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对象太苦了民情日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箭垚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帮扶对象太苦了民情日记(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箭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帮扶对象太苦了民情日记

篇1:帮扶对象太苦了民情日记

(一)帮扶对象太苦了

天气还是那样阴冷。因为这几天的工作忙,帮扶的事情还没有去落实,今天得抽时间去了解一下。电话约好后,我们一行来到了风江村,说明来意,村书记很热情,在陪同我们去的路上介绍了基本情况:户主肖端堂,现年72岁,妻子64岁,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部瘫痪在床,不能言语。三个子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喂饭擦身、端屎端尿全靠两位老人照顾。因三个儿女需要照顾,两老人年事已高,完全没有经济来源,全靠政府低保来维持生活,多年来,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我们来到几间破土砖房前,开门的是位干瘦的老人家,神情木然,打量了好一阵儿。我们进屋一看,光线暗淡,屋里潮湿。李书记拉开灯,二张竹床躺着他们全身瘫痪的儿女,神色暗淡地盯着我们,一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他们喂饭,老人慢慢回过头,用手揩了揩混浊的双眼,双手颤抖着,哽咽着没有一句话。“唉”老肖叹了口气说:“政府给了我们每年每人1200元低保,现在每天还能吃上一顿饭,只是我们老俩口年纪大了,自己体弱多病,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想一走了之,又想到三个孩子都这个样子,日子怎么过?”。老肖的妻子只是一个劲地抹泪,口里呐呐地念着:“作孽呀,作孽呀……”

看到这一切,心里真不是滋味,不晓得如何去安慰他们,只能对两位老人说:“老人家,辛苦了,真的苦了您们了……”我掏出身上的500元钱塞到老人家手里,“老人家别担心,相信政府,相信我们,一定不会把你们遗弃,我们还会回来的!”

走出老肖的家门很远,忍不住回头看时,老人家还站在门口眺望……

(二)发动单位捐款 重点帮扶

怎样才能为他们有效地解决实际困难?从了解情况回来后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当即我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同时请求民政局根据实情给予特殊救助,向社会各界呼吁,在自己所在的股室发动同事献出爱心。

单位领导听了我的汇报后,做了指示,对肖端堂作重点帮扶,迅速想办法解决实际困难;民政局领导当即批示解决临时救助800元。同时办公室的同事听了我的情况介绍,当即自发捐款800元。

今天同事们一起带着食物、衣服、棉被送到了老肖家进行慰问、安慰。在几次回访中,看到我们不时的出现在他身边,好象看到了亲人,他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看到同事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有这份爱心,在不高的工资中纷纷解囊相助,真的感到欣慰。

把这杯水车薪送到老人手中回家已经很晚了,老肖一家的影子总是浮动我的脑海,这个家庭的疾病、疾苦和衰老使他们真的没有享受到这个时代幸福生活的步伐,可是他们也是我们父老兄弟姐妹,也应该和我们一样拥有幸福的生活,当我们健全的人还埋怨生活的不均,得到的太少时,想想他们的感受吧!

帮扶的道路很长,作为一名党员,可现在做的不仅仅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名有着责任感的中国公民,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我一定定期走访关注,号召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眼神不再无奈、不再叹息……

篇2:帮扶对象太苦了的民情日记

帮扶对象太苦了的民情日记

天气还是那样阴冷。因为这几天的工作忙,帮扶的事情还没有去落实,今天得抽时间去了解一下。电话约好后,我们一行来到了风江村,说明来意,村书记很热情,在陪同我们去的`路上介绍了基本情况:户主肖端堂,现年72岁,妻子64岁,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部瘫痪在床,不能言语。三个子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喂饭擦身、端屎端尿全靠两位老人照顾。因三个儿女需要照顾,两老人年事已高,完全没有经济来源,全靠政府低保来维持生活,多年来,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我们来到几间破土砖房前,开门的是位干瘦的老人家,神情木然,打量了好一阵儿。我们进屋一看,光线暗淡,屋里潮湿。李书记拉开灯,二张竹床躺着他们全身瘫痪的儿女,神色暗淡地盯着我们,一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他们喂饭,老人慢慢回过头,用手揩了揩混浊的双眼,双手颤抖着,哽咽着没有一句话。“唉”老肖叹了口气说:“政府给了我们每年每人1200元低保,现在每天还能吃上一顿饭,只是我们老俩口年纪大了,自己体弱多病,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想一走了之,又想到三个孩子都这个样子,日子怎么过?”。老肖的妻子只是一个劲地抹泪,口里呐呐地念着:“作孽呀,作孽呀……”

看到这一切,心里真不是滋味,不晓得如何去安慰他们,只能对两位老人说:“老人家,辛苦了,真的苦了您们了……”我掏出身上的500元钱塞到老人家手里,“老人家别担心,相信政府,相信我们,一定不会把你们遗弃,我们还会回来的!”

