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是京剧的特色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yman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写意是京剧的特色(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ym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写意是京剧的特色

篇1:写意是京剧的特色

写意是京剧的特色

在中国的艺术领域里,写意是一个特色。比如中国的水墨画里的写意画,就独具特色。像扬州八怪的写意画,真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所谓写意就是非写实,而在意境上胜过写实。比如扬州八怪的写意画,就达到极高的境界。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寥寥几笔,就是活生生的竹子。八大山人画的鹰,神气活现,远比翎毛齐全的工笔画要生动的多。

中国的京剧,就像写意画那样具有中国的特色。京剧的表演基本上是用写意的手法。在京剧里,开门就用手做出开门的动作,其实没有门,但一看就是开门了。上楼,只要腿脚像上楼那样一走,就宛如上楼了。在“拾玉镯”里的花旦表演的喂鸡,在舞台上根本没有鸡,但一经表演就像是有一群鸡在吃食。花旦的绣花,就像有针有线,真的在缝缝连连。几个打旗的军士,就象征千军万马,在台上绕上一圈,就是千里行军了。骑马,就是拿着马鞭子,一蹁腿,就上马了。京剧的表演里,还有把手遮起来,说或唱几句,是自言自语。面对另一角色说或唱,则是互相对话。这些都是京戏里的写意手法。

京剧的写意表演,有些就是舞蹈。如在“白蛇传”一剧的水斗里,“虾兵蟹将”挥舞着旗子,就表示水的流动,他们翻跟头,就表示在水里游荡了。在“秋江”一剧里,那女子一跳就上了船了,和船翁一起一伏,表示船的晃动。晃动慢慢停下来,就表示船慢慢地停了下来。这就像船在水里的样子。“雁荡山”在夜里开打,其实是在明亮的灯光下表演的,但是观众感觉出的是在黑夜里。武打的两个人就像互相看不见。这样的表演也无法真的在黑暗里做,那样观众也就无法看了。

京剧的长袖子叫做水袖,也就是为了表演用的,也是写意的工具。用水袖可以表演人物的气势,心情。比如,吕布在“小宴”里,王允要他讲讲和桃园弟兄交战的趣事,他用力地抖了两下水袖,充分地表现了他那狂傲。在“群英会”里,曹操听信了蒋干的建议,误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然后训斥了蒋干,朝着蒋干,一甩水袖,就充分表示了他对蒋干的不满。这比说话还表达的'好。

现在有些编剧,不甚了解京剧的这样的特色。加的布景越来越多,简直把京剧给弄走样了。在京剧里,安装个门,再加个楼梯,我觉得就没有京剧的味道了。有的新编京剧,编的不好,主要是没有把握京剧的特色。有的新编古装戏,水袖不要了,胡琴不要了,锣鼓不要了,这已经不是京剧了,难怪京剧的戏迷不喜欢。当然现代戏,则另当别论。我以为“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是不错的,而新编的京剧,成功的不多。最近看了看新编的“刘罗锅”,过分地用了布景。还用的是人海战术,想增加气势,有时太监就有一二十个,列成一排,其实气势反而不大。

在京剧的继承和发展上,看来还有许多弯路要走。

篇2:什么是特色绿化?

什么是特色绿化?

特色绿化主要指墙面的垂直绿化、坡面绿化和屋顶绿化,这些绿化对提高居住区绿量,增加生态和景观效应具有特别的意义,

1 墙面绿化:这种绿化设可侧重于住宅的东西墙或是东西隔离带,对盛夏季

节由晨间东边阳光辐射和下午西边太阳辐射所产生热效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资料表明其室内降温效果可达2-3 摄氏度。根据我们了解,众多住宅园区内墙面绿化较少德主要原因是垂直绿化成型慢。我们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在进行垂直绿化时在墙面上增加吊盆,以缩短垂直绿化的成型期,

2 屋顶绿化:在众多小区中,尤其在别墅区内,业主们越来越注重屋顶景观绿化。在承重较小的屋顶铺设草坪;承重较大的屋顶建造屋顶花园,不仅起到了优化环境的作用,并且拥有良好的隔

