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情结美文欣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ijustride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白色情结美文欣赏(共含7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ijustrid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色情结美文欣赏

篇1:白色情结美文欣赏

白色情结美文欣赏

时光的驹马,拉着它那辆踢踏的马车,挟着一身冷飕飕的风, 跨进了冬的门槛。困在钢筋混凝土砌的城中,象一只囚在井底的蛙,季节的感知和那窗前挺立的柏树颜色的变化一样缓慢而迟钝。冬天了,除了冷,和那因冷而裹紧的棉衣,再也没什么了。这个冬天仿佛少了很多东西。

四角的天空晴朗而干涩,时而冷风,掠过光秃秃的枝桠,恣意地用她那一声轻啸。弹落最后几片干黄的早已没了生命迹象仍兀自在枝头晃荡的叶子,然后一个猛冲回旋,泅上了楼顶,在茫远而干冷的天空中消失。

如果这时候天空能飘点雪,应该是另一番景致。许是游荡在天空的雪听到了我的期盼,许是风带去了讯息,午后天慢慢地阴沉了,须臾沉甸甸的雪粒子簌簌地从空中落下。落在路面上的眨眼间化成一丝水迹,落在树上的枯草上的房顶上的被轻轻托起,一点点堆积,终于整个视野被白色点缀了,配着湿成一片的盈亮路面,灰灰白白,真是一幅写意的小水墨画。只是这是雪或者哪个画师一时兴起吧,一眨眼间,雪停了,除了冷冷的空气中还有些湿润,看不出一丝雪飘过的痕迹了。

还是渴望一场大雪,象幼年的`每个冬天一样。

记忆中那漫天的大雪是无声的,可抬头望向那空濛的空中又宛若游动着万千金戈铁马,团团片片,飘飘洒洒,霎那间便覆盖了树木村庄山野。前方几十米外的树,房屋也在这纷飞的大雪中模糊,影影绰绰中有一种不真实的摄人魂魄的美。偶尔一两个雪中晚归的路人顶着一身白雪中走过,身影未远,地面的足印又被覆盖。

北方长大的孩子如同那越冬的苗,对雪是有感情的,就是在漫天的大雪中成为独自的赶路人也不会恐慌,眸光追逐着眼前飞舞的每一片,看它随风义无反顾地去,看它因势袅袅婷婷地落,然后身影汇入一片铺天盖地的洁白中......随着落雪步履或慢或急,任自己象这旷野中的每一处一样,雪满衣满怀。回了,累了,就在自家的门前,那红红的对联俯视下,跺跺脚,抖落一身风雪。鲜艳的红点缀着漫山遍野的白,记忆中那是冬天最美的一个画面。

童年的冬天早已走远,的冬天马上也会离去,大雪还未来,真想有一场淋漓的大雪,祭一祭鬓角新增的那几根白,抚一抚眉头那又添了一分的深,给几近穿尽的双眸一个回影,和掩埋世界上的所有颜色,只余一片洁白,我定会围一条红红的围巾,为你迎风入画。

篇2:关于淮阴的美文欣赏:淮阴情结

10月1日,我从昆山回苏北。路过淮阴码头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不禁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唤:大美淮阴,可爱的家乡,今天我回来了。沿着码头的洪泽湖大堤看,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四十年前武礅河口的风景已经看不到了,心中不免老是想着寻找孩时的足迹。

