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ovo小蜥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ovo小蜥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

篇1: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

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_作文

我的第一本书,现在已找不到它了,回忆起来印象也不是很深,就像深海中的夜明珠,虽说珍贵,但光芒却不过是模糊的一点点,不很起眼,但它却曾真正地、一点都不掺假的存在过,于我有着非凡的意义。

回忆它的时候感觉有些累,时间久远我几乎将它忘记了。极力想起来的一丝丝线索、一幅幅画面也如同被细沙铺了一层一样,不很清晰,隐隐记着上面画着猫、狗、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剩下的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经常给躺在床上的.我读里面的故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坐在床头边,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读着,我也是使劲地睁着眼睛,生怕睡着了,错过了哪个精彩环节。那时,年幼的我对母亲读的故事一知半解,但却由衷地对书感到好奇,特别想知道这薄薄的书中怎么会藏着那么多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里都会有淘气可爱的小朋友和那些顽皮机灵的小动物们。

每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摸一摸那本书,感觉它就像一个好孩子那样乖,不乱跑乱动,更不搞恶作剧,所以我从不将其作为破坏的对象。如果家中有人在看书的话,我就会翻开它,装模作样地读着,有时候拿倒了都不知道。

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捧着那本书为父母讲故事,就像母亲给我讲的那样动听、美妙。

后来,我认了字,可以自己读故事了,很希望能再多读一些书,父母对我的想法也很支持。我努力学习,认真做功课,渐渐地,认识的字由少变多,看的书也由薄变厚。好奇的我开始试探着读一些作文选,慢慢发现作文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每篇作文都会给我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作文选便彻底代替了故事书,但这又无法令我满足,于是便开始涉猎一些名家名作。在那些异彩纷呈的文字中,我感到书真是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那里面五彩缤纷,有喜有悲。后来,我又开始读一些文学名著,先是简写版,然后是原著,读古代文人的深刻思想,读今日名家的精彩文笔。我的书一天天多了起来,生活也变得无法与书分开了,书彻底融入了我的生命。

篇2:第一本书作文

第一本书作文

从古自今,许多美德一直传诵着,那一本《三字经》就是记载着我们中国炎黄子孙该有的美德。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记得,大家都会那么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你们知道吗?理解里面的字句含义吗?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许你读一遍的时候,你不知道它具体讲的是什么,你只知道它朗朗上口,却悟不出其中一二;但如果你读很多遍,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里面的意思的精华,你就会感叹,会永远记得《三字经》那本书。也许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三字经》泛滥着旧时代的气息,你不会要想到读它。久而久之,若人人都不读它,不学它,它就会被遗忘。它那些可爱的字句,最富有的教诲,以及最深得人心的东西都会被现代种种电子产品给埋没。

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那时候还小,起初我还不喜欢看书,总觉得字数太多晃眼,后来父亲知道了便给我买来了一本书----《三字经》。书面挺好看的大大的三个字印在书面上,那时候我小学五年级,会识很多字,但在我那个年龄都很皮,像个男孩子似的,整天玩,也不喜欢看书,然而那本《三字经》就被我扔进书柜里了。我也不太清楚我是从什么时候又把那本书拿起,大概是我升小初的时候,那时候14岁懂的东西很多了,那个时候的我挺喜欢看书的,尤其是鲁迅和老舍朱自清他们的散文,还喜欢高尔基的散文,托尔斯泰写的小说和现代各种青春励志的小说。上中学那会初二那会总觉得读书没啥用,我也特犟,直接跟我父亲犟起,被父亲狠狠的训斥,被父亲第一次的扇耳光,让我对父亲很怕,后来我叛逆的心理慢慢改好,于是开始努力学习。有一天夜里,父亲从书柜里翻出那本《三字经》,上面略微有些尘土,父亲把它递给我,要我把它背熟,理解其中的字义。我才知道那是一本好书,于是我一页页的翻看着,慢慢的吸允着其中的一行一句,我才发现我以前是多么的愚钝、竟不知天底下还会有如此亲切的字语。那一晚,我第一次忽然领会到以前那些看不懂的字句含义。我像海绵吸水那样,拼命吸取面前这本书的精髓,慢慢悟出了其中,才知道每本书都有它的灵魂。虽然那简简单单三字式的语句,读起朗朗上口,却意在其中,许多教诲人的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

也就是这样,我人生的第一本书----《三字经》,伴随着我至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到社会上,我都时时刻刻牢记着它教诲人的话,是它教唆这我该如何做人做事,是它带我走到一个满是黄金的住处,影响着我的`一生。无论是该感谢我的父亲,还是感谢那本启蒙我的第一本书----《三字经》,要不是父亲找出这本书就不会有现在这般的我,《三字经》是父亲所带领我找到的,我的父亲是我的第一导师,也是父亲的教导领我走到一个满是鸟语花香我所想的世界。

