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热议:职校生不应都挤考研这座独木桥(共含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in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热议:职校生不应都挤考研这座独木桥
王寿斌
从一个中考失利的技校生,逐步成长为全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郑浩生走过的路不平凡,他的拼博精神让人感动,令人钦佩。虽然“走这条路,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理想和追求而做出的选择”,但通览其奋斗历程,他考研的原始动力却源于迫切需要通过“考研”来改变技校生身份,从而不被歧视。他的“执著”之中不乏“无奈”。
试想,如果郑浩生的就业路上没有坎坷,他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满意的报酬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他还会死心塌地地读本和考研?透过郑浩生个案,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谁能给职校生带来希望?怎样才能消除对职校生的歧视?
人的一生,希望是帆,理想是船。有了理想,人才有奋斗的目标;有了希望,人才有拼搏的动力。而恰恰这两个最基本的人生要素成为当今技校生们的奢望,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迷惘。入读职校之前,他们顶着别人宁愿集资走进普高大门,也不愿免费就读职校的压力,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人生选择的挑战;进入职校以后,他们看到的是老师的“同情”和同学间的自嘲;而等到走出校门,则会有更多的歧视在等着他们,同工不能同酬,同样的能力不能平等参与竞争,很多的就业招聘甚至户口政策都与学历挂钩。无数的实例都在“教育”职校生们千万不能搭错车、走错门。
同样的职校毕业生,4级汽修工在澳大利亚的收入远高于“吃皇粮”的中学教师。由于职业教育在澳大利亚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因而从事职业教育和就读职业院校都没有低人一等之忌,这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得以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消除对职校生的歧视,必须要在制度层面上予以“治本”。在澳大利亚,人们能够获得一份工作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取得TAFE学院(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即便是本科毕业,如果没有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直接就业。而在我国,就业准入制度的形同虚设早已让人习以为常。始终处于买方市场的用人单位,可以在任何时候招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人才或劳动力,因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就没有任何的兴趣,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没有任何的责任,即使是“校企合作”,也大多是做做形式、走走过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职教要发展,社会各界对职教的歧视必须要消除。不仅在招生环节上不要人为地将职校限制在普教之后,在教育环节上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在毕业后要让职校毕业生能够“体面”就业、优工优酬,并让他们能够拥有与升学深造和获取学位相接轨的特别通道。惟有如此,职教方能迎来春天,职校生才不必艰难地去挤“考研”这座“独木桥”。
热议:大一生加入考研队伍让人担忧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学校不断有大一、大二学生加入到考研行列,甚至发现很多高校的大一年级一个班里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的人已经决定开始准备考研,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考研宿舍”,宿舍的全体同学吃过饭后集体去上自习。
在一些考研论坛等网络平台上,我们也能发现不少问询大一、大二考研问题的帖子,而从各地教学点反馈上来的情况看,也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大一、大二学生报名参考春季班的现象,在考试书城上,也出现了大一、大二学生购买考研辅导用书的情况。可见媒体的报道有着很切实的事实基础。
这种情况虽然会大大推动研究生考前培训市场、考研图书市场甚至考研高端辅导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可以通过考研这种目标来促进科目的学习,但从大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发展与青年创业能力培养来讲,这种现象又让人担忧。
担忧一:不利于大学生能力塑造
大一、大二期间,学生应该更多的参加校园活动,争取实践工作的机会,同时多阅读一些东西,树立起社会爱好与专业兴趣,扩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锻炼自身。考研本身带有比较浓厚的应试性质,如果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考研中,容易局限自身的视野,导致能力的单一化,以后对就业、创业并不好。
担忧二:不利于大学生的培养导向
大学生活本来应该是精彩的、丰富的、多元的,而一直以来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同学很难在学校里找到准确的定位,实际上,我们的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多加努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方面,而不是转嫁到考研这个渠道上。
担忧三:理想与现实可能会出现极大的差距,导致两三年来大学生群体面临更大的压力
考研的希望越大,大部分同学的失望就会越大,毕竟每年大部分同学很难实现梦想。考研群体越大,这种失望的人数就越多,而在就业上优势没有培养出来,会导致两三年后,这批学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且备考时间越长,会让人长期感受到一种期望方面的压力。
所以,我建议大一、大二学生提前准备考研并不值得提倡;如果打定主意要考,最好是不要荒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校园社团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经验的获取。在大一、大二期间,投入到考研科目学习上的时间做好控制,避免过多地投入。
另外,大多数专业都要考数学和英语,所以不管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的准备考研学生,可以先学习这两科,为将来打好基础。平时多关注时事政治方面的东西,以便于进入大三下半期正式复习时在政治方面能够有一个扎实的功底。对于有意向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这个时候比较难把握两三年后的专业方向,不容易确定以后哪种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好,如果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那是一种方向;如果是跟着专业的就业形势走,则最好先放一放,到大三时再确定。
笔者认为,大一、大二的同学最好是到大三时再准备考研,这时候也不迟。大一、大二的时候可以看看其他的一些资格认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