热防水功效。此外,现今在一些小区中,车库上方绿化也渐渐兴起,良好的功用也为小区业主所认同。但总观国内小区屋顶绿化还相对较少。小区中车库上方,堆一定厚度土层,种植一些浅根性灌木和地被植物,不仅可起到装饰作用,而且明显降低车库内的温度。宁波一些新建住宅内的车库上房都广泛进行此种类型的屋顶绿化。

3 斜坡绿化:车辆进出口或地形斜坡带、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小灌木,对抑制土壤流

失作用十分明显。

篇3:我的梦想是唱京剧随笔

我的梦想是唱京剧随笔

原来,我的梦想有很多,但是自从上次外公带我看了京剧,我的梦想就确立了。

我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舞台上锣鼓交错响起,帷幕顺势拉开,接着一人踩着锣鼓声缓慢走近。这个人的扮相十分奇怪:头戴乌纱帽,身穿蟒袍,嘴挂长须。更让我惊奇的是他脸上的妆容——除额头一白月牙及双眉至鼻头两处白色宽边曲线外,全脸几乎涂满黑色颜料,这脸色可谓黑如锅底。

我想:这是谁?

外公似乎猜到了我的疑惑,在我的耳边讲解道:“这是包拯,你有没有看到他的黑脸和额头上的月牙?”

我点点头。如此醒目,我当然能看到。

外公看到我的反应后,接着说:“戏曲的人物分生、旦、净、末丑,现在出来的包拯是净角,又称大花脸。今天这出戏是有名的《打龙袍》。”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外公似乎还要说什么,但是说到一半却突然停住:“你听……”顺着外公的指点,我认真听着,只听舞台上的包拯唱着:“忽听万岁宣一声,陈州来了放粮臣……”那唱腔和着类似快板的背景音乐,虽急促却非常有节奏。

“这是什么腔调?”表演者的腔调引起了我的好奇。

“这是西皮快板,属于京剧声腔调板式的一种,节奏急促,旋律更简化。”在一旁的外公回答了我的问题,他的这句话使我对京剧有了更多的.了解。

台上的京剧表演还在继续,外公的声音在我的耳边久久回旋……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

看着舞台上艺术家们的表演,我思绪浮动,这就是我们的国粹,而这一国粹是由这些舞台上的艺术家演绎的,我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相信我会的。

篇4:大班美术我是京剧小演员教案

大班美术我是京剧小演员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和表现京剧旦角人物特征,引起对京剧的兴趣。

2、体会做事应有次序、不遗漏,初步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了报纸上有关京剧演出的海报,引起大家广泛的兴趣。

2、插入材料:京剧人物服装三套。

活动过程:

(一)利用海报,进行有关京剧的谈论

1、海报上是谁?说说有关她的事情。(这是杨贵妃,她是一位皇后,又会唱歌又会跳舞。还会喝酒,喜欢洗澡……)

2、我们在路上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打扮的阿姨,京剧演员的化装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京剧化装的都是古代的人物,她们脸蛋是桃红色的,眼睛眉毛往上翘起,还穿着美丽的长裙,带上有珠子和绒球的帽子……)

(二)了解旦角人物特征,思考作画步骤

化装:有个小姑娘要表演京剧,开始化装。化装要梳头、上油彩,描眉毛、眼线和涂口红,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后做呢?(教师按幼儿的讨论进行演示,使幼儿体会顺序的意义)

小姑娘表演杨贵妃,化好装上舞台,导演说:“不行!”为什么?(衣服还没有穿好)她穿好服装上舞台,导演又说:“回来!”为什么?(没有戴帽子,贵妃戴的是凤冠)她带上帽子上舞台,导演还是说:“慢!”贵妃还把什么道具忘了?(一把扇子)现在贵妃出场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热烈欢迎,还说:“再来一个!”现在表演文成公主:(注:文成公主十分勤劳,她出嫁到西藏,教那时的.人们织布、种田,直到现在大家还在纪念她)赶快换装,换上另一件戏装能上舞台吗?(不行,没换帽子)快换上头花能上舞台吗?(不行!没拿扇子)文成公主拿着佛尘(注:打扫灰尘的工具)随着锣鼓声出场,大家热烈欢迎。

