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巅峰之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共含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巅峰之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篇1:第一书记民情日记

关键词:“现场宣讲”很奏效

7月16日 星期一 晴

7月的何家寨村,天气炎热干燥。清晨,我照常来到村委活动室调试远程教育设备。这时,电话突然响起,传来村民急促的声音:“4组山上张磊家起火了!快来扑火啊!”险情就是命令,我一边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一边组织村干部动员村民赶赴现场。现场火势较大,且着火处位于山顶上风向,若短时间得不到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带领村民用锄头、铁扫帚打出隔离带以减少火势。

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下,山火终于被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大火虽已扑灭,但我内心却难以平静,村民防火安全意识的淡薄着实让人揪心,见到火灾现场聚集着大量村民,我决定组织大家来一次“现场宣讲”。与村干部商量后,我们便开始讲解起火灾的危害以及夏日防火安全知识。同时,还请现场派出所的同志宣教过失纵火应负的责任,大家都听得出奇的认真。

“现场宣讲”的效果果然不同凡响,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村民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会提高防火意识,绝不允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看到大家一一表决心,我心中感到一丝宽慰。

关键词:手拿小喇叭”当起“广播员”

7月25日 星期三 晴

目前,全镇“靓丽街子,幸福家园”提档升级美化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而何家寨村的村民却是看热闹、发牢骚的心态。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我应该从何入手配合全镇工作?

在召集村两委班子进行细致研究后,我决定挨家挨户收集民意。走访中,我了解到他们对这个项目的意义毫无了解,看来加强宣传、扩大群众知晓率势在必行,于是,我跑到村活动室,找来“小喇叭”当起了“广播员”。刚毕业不久的我与群众接触很少,加上心里紧张,对着广播总觉得词不达意,而且按政策文件照本宣科,群众根本不理会,宣传效果可想而知。在村党支部书记的提醒下,我脑子里浮现出平时老干部与村民交谈的样子,索性扔掉明白纸,用更贴近村民的语言把清理垃圾、美化环境的一大把好处给大家唠了一唠,号召大家先打扫好自家“阵地”,再共同为村里出份力。这一唠不仅得到大家一致赞同,都还嚷着让我多说点让大家了解了解,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关键词:村民深切期盼脱贫致富

8月31日 星期五 雨

何家寨村早在便成立了山林土鸡合作社,但由于规模不大、管理滞后,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昨天,我与合作社社长张洪兴商量着要带领大家出去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打造我们村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

昨晚老张就已将通知传达到了各户,今天一早我们便赶到村活动室。此时发现村民比我们来得更早,大家都很急切,很多村民都在询问着合作社的情况,当我谈及村委准备组织大家到经验丰富的合作社学习管理经验和运营方法,大家都特别支持,还朝我竖起了大拇指。从村民的欢呼声中,我更加体会到了村民们渴望脱贫致富的深切期盼,更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所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我不禁感慨:群众事情无大小,点滴真情暖人心。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条路还很长,我会选择前行,一直朝着村民们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篇2:第一书记民情日记

5月3日

今天,镇里考虑到村里各方面条件太艰苦,想安排我在镇里食宿,我婉言拒绝了,我是来扎根农村工作的,不是来享乐的。组织上选派我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把村庄当成我的家,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发挥“第一书记”的职能,干好“第一书记”的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把村庄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5月4日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激励着我们热爱家乡、干事创业、无私奉献。今天,我正式在村庄安营扎寨了,也正式开展“第一书记”工作了。上午,我和村里负责人孙先勇同志进行了座谈,知道他是本村出生,很早以前外出经商,20镇党委通过“能人治村”工程将他请回村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村里整体面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村庄发展建设带来生机活力,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和信任。他放弃自己的事业,甘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并制定了长远规划,描绘了宏伟蓝图,这种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很让我佩服,我要好好向他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一定积极支持和配合他的工作,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5月5日

今天是周六,上午和村文书孙先东同志进行了座谈。他就担任了村文书,对村里情况非常熟悉,这也是我找他谈话的目的。我向他了解了村庄发展历史、人口情况、耕地面积、经济收入、贫困户情况、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情况,初步从面上掌握村庄情况,以后还要深入细致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从这基本功做起。

家里的房子马上开始装修了,本来和妻子约好下午去看家具和装饰材料的,我是靠不上,只能她多辛苦一些,全家很支持我的工作,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十分感激他们,我没有理由不干好工作,用优异成绩来汇报吧。

5月31日

“三夏”麦收早安排

由于受去冬天气的影响,加之今年入夏以来气温偏低、小麦灌浆期干旱等因素,小麦生长受到影响。为了备战“三夏”麦收,上午我和胶州市驻村“第一书记”张华伟及村书记,一起到村麦田进行实地查看,发现大部分小麦受干旱原因已经干黄枯死,今年小麦收割时间要比往年提前,小麦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预计本周内就要开镰收割。下午,紧急组织召开村“两委”会研究麦收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除要求快收快种外,还对秸秆禁烧、防火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向村民宣讲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秸秆的回收利用价值,做到早计划、早筹备、早安排。自6月5日开始,村成立麦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村庄小麦收割和夏种工作。“第一书记”负责进行全天候巡查,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影响麦收的各种问题,确保万无一失。

