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不应该是“和稀泥”(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owim”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育不应该是“和稀泥”
《人民教育》第7期发表了湛卫清的一篇文章《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亟待三个“转向”》。其中第一个转向是教育价值取向:从“形而下”的关注到“形而上”的追求,而“形而上”的教育追求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尊重教育的“属人”性。二是尊重教育的教育性。三是尊重教育的整体性。这三个大原则,我认为都是值得思考的。不过在论述“尊重教育的‘属人’性”的时候,举了一个案例,窃以为不恰当。这个案例是这样的:
某全国优秀班主任对待所谓的“调皮”孩子,从不气恼,而是包容。她常说:“七八九,嫌死狗。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吧:“老师,他打我了。”“谁打输了?(老师笑呵呵地问)”“我。”“谁叫你不好好吃饭,个子长得没他高呢?(老师)”……长高了他就不敢打你了(老师)”孩子真的从此开始认真吃饭了,但他绝没想着是为打赢那位高个子。家长也宽心了。
乍一看,这个案例中的教师不卑不亢,处理问题充满智慧,并且取得了圆满的结果。然而,细一想,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基于这个常识,处理儿童之间的纠纷的时候,第一个原则是心平气和,第二个原则是包容。这两个原则,案例中的.老师都做到了。然而还有第三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分清是非。”
面对孩子的告状,老师扮演的既是一个调停者的角色,也是一个裁判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以及隐含在处理过程中的道德判断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对于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案例中的老师,面对两个孩子打架,开始的时候不气不恼,做到了心平气和,值得称道。问“谁打输了”,然后嫌被打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云云,还勉强可以说是幽默。但事情到此为止,戛然而止,就不是教育,而是“和稀泥”。
两个孩子打架,肯定有原因。这原因往往是鸡毛蒜皮,在大人看来不值一提。然而,在孩子看来却是大事儿。如果没有经过认真地处理,矛盾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有可能酿成更大的矛盾。更进一步说,个子长得高矮,牵扯到很多因素,并不是仅仅靠好好吃饭就解决的。老师这么说,孩子心里不会太好受。案例中说“孩子真的从此开始认真吃饭了”,我觉得也不大可能。教育一线的老师大都知道,所谓“一句话改变孩子的一生”云云,往往都是美好的梦想。因为孩子的任何一样陋习,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孩子的陋习,不经过长期的充满智慧的矫正,几乎是不可能的。否则,一句话就能使孩子“幡然悔悟”“洗心革面”,那教育工作也未免太好做了。
回到这个案例本身。老师即便是在处理问题开始的时候转移话题,缓和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但话题绝对不能到此为止,也不能顺着这个话题走下去。我认为,接下来应该是话锋一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综合分析,一碗水端平:对的就是对了,错的就是错了,不能含混不清。这对于养成孩子正确的是非观,至关重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育不应该是“和稀泥”。面对孩子之间的纠纷,正确的做法是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的基础上,认真帮他们分析,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然,断非教育之幸。
朋友,不应该是欺骗_750字
不断从天而降的太阳鬃毛,让薄冰所留下的足迹都逐渐消失;不要害怕遭到欺骗,因为这世界就建筑在欺骗之上。——题记
何谓朋友?和你关系好的人?帮助过你的人?“不打不相识”的人?甚至只见过一面,请你吃过一顿饭的人?