一九七七的金秋时节,我的耳朵聋了,听不见声音。正好这时生产队好不容易通过找关系搞到到了一张淮阴磷肥厂的供应磷肥票,于是,我就随乘队里那台载重2吨的拖拉机进城拉货时顺便看耳朵。当时的拖拉机稀奇的,三年前,刚买来时,好多社员跑来观看,看看曾经听说过的拖拉机是啥模样。当时,我能坐上拖拉机到淮阴城里去,心里也挺高兴的,因为这毕竟是我第一次进城,第一次上淮阴城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颠簸簸,走过一道道漫长的泥泞小路,穿过一团团淡淡的晨雾,我们一行才到了武礅河口。河口住着大约有二三十户人家,那低矮的土屋,灰溜溜的草房,在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照射下,烟雾缭绕。河堤上的柳树,洋槐树,湿漉漉的,阳光照在上面,叶片鲜亮的很。河口的人们已经聚集了不少,外套穿着黄军装的、海军蓝的、各色花洋布的,脚上穿着解放鞋的,方口鞋的都有。大家只是不得不耐心等待河对岸的渡船的到来。

望望河面,河口很宽,虽然风不是很大,但是俗话说得好,无风三尺浪,所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河面还是卷起很大的浪花,向河中心涌去,向河对岸涌去。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河对岸的渡船开过来了,我们等船上河对岸的人们下了船,才依次排队上船。

过了武礅,又经过半个多小时,我们到了城南,快到淮海路时,几名执勤人员挥动着小红旗,在那里指挥交通。只见哪些人右手举起红旗,左手侧平举,前后的行人必须停止,左右行人车辆才能通行,过了几分钟,猛地放下小红旗,左手向前平举,左右行人车辆禁止通行,前后行人车辆方才通行。如此这样反复进行,可见当年的警察多么辛苦!

在淮阴王营镇街道上,我第一次看见小平车上粉红色的苹果。那粉红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格外诱人。毕竟以前看到的都是酸酸的青苹果,对于这眼前的红的鲜亮的苹果究竟是什么味道,童年的我,多么想品尝一下。然而,在那样的年代,吃上红苹果是多么的不容易。带着对红苹果崇高的梦想,年幼时的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从此以后,那红苹果的相互回眸一望的情景就从那时起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今天,我的微信昵称也就取名为“红苹果”。

时间过的好快,真巧,一九九七年,时隔二十年后的夏季,我和邵兴兵骑着自行车到淮阴师范学院学习时,每天晚上就住在离武礅河口不远的武礅工商管理局里。那一年的雨水真大,狂风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早上,我们穿着雨衣,冒着电闪雷鸣的大雨,向淮师出发。晚上,又顶着狂风暴雨向武礅河口方向进发。一路上,有的是红绿灯,犯不着举小红旗了。小土路没有了,淮海路上一棵棵高大的雪松也不见了踪影。那时的感觉只是武礅河口的渡船变大了,河口的意杨树已变粗长大了,它们的前任柳树洋槐树倒不见了,来往行人的衣着打扮多样化了。

现在的我再次来到武礅河口,又隔二十年,武礅河口的渡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长长的武礅大桥,虽然很简易,不如苏南的好多小桥那样的豪华,美观。不过,在苏北大地上已经很不错了,已经是苏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毕竟传说好多年的“要在武礅建大桥”已经变成了现实。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过去很长时间绕道杨庄闸的公共汽车可以直通淮阴城里了。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江南小城昆山上班,难免会有五湖四海的朋友问我哪里人,我都毫不犹豫地说:“我是淮阴人,老淮阴的,淮泗河旁边的黄圩人。”老淮阴老黄圩根深蒂固,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公众号:洪泽湖文学

篇3:家乡情结-经典美文

家乡情结-经典美文

家乡,在我脑海中家乡只是儿时的回忆,比起电视上展示的别人的家乡,我的家乡实在是没有什么更多的值得称道的地方。

我的家乡处在宁夏平原中部的一个僻静的农村小镇,出了门向西看,如若是晴天就能看到一道蓝色山脉,绵延南北,那就是岳飞词“满江红”中的贺兰山。东面南北横亘的是黄河,静静的流淌着永远的色彩。南北面都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高高矮矮的庄稼和一些杨树、柳树还夹杂着一簇簇的各种果树。实在是极为平凡的一个农村小村庄,就是这里孕育了我童年许许多多的梦,许许多多的快乐,许许多多的辛酸往事。

