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荷兰人的大自然情结(共含9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热带企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荷兰人的大自然情结
那天,细雨迷蒙.我们离开阿姆斯特丹,在通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路上,折路停车,走进著名的'荷兰风车村. 素常,一看到风车图像,甚至一读到“风车”两个字,就会自然想到荷兰.风车堪称荷兰这个国家的名片,并且是这般生动而鲜明.
作 者:沈阳 宋洪斌 作者单位: 刊 名:侨园 英文刊名:CHINESE OVERSEAS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荷兰人的特点
●颊吻有特色 荷兰人在官方场合与客人见面,一般惯行握手礼;朋友之间见面有一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即不分男女,相互在对方的脸颊上吻三次,先右边,再左边,再右边。这种“颊吻”被称作“荷兰吻”,已成为一种荷兰特色。据说目前“荷兰吻”几乎已“泛滥成灾”,不仅频度太高,而且几乎不分场合,甚至在大街上或公交车上也大声喧哗着大行亲吻礼;此外不少人往往在第二次见面时就开始亲吻,每次亲吻时次数也太多。 ●交谈时要注意的 荷兰人谈话时肢体语言不多,在沙发上坐下来并不怎么移动身体。这不是因为受拘束或交谈气氛不热烈,只是习惯而已。 与荷兰人交谈时要注意保持距离,不可靠得太近,更要避免身体接触。他们不喜欢交叉着握手,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行为。 荷兰人特别喜欢客人恭维,尤其是赞美他们的家具、艺术品、地毯和家中的其他摆设。 荷兰人说话一般带有“请”字,“谢谢”也常不离口。他们比较干脆,说“是”的意思就是“是”,说“不”的时候就是“不”。不需要出于礼貌,或者想避开一个意见分歧纠纷在不同意对方时还说“是”。当你不同意对方观点或是不想为对方做一件事时,完全可以坦率地说“不”。 在荷兰,人们对隐私的观念与国内不同。政治和金钱不是谈话禁区,只是看谈话对象和场合异同而已。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能打听别人工资,这是隐私。 交谈中还要注意,打断对方说话被视为不礼貌
喝咖啡是大事
荷兰人爱咖啡,对咖啡也比较挑剔:他们老抱怨美国的咖啡难以下咽。很多人一天喝很多杯咖啡,有的多到十几杯。经济危机时期,公司省支计划中咖啡机和咖啡的品种绝对不能省。成人的生日会,有不少是“咖啡会”,没有午饭或晚饭的。 一般情况下,与人初识,若有较好的印象,人家会请你喝咖啡,这是社交的初级胜利。喝咖啡时,一杯咖啡配一块饼干。现代人一般将几块饼干放在盘子里,盘子放在茶几上。虽然没有以前老一辈那样严格地遵守“一杯一块”的习俗,但也不会满桌摆满吃的,也不会像我们中国人那样不断地劝吃,这在荷兰人看来有些热情过头。荷兰人常说“Do Normal”,讲究做事实实在在的意思。很多场合,荷兰人确实比较实在。如果有访客来庆贺生日,主人通常会去糕饼店买新鲜的蛋糕。
荷兰人商务礼仪
在荷兰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样西装。公私单位往访前均务必订约。荷兰商人尤其爱旅行,千万先约好才前往荷兰。虽然不像法国、德国商人那样爱握手,荷兰人也较正式、保守。所以切记直接拿出您最好的谈判条件,以免生意飞了。荷兰商人喜爱相互招待宴请,往往早餐丰富,上午10时休息吃茶点,中午大吃一顿,下午四时又休息吃茶点,晚上7时正式吃晚餐,睡前还有一次宵夜。所以,切记带着你的肠胃药。如果荷兰人邀请你到他家坐坐,大多只请你喝几杯酒,然后出去上饭馆吃饭,记得带花送给他太太——务必是单数,5朵或7朵最好,别对别人的太太过分。
荷兰知识分子中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汉学)知之颇深,不妨谈谈中国也孟哲学。荷兰人在饮食上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颇兴趣。荷兰人倒咖啡有特别的讲究,只能倒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处。倒满是失礼的插为,被视为乏教养。相处之道,不要提起纳粹。上楼梯时,男士在前。一般而言,男女爬楼梯的时候,女性在前,男性在后,而荷兰这处国家却与此相反。3-5月、9-11月是最适宜往访的时间。6、7、8月,荷兰人多去度假。
荷兰出租汽车司机不收小费。荷兰人的家具、室内装饰闻名于世,所以荷兰人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家具、艺术品、地毯和家中摆设。谈话时避免谈论美国政治、钱和物价,比较受欢迎的谈话内容包括政治、旅行和体育。
荷兰人时间观念强,讲究准时。
荷兰人的习惯经典美文
刚到荷兰时,朋友告诉我,到荷兰一定要看郁金香,郁金香烘托了荷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氛围,而自责最能体现这种和谐。
一天,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责的电话。
“您好,请问是梁先生吗?”