每每捧起我的第一本书《三字经》,总会想起我的父亲我的第一导师。

篇3:《我的第一本书》

【基础练习】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酷似(kù) 盈眶(kuàn溃 马鬃(zhōn溃 塾师(shú)

B、晾晒(shài) 磨蹭(cen溃 苦楚(chǔ) 背熟(shú)

C、红薯(sǔ) 驮灯(tuó) 奥秘(mì) 愣了(lèn溃

D、掺和(chān) 愁苦(cóu) 崇敬(chón溃 沙哑(shā)

2、下列句子中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我以为父亲要凑我了,可是没有。

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C、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D、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3、下列各句中,说明父亲回家次数最少的一句是()。

A、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B、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极少回家。

C、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少有回家。

D、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很少回家。

4、下列词语中词性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愁苦 崇敬 赞美 晾晒

B、掺和 奥秘 凄惨 酷似

C、温厚 欣慰 荒寒 幽默

D、昏黄 磨蹭 金黄 稀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6、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造成他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①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②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③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关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④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_____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7、①、②两处描写了父亲的哪些方面?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过③、④两处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贞比你有出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填入文中空格处恰当的一组词是()。

A、竟然 缝缝补补

B、居然 缝缝补补

C、竟然 修修补补

D、居然 修修补补

【热点考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祖母的呼唤(节选)

童年时,每当黄昏,特别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许多家门口响起呼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男人的声音极少,总是母亲和祖母的声音。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祖母身体病弱,在许多呼唤声中,她的声音最细最弱,但不论在河边,在树林里,还是在村里哪个角落,我一下于就能在几十个声调不同的呼唤声中分辨出来。她的声音发颤,发抖,但并不沙哑,听起来很清晰。

有时候,我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和一群孩子逮田鼠,追兔子,用锹挖甜根苗(甘草),祖母喊出第一声,只凭感觉,我就能听见,立刻回一声:“奶奶,我听见了。”挖甜根苗,常常挖到一米深,挖完后还要填起来,否则大人要追查,因为甜根苗多半长在地边上。时间耽误一会,祖母又喊了起来:“狼下山了,狼过河了,成汉,快回来!”偶然有几次,听到祖母急促而愤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门!”①祖母的声音拉得很长,充满韧性,就像她擀的杂面条那么细,那么有弹力。有时全村的呼唤声都停息了,只我还没回去,②祖母焦急地一声接一声喊我,声音格外高,像扩大了几十倍,小河、树林、小草都帮着她喊。

12、解释下列词语。

冷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韧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祖母呼唤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与标题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祖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②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祖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B

2、C

提示:

A、揍

B、“马鬃”

D、篮

3、B

4、C

5、A

提示:

B、缺主语;

C、语序不当;

D、定中搭配不当,应为“一箱子书和一麻袋红薯”。

6、

⑴、在他成长的第一阶段,就失学了;

⑵、当地文化、经济极度贫困落后。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和写作背景来理解。

7、行动、情态、语言等方面。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感情。

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分析描写角度,再结合人物形象来品析说话人的感情。

8、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友情。

提示:此题要结合上下文意来理解分析。

9、如“夜补课本”、“巧补课本”。

提示:此题要综合概括文意,并抓住关键词作答。

10、元贞家境不如“我”,成绩却比“我”好。

11、D

提示:此题要认真辨析各组词的词义差别并结合文意来选择。

12、形容冷气逼人。指顽强持久,不易变化的特性。

13、祖母的呼唤声最细最弱,发颤发抖而富有弹性,但不沙哑。

提示:此题要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来分析。

14、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

15、比喻。通过描写声音的特色,传达出呼唤声中的真情。

16、夸张和拟人。

与15题相近。

提示:此两题要结合修辞知识,抓住关键词辨析所使用的修辞,然后综合文意理解人物的感情。

篇4:我的第一本书心得体会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将步入紧张而充实的初三最后一学期的生活。初三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初三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同学们,初三是机遇,初三是挑战,初三这座大山就横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只能选择拼搏,不能后退!寒窗九载,只剩最后一搏,同学们,再加一把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追求,就永远不会被打败!

在我们身边中有许多书,请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本书吗?也许,这篇文章能带你回到当时的情境......

文中的“我”有很多很多书,但却每一本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存在的价值,而文中“我”的父亲会把他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化作自己的经验讲诉给我听,让我明白书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顾名思义是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他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意义。但我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代表一个长辈的教导......