再表演一个会打仗的穆桂英。现在该做什么?(由幼儿提示,教师操作)(1)换装;(2)戴上有两根长长的野鸡毛的帽子;(3)手拿马鞭表示骑在马上。

(三)引导创作

1、扮演一位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化装。

2、交代规则:(1)必须由自己完成化装,中途不能问别人:“好了吗?”(2)完成化装的小演员听到出场的锣鼓声后才能出场。

3、联系日常经验按自己的想象为角色“选配服装”,例如:有凤凰的帽子,有海浪的长裙等。教师适当引导幼儿观赏同伴的创意,进一步引发想象。4、画一画剧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并适当装饰舞台背景,丰富画面。

(四)评价观赏、继续谈论“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1、模拟敲响锣鼓,演员出场,集体检查他们是否完成化装,对完成化装出场和没有完成化装不出场的幼儿表示鼓励。

2、幼儿自报演出剧目,教师协助记录。例如:《贵妃醉酒》、《贵妃舞蹈》、《文成公主纺纱》、《文成公主种菜》、《穆桂英练武》、《穆桂英大败金兵》等。

3、要给幼儿时间完成作品,并将作品和“剧目”同时布置展览。

4、继续谈论京剧人物的故事,搜集有关图书画片或录像等。进一步引发对京剧人物的兴趣。

篇5:声声京剧是国粹-京剧的作文700字 初三作文

咿咿呀呀的戏腔又在耳边响起,三弦的声音婉转动听,铿锵的锣鼓声中,一出好戏就此开演……陡然一惊,我又回想起那次的京剧表演。

那是一个火树银花的晚上,一盏盏纸灯笼晕染了夜,小吃摊点的烟火氤氲了大街。我和社团的其他同学一起去观赏戏院的京剧表演。长街上的.人真多啊,摩肩接踵,人流都朝戏院涌去。

人头攒动的戏台,红布虚掩着。“听说这次表演会出演一些著名的京剧。”一名金发碧眼的外国男子操着还不太熟练的中文,却盛满了他的激动。几位老人一看就知是老戏骨了,什么“西皮二板”,“四大徽班”,谈到这些,他们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每一条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锣鼓一响,好戏要开演!”不知是谁,吆喝了一句念白,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三弦声和着鼓点,胡琴声声悠长,流向远方。《玉堂春》的主人公王景龙登场了,“奉圣命出京来巡查州郡,拥千军催骏马好不威严......”声声苦闷,三弦凄婉,倾诉着平生不得志。几许,主人公苏三出场了,“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那唱腔,那动作,那身段,声起时如雨燕凌空,粒粒珍珠落玉盘,声落时如流瀑飞泻,一落千丈。那眼神,那表情,那神态,将苏三含怨的痛苦、怨愤、无奈表演地淋漓尽致。我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水袖轻甩,绸扇轻摇,京剧国粹在方圆小小地舞台深处绽放。

《拾玉镯》的小姑娘,纳着鞋底,轻哼着江南小词。谁家的公子摇着折扇,打趣着少女。清脆的玉手镯清脆声响,戏曲嘎然而止。台上的玉镯折射出晶透的光,京剧国粹在闲情中发光。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戏台前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等经典人物陆续登场,无论是那英威俊美的亮相,还是眼花缭乱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尤其是那白娘子力战群敌风雨不透的枪法还是踢枪绝技,都获得了满堂彩。

一方小窗外又传来熟悉的戏词,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京剧,国粹,我回望窗外,是啊,我们要传承发扬我们的京剧国粹。我会心一笑,掩上了书本……

【声声京剧是国粹-关于京剧的作文700字 初三作文范文】

篇6:对京剧进课堂你是如何看待的

对京剧进课堂你是如何看待的

1、京剧进课堂是试点,可以发表看法,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扣帽子、打棍子。

2、京剧是国粹,需要重视、提倡,这是无容置疑的,其他剧种也很重要,但综合看来,不如京剧影响大,所以先让京剧进课堂无可厚非。就像现在中小学开英语课一样,不是其他语种不重要,而是要选取最需要的开课。