儿时的家乡虽然地处引黄灌区,却总是缺粮、缺衣。人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点都不错,六七岁的孩子领着三四岁的孩子,一年四季蹦跳在乡间的村路上,只不过手里多了些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工具。

春天来了,当麦芽从地面上刚刚冒出叶尖,大地便泛起一层淡淡的绿纱,孩子们就开始了一年的筹粮、筹燃料的工作。大人们都去上工了,孩子们收拾完了家里的活计,便相约伙伴三五成群,去挖野菜准备一天的生机,全家的午餐晚饭都在这幼小的胳膊上挎着呢!

夏天是最好的,不但自己能吃饱,偶尔还能打打牙祭,女孩都去挖野菜,也有的把野菜放在一边帮哥哥弟弟串鱼,这都是一家的口粮。饿了可以烧鱼吃,运气好的还能吃上鸟蛋,用泥巴裹了放在火上烧,味道还是不错的。

秋天是忙忙碌碌收获的季节,大人忙着收庄稼,牲畜忙着多偷几口积攒点秋膘,已备严冬的耗损;大点的孩子都去队里帮大人收庄稼,太小的只能像小偷一样乘大人们不注意偷些大豆、玉米找一个背人的地方做烧烤吃,但对孩子们来说,也能凑个半饱。

冬天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每天冒着严寒去路边、沟渠的堤坝上,耙扫哪些已被冻干的枯枝败叶,家里的热炕头、锅灶是离不开的;小手冻的干裂,都流血了,冷气更是顺着裤管一个劲的往上窜,仍然阻挡不住冰面的诱惑,鞋底磨穿了,棉裤磨出了小屁股,欢乐与责罚相约。最高兴的莫过于吃肉,那是最香的,在严冬最冷的晚上,拿上准备好的火炬(用铁丝将一个个蓖麻籽穿起来制成一种特制的火炬,火焰不高,但燃烧时间特别长)、口袋等,一夜好的时候能抓百十只麻雀,回到家围在火炉边用炉火一只一只的烧烤,看着炉火中吱吱….吱,渗油的麻雀,顾不上炉火的高温竟然能用手抓出来!当然更高兴的还是过年,可以穿新衣服,虽然是哥哥姐姐换下来的,经过修改,还打了些补丁,但表示我们又长了一岁。

家乡实在是没什么可以吸引眼球的,每次随父亲赶集,都是到镇上的集市。集市很大,但没有城里那么多的好吃的,好看的。每次我都是坐在集市边上的那座塔的下面,屁股下垫着块脱落的青砖,帮大人看着眼前家家户户饲养的家禽家畜。当然也不是很无聊,还能听到他们讲的奇闻乐事,有一个说的居然是镇东头村里的四个银白杨树,四棵树呈正方形布局,年龄都有四百多年近五百年的样子,可神了,说还能流血。我是没看见,不过后来在四棵树的中间修了一座庙宇,香火倒是挺旺的,或许真有神灵在保佑。

现在长大了,工作了,假日回家看看,但总觉得家乡与以前不一样了,没了那时的欢快,没了那是吵闹的乡情,许是长时间离开的缘故吧!不过家乡依然矗立在哪里,村村都通了混凝土浇筑的乡村路,两边是直立挺拔的白杨树,儿时嬉戏的湖泊、池塘已经不多见了,一条条、一行行平整的田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树与树、田与田、路与路之间耸立的是一排排白墙蓝瓦的民居。以前西边的戈壁荒滩也已经变成了宁夏干红的生产基地,一排排、一行行的葡萄架,间或修建着一些风格独特的休憩小屋,别具地方特色。闲来,可以带上全家和朋友,去体验中心体验劳动的乐趣,品尝一下家乡的甘露。

家乡是近了,但在我的心却远了,远的我都不认识了,还要用这种旅游的方式回家。

篇4:旧书情结经典美文

旧书情结经典美文

自从老白旧书店迁到桥东,我书架上的旧书(本文所说的旧书不含古旧线装书)可说是与日俱增,满堂书香。隔三岔五就要去老白店转转,生怕错过寻觅已久的“知已”好书。

见我手里捧读的总是旧书,就有人十分好奇不解地问:多少有些不足缺陷的旧书又有什么好?为何你总旧书不离不弃,宠爱有加呢?