“是啊,您是……”
“我是电力公司的。”
“请问有什么事?”
“您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以前多了26欧元,我可以知道原因吗?”
这是什么意思?我有点儿生气,这个工作人员可能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在荷兰,能源有限,电力紧张,按照规定,居民要使用节能灯具。
“您是在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吗?”我的声音有点儿高。
“不,不,您误会了。我发现您的电费增加了不少,担心哪里漏了电,所以想请您注意一下。如果您认为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上门来检查一下。”
原来是这样,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脸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不说话,对方就不停地道歉,说马上派人来检修,并对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示歉意。半小时后,两个身着工作服的.人来到我家,对房间里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线路没有问题。
这件事让我想起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信是警察局寄来的。信中说,我对荷兰的一些交通规则不太熟悉,曾两次违规。信末尾的一段文字让我很是意外:“尊敬的先生,您的车两次违规,我们想知道原因,是不是红灯等交通设施所处的位置不合理,或者是发生了故障?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希望您能将您的意见告诉我们。谢谢!”
我送两位检查线路的工作人员出门时,看到了邻居爱德华。他老远就朝我挥手,他是来忏悔的。
“我听说您的车因为违规被警察处罚了。”
“是的。不过,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呢?”
“您忘记了吗?前段时间我借过您的车。”
几天前,爱德华借我的车去接孩子,前后也就半个小时。他的话让我大跌眼镜:“我借过您的车子,因此违规的可能是我。”此时,妻子和我很惊讶,不知道该说什么。遇到事情时,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责怪别人,这也许是荷兰人的习惯。
荷兰人的习惯美文
刚到荷兰时,朋友告诉我,到荷兰一定要看郁金香,郁金香烘托了荷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氛围,而自责最能体现这种和谐。
一天,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责的电话。
“您好,请问是梁先生吗?”
“是啊,您是……”
“我是电力公司的。”
“请问有什么事?”
“您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以前多了26欧元,我可以知道原因吗?”
这是什么意思?我有点儿生气,这个工作人员可能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在荷兰,能源有限,电力紧张,按照规定,居民要使用节能灯具。
“您是在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吗?”我的声音有点儿高。
“不,不,您误会了。我发现您的电费增加了不少,担心哪里漏了电,所以想请您注意一下。如果您认为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上门来检查一下。”
原来是这样,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脸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不说话,对方就不停地道歉,说马上派人来检修,并对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示歉意。半小时后,两个身着工作服的人来到我家,对房间里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线路没有问题。
这件事让我想起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信是警察局寄来的。信中说,我对荷兰的一些交通规则不太熟悉,曾两次违规。信末尾的一段文字让我很是意外:“尊敬的先生,您的车两次违规,我们想知道原因,是不是红灯等交通设施所处的位置不合理,或者是发生了故障?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希望您能将您的意见告诉我们。谢谢!”
我送两位检查线路的工作人员出门时,看到了邻居爱德华。他老远就朝我挥手,他是来忏悔的。
“我听说您的车因为违规被警察处罚了。”
“是的。不过,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呢?”