是的,这些都可以叫“朋友”。“朋友”真是越来越多了,无论什么人,都会谦虚的叫你一声“朋友”。或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但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朋友”——哪怕后来再也没遇见过,联系过。
还有些“朋友”,表面上看上去对你很好,心中却是像一个刮着呼呼阴风的无底洞,也许这就叫做城府。他们一心只想着把你“榨干”,“吸干”,把你利用起来,当作自己的挡箭牌,烟雾弹。而你还是若无其事地和他玩着,并信誓旦旦的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这个骗局是多么温馨,有多么残酷啊。
我是也许一个不折不扣,完全可以说是“特务”的人了。在小学时,身边总是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可是那两个“朋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在“朋友”眼里使自己不被欺骗我都看在眼里。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就这样,我每天都在一个个“朋友”之间小心翼翼的穿梭着,穿梭着。有人说,那是孤胆英雄;有人说,那是奸佞小人。
“朋友”,这两个字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真正的`朋友们隔开,又把陌生的“朋友”聚拢在一起。想要逃出去,必须被割得遍体鳞伤吧。
我只想逃脱,尽量缩小自己的心。只想说,谁愿明白我的痛苦和孤独——那感觉就像自己和自己在演一场独角戏,台下没有任何观众的一场戏。就这样一直无休止地,自己演下去吧……宁可这样,我愿意再也没有人和我做朋友啊。
朋友,或许只是一个概念吧。或许不真的存在吧。
真正的朋友,还是多少有点期望遇见的呢。
妒忌,自私的心理谁都有吧。
所以,朋友,我想告诉你,
你对我来说是特别的,
因为你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
不论你们是多常说话,
还是多么的亲近,让老朋友知道你没忘记他们,
也告诉你的新朋友,你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记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有一天,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朋友了,
但是,朋友们还都记得你。
年轻不应该是这样心情随笔
天气有些闷热,我并不想喝酒。
烧烤店老板说,你知道么,前段时间那个奶茶店吃官司了。
哦?其实我并不是很感兴趣。没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
但是,我还是让他继续说下去。
老板抽着烟,张校长你这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啊,就在家门口的事情都不知道。
哦?其实我依然不感兴趣。
一个星期前,有个初中生喝酒喝得酒精中毒进了医院,到现在还没醒过来。
所以呢?自己能不能喝酒心里没点数么?我显得特别冷漠,或许不只是显得。
老板接着说,关键他们诬赖我啊,说是在我这喝的。警察都来调查了。
哦?那挺好的啊,清者自清。至少在我看来,事实面前,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老板继续抽着烟,有些生气,这帮兔崽子,等到学校重视起来了,调查了,才肯说实话。
哦?我知道了,所以后来就去查那家奶茶店了。
对!老板舒了口气,继续说,你知道么,那个地方,不止是让小孩去喝奶茶,还是个脏地方。
我笑了笑,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啊,同行是冤家,你也不至于说人家脏吧。
你听我讲,那个奶茶店里呆着的,都是一帮技校的.小屁孩,在那谈恋爱。初中生在那抄作业,还帮他们网购、游戏充值。
噢哟,这不是跟我们当年的黑网吧一个性质么?我扭了扭脖子,有些酸痛。
我觉得,现在的小孩真是开放得不得了!老板又生气起来,我知道,他在担心自己的两个女儿。
你说的开放,其实我早就见识过了。我笑了笑。
老板接着说,我们那时候,所谓的早恋,就是看那个女的长得好看,想靠近而已。
那现在呢?我故意问道。
我觉得现在这些小女孩真是不知羞耻,整天把那些事情挂在嘴上!老板的表情很微妙。
其实,我觉得她们不是开放,而是无知。一阵风吹过来,好像舒缓了很多。
我从来没觉得职业学校有什么问题,更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所做的各种不负责任不经大脑的事情,时间会给他们教训。
我想到我初中的时候,也会对异性有种莫名的好感。当然,只是好感,或者说,新鲜。我从来没想过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事实上,爱情本来就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更何况,他们并不是爱情。
小男孩们开始攀比,仿佛没睡过女孩就不是男人;女孩们也开始攀比,好像没睡过男孩就不是女人。
他们并不知道,或者根本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遇到了爱情,内心深处只有负罪和忏悔。
当然,或许他们也并不会觉得愧疚,三观使然。
我并不想骂他们无知。
我只是觉得,年轻,真的不应该是这样。
朋友,不应该是欺骗记叙文
何谓朋友?和你关系好的人?帮助过你的人?不打不相识的人?甚至只见过一面,请你吃过一顿饭的人?
是的,这些都可以叫朋友。朋友真是越来越多了,无论什么人,都会谦虚的叫你一声朋友。或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但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朋友——哪怕后来再也没遇见过,联系过。
还有些朋友,表面上看上去对你很好,心中却是像一个刮着呼呼阴风的无底洞,也许这就叫做城府。他们一心只想着把你榨干,吸干,把你利用起来,当作自己的'挡箭牌,烟雾弹。而你还是若无其事地和他玩着,并信誓旦旦的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这个骗局是多么温馨,有多么残酷啊。
我是也许一个不折不扣,完全可以说是特务的人了。在小学时,身边总是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可是那两个朋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在朋友眼里使自己不被欺骗我都看在眼里。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就这样,我每天都在一个个朋友之间小心翼翼的穿梭着,穿梭着。有人说,那是孤胆英雄;有人说,那是奸佞小人。
朋友,这两个字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真正的朋友们隔开,又把陌生的朋友聚拢在一起。想要逃出去,必须被割得遍体鳞伤吧。
我只想逃脱,尽量缩小自己的心。只想说,谁愿明白我的痛苦和孤独——那感觉就像自己和自己在演一场独角戏,台下没有任何观众的一场戏。就这样一直无休止地,自己演下去吧宁可这样,我愿意再也没有人和我做朋友啊。
朋友,或许只是一个概念吧。或许不真的存在 所以,朋友,我想告诉你吧。
真正的朋友,还是多少有点期望遇见的呢。
朋友之间不应该是欺骗散文
不断从天而降的鬃毛,让薄冰所留下的足迹都逐渐消失;不要害怕遭到欺骗,因为这就建筑在欺骗之上。
——题记
何谓和你关系好的人?帮助过你的人?“不打不相识”的人?甚至只见过一面,请你吃过一顿饭的人?