记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们都在一旁忙碌准备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忽然,一双手触碰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发现,原来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黄奶奶。黄奶奶笑着对我说:“被我发现咯”我尴尬的笑了几声。

黄奶奶她待人友好,邻居们都很喜欢她,只可惜她的儿女都因为工作而对她不理不睬,只知道给她一定的生活费,对她的生活一点都不关心,甚至连她摔跤受伤也没来慰问一句。妈妈得知她的经历后,就常常对我们说,要经常陪隔壁的奶奶讲讲话。因此我只要一有空就跑去她们家玩,相处久了自然就变得很熟,所以我的生日当然不能缺少她的存在。

大家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以前的种种,而黄奶奶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们家的一切一切。妈妈察觉她有点不对劲就对我使眼色让我过去陪她,我笑着看着她,她看了看我便在身旁拿出一本书。放在我手上,我拿着那厚厚的书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她微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它”那本书,我从未看过,只是一次大扫除当中无意发现它的存在,我翻了2页,就有N个字我看不懂。我想去问黄奶奶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但却得知奶奶早在1个月前因病去世,我们家从此也没有人再提“黄奶奶”这个人。

5年后,我再次翻开那本书。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书了,原来这是高尔基的——《母亲》,我一页接一页看,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我依稀还能看见奶奶当年给我留下的【秘密】。

不要在乎金钱的多少。

而要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关心。

请好好的孝顺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是最关心你的人。

————我们的秘密

因为它的这句话,让我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

篇5: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有一次,我在开心书店看中了一本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千零一夜》,我特别喜欢可是却得用十六元五角才能买到。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倒好,把我训斥了一顿:“你在家有课本,在学校有老师,要什么课外书,还要花那么多钱。”听了爸爸的话,我难过极了,我大声的哭了起来。“爸爸呀!你根本不懂女儿的心,我并不是在乱花钱,我实在学习呀!”

从那以后,我就想:我要用自己的钱买书。我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存钱之路。我把爸爸每周给的两元钱存起来、妈妈让我卖盐的钱我存起来、爸爸让我买烟的钱我存起来。

有一次,我为了能够存下2元钱,中午,我饿着肚子。当我看到其他孩子热乎乎、香喷喷地吃着可口的饭菜时,我悄悄地来到了操场上。我就这样饥肠辘辘的在教室呆了一个下午。这件事我没有对妈妈说起过,我要用自己的努力,买下我心爱的书。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存够了十六元五角钱。我要买回自己的书……

周日,我来到书店,郑重地递上那十六元五角钱,买下了那本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集合13篇)】

篇6: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暑假终于开始了,作业也随之而来,但是这一次有一个奇怪的作业。

修业典礼时,丁老师说:“我们在暑假里出一本书!”当时我就很惊讶!什么?让我们出一本书?当我们是神童呀!我们也不是作家,开玩笑吧?但是这一次看丁老师是认真的,我只好带着这份沉重的作业回到家里。我天天想着这本书应该怎样编,手写?不行,太慢了。打印?太单调了。我千思万想,最终选择了打印,不过打印出来之后在上面搞几副插图,这样就不单调了!最终我打开电脑一看,哈!有8篇作文保存着,于是我把这些作文打印出来。要设计封面了,那应该怎样设计呢?我挠了挠头,突然我脑袋里闪过一丝灵光,对了,我可以在封面上设计一个足球呀!......比如说我有一篇作文是描写我家的鱼,我就可以在上面画一些鱼冒泡泡。终于可以大功告成了。

暑假结束我们又返校了,一到教室我就向钱存炫耀了一番,我问他:“你看我的作文书编的怎么样?”他说很不错,说着说着,他愁眉苦脸小声说:“我没编”。“啊!你没编?怪不得我看你愁眉苦脸的。”说完,他就只好埋头看书了。老师开始评讲了,说我的作文书缺点是没有涂上颜色,显得特别单调。

这本书是我平生编的第一本书,虽然不是很好,但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也很珍贵,我还是会好好保存的。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精选13篇】

篇7: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上周末女儿回家,带回了一本珍藏版的绘本故事《阿狸・梦之城堡》。这是女儿托她苏州的一位同学买的,花掉了她半个多月的零花钱。

知道“阿狸”这个名字是在去年寒假。那天回到家里,我看到女儿卧室的墙壁上横七竖八地贴了好几副色彩明丽的卡通画,那都是女儿自己画的。它们居然让女儿素色的房间一下子鲜亮了起来,活泼了起来。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世上有了一个“阿狸”,在某些圈子里赫赫有名。

