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南归,送僧南归戴叔伦,送僧南归的意思,送僧南归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aeko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僧南归,送僧南归戴叔伦,送僧南归的意思,送僧南归赏析(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aek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送僧南归,送僧南归戴叔伦,送僧南归的意思,送僧南归赏析

篇1:送僧南归原文及赏析

送僧南归原文及赏析

原文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译文

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

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

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

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注释

①乡国:指家乡。

②吴山:指南归僧人的家乡。汉:指作者简长所住的寺院。

③锡:锡杖,佛教法器,杖高与眉齐,头有锡环。原是僧人乞食时,振环作声,以代叩门,兼防牛犬之用。后为法器,是比丘常持的十八物之一。

④瓶:指僧人用来作为食器的'钵盂。

⑤上方:佛教的寺院。

⑥狖:黑色的长尾猿。

赏析

这首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描写了作者简长与南归僧人的惜别之情,另一方面也想像出僧人归途中的艰辛以及修禅学道所面对的孤独。前四句,作者写离别,情景交融。俗语说:“叶落归根”。上了年纪的人自然都会思恋家乡,都想回到故土,所以当朋友返乡时,作者流露出钦羡的神情,勾起自己心中的故乡之思。两位僧人曾经在一个寺院共同生活过,感情笃深,因此当僧人南归时,作者依依不舍,送行之际,一直目送友人的背影消失,满怀惆怅之情。他还安慰自己:“吴山与汉地虽然相隔两处,只要两人心心相印,就如同近在咫尺一般。”后四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想像友人在南归途中所经受的艰苦,途中无处化缘,只好以涧水充饥。友人回去并非返俗,而是重新回到寺院,开始修禅生活。末句“孤狖雪中闻”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勾勒出一个清冷的意境,也折射出僧人修行时心静如水、近乎禅定的状态,与前一句“重栖上方定”遥遥相对。

篇2:送僧南归,送僧南归戴叔伦,送僧南归的意思,送僧南归赏析

送僧南归,送僧南归戴叔伦,送僧南归的意思,送僧南归赏析 -诗词大全

送僧南归

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兵尘犹苟矗僧舍亦征求。师向江南去,予方毂下留。

风霜两足白,宇宙一身浮。归及梅花发,题诗寄陇头。

篇3:送僧中孚南归,送僧中孚南归谭用之,送僧中孚南归的意思,送僧中孚南归赏析

送僧中孚南归,送僧中孚南归谭用之,送僧中孚南归的意思,送僧中孚南归赏析 -诗词大全

送僧中孚南归

作者:谭用之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琵琶峡口月溪边, 头佗忆旧川。一锡冷涵兰径路,

片帆香挂橘洲烟。苔封石锦栖霞室,水迸衣珠喷玉蝉。

莫道翩翩去如梦,本来吟鸟在林泉。

篇4: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许浑,和浙西从事刘三复

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许浑,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的意思,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赏析 -诗词大全

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楚客送僧归故乡,海门帆势极潇湘。碧云千里暮愁合,

白雪一声春思长。满院草花平讲席,绕龛藤叶盖禅床。

怜师不得随师去,已戴儒冠事素王。

篇5: 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因此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因此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称:称道,赞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是三者因此能不朽而存也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亦因以自警焉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资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3分)

译:。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4分)

译:。

(3)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3分)

译:。

13。给下方的文言文断句。(用“/”在需标点处标明)(3分)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参考答案:

9。C(荣华:草本之花。)(3分)A项主要考查根据对称结构的进行推断,B、D项考查根据上下文确定词语的大意。

10。A(A.均为介词,到。B.转折连词,但是;连词,表承接。C.……的原因;介词,用来。D.介词,用;介词,经由、透过。)(3分)

11。C(“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与原文不符。)(3分)

12。(1)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或“难以望其项背”)。(“推尊”“以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摧”“勉”各1分,“告以是言”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

(3)我本来也相当喜爱写文章,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固”1分,“自警”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

13。十月一日/过瓜洲坝/仓头/百里洲/泊沱/皆聚落/竹树郁然/民居相望/亦有村夫子聚徒教授/群童见船过/皆挟书出观/亦有诵书不辍者。(1-2处错扣1分,3处错扣2分,超过3处0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腐朽、消失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应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草木鸟兽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刻再久也能够留存。成为圣贤并且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著作了。一个人能发奋修炼个人操守的话,必须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状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没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的多达百余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刻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言辞工整,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应对死亡,他们的状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亡,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大概都是这样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但是只懂用一辈子工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但是,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然而,我本来也相当喜爱写文章,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一:都

B.固亦生且死于其间且:将要

C.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好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因此为圣贤者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不知东方之既白

C.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6.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资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1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3分)

译文: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3分)

译文: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4。B(且:连词,并且,和)书村网mcqyy

15。B(A。……的原因M用来……的;B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表转折,但是M表顺承,然后;D介词,用M介词,由,透过

16。C

17。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18。(1)颜回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其”1分,“待”1分,“言”1分)

(2)我想挫减他的锐气,勉励他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他。(“摧”1分,“于”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

篇6:送僧,送僧马戴,送僧的意思,送僧赏析

送僧二首,送僧二首马戴,送僧二首的意思,送僧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送僧二首

作者:马戴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亲在平阳忆久归,洪河雨涨出关迟。

独过旧寺人稀识,一一杉松老别时。

龛中破衲自持行,树下禅床坐一生。

来往白云知岁久,满山猿鸟会经声。

篇7:送天台僧原文及赏析

送天台僧原文及赏析

原文:

[唐代]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赏析:

诗人贾岛早年曾经为僧,后虽还俗,但过去的蒲团生涯对他不能没有影响,他的诗中常出现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所以,同样是禅诗,贾岛与王维就往往不一样。如果说王维是幽静空明的话,贾岛就是枯寒苦瘦,这首诗的境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就告诉读者,研究作家,不能脱离他的个性、经历,否则,难免隔靴搔痒。

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直接地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诗人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出了僧人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这句中,一个“孤”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即说明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

篇8:送僧,送僧无可,送僧的意思,送僧赏析

送僧,送僧无可,送僧的意思,送僧赏析 -诗词大全

送僧

作者:无可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

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送僧,送僧无可,送僧的意思,送僧赏析

送刘秀才南归,送刘秀才南归刘复,送刘秀才南归的意思,送刘秀才南归赏析

送僧元?倍?游,送僧元?倍?游刘禹锡,送僧元?倍?游的意思,送僧元?倍?游赏析

送南海僧游蜀,送南海僧游蜀张?,送南海僧游蜀的意思,送南海僧游蜀赏析

送僧入天台,送僧入天台李频,送僧入天台的意思,送僧入天台赏析

《送僧归日本》古诗译文及赏析

南归,南归王冕,南归的意思,南归赏析

王维《送友人南归》赏析

《送姚姬传南归序》原文及翻译

送徐无党南归序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送僧南归,送僧南归戴叔伦,送僧南归的意思,送僧南归赏析(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送僧南归,送僧南归戴叔伦,送僧南归的意思,送僧南归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