走出老肖的家门很远,忍不住回头看时,老人家还站在门口眺望……

篇3:帮扶民情日记

6月30日下午,我和办公室几个同志一道到结对联系党员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我来到了我的结对联系户老王家,老王是一名伤残退伍军人,在部队因公负伤导致双目失明,现在老两口的生活主要依靠老伴种田和政府抚恤,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听到我们来看望他,他非常感动,说自己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牺牲,但党和政府多年来对他和家人一直非常关心,他一定会努力过好每一天的。

回到村里后, 我们在村总支的配合下,对万里村困难党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发现了不少困难党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回来我要求办公室负责党建的同志下一步要及时把困难党员建立档案,摸清底数,为今后走访慰问帮扶提供了可靠依据。

篇4:帮扶民情日记

一直持续的高温把苞谷、黄豆等农作物烤开了花,今天天气转阴,看样子有雨要下。我和工作队员毛勇吃罢早饭就商量今天到包保户走访。

我的包保户是唐泽寿,夫妻俩人家住在清泉村二组,。我和村干部唐主任为了兑现上次走访时承诺帮他家争取两袋化肥的承诺,特意花200元购买了两袋化肥就出发了。到他家时,老唐正在田里干活,看到我们来了,急忙放下锄头回家。

我们把化肥从车上卸下来,他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田局长,又让你花钱了,我们就是你们的负担啊”,我看到老唐这样,一时无话可说,农民真是太朴实了。老唐已经67岁了,年轻时在大集体干活时,把腿摔断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土医生用夹板、草药治疗,以至于落下了残疾;妻子常年有病,无子女。村、镇两级为他申请了五保,妻子享受低保。虽然夫妻两人非常勤劳,但因条件所限和身体原因,家庭还是非常困难的,两间50年代建的土墙房,摇摇欲坠,屋里阴暗潮湿,几件老式家具和一台21吋电视就是全部家当。

老唐是种地的一把好手,现在除了耕种自己的田地外,还把别人抛荒的田地种了2亩多。唐主任介绍说:“他们是勤快人家,田地没有一点杂草,天亮就在地里干活,媳妇在家喂养了一头母猪两头香猪,都有百把斤了”。我和老唐随即拉起了家常:“老唐,村上把你定为贫困户你知道吧?你想怎么样扶持才能脱贫?”老唐说:“我家这个情况村上都知道,我也不是懒人,主要是人老了,现在干活跟不上从前,但我只要还能动就攒劲。现在政策好,我们两口都有五保低保金,今年喂猪还有补助,种地也有补助,生活还是没得问题,主要是房子太差了,一下暴雨就怕”。我说:“现在正在做易地扶贫搬迁,就是把房子建好了你去住,你想不想去?”他说:“有那好的事我咋不去,这几年住怕了,就是没有能力盖,有党的好政策,我还有什么话说。”我又把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向他做了解释,老唐听着不住的点头,连连称赞党的政策好。看到天要下雨了,我们嘱咐老唐要注意房子被积水泡垮了,要注意安全,雨大了就到别家借住,再过几个月就能住新房了。

回到村委会,雨就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我和唐主任还是很担心雨中贫困户们的住房安全问题,坐立不安。雨小一点后我们一起分析全村的五保户情况。清泉村现有五保27户29人,单身五保12人,无子女五保 户5人,这些人群中,聋哑残疾人和身体残疾人占大半,还有两户寄住别家。五保户李尚显和唐泽寿家庭情况非常相像,但李尚显妻子双眼失明,李尚显也是勤劳人,种了3亩多地,喂了2头猪5只羊,生活没有问题,但居住环境差,交通不便。陈德成兄弟俩一人双目失明,居住的老房子失火烧了,村上把他们送到镇福利院,他们想办法从福利院跑回来了,住在以前别人的羊圈里,他们还是依恋这片土地,依恋这村村镇镇……

先天下之忧而忧,针对五保户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积极与镇攻坚办对接,基本确定了解决方案。一是在林家湾东沟口建25套公租房,解决五保户住房难的问题。由于大多数五保户有故土难离的情怀,集中在镇福利院供养难度较大,分散在本村居住符合五保户的需求。二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五保金难以维持五保户日常生活开支,只有社会参与才能保障其正常生活。三是将五保户从贫困户中剥离出来,分类管理。大多数五保对象为老、弱、病、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也难以补救,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实行政策兜底,自行淘汰。

我们有信心帮助贫困户走出这暂时的困难,也希望贫困户有自信早日摆脱困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干部帮扶民情日记精选

篇5:帮扶民情日记

今天是,我和村书记、主任约好,上午进村,早上6点30分起床,8点多出发,村尾村离市区约11公里,沿省道205线至姐妹桥前向左前行,不到9点钟就到了我下派的村。

作为下派干部要深入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通过与村民的拉家常,才能深入了解该村村情、民情,为下派工作扎实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许每个下派书记都和我一样,急于想了解村里的情况。村尾村虽然不大,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首先走访了村里最困难的村民***,***一家5口,自己生病,老婆、弟弟都患较严重的精神病,儿子刚初中毕业待业在家,一走到他家,他一家还在吃饭,他们每人一碗稀饭,桌子上只有一碗昨天的剩菜,家里除了一架老电视没有其它电器。我问村主任他家是否申报了低保户,村主任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自有低保以来就是了,这点让我感到有点欣慰,但就他儿子就业问题,我和戚文生说你儿子还年轻要去学一门手艺,不能常年在家待业,这样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如果你儿子想好了要去学习手艺或是去哪里做事情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就尽管说,我会尽力去帮忙的。

篇6:帮扶民情日记

4月13日,我办的全体班子成员,一早就乘车到***镇的九岗山村进行民情调查。

八点过几分,我们就到达了**8村与村干部会合。顿时,天开始下雨,在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脚踩着满是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访了全村的近百户农家,听取了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该村的重点困难户进行了走访。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九岗山村金筑二组的***,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民情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

最后,我们离开他家的时候,杨树春硬要他的家人,将一个山间挖的竹笋送给我们,当我们拒绝时,老杨再次流泪了,他说他虽是一个瘫痪了的废人,但他内心里感

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干部帮扶民情日记精选

2.结对帮扶民情日记

3.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4.帮扶贫困户民情日记

帮扶村民民情日记700字

民情日记

司法局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简报

7月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精选

护林防火民情日记

街道社区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

帮扶对象太苦了民情日记(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帮扶对象太苦了民情日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