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调色深入理解通道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lChopper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ps调色深入理解通道(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lChopp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ps调色深入理解通道

篇1:ps调色深入理解通道

Photoshop中通道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知道你是否挖掘了出来,没关系,本篇文章将通过爱的牵手玫瑰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快速浏览一下Photoshop中众多的选择方法。如果我们想要选择这朵玫瑰,有下面这些选择,列出顺序或多或少是按照其复杂程度进行排列的:

• 用Photoshop的魔棒工具点击玫瑰,这是Photoshop自推出以来一直都提供的工具。虽然比较古老,但由于这朵玫瑰与其背景之间存在巨大差别,所以魔棒工具可以轻而易举地创建该选区。

• 在单个通道内使用魔棒工具,该通道的对比度通常比彩色合成图像的对比度更大。红色通道最理想,因为其中的花朵即使不是全白的,也会十分明亮,而背景又很暗。如果您恰好处于CMYK下,青色通道则具有这样的效果;如果处于LAB下,则A或B通道都可以。

• 选择 选择>色彩范围 命令之后点击玫瑰,为颜色相近的所有对象创建选区。

• 用套索工具或者钢笔工具描绘出玫瑰的边缘。

• 点击工具箱中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编辑图标绘制选区。

• 将校正后的版本放在一个独立的图层上,然后使用图层的混合选项将效果限制到我们所想要的区域上。

• 依靠人工智能,利用Photoshop的 滤镜>抽出 命令或者第三方蒙版插件创建蒙版。

• 通常通过保存或者混合现有通道,并对它们进行编辑来创建正式蒙版。这个结果有时候会被作为图层蒙版载入;有时则用 选择>载入选区 命令,仅仅把它作为选区。

对这朵玫瑰来说,这里的每种方法都极其有效。其中的大多数方法完全是浪费时间,因为用魔棒工具点击一下就可以选择它。但是当选区变得更复杂时,这些方法就越有限。

图9-2A中的黄色玫瑰比图9-1A中红色玫瑰稍难选择一点,其中的颜色变化更多,中间部分明显比边缘暗得多,用魔棒工具来选择就比较困难。

图9-2A

您应该在没有看到实际通道的情况下就能够说出哪个通道适合用来创建蒙版,

在RGB下,蓝色通道一定很暗,因为这朵玫瑰没有蓝色。绿色通道可能够亮,但红色通道会更好,因为花朵的红色成分要比绿色成分多;因此红色通道会更亮一些,如图9-2B所示。

图9-2B

出于相同的理由,在CMYK下青色通道最理想,而LAB下则是最容易猜测到的。花朵中的洋红只比绿色稍多一点,但黄色则远比蓝色多。因此在B通道很好分辨,如图9-2C所示。

图9-2C

创建蒙版就是要查找边缘。我们预期的两个蒙版通道(红色通道和B通道)都有很好的边缘,但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红色通道随着花朵的变暗而变暗。而B通道则没有表现出对象的亮暗;当花朵的黄色成分减少时它才会变暗。

它们不同的特点产生一些有趣的问题。修饰师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创建复杂蒙版:在某种模式下混合通道、使用图层文件,或者使用 图像>应用图像 或 图像>计算 命令。Photoshop允许将一种颜色空间文档的通道应用到另一种颜色空间文件的通道上。

在图9-3A中,我在强光模式下将红色通道应用到它自己上面,我们后面要讨论强光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它可以加亮两个混合通道中都亮的那些区域,反之亦然。在图9-3B中,我采用相同的模式,但将B通道混合到红色通道中,这样获得更好的结果。

图9-3A

图9-3B

当然,经验丰富的修饰人员不使用LAB也可轻而易举地创建出这朵玫瑰花的蒙版。但是您可以看到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当彩色对象变暗时,RGB通道难以将它隔离出来。因而,从技术上来讲图9-3B肯定要优于图9-3A。

篇2:ps调色教程

PS调色教程:青黄复古色调,图文教程,

效果图

原图    教程:

篇3:PS调色技巧

这篇教程是一篇纯理论,纯基础知识的教程,个人看过之后觉得教程写的还是挺好的,所以转发过来,同时也配上了一些图片,希望的朋友们喜欢这篇教程哦,调色的技巧在photoshop(简称PS)中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影响色彩,包括:

