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一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共含6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篇1: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度量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3)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画法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

(5)角的分类

①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②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③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④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⑤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篇2: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_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_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篇3: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

【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下图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

将圆平均分成360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与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如下图。

度量角的工具叫量角器。

测量方法:

量角注意两对齐:

①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②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

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

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

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牢牢记住不忘记。

注意: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5.角的分类: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1直角=90°

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6.画角步骤:

以画65°的角为例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用三角板可以画的角: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

篇4: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四单元知识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依次从低位到高位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依次从低位到高位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3、单价、数量和总价

(1)含义

单价: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数量: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总价:一共用的价钱,叫做总价。

(2)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4、速度、时间和路程

(1)含义

路程: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速度:每小时(或者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时间:行驶了几小时(或者几分钟)。

(2)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5、速度单位通常有:千米/时、米/分、米/秒等。

第五单元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 垂直

(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垂线的画法: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牧童要带着他的牛到河边去饮水,他应该怎么走才能使得路线最短?在图中画出路线,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答:

答:如下图所示,把牧童和他的牛的位置记为A点,过A点向河边作垂线,垂足为点B,则牧童和他的牛应该沿着AB所在的直线走到河边,才能保证路线最短。理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5)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 经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作垂线,可以画一条。

3.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3)特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例如:伸缩门、升降机

(4)一个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周长不变。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无数条高。

注:要与三角形的特性相区别,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4. 梯形

(1)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各部分名称:

(3)特殊的梯形有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点: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特点:有一条腰就是梯形的高。

从梯形上底任取一个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 高。

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6、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7、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8、四边形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9、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注: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篇5: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六单元知识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去0法: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1)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

(2)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商的变化规律:

(1)被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同。

(2)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反。

(3)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除数 × 商 + 余数 = 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 商 = 除数

篇6:四年级数学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四年级数学下册必备知识点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记笔记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二: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三:学习小组

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四:题目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五:旧题新解

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复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测量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

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