机械加工。这些岗位都是偏理工或需要超强的出差抗压能力,这方面,男生天然占优势。
新闻链接
女生增多是趋势
美国大学也是女生多
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82年时,我国授予硕士学位8665人,其中男硕士7835人,占总数的90.4%,女硕士830人,只占总数的 9.6%;而毕业的女硕士达到了64924人,占总数的40%;这个比例上升为46.36%,女硕士数量首超男性。从世界范围看,这一趋势也并非偶然。早在前,美国全部大学新生中,女生就占到了67%,当时美国教育部就预言,如果此现状不加干涉任其发展,到2068 年,美国大学里几乎全是女生了。
第五届驻烟高校应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初阳 摄影
水母网4月26日讯(ymg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张开祝 )昨天上午,第五届驻烟高校应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工商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外33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提供岗位5000余个,达成就业意见约2000个。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春节前“急吼吼”的求职大军相比,目前不少毕业生求职是“骑驴找马”,“就业稳定性”则成为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迫切要求。
“骑驴找马”看了又看
不甘“只拿专科生工资”
尽管昨天的招聘会与公务员考试恰好“撞车”,但洽谈会仍吸引了驻烟高校及周边地市的毕业生前来求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毕业生找工作不再“急吼吼”地签约。不少年前已经有初步就业意向的学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难找的是好工作,不是工作。如果愿意的话,还是有不少工作机会的。”烟台大学日语系大四学生吴晓菲告诉记者,班里同学签约的不多,但基本都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单位。很多同学是边实习边继续找,生怕错过了更好的。“主要是待遇与想象的落差比较大。不少单位只给1000多的工资,还要自己租房子,一个月下来几乎剩不下太多。”与吴晓菲一起来找工作的女孩说,“企业只希望用专科生甚至中专生的工资来招聘本科生,让我们缺乏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
对此,山东工商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处一位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应届生起薪工资的“缩水”是个普遍现象。“应届生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放平心态,注重企业能够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不要让薪水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
第五届驻烟高校应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初阳 摄影户籍也成就业条件
怕“为人做嫁衣”
求职者不再“急吼吼”,用人单位招人也列出了更多的条件。
尽管招人名额有限,但山东道恩集团的展台前始终挤满了前来求职的毕业生。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力资源主管几乎在与每个求职者交谈时,都会问及求职者的户籍及家庭所在地。
“没办法,我们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做怕了。”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刘秀萍告诉记者,很多外地毕业生在企业经过专业培训一年后纷纷选择跳槽或者回原籍工作,让企业非常被动。“现在很多企业招人都是在储备后备干部,对新人培养倾注了很大心血,但毕业学生并不一定领情。”刘秀萍有些无奈地说,因此今年招聘企业非常关注求职者的户籍及住址。
温馨提醒:好性格赢得好工作
什么样的求职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赢得招聘主管的青睐?记者特地现场采访了用人单位,供广大求职者参考。
“好的性格,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企业的信任。”一位企业招聘主管告诉记者,“好性格”包括得体的穿着打扮,更包括自信的求职状态。比如有的大学生来到展台前,第一句话就问“这里还招会计吗”,这就表现得非常不自信。“这种怕被拒绝的心态,其实是求职者内心忧虑与不自信的表现。”这位主管表示,如果企业不再招人的话,可能早就已经撤走了。而如果求职者足够好,企业也会考虑破格录用。因此应届生在与企业交流时,应表现出更强烈的自信。
当然,自信不是盲目自大。在招聘现场,有的毕业生开口便问“我一个月能发多少钱”,这种不礼貌的举止,往往导致被拒绝。
★ 应届生求职自荐信
★ 应届生求职自荐书
★ 应届生求职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