1.曲线 在曲线窗口里可以对RGB不同颜色单独调整曲线形状,改变画面色彩关系

2.色彩平衡 在色彩平衡窗口里可以在青-红、洋红-绿、黄-蓝之间拉动色彩关系

3.色相/饱和度 在这个窗口里可以改变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数

PS里有200种方法可以影响色彩

以下我们介绍的调色方法大家要灵活掌握,

1.色彩平衡最简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功能可以针对高亮、中亮和低亮三个不同的部分分别调整色彩。

2.色相/饱和度复杂得多。首先,它不仅可以色轮为轴同时调整所有色相和饱和度,而且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六大色系分别调整色相和饱和度,下面的条形色相轮,上面一条表示调整前色相,下面一条表示调整后色相;第二,它可以用加吸管或减吸管精确指定要调整的色相,更进一步还可以指定取样范围和方式;第三,如果图像本身没什么毛病,则它可以简单通过灰吸管实现灰平衡;第四,它的调整方案可以存储起来以备再用;第五,它可以给黑白图像着色(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里的着色机制同灰阶无关,而颜色其实是同灰阶息息相关的东西,至少在心理学上是这样)。明度指标,除非进入Lab模式,这一指标很少被用到。

3.曲线,曲线几乎可以完全代替各种色彩调整手段,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但是,认真说曲线,大概需要150k。1.

FEVTE编注:更多照片处理教程交流讨论及作业提交请到论坛照片处理区:bbs.fevt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1&filter=typeid&typeid=66

输入输出值相等。就是说,人还没有来得及对图像做任何手脚。

2. 除最暗的一点外,均匀提亮全图。精确地说,输入色阶225的点A是分界点,这个点提亮的幅度最大,所有其他的点,离点A越远的,提亮幅度越小。虽说如此,在图像的高亮部分即所有输入色阶大于225的点,实际上也已经提亮到最大限度了。由本图,不难做出除最亮一点外压暗全图的曲线。

3. 除最亮、最暗点外,以中间亮度为主均匀提亮全图。请注意这不是一个弧。弧是圆的一部分,但在这里,无论什么圆都不可能同这条曲线相吻合。看上去这应该是一条摆线,动力学中所谓“最速降落线”。请与下面真实的弧暗影比较一下,显然曲线两端是不对称的。由本图,不难做出依图像的灰阶特性压暗全图的曲线(以下这类直接相对的曲线形态不再做特别说明),

4. 均匀压暗全图,最亮的部分压暗的幅度最大,以下这幅度逐渐减少,到最暗的一点等于零(因为已经无可再暗了,只能等于零)。

5. 全图呈无差别中性灰(中性灰在图像的叠加模式下和图像的灰平衡理论中都很重要)。

6. 全图反相。

7. 极暗点不变,极亮点压成极暗点,但是把中间部分均匀提亮。这种类型的曲线在照片调整中极少使用。

8. 稍稍提亮亮部,同时造成暗部的代偿性压暗。

9. 稍稍提亮中间部分,同时在亮部和暗部都造成代偿性压暗。

10. 加锁定点,避免一部分代偿性压暗。

11. 以点A(色阶192)为界,压暗右侧所有部分,同时提亮左侧所有部分。

12. 三峰调整。这种曲线在做金属效果的时候经常用到。

13. 夹杂着手动曲线。

14.平滑手动曲线。

15. 调出曲线对话框以后,按下Alt,“自动”键就变成了“选项”键,单击选项键,便能指定自动范围。[按:自动曲线,相当于自动色阶。]此问题比较深,不说也罢。

16. 不可能曲线(因为对一个输入值,不可能有不同的输出值)。

曲线形状是无法穷举的,这里只能是例举。诸公举一反三可也。

三个吸管,都是点图吸管。黑吸管点图,亮度在点击处以下的所有部分变为黑;白不赘;灰,指定中性灰。

一个曲线方案,可以保存为.ACV后缀的文件,需要的时候“载入”即可。

调整体 先调层次

1;把图层调板里的背景 拖到右下角的新建层里 (可无损原始图像)