“您忘记了吗?前段时间我借过您的车。”
几天前,爱德华借我的车去接孩子,前后也就半个小时。他的话让我大跌眼镜:“我借过您的车子,因此违规的可能是我。”此时,妻子和我很惊讶,不知道该说什么。遇到事情时,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责怪别人,这也许是荷兰人的习惯。
思乡情结
时光中踽踽前行的人儿呐,都是为了追寻那份情愫,那心中的熔炎。
何曾几时,思乡情结萦绕于心,我曾不知湛蓝海面下的静默如纸,我也不曾知山峦之巅的万籁俱静,而今我明白那是寂寂在歌唱。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所有的游子终要归家。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重复行走着一条同样的路,一条回家的路。
所有的思念结成熔炎,在每个人的心头缓缓地淌过。我以为回家会是伴随绿皮火车的呜呜鸣叫,我以为回家会是在一个飘着袅袅炊烟的清晨,但这似乎并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然而在这个钢铁林立的喧嚣世界中,思乡之味却是未有改变。和谐号动车的一路狂奔,将每个人的距离无限地拉近。熔炎在心中奔腾,再多压抑在心中的情愫,再多难以名状的话语,都在眼神的交汇时崩然倒塌。那充满隔阂的柏林墙,也不例外。此刻,是我用苍白无力的语言所无法描述的。回家的感觉阿~是心中的一片小柔软被触动,是那熟悉而又席以为然的感觉。
曾有幸读过李泽文先生的`散文诗《回家》:回家的路走了很久,疲倦的身躯经不起奔波的风,看着伸向天际的归途,路边的枯柳摆动着纤弱的心,挥毫泼墨间意淫着落日背后烦躁的繁华。一万里的路,千万个参差不齐的心,你说你的故事,我说我的故事,岁月流逝,你我终会成为彼此的故事;家永久是路的尽头,故事是家的消遣,眼泪洞穿了游子的故事,筛子般的心网罗了那大大小小的家,我们用旅途的风尘和泥,来弥补那一个个洞穿的心扉。疲倦了一世的风尘,沿着没落的路走向家的门口,没有了霓虹灯的闪烁,我们轻轻吮吸着泥土芬芳的风。站在家门口,回望脚下的路,我们的泪水就应洒向哪里?
那时年幼,不求甚解。而今,我对其倒是有了新的体会。回家,让时光永久徜徉在这最完美的瞬间,让熔炎永久在心灵深处中鸣响,读书时电话中那熟悉又略带迷糊的电波,如今却是听得真切;抬头,不知不觉中竟是已到家门口。厨房里传出一阵急促而有规律的切菜声,不一会儿便是端上来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抿到肉皮,用牙齿轻轻往下纵切,香糯而不腻口,可谓“此味只应天空上有,人间难得见机会”。
夜,是从天际边的江水,漫漶而来。良久,夜已入深,回到梦萦魂牵的故乡,却如何也无法入睡,只抖露出布满星辰的黑色幕布。我陪外公在阳台说话,外公看到我回来很兴奋,脸上洋溢着少有的光彩,声音洪亮,不时手舞足蹈,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我从未见过外公如此的少有的欢愉。岁月如同一头腾空而起的巨兽,脚下踏着风沙的混沌,它腾空而起,嘶吼着,将满头的白发和时间的沧桑留给了我的外公。看到岁月镌刻过的痕迹,我不禁鼻子一酸。
心里深处的熔炎缓缓流淌着,虽然沉默,但依旧弥漫。我多么期望此刻的温情,能一向那么流淌下去,不要停息。我多么期望岁月能慢点走阿,不要再去侵蚀我爱的人们了。我多么期望时光能够倒流,依旧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那么多烦恼,少那么多悲欢离合。
故乡的夜,宁静,悠远,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虽有星星灯火,虽有车流喧闹,但在亲人身边,所有的杂念都轰然坠地而又随风飘散。
是夜,流萤似梦。(作者:胡抑非)
童年情结_初中记叙文
记忆的触角在游走,深深地扎根在童年,唯有童年记忆像棵树,根深叶茂,随岁月疯长,不断在记忆中开出五颜六色的花,不断招摇我心底积压的不断发酵的童年情结。
一头走入童年的胡同,捉着迷藏,忽又爬上高大的桑葚树,将又紫又甜的桑葚塞满嘴,嘴角流着紫色的口水,滴满衣服。忽又与伙伴趁看瓜老头中午回家吃饭的空挡,偷偷溜进瓜地将一个个香香的甜瓜,大大的西瓜,脆脆的稍瓜抱回家,虽然挨一顿训,还是将瓜吃到肚里,撑得不想吃晚饭。那时我们脑中可没有偷东西可耻的念头,只感到快乐好玩。
童年与泥巴亲又亲,瓦屋(把泥巴捏的像瓦屋,中间是空的,然后用力摔在地上,声音非常响,而且中间被拱破)放的贼响,捏的哨子与鸟鸣相比美,印的梅花、小狗、桃子小人等模子到处是,用捏好碗瓢盆,饺子窝头馒头过家家。把捏好的各种各样的玩具晒干,留到冬天在母亲点燃的炭炉里烧成砖样,比谁的结实,比谁的花样多。捏泥巴使我们的小手越玩越灵活,心智更加成熟。俗话说:心灵手巧嘛!