是的.,这些都可以叫“朋友”。“朋友”真是越来越多了,无论什么人,都会谦虚的叫你一声“朋友”。或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但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朋友”——哪怕后来再也没遇见过,联系过。
还有些“朋友”,表面上看上去对你很好,心中却是像一个刮着呼呼阴风的,也许这就叫做城府。他们一心只想着把你“榨干”,“吸干”,把你利用起来,当作自己的,烟雾弹。而你还是若无其事地和他玩着,并信誓旦旦的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这个骗局是多么温馨,有多么残酷啊。
我是也许一个不折不扣,完全可以说是“特务”的人了。在小学时,身边总是有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可是那两个“朋友”间的,为了在“朋友”眼里使自己不被欺骗我都看在眼里。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就这样,我每天都在一个个“朋友”之间小心翼翼的穿梭着,穿梭着。有人说,那是孤胆英雄;有人说,那是奸佞小人。
“朋友”,这两个字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真正的朋友们隔开,又把陌生的“朋友”聚拢在一起。想要逃出去,必须被割得遍体鳞伤吧。
我只想逃脱,尽量缩小自己的心。只想说,谁愿明白我的痛苦和孤独——那感觉就像自己和自己在演一场独角戏,台下没有任何观众的一场戏。就这样一直无休止地,自己演下去吧……宁可这样,我愿意再也没有人和我做朋友啊。
朋友,或许只是一个概念吧。或许不真的存在吧。真正的朋友,还是多少有点期望遇见的呢。妒忌,自私的心理谁都有吧。所以,朋友,我想告诉你,你对我来说是特别的,因为你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不论你们是多长没说话,还是多么的亲近,让老朋友知道你没忘记他们,也告诉你的新朋友,你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记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有一天,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朋友了,但是,朋友们还都记得你。
你的大学,不应该是拿来玩的,高中老师说,大学了就轻松了,其实是骗人的。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确如此,可以说每一个走过高考的人都是成功者,都是了不起的英雄。我们都曾共同经历过高中岁月残忍地洗刷。高中时每一个人都心怀理想,心中总有一个还未完成的梦,就是能够考上一所心中理想的大学梦,那时候我们不去理会是否能够考上。因为那时候一切都还没有成定局,那时我们心怀理想,那时我们都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我们都曾心怀斗志,昂首前行,迎接所有的困难。高中的我们习惯了早上6点起床,都习惯了下课跑到厕所捧一捧冰冷的水浇走在脸上的睡意,都习惯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捧一杯暖和的热茶挑灯夜战。每天都像是提前安排好了一样,明天就像是今天的一个完美复制。虽然我们也曾抱怨那种生活的枯燥、劳累,但我们都未曾放弃过。那时的生活虽然单调乏味,但我们都会笑着说;“我们其实每天过的都很充实。”从来不曾感到过无助迷茫,因为心中自有目标在,再苦再累都能扛过去。
随着六月那场小雨的结束,高考便落下了帷幕。有的人或许露出了如愿以偿的欢笑,有的人却流下了意想不到的苦涩泪水。但不管结果如何,经过暑假疯狂地玩耍,都将这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最后都相应的进入了各自的大学。大学的军训想必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吧。也只有在那时候把每个在异乡求学的学子的思乡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到目前各所大学都应该相应地上课了。到这时候应该很多人都会发现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了,上课时发现大多数人的拿出了手机或者就直接趴着睡觉了,这时候你是不是也不由自主倒在桌上了呢?尽管大学的图书馆很大,我们却很少进去。到后来你会发现大学中你仅存的爱好就是睡觉或者上网了。进出网吧或许都让你厌倦了,超时长的睡觉让你开始失眠。如今的挑灯夜玩代替了以往的挑灯夜战。过去讨厌上网聊Q,而如今却发现聊Q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频繁的进出QQ空间更新着心情。每一次的QQ声音都勾动着心弦。在大学里习惯晚睡晚起,习惯了将作业压倒非做不得以时,有时甚至直接拿同学的作业抄一遍,习惯了上课的散漫和发呆,直到某天偶然的翻开课本,发现似乎不管多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了,某天突然的想听一节课却发现不知老师所云。这个时候才感到不安,感到焦急,感到苦恼。
每天晚上睡觉时,静静地闭上双眼,回想起高中那些难以忘记的岁月,那些含有汗水的记忆,你是否会感到难过,因为你突然发觉自己堕落了,从来没有的痛苦感油然而生。感到自己就仿佛在虚度一样,每天同样地过着复制式的生活,不过这种复制中带有太多的空白。感到每天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大部分时间都只在发呆和彷徨中度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种状况其实不是真的堕落,这是一种自我暗示感觉堕落了。实际上只是我们曾经的目标或者理想都荡然无存了现在只是缺乏目标,感到迷茫而已。就好像是一只脚上绑有磁针的信鸽一样找不到前行的路。解决这种事的最好方法就是尽快的确立一个目标,这样你就会为之而奋斗,找到前行的方向,才不会在原地徘徊而感到迷茫、虚度光阴。
其实我们就像一只在茫茫大海中行进的一只船一样,对于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不会是顺风。
