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白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兔子警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三七在中医中通常被当做药材使用。这也是因为白三七本身的药用价值,那么关于白三七的相关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下。
【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肉质,褐色。茎直立而长,分枝少。花茎直立,高约30~35厘米。叶3片轮生,无柄,卵状菱形,长1.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牙齿或波状。花序聚伞状,具多数花;雌雄异株;萼片4,条状披针形;花瓣4,黄绿色,矩圆状披针形,长2毫米;雄蕊较花瓣为短;雌花心皮4,直立。u果上部叉开,呈星芒状。种子狭卵形或长圆形,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岩石上的腐殖土或石隙,常生在石灰岩地区.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
【性味】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镇痛,强筋,长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摘录】《*辞典》
对于白三七的药用价值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其实白三七药用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
三七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可能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不带中柱,但实际上要是我们能够了解它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病情,科学地利用它帮助自己治疗,这样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下面为大家详细分析介绍的功效作用。
三七有生吃和熟吃两种食用方法,以达到不同的功效。是为生三七和熟三七。
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
生三七针对血液方面的疾病及保健功能,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经科学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三七与人参一样,含有四环三萜等补养成份,而且比人含参含量还高, 三七所含的酮类化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心肌工作负担。
想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对于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问题,当然是不可忽视,但是对于治疗的方法,大家也应该重视,只有对症治疗,才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疾病带来的影响,减少它给我们健康造成的危害。
中药在治疗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错,但我们在食用前还是要进行一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太白三七这个药材的一些常识。
【来源】伞形科东谷芹属植物红花芹Tongoloa dunnii (Boiss.)Wolff,以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痛,崩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陕西草药》
太白三七是一种已经存在很久的药材,在很多中医书上都有关于它的记载,可见太白三七其确实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
绵三七不仅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营养元素,同时帮助调理身体的各个机能,药用价值也很高,今天就带大家对绵三七进行一番了解。
【别名】鸡心矮陀陀、球根毛瓣花
【来源】豆科毛瓣花属植物绵三七Eriosema himalaicum Ohashi [E. tuberosum (Buch.-Ham.)Wang et Tang],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苦、涩,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积,理气止痛。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腹疼痛,腹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吞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干根研粉,蜂蜜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野三七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野三七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野三七的记载,野三七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55m。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7cm,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mm;小叶5,少有7,羽状分裂,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较大,两端的较小,长6-12cm,宽2.5-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偏斜,边缘具锯齿和刚毛,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50-80朵花,花梗长8-10cm,无毛,花萼5齿裂,无毛;花淡绿色,花瓣5,长卵形至长椭圆形;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下位,2室,花柱2,结合成1个,柱头稍膨大而微弯。核果状浆果,球状肾形,直径约8mm,成熟后红色。种子2颗,近球形,白色,直径2-3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谷潮湿林内。
【化学成份】块茎中含屏边三七甙(stipuleanooides)R1和R2,即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furanosyl(1→4)-β-D-glucuronopy-ranoside][和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呋喃阿拉伯糖]-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furanosyl]-β-D-glucuronopyranoside]。
【性味】味微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9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野三七的功效作用等已经在上文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野三七是否还有其它的疗效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去研究。
说起凉三七我们都不陌生,凉三七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药用功效,经常吃凉三七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别名】路党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洱源土桔梗的根。
【原形态】茎高30-40cm。黄色,具细棱,下面无毛或被短柔毛,上面密被腺柔毛。茎下部的叶匙形,长3-5cm,宽0.4-1.1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长柄,边缘具短缘毛,中脉隆起;茎上部的叶披针形,长2-5cm,宽2-8mm,先端钝或尖,基部楔形,中脉隆起。聚伞花序,具数花至多花;苞片披针形,长0.5-1cm,密被腺毛;花梗密被腺毛;萼窄钟形,长0.8-1cm,密被腺毛,萼齿披针状三角形,先端钝,边缘具缘毛,萼脉10,先端连合;花瓣紫色,伸出萼外,先端4裂,裂片窄而短,鳞片椭圆形,耳圆形;雄蕊短于花瓣,花药黄色;子房椭圆形,花柱3,短线形。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m左右的山坡灌木丛中。
【化学成份】全草含蜕皮甾体(ecdysteroid)类成分。
【性味】甘;微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镇痛。主感冒发热;咳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中药凉三七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对症下药,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凉三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药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材藤三七。
【别名】藤子三七
【来源】落葵科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baselloides Bail.,以藤上块茎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微苦,温。
【功能主治】滋补,壮腰膝,外用消肿散瘀。主治腰膝痹痛,病后体弱。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以上就是对藤三七的功效与作用详细介绍,对它的选择,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药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材海南三七。
【别名】山田七、圆山奈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的根茎。
【原形态】海南三七,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先出叶,后开花;叶柄短,槽状;叶片长椭圆形,长17-27cm,宽7.5-9.5cm,叶面淡绿色,中脉两侧深绿色,叶背紫色。头状花序有花4-6朵,生于长4.5-7cm的紫褐色苞片中,春季直接自根茎抽出;花萼管长4.5-7cm,一侧开裂;花冠管约与萼管等长,花冠裂片线形,白色,长约5cm,花时平展,侧生退化雄蕊被针形,长约5cm,宽约1.7cm,白色,先端瑞急尖,直立,稍靠叠;唇瓣蓝紫色,近圆形,深2裂至中部以下成2裂片,裂片长约3.5cm,宽约2cm,先端急尖,下垂;药隔附属体2裂,被针形,直立于花药室的顶部,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先端尖。花期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地阳处;或栽培。
【化学成份】含淀粉(starch),长穗巴豆环氧素(crote-poxide)。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说起牡丹三七,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疗疾病效果的。不过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牡丹三七的功效具体是什么,因此在这里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牡丹三七的功效。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华艾麻草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茎稍倾斜,高40~70厘米。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长尖,基部钝形至圆形,缘有锯齿,上面有白色伏贴毛,下面脉上有短毛,叶脉上不生珠芽。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花绿白色;雄花序生于下部叶腋,无总梗;雌花序生上部叶腋,与梗共长7~16厘米;雄花花被4~5,全裂,雄蕊同数,与花被对生;雌花具扁平有翼的短梗,花被4裂,侧方2片花后增大,长椭圆形或斜倒卵形,钝头,雌蕊1,柱头细长,弯曲。瘦果扁平歪卵形至广卵形,长约2.5毫米。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林下。分布长江中、下游各省。
【功能主治】治劳伤乏力。
【用法用量】干根研末,每服二钱,临睡前黄酒送服。
【摘录】《*辞典》
综合以上的对于牡丹三七的描述,可见牡丹三七对于人体的好处还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针对牡丹三七所具有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相对应的疾病。
姜三七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科学健康地食用的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疾病治疗是可以带来很大功效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姜三七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别名】三七姜、姜叶三七、土田七、竹叶三七、姜七
【来源】姜科姜七属植物姜三七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Craib,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用治虫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或用炭粉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云南中草药》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姜三七在一些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姜三七的食用也要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决定,切记不要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