毽子踢得满天飞。几个小伙伴逮住羊,把它的胡子剪掉,骑上狗,把它的尾毛剪掉,撵上大公鸡,把它最漂亮的羽毛拔掉,做成各式各样的毽子,比赛看谁的毽子最漂亮,谁的毽子最好踢,谁踢得毽子高,谁踢得毽子数多,谁踢得毽子花样多,个人踢,两人对踢,三人不落脚踢,毽子上下翻飞,好像比我们还快乐。踢毽子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灵活自如,让我们的身体更能茁壮成长。
下六周是儿时的智力游戏。两个小伙伴,找来石子树叶或是小木棒,在一块比较干净平整的地面,用树枝或石子画上六道横线,六道竖线,形成三十六个方格,然后一方下树叶,一方下石子,如果一方的子下成了方格,就要吃到对方一个子,尽量吃对方将要周上或者方上的'子。如果一方的子占满了一条线,就是周上了,要吃掉对方两颗子,双方斗智斗勇,尽量不让对方周上或者方上。下满方子后若果有被吃掉的子就拿掉。然后开始走子,尽量使自己周上或者方上,又不要让对方方上或者周上,尽量限制对方的子,让他不能调遣,最后将对方全部吃掉,或者使其不能周上或者方上,或者不能再走一步子为止,就是赢了对方。双方往往杀得难解难分,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连观战的都叫好,这时双方都细心周密的思考自己的路子,生怕有闪失,让对方得势,这场厮杀真不亚于战场上真枪实弹的争斗。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它让我们体会到了聪明机智的内涵,谁能看得远,想得周全,谁就能胜。
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永远能够津津乐道的共同的话题。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敢问,谁敢说自己的成长一帆风顺,风雨无阻?又有谁敢说自己从未被挫折所烦恼过?我想没有。
不知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家中的紫罗兰总也枯败不了,总是那么盛,总是那么活力,似乎它的使命中从没有枯萎这个词儿。冬天,一场大雪封盖了院子。冰雪消融后,各种花花草草枯的.枯,死的死,无一幸免。可一天后,仅仅一天这短短的时间后,紫罗兰竟又奇迹般地苏醒,似乎过去的一切不曾发生过,还是如此地光彩。它的叶子几乎占了它本身的2/3,像一叶紫色的扁舟。它的茎十分饱满,蕴藏着很多水分,正所谓有备无患。在我家所有的花花草草中,就数紫罗兰最不起眼,每次客人一进门,必定先夸哎呀,这月季真漂亮或者哦,这茉莉真动人,似乎没有人注意过它,也没有人承认过它的存在,因此,他被遗弃在院子的一隅,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可是,紫罗兰并不在意世人对他的看法,他依旧生长,虽然不过一分米高;它依旧开花,虽然只有米粒大小,殊不知,正是它,撑起了院子的一片天,也只有它,带给我们真正的生机。
后来才知道,无论从紫罗兰的茎上剪下多短一截,只要把它插进土里,它依旧存活,依旧生长,我将信将疑。接着我试了试,结果大吃一惊。几天后,被我截肢的一株紫罗兰,不,准确地说是半株紫罗兰竟又在泥土中开始生长,我将它拔起,发现在底部又长出了新的根,呵,好顽强的生命力!