2; 单击图层调板底部黑白圆 在弹出菜单单击层次 在层次对话框里选中预揽

3; 按Alt键 同时拖右侧黑三角向左 直到图像出现白色象素为止

4;按Alt键 拖左侧黑三角向右 出现黑象素止

5;拖中间灰三角 调亮度(中间调) 满意后OK

再调饱和度

菜单里单击色相饱和度 调 和饱和度 整体可获满意效果

FEVTE编注:更多照片处理教程交流讨论及作业提交请到论坛照片处理区:bbs.fevt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1&filter=typeid&typeid=66

篇4:如何学习ps调色

学习ps调色需掌握的色彩知识

色阶,曲线

主要调明暗层次,也可调红绿蓝三个通道在黑白灰层次中的含量变化,比如可作暗部可以更亮,亮部更暗的调整?。而曲线功能和色阶大同小异,但曲线功能运用更加灵活,调节范围更大,

色彩平衡

调整高光,中间调,阴影部分各对比色之间的色彩的平衡。

色相/饱和度

改变图片色相和饱和度,也可改变图片中各颜色成分的色相和饱和度。特别是它可以调节各颜色的色相和饱和度这点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有时可以代替可选颜色命令来使用。

亮度/对比度

调节图片整体亮度和对比度。对于这个工具常常会和色阶或者曲线命令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去色和黑白

将彩色图片转变成黑白图片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灰度,一种是去色,一种是黑白,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用黑白,因黑白效果更能得到丰富层次的黑白图片。

通道混合器

可在红绿蓝三个通道上增减选择的各颜色的含量。如果我们对可选颜色命令掌握好原理后,通道混合器的使用也就简单了。

这些调色工具都具有各自特点,但都比较直观容易掌握,对于一般的调色要求这些工具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对于调色要求较高的影楼等专业美工师,则需要用到另一个可选颜色工具。它是功能很强大也较复杂的一个工具,现在对它作一个专门的较为详细的讲解。??、

色彩之间的关系

可调整的主色分为三组

RGB三原色:R红色、G绿色、B蓝色

CMY三次色:C洋红、M青色、Y黄色

黑白灰明度:白色、黑色、中性色

学习PS必须掌握的七大调色模式

常见的7大图像色彩模式:

(1)RGB彩色模式:又叫加色模式,是屏幕显示的最佳颜色,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每一种颜色可以有0-255的亮度变化。能够组成255*255*255种颜色。RGB彩色模式适用于显示器、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具体RGB色彩模式的换算、颜色搭配等可以参考《RGB色彩模式详解》。

(2)CMYK彩色模式:由品蓝,品红,品黄和黄色组成,又叫减色模式。CMY是3种印刷油墨名称的首字母: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而K取的是black最后一个字母,之所以不取首字母,是为了避免与蓝色(Blue)混淆。一般打印输出及印刷都是这种模式,所以打印图片一般都采用CMYK模式。

(3)HSB彩色模式:是将色彩分解为色调,饱和度及亮度通过调整色调,饱和度及亮度得到颜色和变化。在HSB模式中,H(hues)表示色相,S(saturation)表示饱和度,B(brightness)表示亮度。 HSB模式对应的媒介是人眼。

(4)Lab彩色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一个光强和两个色调来描述一个色调叫a,另一个色调叫b。它主要影响着色调的明暗。一般RGB转换成CMYK都先经Lab的转换。Lab色彩模型是由亮度L和有关色彩的a, b三个要素组成。

(5)索引颜色:这种颜色下图像像素用一个字节表示它最多包含有256色的色表储存并索引其所用的颜色,它图像质量不高,占空间较少。

(6)灰度模式:即只用黑色和白色显示图像,像素0值为黑色,像素255为白色。

(7)位图模式:像素不是由字节表示,而是由二进制表示,即黑色和白色由二进制表示,从而占磁盘空间最小。

摄影师最常用的8个PS调色工具

1.曲线

这个工具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非常基础的一个工具,但又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很多效果都是以曲线为基础的,同时仅仅通过曲线也能达到很多效果。在调整色彩上,也是如此。通过曲线工具中叠加红绿蓝这三种颜色调就可以配出其他色彩:黄色——红色加绿色或减蓝色;青色——绿色加蓝色或减红色;紫色——红色加蓝色或减绿色。

