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梦遇古人随笔(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该死的肥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梦遇古人随笔
闷热的天气,难免会使人感觉到压抑与不适。翻开一本好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这泛黄的书页弥漫着古香,又让人产生了一阵困意。渐渐的,进入梦乡…
睡梦中,我遇见了陶渊明。
梦中的他,卷起似长袍而又非长袍的`破衣,赤裸的双脚踏在农田里,弓着身子,艰辛的拔着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不禁吟起了刘桢的小诗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是他辞官归隐的意愿。
睡梦中,我遇见了文天祥。
我远远的看到了他正指挥着一场战斗。硝烟四起,我在茫茫人海中截住了一个小兵,原来是张弘正率领元军偷袭军营。元军一举拿下了文天祥。他服冰片二两欲自杀,但却不如其愿。被逼写信劝宋军统帅张世杰投降。但文天祥坚毅的说:“吾不叛跑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最后,他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心。”
睡梦中,我遇见了杜甫。
这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正在浣花溪边的茅屋里。这一天傍晚,秋风怒号,大风破屋,阴雨又接踵而至。屋里,彻夜难眠的他想到了自己并非一人,而是全天下的千千万万在寒风中,大雨中读书的人。从而有:“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劲安入山。呜呼!何时眼前穷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豪情壮志。
渐渐的,梦醒了,用手戳了戳那朦胧的双眼,心中起伏不动,窗外更加凉爽。
梦遇蛇岛_叙事文
昨天,我看了一本蛇的介绍。晚上,我做了个梦……
我梦见了我拿着一把宝剑,一个医疗箱和一大包生活用品 在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上游荡着,走着,走着,我觉得很饿,就从袋子里拿出一个面包吃起来,突然,我觉得脚上很疼,我转过身来看,原来是一条毒性并不大的'蛇 咬了我大腿一口,我忍着巨痛,拿起宝剑向蛇劈去,把蛇分了尸。接着,我把在伤口上方20厘米处用绳子用力扎起来,并把伤口切成十字形,这是为了不让毒液扩 散,并消除毒液。
今天我不能再游荡了,于是,我挪动着身子,来到几棵小树旁,用宝剑劈了几棵树,做成了一座简易的高台,把东西拿上上去,铺了一张床, 吃了点东西,就睡了。
第二天我醒来时,发现伤口经长好了,我吃了点东西,下了高台“嗞咝,嗞咝……”从四面传来一种声音,我定睛一看,吓得倒吸一口 气,原来我的四周被毒蛇包围了,它们向我发起了进攻,我也不是个弱手,挥起宝剑,切起蛇头来,蛇却不见得少下去,“嗖”,一声箭响,几百条蛇马上命仰黄 泉,“嗖,嗖,嗖,嗖……”又几声箭响,蛇全部消灭,这时,从山丛里走出几十个猎人,他们为我造了一艘船,我平安的回家了。
梦遇音符_小学作文
“吵死人了!”邻居王婆婆尖叫一声,我的琴声戛然而止。由于十几天没练琴,我的琴声别提有多难听了。
夜晚,星星向我调皮地眨着眼睛,时间随闹钟的'“嘀嗒嘀嗒”声逝去,我渐渐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中,我感觉有人在揪我的耳朵。“疼!疼!”我被一阵剧烈的疼痛惊醒。“还不快参见大王!”一个小精灵对我吼着。我摸不着头脑,怯生生地问:“你,你是谁?”“哼,你问我?告诉你,我就是那个本是美女却被你折磨成丑八怪的‘唆’,这是‘’,这是‘咪’,这是‘发’……,这是我们的大王‘哆’”!“快参见大王!”又一个细小的声音说道。我一看,墙角还站着一个可爱的“西”。大家对我怒目而视,我慌忙说道:“参见大王,参见大王!”“她如此不认真对待我们音符家族的成员,大家说她该当何罪?”“大王”板着面孔说。“该打入地狱!”“该咬舌自尽!”“该打!”“该当我们的奴隶!”精灵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我被它们出的主意吓坏了,“哇”地一声,泪水夺眶而出。
