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白楠木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共含5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n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你知道白楠木吗,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对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帮助。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
【别名】美人柴、粘柴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刨花润楠的茎。
【原形态】刨花润楠乔木,高6.5-20m,直径达30cm。小枝绿带褐色,干时常黑色,无毛或新枝基部有浅棕色小柔毛;顶芽球形至近卵形,鳞片密被棕色或黄棕色小柔毛。叶常集生小枝梢端;叶柄长1.2-1.6(-2.5)cm;叶片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间或倒披针形,长7-15(-17)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尖头稍钝,基部楔形,革质,下面浅绿色,嫩时除中脉,侧脉外密被灰黄色贴伏绢毛,老时仍被贴伏小绢毛。聚伞状圆锥花序生当年枝下部,约与叶近等长;花两性;花梗纤细,长8-13mm;花破裂片6,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mm,先端钝;能育雄蕊9,无毛,花药4室,第3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退化雄蕊长约1.5mm;子房近无毛,近球形,花柱较子房长,柱头小,头状。果实球形,直径1-1.3cm,熟时黑色。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土壤湿润肥沃的山坡灌丛或山谷疏林中。
【化学成份】种子含油0.9%,内有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二十碳烯酸(eicosenoic acid)。树皮含树脂。
【性味】甘;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通便。主烫伤;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冷开水浸泡,取液涂;或用浸液灌肠通便。
【摘录】《中华本草》
从上文的阐述中我们对于白楠木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体出现了什么不适的症状,可以用中药的方法去调理,中医治病的历史久远,可以放心食用。
白肚是中药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它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有着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些中药白肚的作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
【原形态】酒葡萄 落叶粗壮攀援灌木。新条每节有1卷须或花序。叶圆卵形或阔卵圆形,宽7-16cm,基部凹处通常开阔,不分裂或微3裂,稀深裂而有圆凹,边缘有不规则浅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有茸毛,最初带白色,后呈铁灰色或锈色,叶脉显着。圆锥花序分枝少,长5-10cm;萼片、花瓣、雄蕊均为5数;花瓣上部合生;子房基部有5蜜腺。浆果球形,直径1.5-2cm,紫黑色,有时红褐色或琥珀绿色,果皮厚,味微酸,有甚浓的麝香气。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此种产于美国东部,美国栽培葡萄品种多出自此种。现我国云南有栽培。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文章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白肚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它常见的功效,这对我们在生活中正确使用白肚起到一定的帮助。白肚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体质,对提高我们的身体免疫力是非常有利的。
白铃子是非常有营养的珍贵药材,经常吃白铃子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食用白铃子呢,食用白铃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体能够起到怎样的好处呢,我们需要懂得一些白铃子的专业知识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芋兰的块茎。
【原形态】芋兰,多年生小草本。块工茎近球形,直径约13mm。叶1片,花凋后长出,心状卵形,长2.5-3.5cm,宽2.5-4.5cm,边缘波状浅裂,有约20条在两面突起的叶脉;具长柄。花葶纤细,下部具3枚鳞片;花序有3-4朵;花梗短,基部的小苞片线形;花绿黄色;萼片与花瓣近等长,线状披针形,长14-16mm;唇具柔毛,上部3裂,侧裂片直立,先端截平,中裂片长圆形,先端微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m的林下。
【性味】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主淋证;白浊;白带;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白铃子,我们知道白铃子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白铃子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白鬼笔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白鬼笔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别名】鬼笔、鬼笔菌、竹下菌、竹菌、无裙荪
【来源】药材基源:为鬼笔科真菌白鬼笔的子实体。
【原形态】菌蕾球形,径4-6cm。白色,成熟后表面有裂纹。菌盖钟形,褐色,圆盘状,中央有穿孔,周围有深凹的网和凸脊络。表面有粘而臭的孢体。菌体白色,圆柱形,海面质,中空。长8-12,径1.5-2.5cm。孢子透明,光滑,椭圆形,(3.5-4.5)μm×(1.5-2.5)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竹林下、林缘、草地、菜园地等有腐殖质的环境。有时也见于火烧地。
【化学成份】子实体含麦甾醇(ergosterol),糖醛酸聚糖(glycuronan),甲醛(ergosterol),乙醛(acetaldehyde),苯乙醛(phenylacetadehyde),苯基巴豆油醛(phenycroton-aldehyde),,甲基硫醇(methylmercaptan),硫化氢(hydrosul-furic acid),二氢查耳酮(dihydrochalcone),苯乙酸(phenylacetie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
【性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白鬼笔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白鬼笔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白三七在中医中通常被当做药材使用。这也是因为白三七本身的药用价值,那么关于白三七的相关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下。
【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肉质,褐色。茎直立而长,分枝少。花茎直立,高约30~35厘米。叶3片轮生,无柄,卵状菱形,长1.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牙齿或波状。花序聚伞状,具多数花;雌雄异株;萼片4,条状披针形;花瓣4,黄绿色,矩圆状披针形,长2毫米;雄蕊较花瓣为短;雌花心皮4,直立。u果上部叉开,呈星芒状。种子狭卵形或长圆形,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岩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常生在石灰岩地区.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
【性味】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镇痛,强筋,长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摘录】《*辞典》
对于白三七的药用价值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其实白三七药用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