3、样板戏是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好,也比流行小说好。

4、文虎大革命中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坏的,当时的社会风气、党风政风、和谐气氛就很好。大多数人是满意的。

5、江青做的事情,也不一定都是坏的,想当年到延安参加革命难道也错了吗,对人对事要一分为二,不要绝对化。“”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中华民族对“”评价应该理性一些了,表示永不翻案的都可以翻案,对“”就不能一分为二吗。

6、“”时期本人正上小学,对样板戏一直爱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一直到现在。同时代的人认识基本是一致的,除非是当时受到打击的。据我所知,经历过“”的人,大多对样板戏比较喜爱。

“京剧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1、“京剧进课堂”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课程要求在音乐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名族文化的瑰宝。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京剧教育,是让新时代的儿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窗口。从小学阶段开始,让京剧艺术进校园,进教材,从而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学校通过京剧进课堂让学生学习民族戏曲,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京剧进课堂”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因此被定为国剧。在各类艺术表现形式中,京剧是以“歌舞演绎故事”为表现形式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其表演过程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都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生旦净末丑,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同的人物角色,也都有着不同的唱腔和表演方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近优秀的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京剧名剧目、优秀唱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京剧进课堂”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不少传统京剧戏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它的每一唱段都是一个故事。特别是一些经典传统剧目,更是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个典故或者一个神话传说。如歌颂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剧目:《甘洒热血写春秋》、《穆桂英挂帅》、《岳飞》等,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的剧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体现正义精神的剧目《铡美案》等。这些唱段的学习能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教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影响,培养孩子们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

篇7:京剧进课堂你是怎样看待的

京剧进课堂你是怎样看待的

各方评论:京剧课进校园能否传承优秀文化

哲学课的期终考试,我选择以论文应试,选题就是“试论戏曲的现代美学”,主要是说越剧之美,得了高分。不久前,我花了点时间欣赏了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很长,但很青春,难怪在北京大学的演出那么受当代大学生喜欢。

京剧进课堂 文化进胸膛

京剧进课堂,未必非得培养出一批名角或者一批票友。说到底,京剧注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甚至可以讨厌,但我们不能对它一无所知——如果因为无知而远离它,那不仅是京剧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人文艺术教育的技能化、边缘化、形式化问题,是当前学生人文、艺术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这与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以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肤浅有密切关系。不根本改变技能化、边缘化、形式化的趋向。

京剧的表演程式繁复复杂,其表演非常细腻,甚至到了鼓点子能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程度,可以说一颦一笑,皆有艺术。要学习和欣赏京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样的学习成本,无疑会让早已对学业感到不堪重负的中小学生们觉得雪上加霜。

各地反应:地方戏曲或进音乐课

河南省教育厅体卫处处长郭蔚蔚说,我省虽暂不开设京剧课,但早在我省在制订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方案的时候,就已把豫剧作为一项内容编入了方案。郑州市文化路二小、郑州英协外国语小学等学校的豫剧课目前都很受孩子们欢迎。

民族艺术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至于各省市是否应该把当地的地方剧种纳入教学内容,将根据试点情况而定,毕竟民族艺术也是百花齐放的,如果可行,不排除浙江会将越剧等地方戏曲纳入全省中小学的音乐课。

92年是川剧复兴最盛的一年。部分学校组织学生演出。然而,戏剧的精髓并非那么容易掌握,唱、念、做、打,样样都要功夫。“学生们纯粹只能在舞台上说唱,或做一些简单动作,久而久之就没了新鲜感了。”

网友献言:“京剧”可否改为“戏曲”?

中国的“戏剧森林”,更是叹为观止啊。京剧之外,昆曲越剧黄梅戏,粤剧评剧二人转,秦腔花灯花鼓戏,川剧豫剧碗碗腔……不胜枚举。就这次进入试点10省市的浙江来说,“越剧进课堂”似乎比“京剧进课堂”来得更现实。

既然剧种万变,还不如用整体意义的戏曲来“以不变应万变”,能否将“京剧进课堂”改为“戏曲进课堂”?