这才明白,紫罗兰并不奢求什么,它只求有一方土,一些水,一缕阳光,然后,就是生长,不顾一切地生长,颇有长成一片森林之势。它像铁树那样,只有适合的温度才开花,而是,只要活着,就贡献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绽放。
人生亦复如是,当你的生命进程受到阻遏,没关系,不是还活着吗?那就是你的资本!好死不如烂活,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光明,像紫罗兰一样,延伸自己!
节日情结
liuy6833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了,我对它的了解绝不比孩子多多少,也就知道圣诞节会有圣诞老人唱着《铃儿响叮铛》的歌给小朋友送礼物这点。查查资料或能对圣诞节知道的更多些,但似无必要,那毕竟不是我的祖国的节日。可商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的,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外商来华人数巨增,这圣诞节是他们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还能不疯狂采购?更加上国内的一些青年人借此机会也想“狂欢”一把,几日来商品及餐饮广告满天飞,似把国人无意地卷入了个与我们本不相干的节日中。
老婆就是跟着“起哄”者之一,昨晚她神秘兮兮地躲在房间里不知在写些个什么。晚饭时她郑重其事地向儿子宣布:只要他表现好,今晚圣诞老爷爷就会来给他送礼物。我儿子是知道圣诞老人的,而且一直以为他真的存在。何况礼物对任何一个孩子都极具诱惑力,所以他表现的真好,吃了一大碗饭,早早的上床睡了,就为等圣诞老爷爷半夜来给他送礼物。
今天一大早,床上果然有一个大大的玩具,儿子欢喜极了,却被他妈逼着念圣诞老爷爷给他的信(这就是她昨晚神秘的作品了)。儿子不识多少字,结结巴巴地念不下来,就让我念。我乐得顺水推舟作好人,便学着老人苍老的声音把信念了一遍。信无非就是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听大人的话之类的内容,但这些我们平时对儿子的老生常谈一从圣诞老爷爷嘴里说出,那就是大大的.真理,儿子听的直点头。哈哈,我那平常就爱瞎咋呼的老婆冷不叮地也来了个草船借箭高招,立擒顽皮的儿子于马下。
人整日忙于繁多的事物中,有时是需要找机会轻松一下的。这就好比弯弓,一直绷得太紧会要断的。节假日是人们放松自己最好的机会,一是有空余时间,二是有借口,凡是节都会有个啥说法,你不用费心追问那说法的来源,跟着吃啊玩啊就行了。尤在当今,生活节奏比以前快了,疲惫的身心更要不时地放松。这点年轻人似比年老人更明白,他们不光过了中国节,还要过外国节。其或被人斥为胡闹,我却反以为这是找乐,一种既不妨碍别人,又能愉悦自己的找乐何闹之有呢?而象我老婆这样,能寓教于节目中,那就更是高人了。
眼见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让我们抛下旧年的一切烦恼,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在新的一年里有更长足的进步!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
核桃情结
李晓玲
最近兰州大街小巷水果摊,最盛行销量最好的就属核桃了吧!看我隔壁菜铺子就知晓,菜铺子老板稍有空闲就坐在门口低着个脑袋,聚精会神侍弄那一蛇皮袋子又一蛇皮袋子的核桃,一个个穿着青衣的核桃,被他麻利的、毫不留情地剥的光溜溜、赤裸裸的堆在一起,别看他手不停闲,却总是供不应求,可见人人对鲜核桃的钟情是相当执着的!每年这个季节,菜铺老板那双手啊!被核桃皮浸泡的漆黑漆黑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尽管多半时候是戴着手套的,特忙时就关顾不上手会染黑不黑的事了。所以他们两口子那双“核桃手”都习T了!
就如我闺女所言,核桃在城里再盛行,咱们自己也没有买来吃的欲念,和苹果一样,我们老家几乎家家有,从小就吃,家里自产的那种味道留给我们的记忆根深蒂固。城里市面上再高大上的核桃,苹果也无一取代,便提不起我们青睬的兴致。依然执着倾情于家里水果的味道!