同一书名内容的书,如《呼啸山庄》,与新版相比,的确,我更喜欢诸如人民文学出版的,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那种老旧版本。在我看来,一本旧书里头隐藏的,总有新书无法感觉与体现的某种特质元素。[由整理]

旧书与新书,就像紫砂壶里手工壶与机械壶的不同,就像旧家具与新家具的差别:旧家具从不用铁钉、螺丝,驳接的地方全用木隼。早期的古旧书(如线装书),从封面设计、书名题字、装帧、排版到纸张的选择、裁剪、印刷及装订,全靠人工,那时没有流水线,没有机械化;那时编辑家、校对者、出版人等,全都没有经济头脑,那个年代的人没有赚钱的过强欲望,那时的人们都“缺心眼”,不懂得按市场化来利益最大化运作;那年代的人“傻”,没有创收效率追求,不懂得追求批量速成,不做“快餐书”,出一本书往往耗时经年许久,虽是人工打造,但好书的标准不低也不赖,如在校对编辑中的出错率方面,要求极为严格。正是因为那时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书的质量都极高。不像现在,无错不成书。

除了内容不粗制滥造,质量好之外,旧书在装帧设计方面也甚为讲究。越是好书,对封面等的追求越高,从题字到图案选择,再到书中的插图,都从不随便。有条件的作者还会指定让谁谁来设计封面、再请某某书法家题写书名,一本书的出版,比现在用电脑等机器操作,工序要烦琐讲究,认真讲究得多。

此外,极多旧书往往还有可能烙下历史的印迹,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最明显突出,总量也集中大的文革收藏版图书。此外,不少内容好的书,因多种缘故皆已成绝版。旧书,弥漫着时光的痕迹,沾满历史的灰尘,兼备追忆怀旧的情结。本人是60后,少年、中学时代,所看的书几乎都是借来的,“抢来”的,甚至是“偷”来的,又或者是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换来的。那时,且不说是书荒年代,整个国家因为文革,好书都大遭了殃,即便偶尔运气来了,能遇到想买的书,也因为家贫饥饿而望书兴叹。所以,现在去旧书店淘旧书,放佛就是去寻觅与自己失散失联多年的童年挚友。每每在书架,或书堆中看到曾经被自己捧读过又无法拥有的旧书,都会怦然心动。一本旧书,就是一段故事与记忆回味。那时、那地、那走进时间深处的人与事,会不约而同地扑面而来……

如果说去新华书店目的,是为了购买某本新书的话,逛旧书店就是期待邂逅擦肩而过的老朋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遇,那绝对是逛旧书店才能出现的幸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也是逛旧书店才会出现的惊喜。有时因为某种机缘而捡点小漏,那就更不言而喻,暗自窃喜,自鸣得意,并小有成就感的了。

故此,我对旧书怀有特殊的感情。如有机会去到一座城市,我的目光总会指向旧书店,我的思绪自然时时叨念与期待,在陌生的城市看到不期而遇的风景——旧书店。

去年下半年,通过网络获悉深圳有间叫“外来之家"的旧书店,据说规模蛮大,店主亦颇有远见并创意经营理念,也热衷于纸质文化的保护传承,遗憾的是至今还无缘拜会。欣闻本月25号,惠州各路书友,将携伴同往该店与深圳当地爱书人一起联欢相聚,余甚是喜悦,就好比小时盼着尽快过年一样,急不可耐,心向往之!

