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嘉月贰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共含4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嘉月贰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1: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知识点

近似数知识点

1、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典型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是由7个千、3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这个数是(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3、3465的位是( )位,是( )位数。“6”在( )位上,表示( )。“3”在( )位上,表示( )。

4、100里面有( )十,一千里面有( )百,10个一是( )。

5、的四位数是( ),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 ),差是( )。由( )个千、( )个百、( )个一组成3207。

6、万以内数的读法是从( )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位上是几就读( )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 )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 )。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698的近似数是: 2956的近似数是:

3120的近似数是: 2802的近似数是:

1004的近似数是: 5023的近似数是: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知识点归纳

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方法

数与代数

一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

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

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

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

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

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 1.2+3.4 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 20.6+3.7 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 12.75+2.25 71.13-16.55

④位数不同。 16.3+2.75 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 2.8×1.1

②乘数中间有“0”。 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

④积末尾有“0”。 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

3.小数的除法

①除数是整数。

②除数是小数。

③商中间有“0”。

④商末尾有“0”。

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⑦循环小数。

会判断循环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⑧余数问题。(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

⑨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

4.混合运算。

要求:能简算要简算。

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1.会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公式及运算律。

3.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方程。

4.会解以下形式的方程:(a、b、c表示常数)

x+a=b x-a=b ax=b x÷a=b

ax+b=c ax-b=c ax+bx=c ax-bx=c

5. 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程的格式)

会找等量关系,利用等量关系准确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四.解决问题

(见书中例题和练习中的解决问题。)

篇2:湘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知识点梳理

数与代数

一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

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

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

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

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

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 1.2+3.4 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 20.6+3.7 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 12.75+2.25 71.13-16.55

④位数不同。 16.3+2.75 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 2.8×1.1

②乘数中间有“0”。 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

④积末尾有“0”。 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

3.小数的除法

①除数是整数。

②除数是小数。

③商中间有“0”。

④商末尾有“0”。

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⑦循环小数。

会判断循环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⑧余数问题。(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

⑨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1、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1、 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总结:文为大家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法分配律,怎么样,大家对知识点数学乘法分配律了解了多少呢?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 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35×78+22×35=35×(78+22)=35×100=3500 这里35是相同因数。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45×99+45=45×99+45×1=45×(99+1)=45×100=4500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例:9999+999+99+9=10000+1000+100+10-4=11110-4=11106

篇3:四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

(2)与万位相邻的数位是( )和( ),与亿位相邻的数位是( )和( )。

(3)5030600是( )位数,5在( )位,表示( )个( ),3在( )位,表示( )个( ),6在( )位,表示( )个( )。

(4)三千四百二十万九千是( )位数,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约是( )万。

(5)某市的粮食总产量可达到12319000000千克,把1231900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亿位右边的数位是十亿位,左边的数位是千万位。( )

(2)位是十亿位的数是10位数。( )

(3)最小的自然数是1。( )

(4)3854000000≈4亿。( )

(5)算盘上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

三.读一读,写一写。

1.我国的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960万写作( )。

2.20第一季度某品牌手机的销量是420724部。

420724读作( )。

3.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达到10000000000元。

10000000000读作( )。

4.20我国人口普查人数为十三亿八千二百七十一万。

十三亿八千二百七十一万写作( )。

四.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32700( )124300 62147( )54312

43159( )43178 374200( )374189

五.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

360000=( )万

23000000=( )万

500000000=( )亿

35124≈( )万

934231≈( )万

789004002≈( )亿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1、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即可。

10、近似数与准确数: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小于5,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篇4:湘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

南——北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指导方法一

一、重视计算:大家都知道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计算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一二年级的计算简单,计算要求低,导致了现在的孩子计算和以前的孩子相比,差了一大截。

三、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只能做完20道口算题,但之后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如果低年级不打好计算的基础,到了四五年级以后,小数、分数、方程都来了。这时候更加觉得数学难学了!

四、适当地学习奥数:很多所谓的奥数题并不难,而是方法巧妙,它更多的要求你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跳出思维的墙,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指导方法二

一、时间的掌握。这一学期,他们会接触到秒针,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时间精确的学习。非常短暂的时间用秒来表示。这时候孩子换算单位的时候就是重点了,很多孩子不注意看看单位,容易出错。

二、时间段的计算。时间单位的换算搞清楚之后,要注意时间段的计算,这也是常出的一种题型,同样很重要。这时候孩子掌握24小时计时法既可以轻松解决这一种问题了。

三、倍数问题。倍数问题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到关系,就会不知所措,所以这时候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就一清二楚了。所以,教会孩子画图很重要,理清各数之间的关系。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在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孩子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并不太难,只是再列竖式时要注意孩子的书写,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并且一定要打上进位和退位符号,很多孩子很容易忘记自己有进位和退位。

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湘教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七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