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教子的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VBEA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嘉诚教子的故事(共含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BE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嘉诚教子的故事

篇1:李嘉诚教子的故事

李嘉诚教子的故事

李嘉诚是香港著名实业家,他长期以来支持内地公共事业,历年累计已达4亿多港元。最近他又以两亿港元设立中西部教育基金,协助改善西部目前落后的现状。

李嘉诚不仅事业有成,大力支持内地公益事业,在教子成才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李嘉诚在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的教育抓得很早。他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学习今后立足于社会的本领,而不能依靠父母来生活。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时刻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李泽钜和李泽楷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一方面让孩子们列席旁听,另一方面让他们就某些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参加董事会,两个孩子不但学会了父亲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段生活为他们今后在事业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两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职,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都愣住了,说:“别开玩笑了,您这么多公司不安排我们工作?”

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俩推向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才。

于是,兄弟俩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其实李嘉诚不过是随便问问,并不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困难。当然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再清楚不过了,真的要他帮助解决困难,他也不肯帮助。父亲“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俩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他们兄弟俩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教子智慧启悟]:

要让孩子吃点苦遭点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阅历。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后继有人,而且将来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相比之下,我们有的父母目光短浅。哪怕自己仅仅只是十几万元的小富,也会大把钞票塞给子女,任他们随心所欲地享乐,结果可想而知,不会成器。不要姑息孩子,那样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纵容子女是要付出代价的。纵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我们的羽翼下。

篇2:李嘉诚母亲以诚信教子

李嘉诚母亲以诚信教子

李嘉诚白幼丧父。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和所有善良的潮汕妇女一样,始终相信“善恶必有报应。”

有一次,小嘉诚犯了个小错,不想让母亲知道,担心会遭责骂,于是在母亲面前撒了谎。因为心里有愧,小嘉诚显得神色惊慌,一下子就被母亲看了出来,立即询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好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犯的错误讲了出来。一向和颜悦色的母亲突然便得非常严厉,小嘉诚吓得哭泣起来。母亲气愤地对他说:“你犯了错,只要如实说出来,我都可以原谅你。可你小小年纪竟然学会了撒谎,这还了得,将来长大了,还不知要做出什么样的坏事呢?这一点我是绝不能原谅你的。”母亲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将小嘉诚拉到身旁,在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几巴掌。小嘉诚哭得更大声了。母亲的眼神中含着不忍,却还是严厉地问道:“你以后还敢不敢撒谎骗人了?如果再犯,就打得更重。”小嘉诚连连点头,抽泣着回答说:“我再也不敢撒谎了。”

这是幼小的小嘉诚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挨打的经历。慈爱和蔼的母亲因为自己撒谎而大为生气,这一幕使得李嘉诚一生深记诚实,并以诚实作为自己的立世之根本。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他利用从意大利偷师学来的生产技术,提高了塑胶花的品质,一时间生意火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订单的情况。结果许多客户对低质量的产品要求退货。银行追债,客户追款,塑胶厂顿时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这天,母亲叫来李嘉诚:“儿啊,给妈妈泡一道功夫茶。”李嘉诚依言泡好了茶。母亲吩咐他坐下来,品了几口茶后,问:“你认识老家丌元寺法号叫元寂的那个住持吗?”未等他回答,母亲继续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个合适的接班人。候选人是他的两个徒弟,一个法号一寂,另一个法号二寂。”李嘉诚静静地听着母亲说,并不捅话,只是给母亲满上一杯功夫茶。

母亲呷了一口茶,义接着说:“元寂把这两个徒弟都叫到跟前,说:‘我现在给你俩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第二年秋天到了,一寂挑来慢慢的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元寂却当众宣布二寂担当接班人。”李嘉诚打断母亲的话:“不是说好谁收获的谷子多,就选谁当接班人吗?”母亲笑了笑,说:“是的。所以一寂听了,不服气地说:‘分明是我收获了一担谷子,二寂颗粒元收,怎么能让他担任住持啊!’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显然,二寂是诚实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于是,众人悦服。”她忽然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

李嘉诚听罢母亲的话,深有感悟。不久,他的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之好转,危机成就了商机。李嘉诚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篇3:李嘉诚的教子方式作文素材

李嘉诚的教子方式作文素材

素材

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坚持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产没有关系。有一次下大雨,李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到了,为了锯断大树,两个菲律宾工人顶风冒雨,全身湿透。李嘉诚见到此景,要两个儿子马上起床换上泳裤去帮忙。他说,菲律宾工人虽然因为环境不好,背井离乡来工作,但同样是人,地位与自己一样。他让两个儿子帮忙砍树是想他们懂得,人不分贵贱,要学会尊重他人。两个儿子从斯坦福毕业之后,想在父亲的公司一展拳脚却被拒绝,李嘉诚说他的公司不需要他们,即使他的公司有足够的职位,甚至可以安置二十个儿子。李嘉诚希望他的.儿子们自己去闯,自己打下江山,以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后来长子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次子李泽楷成了多伦多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素材解读