逛旧书店,无论是否能淘到心仪已久的旧书,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过程氛围上的愉悦体验与享受。我爱静默在城市繁华背后的每一间旧书店,正如我爱已经远去的每一段过往时光。我也想相信,在这繁华世俗,名利当前的现代欲望都市中,象我这样对旧书情有独钟,对旧书人/旧书店满怀敬意与感激的人,并不少见!只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回归并爱上阅读,喜上旧书,以便苦苦煎熬挣扎坚守的旧书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守望江南于惠州3月9日(推荐介绍:守望江南,男,中学语文教师。纸媒阅读守望者,文字教学护卫人。读写结合的勤耕不辍者…外来之家书友会骨干读写成员。其个性开朗,爱读会写,喜茶爱紫砂。笃信“人生有味是清欢,悟读人间百味书”)。

篇5:梧桐情结美文

梧桐情结美文

金色的夕阳下,有一个梳着长辫子的小女孩,傻傻地站在梧桐树下,出神地仰望着,口中轻轻的念叨“凤凰凤凰快点来”,天真地期望着有一天能飞来金凤凰……那就是小时候的我,一个喜欢梧桐树的小姑娘。喜欢梧桐树,缘于母亲的口头禅:“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喜欢梧桐树,因为它的善良。

你看,夏天里它层层叠叠的绿叶,郁郁葱葱,像一顶顶张开的大伞,为往来的人们带来丝丝清凉,无私地用自己的身体为行人遮挡酷热的阳光。走在梧桐树下,犹如进入一个清凉世界,顿感轻松,绿色的树叶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冬天,它毫不犹豫地卸掉所有的树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为路人留下暖暖的阳光,从梧桐树下走过,冬日的阳光直泻在身上,暖洋洋的,温暖如春,舒服极了……

喜欢梧桐树,因为它的朴实。

一年四季,它总是一身迷彩服,从不张扬,像一个个昂首挺立的军人,英姿飒爽,斗志昂扬,充满青春的气息和活力。秋天,树叶逐渐由绿色变为嫩黄,再到深黄,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树金黄,美极了。秋风乍起,黄叶随风飘然而下,随风起舞,一如顽皮的孩子。我和小朋友们总是嘻嘻哈哈地随风追逐着落叶,随着落叶而打转。小朋友们你推我搡,顽皮如飞转的落叶,洒下一路欢笑。

喜欢梧桐树,还因为它的.忠诚。

学生时代,我们在梧桐树下,颂诗文,读英语;在梧桐树下做游戏,捉迷藏;在梧桐树下散步聊天,三五成群。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躲在梧桐树下,对班里的男生评头品足,充满好奇,就像梧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可梧桐树总是认真的倾听,从不厌烦。我们把青春的快乐和梦想带给它,也把成长的烦恼和忧虑向它倾诉。我们把不敢对父母讲,不想对老师说的话都告诉它,因为它是我们最忠实最可靠的朋友。虽然它不会说话,但它能理解一切,了解我们的喜怒哀乐,用“沙沙沙”来回应我们,用哗哗摇摆的树叶来为我们喝彩鼓掌……

梧桐树默默地陪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和着青春的节拍和欢笑的泪水,经历风霜雪雨,见证着我们逐渐长大,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篇6:白色情人节美文

在不懂得爱的时候爱上你,在懂得爱的时候却把你丢了,当时间从身边溜走,遗憾就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如今错过了,才真正体会到心痛的感觉。也真正读懂了爱的含义--只要你幸福!

