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教子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悬而未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的教子经(共含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悬而未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鲁迅的教子经

篇1:鲁迅的教子经

鲁迅的教子经

海婴出世的第二天,鲁迅手里捧着一盆小巧玲珑的松树,非常高兴地来到医院的房间里,轻轻地放在了许广平床边的一张桌子上。这是他送给妻子许广平的。这松树翠绿、苍劲、孤傲、沉郁,有似鲁迅的性格。他希望儿子也像这松树。

从寓所到医院有百数十步远。在海婴生下来之后,鲁迅每天至少有两三次到医院里去,有时还领着一批批的朋友去慰问,手里特意拿些食用物品给许广平。每当静静坐下来之后,他便欢喜慈祥地看着孩子的面孔,承认很像他自己,却又谦虚地表示:“我没有他漂亮!”

怕用烟熏了孩子,每天工作时他就搬到楼下去,把客堂的会客室改为书房。但一到夜里12时,他必然上楼,自动地担任到凌晨2时的值班,留心海婴的服食眠息。他时常抱着海婴坐在床头,手里搬弄一些香烟盒之类,弄出锵锵的`响声,引得小孩高兴。小身子在他大腿上乱跳;倦了,他有别的方法,把海婴横卧在他的两只弯起来的手臂上,在小房间里从门口走到窗前,再来回走着,唱那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诗歌调子: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红红,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有时又改口唱仄仄平平平仄仄调:

“吱咕,吱咕,吱咕咕呀!

吱咕,吱咕,吱吱咕。

吱咕,吱咕,……吱咕咕。

吱咕,吱咕,吱咕咕。”

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在他两手造成的小摇篮里安静地入睡。有时,他很累,但是总不肯变换他的定规,好像那雄鸽,为了哺喂小雏,就是嘴角被啄破也不肯放弃它的责任似的。

鲁迅原来是不大喜欢看电影的,后来听朋友们说,和孩子一块看电影既是一种娱乐,又可教育孩子,多方受益。于是他也看起电影来。不论写作多忙,凡是有适合儿童看的电影,鲁迅总要专门陪海婴去看。什么《人猿泰山》、《泰山之子》、《仲夏之梦》、《米老鼠》等,以及一些世界风光之类的纪录片,都带海婴看过。

除了电影之外,一些较大的文化活动场合,只要有重大文化活动,鲁迅也总是约许广平携儿子光顾。不过,有些活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是要考虑一番的。

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预购了有狮、虎、大象表演的马戏节票,他简直心花怒放,兴奋不已。他一直等到很晚,迟迟不肯上楼睡觉。鲁迅考虑到这些节目大都是猛兽表演,并且是在深夜临睡之前,怕海婴受到惊恐,所以没叫他去。第二天,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便耐心地向海婴解释,告诉他以上的考虑,并答应白天找机会陪海婴再去观看。意外的是,第二天他们去看表演时,没有猛兽类的表演(那些猛兽关在大笼子里),只看了些马术和小丑的滑稽节目。不过,这对海婴来说,感到更有趣。

由此可见,鲁迅为了海婴的身心健康,是何等的煞费苦心。如今,每当提到这些事,海婴还是激动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地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篇2:鲁迅的教子艺术

鲁迅的教子艺术

现代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确实,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且看他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喜结良缘。1929年9月,生下一个儿子,此时鲁迅已年近半百。夫妇俩人喜孜孜地为孩子起名,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决定叫“海婴”。?

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鲁迅说:“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却绝不会雷同。译成别国文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名字,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飞了,就细心替他盖好。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海婴送进梦乡。海婴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鲁迅不仅喜爱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视教育孩子。他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曾经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动,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认为,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有一天,海婴问鲁迅:“爸爸,侬是谁养出来的?”?

