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代应·其二》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共含7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四十九日告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代应二首·其二》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代应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18首。
【原文】
代应二首·其二
作者:唐·李商隐
昨夜双钩败,今朝百草输。
关西狂小吏,惟喝绕床卢。
【注释】
①双钩:即藏钩之戏。
②百草:斗百草之戏。见《荆楚岁时记》。
③此“关西狂小吏”似指女子之狂夫。
④《晋书·刘毅传》:“在东府聚,樗蒲大掷,……馀人并黑犊以还,惟刘裕及毅在后。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坐曰:‘非不能卢,不事此耳。’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历声喝之,即成卢焉。”李肇《国史补》有“樗蒲法”,令掷般子之戏即由此演变而来。“卢”是樗蒲之戏的最高彩。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越燕二首其二唐诗及注释
【作品介绍】
《越燕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89首。
【原文】
越燕二首·其二
作者:唐·李商隐
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
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
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注释】
①将:持取。蓼:长于岸边的水草,有紫、赤、青等种。
②言其在旧巢痕迹上营建新巢。
③阿母:指西王母。
④汉成帝时民谣:“燕飞来,啄皇孙。”后赵飞燕入宫,无子,性妒,宫中皇子多为所害。见(汉书·五行志》。
⑤丹山:丹丘。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清河》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清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93首。
【原文】
清河
作者:唐·李商隐
舟小回仍数,楼危凭亦频。
燕来从及社,蝶舞太侵晨。
绛雪除烦后,霜梅取味新。
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
【注释】
①清河:洛水。
②数(shuò):频繁。
③社:指春社日。
④后:全诗校:“一作俊。”绛雪:道家丹药名。《初学记》二引《汉武内传》:“仙家上药有玄霜、绛雪。”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凤》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凤》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15首。
【原文】
凤
作者:唐·李商隐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春桂林幕。此系寄内诗,凤兼分栖两地之雌雄双方而言。
②未判(pān);未甘。借:犹让。
③将雏:凤将雏,乐曲名。这里只取其字面,谓雌凤必有将雏之乐。
④阿阁:四面有栋与檐溜的楼阁。传黄帝时凤凰巢于阿阁。华池:传昆仑山上有华池。《山海经》谓“昆仑近王母之山,有鸾鸟自歌,凰鸟自舞”。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代董秀才却扇》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64首。
【原文】
代董秀才却扇
作者:唐·李商隐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注释】
①《通鉴·景龙三年》胡三省注:“唐人成婚之夕,有催妆诗、却扇诗。”亦见《封氏闻见记》。盖成婚时,以画扇遮掩新妇,诵却扇诗后方移开。
②将:持。画扇:彩绘的长柄团扇。
③春山:指眉。滞上才:使才能出众的新郎诗思迟滞,不得为却扇诗。
④团圆似明月:指圆形的画扇。“桂花”从“明月”生出(传月中有桂树)。放桂花开:指让新妇露面,供新郎折取,亦兼寓桂花高第的祝愿。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华师》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华师》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3首。
【原文】
华师
作者:唐·李商隐
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
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注释】
①此华师当是僧人,视次句可知。
②《莲社高贤传》:“西林法师慧永,太元初至寻阳,乃筑庐山舍宅为西林。”此借指华师所居之寺。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旧将军》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旧将军》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59首。
【原文】
旧将军
唐·李商隐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注释】
①作于大中二年秋。《新唐书·宣宗纪》:“大中二年七月,续图功臣于凌烟阁。”冯浩云,李德裕有攘回纥、定泽潞之大功,无人讼之,且将置之于死地,诗所为深慨也。
②云台:汉代宫中高台。《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③《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功勋,但未得封侯。后退居蓝田南山,以射猎消遣。一次夜出饮酒回,被喝醉酒的霸陵尉呵斥。广的从骑说:“故李将军。”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故:全诗校:“一作旧。”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40_159 【舊將軍】李商隱
雲台高議正紛紛,誰定當時蕩寇勳。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
★ 代赠 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