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京剧进校园非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样板戏作为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人民创造的艺术,是京剧艺术的一部分。它有简单易学、贴近生活的特点。所以从样板戏入手,比较容易培养孩子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循序渐进理解京剧更深的内涵。

京剧是一门具有一百多年历史,发展得比较精致和成熟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仅是“唱”的问题——在服装、道具、化装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并且要求演员兼具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要精通这些东西,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天赋外,非经过几年的专门训练不可。

京剧是个好东西,需要传承,但教育部采取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的方式来“强力推广”,既不妥、也不必。如果京剧可以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那么,学校也应该开设武术课、书法课、剪纸课,甚至相声课、围棋课。可以称为国粹的文化有很多,为什么要把京剧捧出来“必修”一番?全国很多地方戏,无论从历史还是从艺术水准来看,都同样值得推崇。刘长锋:喜欢秦腔,你不给我学秦腔,偏偏给我学京剧;我喜欢粤剧,你偏偏也要我学京剧。这种强制性填鸭式推广可能非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却很可能招致厌烦和抵触情绪。

篇8:我是京剧小演大班美术教案

我是京剧小演大班美术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和表现京剧旦角人物特征,引起对京剧的兴趣。

2.体会做事应有次序、不遗漏,初步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了报纸上有关京剧演出的海报,引起大家广泛的'兴趣。

2.插入材料:京剧人物服装三套。

三、活动过程

(一)利用海报,进行有关京剧的谈论

1.海报上是谁?说说有关她的事情。(这是杨贵妃,她是一位皇后,又会唱歌又会跳舞。还会喝酒,喜欢洗澡……)

2.我们在路上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打扮的阿姨,京剧演员的化装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京剧化装的都是古代的人物,她们脸蛋是桃红色的,眼睛眉毛往上翘起,还穿着美丽的长裙,带上有珠子和绒球的帽子……)

(二)了解旦角人物特征,思考作画步骤

化装:有个小姑娘要表演京剧,开始化装。化装要梳头、上油彩,描眉毛、眼线和涂口红,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后做呢?(教师按幼儿的讨论进行演示,使幼儿体会顺序的意义)

小姑娘表演杨贵妃,化好装上舞台,导演说:“不行!”为什么?(衣服还没有穿好)她穿好服装上舞台,导演又说:“回来!”为什么?(没有戴帽子,贵妃戴的是凤冠)她带上帽子上舞台,导演还是说:“慢!”贵妃还把什么道具忘了?(一把扇子)现在贵妃出场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热烈欢迎,还说:“再来一个!”现在表演文成公主:(注:文成公主十分勤劳,她出嫁到西藏,教那时的人们织布、种田,直到现在大家还在纪念她)赶快换装,换上另一件戏装能上舞台吗?(不行,没换帽子)快换上头花能上舞台吗?(不行!没拿扇子)文成公主拿着佛尘(注:打扫灰尘的工具)随着锣鼓声出场,大家热烈欢迎。

再表演一个会打仗的穆桂英。现在该做什么?(由幼儿提示,教师操作)(1)换装;(2)戴上有两根长长的野鸡毛的帽子;(3)手拿马鞭表示骑在马上。

(三)引导创作

1.扮演一位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化装。

2.交代规则:(1)必须由自己完成化装,中途不能问别人:“好了吗?”(2)完成化装的小演员听到出场的锣鼓声后才能出场。

3.联系日常经验按自己的想象为角色“选配服装”,例如:有凤凰的帽子,有海浪的长裙等。教师适当引导幼儿观赏同伴的创意,进一步引发想象。

4.画一画剧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并适当装饰舞台背景,丰富画面。

(四)评价观赏、继续谈论

1.模拟敲响锣鼓,演员出场,集体检查他们是否完成化装,对完成化装出场和没有完成化装不出场的幼儿表示鼓励。

2.幼儿自报演出剧目,教师协助记录。例如:《贵妃醉酒》、《贵妃舞蹈》、《文成公主纺纱》、《文成公主种菜》、《穆桂英练武》、《穆桂英大败金兵》等。

3.要给幼儿时间完成作品,并将作品和“剧目”同时布置展览。

4.继续谈论京剧人物的故事,搜集有关图书画片或录像等。进一步引发对京剧人物的兴趣。

篇9:印尼风格是怎样的?印尼风格的特色

印尼风格是怎样的?印尼风格的特色

什么是印尼风格?