系列文章目录索引:《我心中的敏捷》
引言:
这是继“作团队感悟”之后的又一个系列文章,在这个系列文章里,主要记录和描述了我对于敏捷开发、敏捷团队以及敏捷公司的理解,我认为,敏捷和迭代,已经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或者工具。融汇贯通敏捷和迭代的深层次思想,不仅仅能帮助我们提高研发水平和研发质量,更重要的,它可以更好的帮助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公司走向成功。下面,引出第一篇文章内容。
正文:
“敏捷开发”,对于2007年的业界来说,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若干年前,“敏捷”和XP就已经成为业界的流行词汇,无数开发团队和研发型公司将之奉为神圣如葵花宝典一样的物件。而直到今天,不知道那些每天口上都含着这个词的从业者们是否真正明白了敏捷,理解了敏捷,融会贯通了敏捷。
我也是很早就听说了这种开发方式,而,真正有所感悟的,是在2006年8月后决定我们项目生死成败的这一年不到的时间。在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用心用所有的精力来理解,改进我们的开发方式,而现在采用的方式,说不上到底还是不是所谓的正统的敏捷,但,这种方式,确确实实带给我更多的踏实感和安全感,认为作一款成功的产品不再那么难,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至少,成功会更近一点,希望会更大一点。
回忆和品味,是一点一滴慢慢累积的,所以,作为对这种开发方式,开发哲学,以及开发者人际关系的理解与应用,都是非常非常广的话题,不可能一两句话就说完,对于有兴趣的读者来说,就请跟着我的思绪来慢慢品味,时时思考吧。
可能有人会觉得,软件开发嘛,无非就是写写文档,编编程序,调试调试BUG, 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工作。但,在现在的我看来,开发本身,是有一套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虽然这种哲学未必象传统哲学那样条条是道,逻辑紧密,但是,也确实存在一套前人的经验和体会,以及若干种被屡试不爽的简单方法,
我把能理解并已经具备这种开发哲学的人,称之为具备“开发世界观”的人,这种人,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开发理论,他们知道如何更好更合适的选择一个技术方案,知道如何更好的在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之间作平衡,他们已经建立了软件开发的大局观,所以,他们无论作什么内容的开发,都能够由大到小的将任务分解,都能够由粗到细的将难点细化与突破,都能够很好的团结开发团队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从而充满信心的,有条不紊的将任务完成。对产品质量和进度能够完全把控的感觉,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
有很多人很羡慕网易的技术研发水平,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在06年8月之前,我并没有看到网易有多么好的开发方式,其产品质量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开发团队里一两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开发状态,经验的成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重,这样很多的时候,就导致了多次的产品返工或大架构调整,一遍又一遍的推倒重来,也进一步加剧了项目本身的风险。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并不觉得在研发方式上,我从网易传统的开发团队里学到多少有益的东西。相反,我觉得这对于一个以技术见长的公司来说,在开发方式上如此的缺失,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
但是,网易的开发团队,与其他公司的开发团队,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 务实。而这一点,我认为是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务实的人,才会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眼前正在走的路。浮躁的人,是不可能以高效的方式作出高质量产品的。我很感谢网易,是因为,在来网易之前,我也是一个浮躁的人,是网易,让我变得踏实,让我养成了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我学会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尊重这份职业,并以此为荣。
我们组的重大转变,我认为应该是发生在去年8月采用scrum的开发方式后,是叮当将这个开发方式介绍给了我们,而我们也终于没有辜负叮当的好意,将这种开发方式引进,改造成了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是叮当再一次拯救了我们组,真的很庆幸有这样敏锐的领导者: 总在那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告诉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走。
为什么说这种开发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因为,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开发方式,它是一种开发哲学的外在表现和具体应用,而这种开发哲学非常适合网游行业。
本文来自:blog.csdn.net/sodme/archive/2009/03/20/40064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