梅清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去想文轩,也不去考虑文轩是不是会继续给她发短信。文轩的电话,静静的躺在通讯录里。她没有拨出那个电话。只是想让他继续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那次见面而改变什么。

梅清自己的生活很简单,除了上下班,其余的时间就是拍照,顺便写一些感受。孩子已经大了,不再用她费太多的心思。今天不忙,打开电脑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标题《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看了日期,难道今天是白色情人节?继续往下看,----据说,“白色情人节”最早起源于三世纪的罗马。一对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在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得救了,一个月后的3月14日,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恋情将至死不渝,这一天又被定为“白色情人节”。由此从欧洲开始流传到世界其它地方。现在,“白色情人节”在国外、中国台湾等地已非常流行。在国外,如果一方在2月14日当天收到异性送的礼物表达好感,而且对对方也有同样的好感或情意时,就会在3月14日回送对方一份情人礼物,那就表示今年双方彼此已心心相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日子,可是,文轩在情人节那天给自己发了一个短信。这个算不算礼物呢?

花开四季,人老三秋。在曾经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里,岁月把你我雕琢成如今的样子,何曾有过一个浪漫的节日。自己如此的想念一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彼此见到了,也只是赋予感情一个不死的灵魂。岁月如刀,锋利刺骨,每一次雕琢都会让心颤抖,那磨去的光华随着刀具滑落,只留下,白色的痕迹……犹如白色的情人节。

三十年没见过面,只因见了面,封印了多年的感情就此被解除了。

情人节收到他的短信后,梅清对着短信的内容看了很久,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触动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文轩已经对她敞开了一扇窗,她能够清楚的看到,一对两小无猜的小伙伴,正手拉着手走在河边的堤岸上,一个拿着鱼竿,一个拿着小桶,开心的笑着……

今天是3月14日,白色情人节。要不要给他打个电话 ?

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不知道他是否对她还有一份触动心灵的感受,不知道还能否像小时候那样无话不说……太多的犹豫,让她迟迟不敢拨出那个电话,她必须要做到不影响他的生活,否则在她的心里,会有一万个对不起。只要文轩心里还有一份情,对她还像小时候那样,其他的对她来说都无所谓。那一次见面已经为梅清的将来搭好了一座桥梁,一座可以通往文轩的小路。只是走到入口,却无法迈出第一步。

她宁可作一颗石子,静静的躺在溪流中,任凭岁月无情,也只是安静的躺在那里,希望有一天她的心慢慢地变得透明,再也找不到藏在心里的那些凄苦的东西,任凭心灵中每一种颜色的改变以及质的变化,都让她这颗石子在水中折射出另一种光泽---柔美。柔美的心,柔美的姿态,柔美的话语,柔美的生活态度,进而成为脱俗的美。

女朋友的话又在耳边想起,告诉他!你才能决定以后的路......

还要不要继续坚持,还要不要保守内心最真实的感觉?

想得太多,头就会痛!

就发一个短信吧,时过境迁,也许他不再是年少时,可以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到处玩耍的那个人了。

白色情人节,就当给自己一个浪漫的时刻,也有一份浪漫属于自己。那份深藏在心里的暗恋又一次涌上心来,她拿出手机,找到文轩的号码,发了一个短信:“今天是白色情人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我的祝福能够给你带来一份快乐……”

“从来没有在情人节这天收到过祝福,更不用说在白色的情人节这样的一个日子里,其实这世界上最难得最珍贵的是友情,而且是越陈越好……。”文轩的信息穿过了时空,只一分钟就呈现在了她的`眼前。

我该怎么做?梅清激动的想要大声呼喊,她迫切的想要对他说,我们之间不仅仅是友情,对你还有许多的爱。

篇7:白色情人节美文

认识他的时候,是76年。我只有7岁。

唐山大地震。那晚家里的门变了形,所有的灯全都坏了,整个楼都黑漆漆的。只听到有人在喊,地震了!地震了!