“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到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追索到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便告诉他是从子――单细胞――来的。但是海婴还是刨根问底:“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但为了不使孩子失望,鲁迅还是耐心地告诉他:“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不做空头文学家”??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

一次,鲁迅好友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凝),送海婴一套苏联儿童玩具,这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笔体,写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鲁迅和许广平慎重地对小海婴说:“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小海婴迷上了“积铁”,一玩就是半天。他由玩“积铁”开始,迷上了理工技术,小小年纪,就能拆钟、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篇3:《清华学爸教子经》读后感

《清华学爸教子经》读后感

《清华学爸教子经》,一本凝聚老温20多年教子经验与心血的书籍,书中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案例,让我们看到一位慈爱、伟大又不失严格的父亲。

作为一名孩子,我非常羡慕老温的那位“清华”孩子。在看到书中的《孩子眼圈红了》这个小故事时,我感动了,我流泪了。一个小小的煮粥,作者竟然能够做到如此细心,关注每一个细节,为的只是能让孩子在上学之前喝上一碗又好又香的“大米小米绿豆粥”。当今的'父母,有多少能够像老温这样,尽心尽力地为孩子着想,为孩子无私、倾心的付出呢?

作为一名学生,老温在这本书中介绍的诸多学习方法,又使我受益良多。“基本功”、“草稿纸”、“阅读”……这些整天听老师们念叨的学习方法,我们学生又有几人能够真正领悟到其真正的内涵,也只能“人云亦云”,在学习上仍提不到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如今看完这本书,颇有“豁然开朗”之感,但心中却不免叹息,若在小学,在初中就能够看到老温的这本书,或许自己将会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名未来的“家长”,老温的这本书我会好好珍藏。正如书的封面上所写的“孩子是上天赋予你的璞玉,你就是玉雕大师,完善的家教并不神秘,老温的家教方法可以复制”,相信将来,在温老师的帮助下,我可以做一名成功、合格的家长,并培养出一个健康、优秀的“好”孩子。

篇4:《芈月传》教子经

《芈月传》教子经

《芈月传》育儿经:教育孩子爸妈要先提高人生格局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秦王让荡儿和稷儿到四方馆投注,看他们是同意攻韩还是伐蜀。d姝说,你先不要投,站那里看一会儿,看投哪个的多,你就投哪个。典型的跟着大众走,人云亦云。d月说,你不要看别人,而是要跟随你的心下注。典型的让孩子自己思考,不要被别人左右……[详细]

《芈月传》妈妈的教子故事:不要太溺爱孩子

芈姝的是嫡公子荡,喜武力。芈月的是公子稷,冰雪聪明。嬴荡英年早逝,赢稷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期间最长的一个皇帝。通过这两位公子成长给我们现代父母哪些教训?妈妈们您还在溺爱您的孩子吗?……[详细]

赢夫人教你如何做好亲子沟通:要先处理好情绪

为了让父王收回成命,孟嬴前来向秦王最倚重的胞姐嬴夫人求助。我们看到通过嬴夫人与孟嬴之间一段精彩的互动,使嬴夫人在短时间内平复了孟嬴的情绪,逆转了孟嬴的思想,重树了孟嬴的“三观”……[详细]

楚威后的悲惨结局:管教孩子不要干预子女的一切

楚威后是一个成功的后宫妇人,但不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强势地干预子女的一切,大小事务的包办、代替使得她的儿女缺乏主见、优柔寡断,最终成为败家,而一双儿女的失败也注定了她同样失败的结局……[详细]

从《芈月传》谈教育:父亲在孩子面前不应做威严老虎

小芈月的父皇是天之骄子,但为了逗芈月开心,这威严的龙颜任小芈月抚摸,完全没有老虎的架势。而芈姝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威严教育之下,父皇给她的印象也只有严肃和凶狠,对芈姝来说,爸爸妈妈如此严厉,难以接近,以至于态度悲观……[详细]

从《芈月传》看家庭教育:莫让孩子复制你的'人生

芈姝,从小锦衣玉食,威后总是拿嫡公主的身份处处约束其言行举止,她就像一个被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鸟,衣食无忧,而且还被母亲始终保护在羽翼之下!最终就养成了不自信,不勇敢,没主见,没气场的性格……[详细]