“安静!安静!”大王就是大王,一声令下,全体鸦雀无声。“我看就算了吧!”大王说,“我们各给她一粒‘音乐丸’,姑且饶她一次,如果她再不好好练琴就惩罚她吧!”说完,它递给我一粒“音乐丸”,并嘱咐我:“不要再虐待我们这些音符精灵了,也别虐待你邻居的耳朵了,吃下它,希望你就能领悟到我们音符家族的精髓,自由地在音乐的天堂里翱翔。”我抽泣着,将一粒“音乐丸”吞了下去……
打那以后,我琴弹得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好。王婆婆不再尖叫了,她现在认为听我弹琴是一种享受。真感谢那个梦,也许真的是小精灵们激起了我对音乐的兴趣……
昨天,我看了一本蛇的介绍。晚上,我做了个梦……
我梦见了我拿着一把宝剑,一个医疗箱和一大包生活用品在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上游荡着,走着,走着,我觉得很饿,就从袋子里拿出一个面包吃起来,突然,我觉得脚上很疼,我转过身来看,原来是一条毒性并不大的蛇咬了我大腿一口,我忍着巨痛,拿起宝剑向蛇劈去,把蛇分了尸。接着,我把在伤口上方20厘米处用绳子用力扎起来,并把伤口切成十字形,这是为了不让毒液扩散,并消除毒液。
今天我不能再游荡了,于是,我挪动着身子,来到几棵小树旁,用宝剑劈了几棵树,做成了一座简易的高台,把东西拿上上去,铺了一张床,吃了点东西,就睡了。
第二天我醒来时,发现伤口经长好了,我吃了点东西,下了高台“嗞咝,嗞咝……”从四面传来一种声音,我定睛一看,吓得倒吸一口气,原来我的四周被毒蛇包围了,它们向我发起了进攻,我也不是个弱手,挥起宝剑,切起蛇头来,蛇却不见得少下去,“嗖”,一声箭响,几百条蛇马上命仰黄泉,“嗖,嗖,嗖,嗖……”又几声箭响,蛇全部消灭,这时,从山丛里走出几十个猎人,他们为我造了一艘船,我平安的回家了。
梦遇“孙悟空”
梦遇“孙悟空”正文:梦遇“孙悟空”梦遇“孙悟空”
南开大学附属小学 6(2) 谢丹林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爱上了动画片,而在国内外许多的动画片中,我国的《西游记》是我最爱看的一部片子。师傅唐僧的善良、虔诚,沙和尚的忠心都让人喜欢。可是,片中我最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了,因为他诚实善良,是非分明,足智多谋,又力大无比------。他是我心目中的好朋友,我不仅白天想着他,就连在睡梦里也经常遇见他,并和他一起玩耍。
今年春节的一个夜里,我熟睡不久似乎听到一阵电话铃声,拿起话筒一听,知道是“孙悟空”打来的。他说,马上要来我家作客,我高兴极了,于是立即下楼去迎接他。不一会儿,只见天空一片片浮云从西边飘来,并在我家居住小区的上空转了几圈。我想可能是他迷了路,于是我拿出放声波雷达,探测出他的方位,并给发射了三枚信号弹。接着,就看到他一个筋斗从云层上翻了下来,笑嘻嘻地站在了我面前。我急忙领他上楼进屋。刚一坐定,他伸出手来一吹,结果变出了一堆桃子,说这是刚从花果山上采来的.;他又从身上拔了几根毫毛一吹,又变出几只小猴子来,说是带他们来拜年的。看着漂亮的“美猴王”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我非常高兴,连忙取出摄像机,把这欢快的场景拍射下来。我告诉孙悟空,自然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昆虫展,小猴子们一听直嚷着要去看看。我说那咱们现在就去,于是我们“打的”直奔自然博物馆,下车后一看那里人山人海,没法进去,真叫人着急。这时孙悟空说了一声“变”,结果我们都变得很小很小,从人缝中挤了进去。展览馆里有几百种昆虫标本,我们都用摄像机录了下来,其中有许多昆虫――蛇头娥、黄夜明珠蝶等我从未听说过,这次参观收获真不小。
从自然博物馆出来,天色已黑,孙悟空说他们要回去了。临别前,我对他说:“杨利伟已乘‘神洲五号’遨游太空回来了,你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又能腾云驾雾,下次咱们去遨游一次太空好不好?”他说,现在太空很冷,等夏天一定带我去------。这时,楼外一阵鞭炮声把我吵醒。啊!原来是一场梦,它曾让我惊喜,又令我失望!