印尼风情,作为该文化在家居艺术上的延伸,完美的诠释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含义。无论是家饰、家具、或是家居布局,在迎合现代审美观的同时,无不散发着自然古朴的气息,潜移默化间将居住者带入平和舒缓的意境中。这种感觉,宛如一位清新可人的印尼少女在耳边喃喃细语,恍惚间发现自己已身处在巴厘岛的曼妙风光中。如果想继续一窥这位少女的倩影,那么请跟我来,轻轻的撩起她的面纱,您将得到的远不止惊鸿一瞥。

印尼风格的特色

印尼装修设计喜欢恬淡安静的风格,也喜欢浓丽到眩晕的色彩。早期的印尼风格强调婉约、香艳和妩媚,但是随着生活在积累中沉淀,也摒弃了一些浮华,把耐看的经典元素沉淀下来,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新东南亚风”,或者可以称之为“经典东南亚风”。在此种风格下,家居物品更多地融入了现代简约手法,将亚洲文化凝结成象征意味浓郁的系列符号,并通过不同材料和色调的搭配,在保留自身特色之余,产生了更丰富多彩的变化。东南亚风格的许多家具样式与材质都很朴实,但是善用各种色彩,通过软装饰来体现其绚烂与华丽,使总体效果看起来层次分明、有主有次,搭配得非常合适。因此,把住了它的精髓,营造东南亚格调的家居环境,并不一定要大动干戈,有时候只需要一些小小物件,就可以轻松实现。东南亚家居和现在提倡的重装饰的装修理念对味,既不一味地追求奢华也不过分沉溺于暧昧,简而言之就是在异国情调下享受极度舒适,重细节和软装饰、懂得用对比来营造氛围,沉静与热烈并存。印尼风格特殊的地理位子跟文化熏陶,珠宝色、丝绸与建筑般的细节为现代装饰源源提供灵感,通过层化图案、肌理与色彩并加入现代元素,你可以将拉贾斯坦风格进行今古混搭,创造出绝对惬意的异国情调效果。

印尼风格装饰要素

1、装饰设计中印尼风格常常会用带尖角的拱门将石雕与彩绘的矮柜勾勒成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图画。-印尼风格家居多偏好肌理分明但色泽柔和的自然本色,启扬墙纸的大自然系列大胆融入自然元素。这款仿木墙纸将原木本色描摹得淋漓尽致,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用木板铺贴出来的背景墙。印尼风格家居用品多取自然材质,如印度尼西亚的藤、马来西亚河道里的水草以及泰国的木皮等。金品灯饰的这款花瓶灯采用藤艺编织而成,其花瓶部分尤为精美,深褐、浅黄双色藤条截面拼贴出的图案神秘中透着贵气。

2、在色彩上,印尼风格家居多偏好肌理分明但色泽柔和的自然本色,启扬墙纸的大自然系列大胆融入自然元素。这款仿木墙纸将原木本色描摹得淋漓尽致,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用木板铺贴出来的背景墙。如今,夹藤推拉门悄然流行。这种推拉门是手工编织推拉门的改进版本,它在用藤条、木片或竹片编织而成的推拉门外面穿上了玻璃外衣,不仅外观要精致得多,还一改以往手工编织推拉门隔尘能力薄弱的缺点。克莱门特的这款夹藤推拉门在夹层里面进行磨砂处理,以形成条纹图案,使其气质变得生动、活泼。原汁原味的藤艺,是印尼风情家居的最爱,绿园藤艺的这套休闲贵妃椅以原藤色为主色调,却在边角处施以欧式家居常用的大红,在雕刻工艺和细节处理上更是集东南亚风情的自然、含蓄和爱尔兰风格的沉稳、华贵于一身。“印尼风格”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调调,虽然三言两语,我们无法将其完全描述清晰,但不少事物是紧密相连的,例如清凉的藤椅、泰丝抱枕、精致的木雕、造型逼真的佛手、妩媚的纱幔等等,当这一切和谐地兼容于一室时,我们便能准确无误地感受到那种东南亚的清雅、休闲的气氛。