中国古代类似这样不溺爱孩子,而是着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例子还有很多。晋代名将陶侃,一日见库中新进上好糟鱼,便取了一坛,请人带回呈送母亲。陶母问明情由,顿时脸露愠色,将糟鱼原样封好,请来人带回去,并且修书一封带给儿子。信中说:“你身为国家官吏,不知奉公尽职,反以官物送我,这不仅对我没有半点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以此敦促陶侃做个廉洁奉公的官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相比于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需要的不是无尽的溺爱,而是父母耐心的倾听和真诚的引导。父母应着力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为人处世的能力,因为孩子终有一天是要离开家庭独自飞翔的。虽然我们并不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言论,不支持“狼爸”“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教育方式,但至少不要将孩子放在蜜罐里成长。教育是不能走极端的。

篇4: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1:严格教子的李世民

李世民,山西太原人,我国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隋朝末年,他劝其父李渊起兵反隋,在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度过了半生戎马生涯。李渊称帝后,他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

公元629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上了太子,继承了帝位,世称“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

他先后征服了突厥、吐蕃等地,扩大了版图,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藏友谊;发展了西域交通,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太宗时期,国力增强,出现海内升平的局面,世称“贞观之治”。他在位期间常以隋朝为戒,能任贤纳谏,并严格教育子女,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教育思想。

李世民是创业皇帝,隋朝灭亡的情景,他还历历在目。他深知创业的困难,也知守业的艰辛。因此,为了“永久富贵”,使李家后代能成为世世代代的统治者,他对皇属进行言传身教。虽然他的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但他的卓有见地、带有普遍意义的名言,今天完全可以借鉴。

他的教子思想主要有:第一,事事严于律己,注重自身的德行修养。

李世民经常向皇属讲述自己继帝位十几年来,严于律己, “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歌舞女色的娱乐和外出游览上,总是亲临朝政,不因劳累而放松自己。他告诫皇属说: “你们从小生于富贵之中,必须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约束自己。”

他说: “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意思是:作为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他的德行,而不在荣华富贵。你们现在已经有了“贵”和“荣”,必须好好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要学会自勉自制、多做善事,切忌放纵自己。

假如你们不听从我的劝告,缺少德行,违反礼仪法规,必定受到刑法制裁。到那时,即使我是皇帝,也爱莫能助。

为了有利于子女的“德行教育”,他又找人编录了《自古诸侯善恶录》,分赐给子女,要他们把书“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从前人善者成、恶者败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得到鼓励,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第二,珍惜财物,不可奢侈。

李世民在《戒皇属》一文中教育子女: “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之耕夫。”一丝一线、一餐一食都是百姓辛苦劳动的结果。不要因为自己生于皇宫之中,就不知创业的艰难,就铺张浪费。他在临死前一年,还检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过失,希望太子李治不要效法。第三,谦虚大度,宽以待人,善于学习和接纳不同意见。 李世民教育子女“勿鄙人短,勿恃己长”。

意思是说,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鄙视他,也不要总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教育子女要“以古为镜”,总结并借鉴历史经验。有一次,李世民看到太子休息于曲木之下,就告诫他: “汝知此树乎?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教育太子要善于纳谏改过,不要以位压人,要及时听取不同意见,才能不断进步。

李世民这种身体力行并严格教育子女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唐朝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一个比较强盛、繁荣的时代,是与李世民开明的政治见解分不开的。

古代教子故事2:窦燕山教子有方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窦燕山教育子女经验的总结。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 30 岁,还没有子女。

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

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

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古代教子故事3:郑板桥的爱子之道

“怪人”郑板桥教子观点似乎也怪。

1749年他在潍县当知县时,给兴化县家里替他主管家务的堂弟郑墨写了封家书,嘱托郑墨怎样教育刚入塾就师的6岁儿子。

在信上他抄录了前人的四首顺口好读的五言绝句,并嘱咐家人:“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那四首诗都是反映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惨重压榨和农民的苦难生活的。

他在家信中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信)读与郭嫂、饶馊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他极力反对有些读书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对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只重视考分忽视德育的倾向,是有裨益的。

爱子,特别是爱独生子,是人之常情,但爱需要正确的方法、手段。正如郑板桥在信中说的:“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

今天一切爱子者和一切爱高材生的师长,也当从郑氏“爱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如果忽视德育,说不定还会造就出“不肖子孙”来。 郑板桥的爱子之道,怪么?其实不怪。

篇5:李嘉诚的故事

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的事情仔细做,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嘉诚的故事吧。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经理。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他从中获得了双倍的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个多亿,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实业。此后,李嘉诚节节高升,成为全球华人中的首富。

篇6:古代教子小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

篇7:古代教子小故事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篇8:古代教子小故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篇9:古代教子小故事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李嘉诚的故事

历史上的教子故事

名人的故事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李嘉诚成功的故事优选

孟母断机教子名人故事

教子心得

范仲淹教子廉洁戒奢的故事

李嘉诚名人名言

教子心得范文

家长教子发言稿

李嘉诚教子的故事(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嘉诚教子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