(投稿:john 于 -11-13 20:31:29 编审: jandao)
遇旧友随笔
今天遇到了我十多年的朋友,虽然只聊了很短。但彼此之间感觉有很多话想说。真的,这些年,感觉自己混得很差,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连一个打工仔都不如。不时,感到有些郁闷。
现在有些后悔当初的抉择。如果早点出去闯荡,或许如今会是另一番景象。也不致于在朋友面前如此寒酸。不过,现在也还不晚。只要抓住机会,我想是有成功的机会的。
今天的见面让我回忆当初学习的情景。尽管读了这么多书,出来了,与他们又有多少区别呢。有时还显得有些不足。真是悲哀!读书还有用么?我对此表示怀疑。真的。耗费了这么多的青春,结果我的生活与他们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还不是又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没钱买车,就是养房子都有些吃力。我感到前途渺茫。以前的雄心壮志真的被泯灭了。被彻底毁了。这能怪谁呢?怪当初自己的抉择么?什么也不能怪。只能怪自己没有好好地把握自己,朝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去创造。去挖掘。希望今后如我一样的人千万要把握自己,哪怕失败,也要干自己想干的事情。那样也会心安的。想闯的时候,一定要闯,不要怕前方多么艰难,只要挺过去,就是一片蓝天。
遇杂文随笔
“呐,亲爱的母上大人,今年咱们什么时候回浅塘?”阿瑾卖萌似的眨着眼睛
瑾母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阿瑾“哟,这是怎么了,去年说这辈子死都不会再回去,今年就改了主意了?”
“就是想爷爷了嘛,毕竟爷爷最近身体不好,做为孙女的我还是得多回去看看”
瑾母无奈“估计过两天就走了”
阿瑾盯着窗外,手杵着下巴,想到浅塘的栀子花要开了,嘴角便控制不住地上扬。看爷爷只是回去的其中一个理由,最主要的是她梦到了夏天了,梦到夏天回来了,她想见他
对于阿瑾来说,几天时间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到了目的地,阿瑾第一时间带好遮阳帽,打开车门,兴奋的跑进家里,寻找着夏天的`踪迹。
客厅,卧室,厨房,她都找过了,就是不见夏天的影子。她气馁的坐在沙发上,盯着自己和夏天的合影。
爷爷看出来她在想夏天了“或许他在后山呢,你们以前经常在那里玩,去那里找找他吧!”
她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谢谢爷爷,告诉妈妈我晚点回来”留下了这么一句话,便跑出门了
“果然....梦都是反的啊...”她叹了口气,还是没寻到夏天
“什么反的?”
阿瑾被这个声音吓了一跳,她反头看,却没看见有人,她有些害怕
“就在你旁边呐....”
夕阳照在她的脸上,格外的好看,清爽的短发随着风飘在空中,阿瑾觉得自己的眼睛已经移不开了
古人的衣着随笔
古人衣着打扮常常不只是一个人的个人标志,往往还是他的社会代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绡、绢、缟、素、缣、绮等,这些只有统治者才能穿。因此,宋代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般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臣本布衣”。
李商隐在《杂纂》中说:“仆子著鞋袜,衣裳宽长,失仆子样。”因为“衣裳宽长”是有身份的人的服装,仆人是最下层的苦力,是不能宽衣博带的,只能一身短打扮。这正如后来哪怕到了民国,咸亨酒店里的下等人还是一身短打扮,站着喝酒。上等人、读书人是穿长衫坐着慢慢喝酒的。唯有孔乙己是身穿长衫站着喝酒。鲁迅先生正是从服装与身份的落差上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已尴尬的社会地位。
古代服装的颜色与一个人的地位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青蓝黑白,则属于平民。
按中国的阴阳五行说,黄色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土地的颜色,着黄色意味着占有土地,是天下的统治者。所以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着黄衣,于是黄衣就成了帝王的代称。皇帝所用之物也常着以“黄”字,如皇帝的龙袍叫黄袍,皇帝颁发的文告叫黄榜。唐朝较为特殊,宫廷里品位高的宦官也可以穿黄衣,所以“黄衣”有时是宦官的`代称。如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提到的“黄衣使者”。
官吏的服色以“品”而定,一般而言,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紫衣,四品着深红色衣,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官职本是六品下,但因是散官,地位等同于九品下,是官阶的最低一级,只能着浅青官服。《琵琶行》结句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着一“青”字,突出了官卑职微之意,流露出沦落天涯、郁郁不得志的无限伤感之情。