还别说,最欣然不过的事,想啥来啥。二舅家儿子,大我生月的小表哥表嫂在朋友圈里卖核桃,被我这无意的一搭讪,表哥非得要我住址给我寄家里的核桃让我们尝尝鲜。我是真心婉拒的,(都有事要忙,不忍心给亲人添乱,核桃是自产的,但邮费是要掏腰包的,从内心不忍心)。可小哥不依不饶的要我住址,并说,今年核桃成熟的那段日子,家里连绵阴雨,核桃大部分在树上青皮就炸开了,剩最后一点晚熟的青皮鲜核桃,寄过来让我们吃。诚意难违,感动之余发了地址过去,小哥寄出三天后,问我收到没?刚问完十来分钟,快递员抱着个箱子送进来了。我手底下忙着面活,表嫂关心追问,不知变质没有,快打开看看,我撇开手底下事宜。打开箱子,完好无损的'青皮鲜核桃,被小哥摆放的层次分明,整整齐齐,一个个钩起我馋虫、味蕾、记忆,熟悉的家里核桃,就这么奇迹般的出现在我眼前,心底暖流涌动!喃喃自语:“谢谢哥嫂,不嫌麻烦,成全了我们久违的念想!!!”这些核桃的树身是长在二舅家老院子里的,对二舅浓郁的情结,绵长的记忆,万千思绪蜂涌而至……!!!
我发微信给大表哥,(大舅的儿子,绰号:老兰州!因十几岁就奔兰州闯荡,打拼至今三十年有余。)叫他过来拿些核桃过去吃。家里的东西,稀贵。分享感觉更幸福!次日中午,大哥抽空过来了,我顺手先敲开几个核桃,大哥和我孩儿爸爸边吃边聊,熟足了的核桃,油香油香。对,就念想这个味儿。大哥说,这鲜核桃感觉好些年没机会吃到了耶!福红有心地么,(他提到的福红,就是我小哥)呵呵!能听出都有同感,(吃的是核桃,品的是亲情、情结)!他们吃的舒心,聊的开心!这两个大男人平时各自有忙,聚一起总有的聊!
恰逢医院实习的闺女这两天休息在家,可有闲功夫对这剩余一部分核桃细嚼慢咽,看她那馋相吧!说她因医院机器辐射的原因,脱发较厉害,正好吃这核桃补补!当然她边吃也不忘喂我做面活腾不出手的这个老娘,一种幸福绵延在我的胸腔里。我边吃边讨趣儿:“家里青皮核桃长腿啦,只要想吃就跑嘴边喽”!!儿子小懒虫,怕动手,得等我给他砸的剥好,尽享现成,得了,懒嘛!就少吃点儿吧!这些个带着家乡朴实,温馨气息的核桃,让我们三下五除二,吃的所剩无几,确确实实解了回馋。过了把嘴瘾!
哦!还有段小插曲呢,我们吃到的这些核桃的同胞们,有一部分还被寄往外省了呢!远方的朋友收到后很是开心又感动!记得那天正逢周末,朋友先是发来一堆核桃,告诉我收到了。到下午,又发来一堆核桃皮,还带调皮的表情,说她们全家人围坐一起,边聊边吃核桃,没觉得呀,咋就吃出这么多核桃皮。她还说,孩子的作业、我的家务、应酬,全都靠边站啦!吃核桃才是这个周末的正事。这些新鲜的上好核桃,于她,物有超值,她也明白。一再言谢!于小哥,看重人情味,照我们当地的批发价,量足还有赠送!我知道,小哥是因为我说对方是我朋友,便顾及情份,多送几斤!
掺和些情份味道的核桃,便是无一伦比的最佳美味!远方友人懂得,我们更懂得!吃的是核桃,品的是多年背井离乡的愁思,邻家铺子核桃再好,也没有家乡的那种浓情厚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老先生的这句话,让我的深切体会到飘荡是十年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作者:李晓玲,七零后,甘肃泾川窑店人。真性情,在文字的海洋里随心游走,解闷寻乐!曾北漂十余载,现今,暂居兰州,小商营生。
★ 校服情结
★ 白露情结
★ 水仙花情结
★ 清溪情结抒情散文
★ 情结小巷散文
★ 故乡情结现代诗歌
★ 豫剧情结散文
★ 蓝山情结散文
★ 母校情结作文
★ 冬日情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