2.色相/饱和度和自然饱和度

从表面上看,色相/饱和度和自然饱和度是两个非常简单的调色工具,但其实,使用它们的学问还是挺深的。在使用色相/饱和度这个工具的时候,既可改变图片全局的颜色,也可选择单一的颜色进行改变;而在使用自然饱和度调整图像时,会自动保护图像中已饱和的部位,只对其做小部分的调整,而着重调整不饱和的部位;就像将饱和度调整到最高值,人像皮肤颜色变得红润以后,仍然保持自然、真实的效果。

3.Camera Raw中的目标调整工具

在Camera Raw中的工具栏可以发现,目标调整工具是一种集指哪打哪的工具。它在Camera Raw上方工具栏的第五个位置,用鼠标点击后,便可以开始调整色彩了。它所作用的是右边工具栏中的色调曲线和HSL/灰度,只要用鼠标左键点住照片中的色彩区域,然后左右或是上下拉动,就可以改变所选取的颜色。

4.渐变映射

渐变映射是将相等的图像灰度范围映射到指定的渐变填充色。比如指定双色渐变填充,在图像中的阴影映射到渐变填充的一个端点颜色,高光映射到另一个端点颜色,而中间调映射到两个端点颜色之间的渐变。在调整图层中新建渐变映射图层,然后选择合适的颜色在同个改变图层的不透明度和流量,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5.Lab模式

如果照片的问题是比较灰暗,就可以通过Lab模式来快速解决。打开图片后,选择图像>模式>Lab颜色,接下来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分别在a和b通道下调整曲线,因为a、b通道下只影响曲线的颜色,不影响曲线的明度,最后在明度通道下调整曲线。做完上面的步骤后,选择图像>模式>RGB颜色,转换回RGB模式。

6.可选颜色

如果只是想改变某一种特定颜色,可选颜色就是非常好用的工具了。在调整图层中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然后选择所要改变的颜色,那么调整的时候就只有改颜色会发生变化。注意:减青色则是增加红色,减洋红则是增加绿色,减黄色则是增加蓝色,黑色滑块则是控制色彩的整体亮度。

7.匹配颜色

颜色匹配可以将一张图片的色盘,调进另一张图片里,可以用作统一色调、纠正色彩甚至使日间风景变成黄昏日落等,亦能够为你的照片增添独特的色调,尤其是如果你喜欢那些有趣的用色。使用匹配颜色的步骤如下:在Photoshop中分别打开两张图片,再打开其中一张图像>调整>匹配颜色;在弹出窗口的源处选择另一张照片,之后点击确定便完成了。

8.颜色查找

Adobe公司在Photoshop CS6以上的版本中增添了颜色查找功能。虽然“颜色查找”不是最好的精细色彩调整工具,但它却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创建多个颜色版本,它就像美图工具里面的滤镜一样好用,什么日系小清新,阿宝色,老电影效果都不在话下。并且本身就是调整层,如果再配合蒙版也可以做到更精细的调色。

篇5:PS照片调色基础

这篇PS照片调色基础教程通过对一张海边婚纱照片的调色像的朋友们介绍PS照片调色的方法和步骤,教程比较不错,学习起来也比较简单,转发过来和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先看看效果图和原图的对比吧:

效果图:

FEVTE编注:更多照片处理教程交流讨论及作业提交请到论坛照片处理区: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8

原图:

调色步骤如下:

1、首先运行photoshop打开素材图片,接着执行“图像―模式―Lab颜色”,把图片转为Lab模式,然后执行“图像―调整―曲线”,进行设置。

调整“明度”

调整“a”通道

调整“b”通道

效果如图所示,

2、由于调整曲线后,照片中人物的皮肤偏红了,此时可以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编辑“红色”,减小红色的饱和度,如图所示。

3、加强“绿色”的饱和度,使得背景的树叶显得更鲜艳翠绿,如图所示。

4、最后,不了使照片看起来更清晰,可能使用简单的锐化,执行“滤镜―锐化―智能锐化”,设置半径:0.5像素,数量:40%,如图所示。

就这样,漂亮的婚纱照片出来了!photoshop教程完毕,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回复讨论!