汉代曾有“散民不敢服杂彩”(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规定,可见古代平民的服装是不能施彩的,未仕者皆穿白衣,故“白衣”成为没有功名的平民的代称。
古诗文中还常见以下关于衣着的名词:朱衣,古代帝王夏季的服装。朱紫,因四品、五品的官服都是绯红和紫色,故以朱紫代表封建官僚。乌衣,三国时士兵穿的黑色服装。赫衣,封建社会里囚犯的服装。古代让犯有死罪的人穿上没有领子、不镶边的赫色衣服来代替死刑,以后,赫衣就成了囚衣。锦衣,是瑰丽多彩、花纹精致古雅的丝织品服装。在古代只有高官厚禄的人才能穿上,所以“锦衣”常指做了大官。“衣锦还乡”是说做了大官回乡炫耀。
其实我们从历代所用的“苍头”、“白丁”、“皂隶”、“黄袍”、“红顶戴”这些带着颜色的称呼上以及“大红大紫”等词语的用法上,就可以看出服色的等级意义了。
上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即十二種纹饰。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
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龙,象征王权、人君的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山,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华虫(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等。
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粉米等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
据说明朝德庆侯廖永忠,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了很多功劳,只因其僭用龙凤花纹,因而被处以极刑(《明史·廖永忠传》)。十二章的制度后来虽有所改变,但是不同的官职饰以不同的纹样,这是基本上不变的。从至尊天子到七品芝麻官,他们从服饰上是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的。而平民则只准穿布衣,不可有纹饰,更不准用十二章纹样。
在等级社会中,服饰是一个人地位身份的外在标志。各阶层的成员,从衣食住行到穿衣戴帽,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随便逾越。
古人的格调随笔
东晋时,南阳人刘柳好《老子》,喜欢清谈,这倒也没什么,在那个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是一种时尚。令人意外的是,他刚刚就任会稽太守,就要找人清谈,而对象竟然是一个寡居的女子。
这名女子名叫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媳。谢道韫是个才女,在她小的时候,有一天下起大雪,叔父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兄弟谢朗抢先说:“空中撒盐差可拟!”她摇头,回答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从此,“咏絮才”就成为女子才情的代名词。
谢道韫清谈的造诣很深,嫁到王家后,有一次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谈玄辩论,结果弄得理屈词穷,渐渐不支,谢道韫听到后,派一个婢女悄悄给王献之递了个纸条,上面写着:“欲为小郎解围。”王献之喜出望外,对客人说了此事,这些人久闻谢道韫的“咏絮才”,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婢女挂上青布幔,谢道韫置身帷幛之中,“申献之前议”,接着王献之的论点往下说,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客不能屈”,只好甘拜下风。弹指之间,她就帮小叔子打赢了这场辩论战。
刘柳早就听说了谢道韫的这些轶事,内心多少有些不服,所以才想一证真伪。然而手下人提醒他说,谢道韫有才不假,不过她刚刚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哪还会有清谈的闲心呢?
原来在隆安三年(399),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孙恩发动叛乱,进攻会稽郡,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时任会稽太守。孙恩长驱直入,王凝之和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死于这场战乱。谢道韫幸免于难,但她内心的那份伤痛可想而知。
刘柳心里没了底,于是托人婉转表达了清谈的想法,没想到谢道韫欣然接受了挑战。
这一天,刘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备好了礼物,穿上整齐的礼服,端坐在特为他设置的榻床上。谢道韫则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坐在帷帐之内。两个人交起锋来,谢道韫“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谈起了自己的身世,哀而不伤,回答刘柳的提问,义理通达。刘柳见她如此年纪,又遭遇这样大的不幸,但却风韵高迈,丝毫不失内心的高贵,不由得十分敬佩。
