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口诀表好记方法(共含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aoko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乘法口诀表好记方法
九九乘法表的由来
乘法口诀表学习攻略包括九九乘法口诀表打印趣图、九九乘法口诀表儿歌、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习方法、九九乘法口诀表的由来、九九乘法口诀表练习题等一系列帮助学习九九乘法口诀表的内容,请看乘法口诀表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
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 “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
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
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
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现在人们一般把那些有心计、会算计、善谋划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
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
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
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
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
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九九乘法表的记忆技巧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表内乘除法是全册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大都按顺序背熟练有余,但随意抽背就疙疙瘩瘩了。
也曾经有家长提到该如何帮助孩子背口诀?乘法口诀不是背的,是用的,也就是说光死记硬背并不能使孩子烂熟于心,而要通过真实的用才能印象深刻、脱口而出。
那么在孩子初学之时,该如何帮助他们尽量快而准确地记忆口诀呢,以下是九九乘法表的记忆技巧。
一、按顺序背诵必不可少
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难点。
中国人学乘法可谓是独具优势,由于发音简单,因而琅琅上口,对于文化程度欠缺的老年人尚能运用自如,更何况我们这一代见多识广的小学生呢。
二、理解口诀的意义
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之后,相信学生们对口诀的意义应该能有较好的理解,对于判断结果的大致范围会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6×8,表示6个8或8个6连加,那么当学生背不出口诀时,可通过加法算出结果,或者通过它的意义估计出积的结果大约在50左右,继而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结果,朝这个范围思考口诀。
三、推算出口诀的结果
当学生能按顺序熟背口诀后,必然会有若干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例如: 二五一十、九九八十一等,将这些口诀作为参照物,可运用推算的方法很快找到与之相邻的乘法口诀,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
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以口诀,效果应该会比较明显。
四、找寻积的特点
我们还可通过积与因数的一些特点来帮助学生记忆或判断结果的`正误。
例如:1的口诀完全不需要过多的记忆,积与另一个因数相同;2的口诀结果都是双数,也就是学生常说的“2、4、6、8、10”;5的口诀末尾不是“5”就是“0”,看另一个因数,是双数则积的末尾是0,是单数积的末尾就是5。
再有就是根据两个因数来判断积的奇偶性,“双数×双数”积是双数,“双数×单数”积是双数,“单数×单数”积是单数。
当然这一判断方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有些难度,适合思维拓展题,若仅仅是为了判断积的正确与否,也许孩子们并不愿意用。
五、在游戏中熟练
我想这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记忆方式,因为纯粹的背显得很枯燥,多背一些孩子就会由于兴趣的降低而思维混乱、错误百出,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补口诀比赛”或通过一些网络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兴趣。
在家里学生也可下载一些类似的网络游戏或与家长玩“算24点”的游戏增加口诀的运用机会,孩子们会很快发现口诀记忆并不那么困难。
六、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正所谓数学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乘法口诀的运用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想更熟练的掌握,课堂是有局限性的。
当我们让孩子感受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这点需要家长配合,利用一切与之有关的机会让孩子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结果,相信孩子们会乐意把他们所学知识在家长面前展露,体验自己学习的价值是极其快乐的,这会激励他们学得更多。
本程序值得注意的地方有:
(1)在第二个循环中,条件j
(2)“%d*%d=%2d”代表右对齐,而%-2d代表左对齐;
程序代码:
#include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扑嗵扑嗵跳下水。 一、机械族的机械记忆法 机械族的精灵口才很好,擅长读背。因此,他们很喜欢反复读诵乘法口诀。不过他们的方法很特别哦! 1、竖着背 比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背到一九得九,接着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是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接下来,依次是四四十六的竖列、五五二十五的竖列、六六三十六的、七七四十九的、八八六十四的、最后九九八十一的。这种方法有个规律,几的竖列,就逐渐增加几,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 2、横着背 比如第一横行,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横行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往下类推,第几行就几句,最后九句,从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第几行,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 3、拐弯背 比如,首先背一二得二,此时接着背二二得四,这时拐弯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拐弯往下三四一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回到一四得四接着拐弯。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 二、理解族的理解记忆法 理解族的精灵擅长逻辑推理。当他们能按顺序熟读口诀后,必然会有若干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例如: 二五一十、九九八十一等,将这些口诀作为参照物,可运用推算的方法很快找到与之相邻的乘法口诀,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以口诀,效果应该会比较明显。 三、对比族的对比记忆法 对比族的精灵们擅长观察和比较。于是他们发现了下面的规律。 1、积的得数相同的:(两个乘数不重复的)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一九得九、三三得九 三六十八、二九十八 三八二十四、**二十四 2、两个乘数相同的: 一一得一、 二二得四、 三三得九、 四四十六、 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 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 九九八十一。 3、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的: 二七十四、五八四十 三四十二、三七二十一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 三九二十七、八九七十二 4、积是整十数的: 二五一十、四五二十 五六三十、五八四十 四、故事族的故事记忆法 故事对于故事族的精灵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有些口诀比较特殊,他们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学记忆,如: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有八九七十二变,而猪八戒只有一半法力,四九三十六变,遇到妖怪,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金箍棒就打。 五、游戏族的游戏记忆法 游戏族的精灵喜欢把任何枯燥的事情变成有趣的游戏,不信你看: 划拳赛口诀游戏: 两人同时用手指比数,例如,一人伸出4根手指,并说出4,另一人伸出6根手指,并说出6,然后先说出得数24者获胜。像这样反复划拳数次。双方可约定,赢够多少次,可以奖励糖果一个。 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堂师生的共同学习,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全部乘法口诀。 2、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乘法口诀表,培养学生归纳探究的能力。 难点:掌握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已经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是怎样知道的?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 1+2+3+4+5+6+7+8+9=45 (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师: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组讨论。 (4)各小组汇报分类方法。 二、探索规律 师: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1、小组合作观察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找规律。 2、小组汇报。 ①横着看;②竖着看。 3、找一找,哪些口诀得数相同? 学生分小组共同找,然后汇报寻找情况。 预测:共9组18句。(4、6、8、9、12、16、18、24、36) 4、看一看,哪几组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位置互换了? 也请学生汇报分组寻找情况。 5、谁能帮大家总结一下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同桌讨论,举手发言。 6、介绍课本86页“你知道吗?” 三、记口诀 1、同桌互相对口令练习。 师:哪几句乘法口诀难记?哪几句乘法容易出错?怎样记这几句乘法口诀? 2、师生互相对口令。 3、教师写出一些数字,学生抢答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4、小组围成圈拍手背乘法口诀。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乘法口诀表日记 听着某人背乘法口诀表,我欲哭无泪,没错,那人就是我可爱的小侄子。 “来,背给姑姑听。”我叫道。 小侄子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背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五……”小侄子背不下去了。 我提醒道:“三五一十五。” “三五一十五。”他重新说道。 “嗯,再来。”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五……三五四十五。”小侄子冲我憨憨的笑了一下。 “不对不对,三五一十五。”我纠正过来。 “三五一十五。”小侄子又说道。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五……三五二十五。”不知道他是故意和我作对还是真不会,我无奈的摇摇头。 ★ 乘法口诀的说课稿 ★ 6的乘法口诀教案篇3:数学乘法口诀表
篇4:数学乘法口诀表
篇5: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篇6:乘法口诀表教案
篇7:乘法口诀表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