FEVTE编注:更多照片处理教程交流讨论及作业提交请到论坛照片处理区: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8

篇6:PS怎么调色 PS日系调色教程

其实这是日系中的另外一个派别,

我们先看一下直方图:

可以看到,直方图的最左端和最右端有所缺失。

最左端缺失,说明没有纯黑的像素,最右边缺失,说明没有纯白的像素,因此整体看起来安静、平和。

第一组:

对于这种黄色色调的模仿,其实是很简单的,直接往下拉蓝色通道即可。

接下来我们模仿衣服上的辉光。

首先我们使用阈值,让图片变成黑白两色。

程度以分离出面部和背景为佳。

然后我们使用通道,把画面中的白色部分变成选区,新建一个图层。

把分离出的图层改为滤色,然后高斯模糊,注意调整图层的不透明度,这样就可以为画面的高光部分增加辉光:

然后拉这样一根曲线:

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第二组:

我们先看一下结构图:

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复制图层,然后新建一个图层,填充色彩R136 G130 B104,混合模式改为柔光

然后再新建一个图层,填充色彩R69 G80 B64,混合模式改为滤色

注意!这就是混合模式的可叠加性!

柔光层的作用在于渲染画面的主色调

滤色层的作用在于为画面加上一层淡绿色(你可以把这一层改为柔光看一下效果)

原图是这样的:

加完这两层一般就这样了:

然后我们再使用一根曲线:

这根曲线的作用主要是把画面的曝光往中间挤,从而让画面平和、安静,

这个方法基本上适用于所有这种类型的后期!

篇7:PS影楼调色秘笈

这篇文章和学习PS照片后期处理的朋友们分享PS影楼调色秘笈,吐血贡献,大家一定要顶哈。先看一些效果图:

FEVTE编注:更多照片处理教程交流讨论及作业提交请到论坛照片处理区: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8

其实这几个片子都运用到了PS的匹配颜色命令。谈起photoshop中的颜色匹配工具,也许一些设计师都会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冷的工具。实用的机会不多,应用的范围也不是很广,如果你认为它不够实用那只能说明你对它的了解还不够。photoshop中的所有工具都是为影像服务的,只要我们设计师找到了合适的使用方法技巧,photoshop中就不会存在不实用的工具。本期我们就来谈一谈颜色匹配工具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方法。

颜色匹配命令匹配的颜色是两个图像之间、两个图层之间或者两个选区之间的颜色。这个命令是通过将源图像的颜色与目标图像的颜色相匹配使源图像的色彩效仿目标图像的色彩,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在Photoshop中同时打开多幅图像才能够在多幅图像中进行色彩匹配,打开的图像越多我们选择匹配色彩的机会就越多。除了匹配两个图像之间的颜色以外,“颜色匹配”命令还可以匹配同一个图像中不同图层之间的颜色。它还允许您通过更改图片的亮度和颜色的饱和度以及中和色痕来调整图像中的颜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工具仅适用于RGB色彩模式。具体的使用方法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色彩实例来做具体说明。

实例一:多图层匹配高亮饱和度色彩

这种方法的制作目的是在不损坏图片质感层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亮图像的颜色饱和度,类似于糖果色、阿宝色效果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调整。对于暗调的照片尽量不要选用这种调整方式,暗调的色彩层次不太适合高亮饱和度的调整方式。色调比较明快颜色又比较鲜艳的照片比较适合这种方法,调整出来的颜色效果会比较通透明快而又不会使图片失真。

1、打开源图像 图一,复制背景层两次,生成图层1和图层1副本。

2、将图层1副本隐藏,激活图层1,使用 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命令,半径50像素(视图片层次来拟定数值)。

3、使用 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 命令,在饱和度一项中+50。

4、激活图层1副本,将人物主体部分做一个矩形选区,使用 图像-调整-颜色匹配 命令,勾选 调整时忽略选区(当图像中存在选区时,此选项有效),来源:图一(原文件名);图层:图层一(高饱和度色彩层);使用选择在来源计算彩色和使用选择在目标计算控制选项分别选中,然后调整图像选项(图像选项数据视图片质量而定)。设置完毕后点击存储统计选项,将保存本次匹配色彩结果为一个.sat文件,以便我们之后载入使用。设置数据如图

5、取消选区,使用 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工具,对其高光及肤色进行细节校正。设置参考数据如图