《芈月传》公子通悲剧:过度忍让会让孩子变成窝囊废

樊长使胆小怕事的性格却让公子通处处忍让,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公子荡被册封为太子后,并联合众人羞辱公子通。致使原本就柔弱的公子通面对众人的羞辱和母亲樊长使依旧不变的忍让态度,最终选择了上吊自尽……[详细]

篇5:鲁迅的教子艺术:理解孩子的世界

鲁迅的教子艺术:理解孩子的世界

现代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确实,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且看他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喜结良缘。1929年9月,生下一个儿子,此时鲁迅已年近半百。夫妇俩人喜孜孜地为孩子起名,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决定叫“海婴”。?

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鲁迅说:“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却绝不会雷同。译成别国文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名字,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飞了,就细心替他盖好。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海婴送进梦乡。海婴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鲁迅不仅喜爱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视教育孩子。他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曾经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动,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认为,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有一天,海婴问鲁迅:“爸爸,侬是谁养出来的?”?

“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到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追索到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便告诉他是从子――单细胞――来的。但是海婴还是刨根问底:“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但为了不使孩子失望,鲁迅还是耐心地告诉他:“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不做空头文学家”??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

一次,鲁迅好友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凝),送海婴一套苏联儿童玩具,这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笔体,写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鲁迅和许广平慎重地对小海婴说:“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小海婴迷上了“积铁”,一玩就是半天。他由玩“积铁”开始,迷上了理工技术,小小年纪,就能拆钟、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篇6:冰心教子

冰心教子

有一次,我给冰心女儿吴青教授打电话问候时,她说的一席话,让我感触颇深。当时她非常关心地过问我女儿的教育问题。我就如实地对她说:“这学期,我女儿语文考了第一名,其他各科成绩也都不错。”

不料,吴青教授却对我说:“我母亲冰心,从来不要求我考试得第几名,她只教我如何做人,做‘真人’。人要诚实,不说谎,对身边的'人,甚至小动物,都要有关爱之心,对社会更需要有责任感。”

她对我说:“我母亲经常教我听歌谣,给我讲故事。我最喜欢听母亲讲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了。母亲给我讲从小失去母亲的大卫是怎样生活的,怎样成才的。小主人公和他姑姑的善良,对我影响很大。直到现在,我仍清晰记得不少感人的故事细节。”

吴青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十分宽裕。当时冰心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吃两块饼干。有一次,吴青偷偷地多吃了几块饼干,但她就是不承认,冰心就罚她用肥皂水刷牙。吴青说:“我母亲常常说我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孩子,自己做事要主动承担责任。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逮麻雀玩,母亲就问我:‘天黑了你最爱找谁?’ 我说:‘我最爱回到妈妈身边,妈妈的怀抱最温暖了!’母亲就说:‘你想没想过,小鸟也要找它的妈妈呀!’”

有一次,吴青骂了一位聋哑的孩子,冰心知道后,非常生气,她狠狠批评了吴青后,还罚她喝奎宁水。奎宁水是喝不坏人的,但那苦味,却让吴青记了一辈子。

冰心的一番番语重心长的教诲,让童年的吴青明白了应该如何善待他人,不要总想着自己。她以父母为榜样,注意保护环境,从不随地乱扔垃圾,从不随便摘花拈草;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养过小鸡小鱼,也养过小猫小狗,通过给小动物的喂食喂水,照料它们一点点长大,培养了吴青对生命、对社会的责任心。

冰心教子有方,她的儿孙如今个个学有所成,足可告慰冰心的在天之灵了。

教子心得

教子心得范文

家长教子发言稿

教子模范事迹材料

中学生教子演讲稿

经诗歌

小班教子心得范文

小学家长教子心得体会

教子心得怎么写

李嘉诚教子的故事

鲁迅的教子经(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鲁迅的教子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