那天散步时,女儿谈得最多的是这本书:这本书的来历,这本书的价钱,这本书的畅销,还有这本书的精彩。在女儿强烈的推荐下,我们娘俩散步归来后就翻开了这本精美的童书。然而我的心里是有点儿无奈的。此刻,新买的小说书就躺在我身边,已经看了半来本,渐入佳境,正诱惑着我呢。

然而一旦看起来,我发现这个绘本故事大出我的意料,它没有我想象的幼稚。相反,很多句子如格言警句般耐人寻味。第一个故事《影子》开头的句子就让我沉迷了:“城堡里藏着寂寞,寂寞在唱歌。旋律很熟悉,歌词很模糊。”我一遍遍地细读着,品味着,仿佛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里好像真的响起了熟悉的旋律,伊伊呀呀的歌词模糊不清,似乎非常久远之前唱过的、听过的,让人感念的。“却不知道嘈杂的地方只会让你们更孤独,喧嚣之后是更深的落寞。”,“旅行总有终点,冬天总会过去,嘈杂总会变得平静……”“阿狸幻想着也许在几年之后,两人会不期而遇,在彼此温柔的目光里,邂逅了今天的你,重逢了昨天的我”……这样的句子如珍珠般散落在书本的各个角落,再配上一幅幅稚气而又唯美的图画,不时地撩拨起我的心弦。我忍不住问女儿:“这样的句子你看得懂吗?”然而看着女儿专注地神情,想着她对阿狸的痴迷,我知道她又何止是看得懂啊,只是用她的眼光、她的理解。

不过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当我陪伴着女儿一起翻阅着这本童书时,我更喜欢这本美丽的童书像桥梁一般沟通起我和女儿两代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我相信》这个小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相信,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温暖。”这样的话语,从孩子们喜欢的阿狸口里自自然然地说出来,比成年人教育十遍百遍都要管用啊。我静静地想着这句话会对女儿产生怎样的影响时,女儿突然冒出这样一句出乎我意料的话:“妈妈,你一点也不唠叨。”我愣住了。回顾这一年多来的教育,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母亲,也许我真的不能算一个唠叨的妈妈。女儿五六年级时小小的叛逆提醒着我,教育着我:孩子的成长不能仅靠话语,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也许说得越多越无用,甚至适得其反。从女儿读初中后,我就努力克制自己唠叨的习惯,不管我的内心有多么焦虑,多么渴望了解孩子学习上的方方面面。我不会一遍遍地询问她上课是否听得懂,提醒她作业有没有做好。考试后,我不会絮絮叨叨地责备她太粗心太马虎,更不会去问她的同学考得好不好。我很满意我的做法,我觉得女儿也喜欢我这样做。但是,现在在阿狸天真可爱的话语中,我的不唠叨倒是显得不够“温暖”了。是承认我确实不够唠叨呢,还是辩解我其实也很唠叨?急中生智,我说:“是因为你不需要我的唠叨啊。”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让我摆脱了眼前小小的困境,还在无形中鼓励了女儿,亲近了我们的关系。女儿兴奋地朝我身边靠了靠,柔柔地说:“是的呀。”然后,她兴致勃勃地说起宿舍里另外两位同学,她说她们好像都进入了叛逆期。一位同学怕妈妈唠叨,很少给妈妈打电话。另一位同学每次和妈妈打电话,都要在电话里吵。听着女儿对自已的肯定以及对身边同学做法的否定,自豪与喜悦从心里涌起!这时候,我心里一片通明,再没有一丝丝的无奈。

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魅力吧!

篇8: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篇9:《我的第一本书》1

牛汉

“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父子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 人与狗的情趣

作者邮箱: jyxyyz@sina.com.cn

篇10: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这两天,我一直在做我的第一本书,就在星期三,我的书做好了,

书的名字叫《小雨滴》。做一本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我来给大家说说我是怎样做的吧!

我先做了封面,是用白卡纸做的。在上面写了

然后,做了前环衬。上面有许多伞,一个大雨滴就快落到伞上了。

接着,是扉页,跟封面差不多,只不过画了一个雨点,其他什么也没了。

到了正文,雨滴这儿跑那儿跑,一直很高兴。

又接着,是后环衬,画的是一副小雨滴散步的美丽景色。

最后,是封底。紫色的背景前有一个小雨滴,小草小花都很美。

做书真的好快乐,我最喜欢做书。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

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

重读母亲这本书作文

我的第一本书的优秀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500字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作文

《我的第一本书》课文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的听课后记

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母亲给我读过的第一本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