6、打开曲线工具,选择红色通道,提亮高光曲线、加暗暗部曲线,调整其色彩层次。

实例二:多幅图像匹配目标图像品质

这种使用方法对我们还原照片的拍摄品质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拍摄曝光不足的照片我们可以找一张拍摄曝光比较理想的照片对照调整,使曝光不足照片的亮度去模仿标准曝光的照片亮度,在提亮图片的曝光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保留画面的质感和层次,而且我们通过对颜色匹配中的图片强度工具调整还能给图片一个很好的色彩饱和度,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码后期曝光调整的救星。

效果对比:

观察源图像(图二)目标图像(图三)发现,图三是一幅曝光不足的照片,图二是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那么我们就来利用图二的曝光数据来还原图三的曝光值,

如下图:

1、在photoshop面板中打开图二、图三,激活图三。

2、对图三中的需要还原的人物主体部分及含有色彩部分做矩形选区。

3、使用 图像-调整-颜色匹配 命令,选中调整时忽略选区选项,图像统计中来源选择图二,图层选择背景层。设置数据如图

4、取消图像选区,使用 图像-调整-可选颜色 工具,对图像色彩稍加调整。

5、给皮肤做选区,用曲线工具适当调整皮肤亮度及肤色。

6、最后,打开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工具,颜色选择黄色,在黄色选项中-100%,颜色再选择绿色,在黄色选项中-100%,给图片添加一个效果颜色,会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的有看点。

实例三:载入匹配色彩文件效仿色彩步骤

利用颜色匹配工具中的存储统计和载入统计选项,使颜色匹配工具在工作中更加的实用。我们平时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会有很多调整比较理想的色调,当我们遇到比较理想的色调时就可以用存储统计工具将图片的色彩存储为一个.SAT文件,对这个文件命名进行色彩分类,当我们想模仿这种色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载入这个对应的.SAT 文件,然后通过对图像选项的调节来得到我们最终的色彩。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图一 效果”、“图三 效果”做为素材图片在photoshop中打开,激活“图一 效果”,打开颜色匹配工具,点击图像统计中的存储统计选项,命名将其分类(命名为高饱和度 外景绿),存储完毕后将在存储的路径中生成一个.sat文件,图三 效果也用这种方法存储文件。用这个方法多保存一些不同色彩类别的调整匹配源文件,以方便我们有更多的选择色彩机会。

2、存储完毕后关闭“图一 效果”、“图三 效果”,关闭图打开需要调整的图四,用矩形选区工具在人物主体部分和

需要调整色彩部分做选区。

3、使用 图像-调整-颜色匹配 命令,勾选调整时忽略选区选项,图像统计中勾选使用选择在目标计算控制,点击载入统计,选择刚刚保存的 高饱和度 外景绿.sat文件,点击载入。

4、调整图像选项一栏中的亮度、颜色强度、消褪数据至理想效果(附图设置数据仅供参考)

5、使用快捷键 ctrl+alt+1 将红色通道载入选区,然后新建图层1。

6、将图层1中的红色通道选区填充白色对图像进行色彩淡化,调整不透明度20%(数据视图片质量而定)。

经以上实例总结,利用这个工具去进行摄影品质的色彩校正应该还是很不错的,对提亮图片明度饱和度有很好的效果。通过直接减少颜色匹配中的颜色强度和亮度还可以很容易的调整复古色调。当平时在调整色彩的工作中遇到好的色彩图片时,我们可以利用颜色匹配工具把它存储为.sat文件,从而更多的积累调色素材文件,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方便的去模仿精品图片的色彩亮度。

FEVTE编注:更多照片处理教程交流讨论及作业提交请到论坛照片处理区: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8

篇8:photoshop调色教程图像的通道

教程贴士:在本教程中将为你带来的是photoshop调色教程中的基础-图像的通道的理解!

在Photoshop中有一个很重要概念叫图像通道,在RGB色彩模式下就是指那单独的红色、绿色、蓝色部分,也就是说,一幅完整的图像,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个通道组成的。回顾一下前面的三张通道图(顺序为RGB)。他们共同作用产生了完整的图像,如下最右图。

大家也许会问:如果图像中根本没使用蓝色,只用了红色和绿色,是不是就意味着没了蓝色通道?

我们已经知道黄色和蓝色是互补色,那么一幅全部是纯黄色的图像中,是不是就不包含蓝色通道?