告辞出门后,他对身边的人感慨地说:“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意思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出色的人物,光是看她的语言气度,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柳服了,原来一个人可以以如此优雅的姿态活着。她曾富贵无比,出身豪门,生活优裕,举手投足,都让人羡慕不已;她曾狼狈不堪,所有的亲人都惨死战火,这世间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但不论身在什么样的境遇,都不能让她失去高贵的优雅。
有人说谢道韫是魏晋风度中女性最杰出的代表,为“女中名士”,这话很有道理。她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才,而是那种“一任波澜既倒而宠辱不惊”的淡定,那种“穆如清风”的人生境界,那种“雅人深致”的优美姿态。
优雅无关贫富,物质的匮乏可以让她生活清贫,但却不能增加她脸上的愁苦;优雅无关容貌,岁月可以让青春、让美丽如风逝去,但却无法让她失去快乐的心境。
追求的境界
李沆担任北宋宰相,因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当时的人私下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无口匏”,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闷声葫芦”。不爱说话,并不意味着思维短路,相反,他是个工作标准很高,要求很严,总在追求完美,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人。
李沆在白天上班时,神态严肃,行为举止都符合规范,没有一点越礼的地方。下了班,照说紧张一天了,应该放松一下了,可他在吃过饭之后,必定在书房里正襟危坐,思考需要处理的事情,即使感到劳累,也不肯躺着。他不仅自己如此,还把这种精神迁移到了别人身上,甚至连皇帝也不例外。
景德元年(1004)3月15日,明德皇太后不幸去世,仅仅过了两天,正在饱尝丧母之痛的真宗皇帝就接到了宰相李沆的一道奏书,内容是要求他立马上朝办公听政。
李沆不仅要求皇帝能够勤政,而且还经常变着法子给他心里添点儿堵,经常把当时天下所发生的一些灾祸,不管是水灾、旱灾还是盗贼等天灾人祸,都编辑汇总起来,直接向皇帝报告。而且越是看皇帝心情好的时候,越要告诉他一些这样的消息,弄得皇帝本来心情大好,一下子又不住叹息,黯然神伤。参知政事王旦很不解,觉得有的琐碎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为什么总要弄出这些不好的消息让天子烦心呢?李沆解释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各地艰难的情况,经常怀着忧虑警惕之心。如果皇上不晓得天下百姓的疾苦,又如何能教化、治理天下呢?不然的话,血气方刚的皇帝如不沉迷歌舞、美色、珍玩,就可能搞些土木、战争。我老了,来不及看见,这是你未来的忧虑啊!”多年以后,宋朝通过澶渊之盟换得了暂时的和平,真宗果然大搞封禅、祭水、营造宫殿等劳民伤财的活动,此时,王旦想起李沆当年的预言,不由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
李沆做事都有自己的标准和依据,超越了他所设定的底线,即使是皇帝他也会大声说不。有一次,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担任使相,这其实也就是一个没多大实权的荣誉头衔,真宗想关照一下这个女婿,就征求李沆的意见,不料却遭到了这位宰相的坚决反对,他说:“赏赐、加封的做法,都要有理由。石保吉因为是内戚,没有打仗的功劳,就封他为大官,恐怕会招来非议。”真宗心有不甘,“再三询之”,前前后后向李沆求了许多次情,可李沆就是不为所动,坚持当初的意见,这件事也只好搁下了。
工作上力求完美,甚至连皇帝也不怕得罪,可回到生活里,李沆却仿佛变了一个人。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李沆的府邸纵然不是金碧辉煌,也该是深宅大院。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宰相府议事厅前的面积仅够一辆马车转弯掉头,这显然与宰相的身份十分不符,许多人不理解,纷纷劝他新修或扩建宰相府邸,对此李沆只是一笑,回答说:“这个宅子是传给子孙的,作为宰相议事厅,确实小了点儿,但作为家庭祭祀、举办礼仪活动的场所,还是绰绰有余的。”家里的墙壁损坏倒塌,李沆都没有关心过。有一天,花圃栏杆塌了,夫人告诉管理的人不要修葺,以此来试探李沆,李沆每天都从那里经过,可都视而不见,毫无反应。弟弟李维实在看不过眼了,也提及此事,李沆这才说:“朝廷给我的俸禄和赏赐,其实也够修房盖屋的,但佛法里说世界总是有缺陷,岂能事事都追求圆满如意呢?人生随时都可能结束,又怎么能久居在里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就已经满足了,我怎么能追求大宅子呢?”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就像人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李沆对有些东西殚精竭虑、苛求完美,而对有些东西则坦然面对、忽略不计,人生的境界就在这种加与减的选择中得以彰显。