父亲好不容易把门打开,把母亲和我们姐弟安顿在离楼很远的空地上,又冒着余震返回家里,去拿出一些被褥,准备在漆黑的夜里为我们御寒。母亲担心父亲,一直望着父亲的影子消失在楼里,焦急的等待着。

不时有一些余震传来,父亲却没有停止为我们尽量多拿一些东西出来,看着父亲一趟趟的往返于楼上,梅清才真正感受到,一个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忙了一晚上,天终于亮了,这时才有人发现楼房出现了裂痕,父亲又整理了一下搬出来的物品,准备再去拿一些必须品。

楼里的邻居们都跟我们一样,虽然疲惫,可担心却无处不在。家是不能住了,临时的住所又没有。几个大人聚在一起讨论着接下去的事情,我们几个孩子都懵懂的跟着大人们,不敢擅自离开。

下午的时候,父亲的单位组织了所有的人,在一个空旷的大院里临时搭建了一些住所,说白了就是用苫布搭起来的一个大帐篷。所有人统一安排在一起。每家用床单隔开,都在一个通长的铺上建起了自己的居所。

我们几个孩子没事做,看着大人们不停的把家里的东西一点点的搬进来。院子里一下子显得热闹了起来,以前不认识的人,都因为聚到了一起,戏剧般亲切的问候着。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聚在一起玩耍着。

文轩比梅清大几个月,长的虎头虎脑的,是个淘气的男孩子。善于玩打仗的游戏,之后的日子里,所有的男孩子都成了他的兵,而他成了司令,我,这个胆子小,又不善打仗的女孩子,被他封了司令太太,整天跟着他的后面,配合他的每一场游戏。

后来,学校建了起来,我们这个年龄段孩子都被送到了学校。进了学校,梅清不太爱说话,也常常被班里的同学欺负,别的孩子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她就自己搬个小板凳,一个人静静的坐在角落里。

看到文轩时,她就有了安全感,她相信只要有文轩在身边,就不会有人再欺负她了。但是她从来不在文轩面前说自己的委屈,只要他在,一切都好。文轩就是她的保护神,而且他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这些都在她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她喜欢听文轩叫她的名字,一直以来,他都叫她小清,即使再分离二十多年之后,再次相遇的时候,他依旧这么叫着。

儿时的生活,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她一直以为,长大之后,他们依旧会在一起。谁知,命运将两个人彻底的分开。

忽然有一天,她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每天都和他在一起玩,因为她不再是女孩,而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而海滨也变成了一个大男孩。可她依旧默默的关注着他。也许有一天,她可以做他的女朋友。

因为梅清的退出,文轩以为梅清不喜欢跟他在一起玩了,对梅清的远离,他也没有怨言,慢慢地消失在梅清的视线之外。

梅清以为,海滨跟她想的一样,等到了合适的年龄,文轩就会回到她的身边,所以,那几年,尽管有不少男孩子追求她,她都会拒绝的彻彻底底。然而有一个人很执着,那就是他后来的老公,一个让她头疼的社会青年。

他知道梅清喜欢文轩,就找人去文轩那里确定两人是否在交往,得到否定之后,梅清居然气得不行,她不相信,文轩心里根本没有她。可是,她又不敢走到文轩的面前确认这个事实。

梅清彻底崩溃了。

在被那个人无数次的表白与死缠烂打之后,梅清选择了离开,她去了北京,而那个人随后也去了北京。文轩依旧留在了那里。

命运多舛,梅清终究没有躲开那个处处追在她身后的人,之后确立了恋爱关系,毕竟不是她喜欢的人,之后分手,四年之后,再次遇到,梅清以为这就是她的命,随后嫁给了他。过了不到两年,男方出轨,以失败告终,梅清选择了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默默的生活了十八年。

不成想,后来的一次聚会,改变了梅清多年的幽怨,文轩又闯进了她的心……

心情美文欣赏

柔儿美文欣赏

城市美文欣赏

美文欣赏:《亲生父母》

精彩美文欣赏If

美文故事欣赏

美文欣赏励志

“雨”美文欣赏

“青春”美文欣赏

寻寻觅觅美文欣赏

白色情结美文欣赏(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白色情结美文欣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