这是错误的概念,一幅完整的图像,红色绿色蓝色三个通道缺一不可。即使图像中看起来没有蓝色,只能说蓝色光的亮度均为0,但不能说没有蓝色通道存在。

“存在、亮度为零”和“不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现在大家在Photoshop中调入上面那幅完整的图片。再调出通道调板。一般来说通道调板和图层调板是拼接在一起的,可以通过调出图层调板〖F7〗后切换到通道。也可以使用菜单【窗口 通道】。如果调板中没有显示出缩览图,可以右键点击调板中蓝色通道下方的空白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小”或“中”或“大”。我们看到的通道调板类似下图。

此时注意红色绿色蓝色三个通道的缩览图都是以灰度显示的。如果我们点击通道名字,就会发现图像也同时变为了灰度图像。快捷键分别是:〖CTRL ~〗〖CTRL 1〗〖CTRL 2〗〖CTRL 3〗。点击通道图片左边的眼睛图标,可以显示或关闭那个通道。可以动手试试看不同通道组合的效果。

注意不要混淆:最顶部的RGB不是一个通道,而是代表三个通道的总合效果。如果关闭了红色绿色蓝色中任何一个,最顶部的RGB也会被关闭。点击了RGB后,所有通道都将处在显示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关闭了红色通道,那么图像就偏青色。如下左图。如果关闭了绿色通道,那么图像就偏洋红色。如下中图。如果关闭了蓝色通道,那么图像就偏黄色。如下右图。

这个现象再次印证了反转色模型:红色对青色、绿色对洋红色、蓝色对黄色。

现在点击察看单个通道,发现每个通道都显示为一幅灰度图像(不能说是黑白图像),

如下3图,从左至右分别是灰度的红色、绿色、蓝色通道图像。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同,仔细一看却又有很大不同。虽然都是灰度图像,但是为什么有些地方灰度的深浅不同呢?这种灰度图像和RGB又是什么关系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复习一下前面的一些概念:

电脑屏幕上的所有颜色,都由红色绿色蓝色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说,实际上图像是由三幅图像(红色图绿色图和蓝色图)合成的。

如果对这两个概念有还不明确的话,请再次学习本篇前面有关RGB色彩理论的部分。明白了上面的话后,再看下面的部分:

对于红色而言,它在图像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多些,有的地方少些。相当于:有的地方红色亮度高些,有的地方红色亮度低些。

现在再来看红色通道的灰度图,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偏亮些,有的地方偏暗些,如下图。

那么把两者对应起来看,这幅灰度图实际上等同于红色光的分布情况图。

在红色通道灰度图中,较亮的区域说明红色光较强(成分较多),较暗的区域说明红色光较弱(成分较少)。

纯白的区域说明那里红色光最强(对应于亮度值255),纯黑的地方则说明那里完全没有红色光(对应于亮度值0)。

某个通道的灰度图像中的明暗对应该通道色的明暗,从而表达出该色光在整体图像上的分布情况。由于通道共有3个,所以也就有了3幅灰度图像。

从上面的红色通道灰度图中,我们看到车把上挂着的帽子较白,说明红色光在这区域较亮。那么,是否可以凭借这个红色通道的灰度图像,就断定在整个图像中,帽子就是红色的呢?还不能,完整图像是由三个通道综合的效果,因此还需要参考另外两个通道才能够定论。下面再次列出RGB3个通道的灰度图。

我们从中可以分析出:

三个通道中帽子部分都是白。代表这个地方的RGB都有最高亮度,那么可以判断出这个地方是白色(或较白)。

三个通道中坐垫下的挂包中部都是黑色,那么这个地方RGB都不发光,可以判定这个地方是黑色的(或较黑)。

R通道中的前轮圈是白色,G和B通道中为黑色,说明这个地方只有红色,没有绿色和蓝色,那么这个地方应该是红色(或较红色)。

ps调色为人像加上淡蓝色

“调色教程”PS调出照片的内涵来

优秀记叙文调色

秘密通道作文

PS调色教程:调制温馨淡雅日系亮白照片效...

教你用可选颜色调色

ps教学计划

ps策划书

ps心得体会

photoshop调色教程优雅暖色调

ps调色深入理解通道(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ps调色深入理解通道,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