古人不会走随笔
故弄玄虚。古人不会走,不都成了瘸子瘫子?我说的不会走,是说古人一遇走字,就变成了跑。
《说文》曰:走,趋也。趋,就是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等等,这里的走都是跑或逃跑的意思。走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挥动双臂用力向前奔跑。金文走的上半部与甲骨文相同,下半部增加了一个止字,止就是脚,突出用脚奔跑,有了会意的`成分。小篆的字形还与金文完全一致,到了楷体时,上半部却讹变成了土字,就失去了原来的象形意义。但走仍然是跑的意思,不然走马观花的走就无法解释。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那么古代的走是用什么代替的呢?步,是用步代替的。古代的步不是名词,是动词走的意思。
《说文》曰:步,行也。《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还有我们现在仍在用的信步、徒步、步兵、步人后尘、望而却步、固步自封等等,这里的步,都是走的意思。
到了宋代,走已有了行走之意。如苏东坡《小篆般若心经赞》: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墙壁,纵复学之能粗通,操笔欲下仰寻索。元代李行道《灰阑记》:他在俺家行走,也好几时了,他有心看上俺女孩儿,常常要娶她做妾。《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但小姐虽然男扮,同两个男汉行走,好些不便。虽然这些走都没有了跑意,但走作为行走大量使用,应该始自明朝。明代以后,走不但有了行走之意,还有了引申之意。如《西游记》: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沈氏农书》:沟不要深,则不走肥。这里的走就是泄露失去的意思。还有我们现在说的走亲戚、走娘家、走动走动以及人死了说走了等等,这些走早就没有了丝毫跑意,也就是说,跑字的出现,让跑了几千年的走有了真正的归宿。
梦遇UFO作文
今天天气阴暗,天空不时飘来大雨,狂风呼啸着,雷声如同一个大怪兽在吼叫,闪电如同一把刀子把天和地劈开。谁看了都觉得恐怖(当然除了小豆子)。学校也接到了上级的通知,立即放假。是因为雨太大。
一项好奇心强的小豆子准备来一场大探险,于是便在老师和同学走了之后偷偷摸摸的从学校后门走了。“啊哈哈,终于可以过一次探险家的瘾了。作为一名探险家就得带眼镜和探险帽。”小豆子心想,于是拿出了自已的帽子和抢同学的眼镜,穿上雨衣甭说还真像探险家。“大路上不适合我这种比较有名的探险家还是走小路比较合适。
狂风,暴雨,闪电,打雷都吓不倒一向勇敢的小豆子,可是小豆子却被什么东东给吓到了。“妈妈咪,这不会是传说中的UFO吧!” 忽然一道强光把小豆子吸了上去,“救命呀!救命呀!各位好心人饶了我吧!”那道强光最终还是把小豆子吸了上去。“一群坏蛋,小心我哥哥打你,他很厉害哦,一根小拇指就可以把你扔进太空。”小豆子哭叫道。“不要怕,不要怕。我们不会伤害你的。”一个外星人说道。“那你们为什么抓我?说呀,你倒是说呀。”小豆子嚷嚷道。“因为.......”还没等这个外星人说完,另一个坐在椅子上的'先说到:“因为我们想借你来告诉人类我们愿意用各种高科技来取换和你们同住一个星球。”“你们没有自已的星球吗?”“原来我们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可是有一天我们的博士在研究一种药水,不小心把一种燃油丢在了大街上,由于威力太大炸爆了整个星球。我们只好在太空中寻找我们能居住的星球,现在找到了那就是地球。请把这个交给人类。”说着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东西给了小豆子。
“小豆子起床”豆妈妈吼叫道。“原来是一场梦,吓死我了。哎呦,什么东西。不可能,不可能。”外星人给小豆子的东西还在床上。
原来是外星人通过梦境把那玩意儿给了小豆子呀!
八条腿的兔子
我扫兴的走出树林,回到彼得堡去买子弹。我骑着一匹骏马,带上我的猎狗比安卡,又向那座树林打猎去。
我在打猎的时候追上了一只普通的兔子。这只兔子跑得比什么都快。它不停腿地往前边跑。
我马不停蹄地追了两天怎么也追不上它。第三天,我好不容易把这只可恶的`兔子打死了。它刚一跌在草地上,我立刻跳下马,跑过去看。
我看到这只兔了除了普通的四条腿以外,还有四条备用的腿:它的肚皮上有四条腿,背上也有四条腿。它底下的四条腿跑累了,就来个“翻跟斗”,把肚皮朝天上,再用背上的四条腿继续跑。
怪不得把我像个疯子似的追了它三天三夜!
一只不平凡的鹿(2)
半个月后,我又去那座树林里找猎。那时,我已经把樱桃核的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 _zw_02_show_728*90,创建于2011-12-12*/ var cpro_id = 'u708717';
★ 生活随笔:《梦》
★ 年俗因你而遇随笔
★ 神奇的梦随笔
★ 小时候的梦随笔
★ 抒情随笔:梦碎了
★ 故乡的梦随笔
★ 从不有梦随笔
★ 古人咏梅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