3、关于造型,印尼风格家居的总原则是,符合人体学,简洁自然。线条上讲究简质,你无法在她身上找到太多华丽的修饰,也很少能看到类似中国雕花的精雕细琢。就如同印尼的民族服饰“巴绨克”,简简单单的一块布料,但穿的舒服,看上去也别有风味,不落俗套。家居同样如此。除此以外,印尼风格的另一大特点在于,许多家居品是以“看材造物”的原则完成的,即以材料的天然形来作为造物的标准。比如两根被砍倒的竹子,竹根在当地工匠的妙手雕琢下,化成两只正在戏水的鸭子;一段笨重的树干,刨成两半后,中间漏空,一件别致的容器出现在眼前。另一些家居品,则是经过了“再加工”的处理,比如一栋被拆除的老屋,柱子被改成了一张方桌,门板改成了床头柜。这种种奇思妙想时时闪现在印尼家居中的细微之处,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家居材质是印尼家居偏重的一个元素,家饰所选用的材质主要是当地特产的亚麻、滕、檀香树根,家具的首选材料是著名印尼柚木。这些材质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人性化,以居住者的各种感官舒适度作为首选的标准,试想一下,触摸着麻布的质感,享受着藤垫的柔软,欣赏着柚木的厚重沉稳,檀香树根编成的小毯在柔灯的照射下,散发出阵阵幽香……这种包容性是其他非天然材质无法比拟的,在她的怀抱中,感觉很温馨,很温暖。居住者的心情在这种环境中得以充分的放松与享受。在家居色彩的选择上以材质的天然色为主,配上红绿色的点缀,与热带丛林的原色基本一致,在视觉上给与居住者贴近自然的感觉,从而潜移默化间安抚人们的情绪。印尼家居风格在布局上比较侧重开放式布局,讲究市内与室外的和谐一致。如万科的兰乔圣菲,其中一套样板房就是典型的印尼风格家居,在家居布局上有许多亮点值得借鉴。以这套样板房为例,首先在空间的利用上,视觉的延伸被放在了首位,不同于和风的密闭式结构,从厨房到玄关,再到客厅,甚至到室外环境,都被融入一个整体。其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心理上营造一种宽广的氛围。

4、至于家居之间的搭配,充分体现着印尼风格本身的特点:人性、简约、自然,在整个布局中,大件家具,小件摆设,都是为营造整体氛围而服务的平等元素,并没有特别出挑的个体,但又不乏点睛之笔。如客厅墙上挂着的印尼民族服饰,鲜明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但朴质的造型又不会使它显得与其他家居个体显得格格不入;主卧室床上的吊帘,乍一看觉得好似华丽的宫廷风格的装饰,但其实也是个蚊帐,这些元素兼具了实用性与装饰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5、在家饰的组合上,印尼风格提倡把自然带入居家,不仅仅是在气质上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是大量运用了观赏植物,使居住者时刻被绿色所包围,感受着自然的气息,默读着印尼文化通过家居所传达的哲理,悠然的步入于世无争的平和心境。

印尼风格的源起

如果要理解印尼风格家居,那首先要从印尼风格艺术开始谈起。由于地源上的原因,东南亚诸国艺术风格相近,但细细品味,却各具特色。泰国风格,崇尚使用极端强烈的色彩,产生视觉冲击力。马来风格,气质原始古朴,野性十足。而印尼风格,主要以巴厘岛风情为代表。千百年来,岛上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纯朴的民风,创造出了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写意冬日散文

大班写意《高脚杯》

《京剧》教案设计

京剧作文

《长相思》古诗写意

《终南山》写意作文400字

京剧晚会 主持词

京剧高中议论文

晚会主持词 京剧

京剧鉴赏心得体会

写意是京剧的特色(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写意是京剧的特色,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