篇3:《第一书记》观后感民情日记

按照县基层办的通知要求,9月12日晚上10点,收看了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拍摄的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派驻我市三江县良口乡产口村第一书记罗良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专题片。

片中讲述了“十岁女娃没有娘,错把奶奶喊作妈”的侗家女孩石欣颜,出生38天母亲改嫁他乡,与奶奶相依为命。“家穷偏无顶梁柱,姐弟有泪不轻弹”的姐弟李愿娥、李愿恒,因父亲去世早,母亲身患重病,靠残疾伯父支撑一家生活的感人事迹。

作为第一书记罗良鸿,为了改变山区贫穷面貌,想方设法带领广大村民发展稻田养鱼、种植茶叶、侗绣等项目,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但由于扶贫项目缺乏资金和技术,也是纸上谈兵。借助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这个平台,事迹播出后,得到了相关单位及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三个贫困小孩得到了共计10.7425万元的爱心款,扶贫项目得到了151.97万元的爱心启动资金。在这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关爱和支持下,让石欣颜、李愿娥、李愿恒等3个贫困村小孩改变了生活,实现读书梦;使该村的稻田养鱼、种植茶叶、侗绣等扶贫项目得以顺利开发,实现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指日可待。

看完该期节目后,同样作为一名贫困村第一书记,感同身受,在被事迹感动的同时,也有所启发。

首先,扶贫要先扶人。广大村民祖祖辈辈、世袭沿下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陈旧思想观念、参差不齐的人文素质等因素,要想在短期内得到转变,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通过政府引导感化,驻村干部深入农户示范带头,加强生产生活技能的培训,尊重群众的意愿,在扶贫项目的开发、设计、实施、管理上,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在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逐步转变和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开拓意识,变“输血”为“造血”。

其次,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受地理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发扶贫项目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在制定一些扶贫政策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多方因素,科学论证,不能搞“一言堂”,要因地施策。只有这样,才能让扶贫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扶贫项目需要后盾单位、职能部门、社会资源的共同支持和参与。要想改变贫困村面貌,早日脱贫致富。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制定扶贫计划的基础上,作为后盾单位要把扶贫工作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在资金、技术、协调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配合,给予扶贫政策、信息、项目、专项资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协调和参与。作为社会资源,要充分利用一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资源,让他们共同参与和支持扶贫项目的开发。

只有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后盾单位、职能部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三方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才能有效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广大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才得以早日实现。

篇4: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今天一大早起来,空气很清新,心情格外轻松。在村部二楼举目四望,一字排开的是近年来村民新建的小洋楼;一条通到八渡乡府的公路,在这里延绵伸向远方;山上种植的八渡笋郁郁葱葱,好一幅风景优美的乡村图画。今天是县农业局到乡里免费发放芒果苗日子,原来乡府通知村民八点半来领取,但村民们盼果苗心急,没有到八点,黄照德支书便带领8名村民,开两部车到达乡府了。可是,装满芒果苗的大车却提前两三分钟往八渡乡平封、者赖方向,给那边的村民发放苗木去了。

此时天空下起雨,渐渐沥沥的,村民们只好坐在街边的商店里等待。有的村民等得久了,时而催促我打与跟随发放苗木的乡长联系,问什么时候回来,每次乡长都是说:一下就回去。等啊等,到了11点多,我向村民们提议,是不是先在街上找快餐,一面吃一面等,可村民们却异口同声:得到苗木了,才安心吃。村民们就这样,等待苗木中忘记了饥饿。

一直等到了12点半,装苗木的大车终天返回来了,大家都高兴了。个个等候乡长叫到自己的名字,幸好先到东朋村的村民领取相应数量的苗木,村民们生怕苗木受伤似的小心翼翼地搬运苗木装到自己的车上,满面笑容。可是刚发得两三个,乡长叫我过去说:“因为现在等领取苗木的村民比较多,担心苗木不够发,你东朋村的农战荣和覃黄签两个要等下一批苗木了。”这时原本高兴的村民们又沉寂了一陈,东朋村有农战荣和覃黄签领取的苗木数量较多,分别是700和302棵,列在等下一批苗木的村民名单之中。

这两个农户种芒果的积极性比较高,驻村时的6月19日我与他们交流,现在政府在发动群众大量种植芒果,政府免费给苗木。同时也举出新宁村支书种植芒果,年收入25万元的例子给他们听,他们两个当即兴奋起来,可他们还没有上报芒果种植面积,也没有挖树坑,不知道还有没有苗木,商量后我答应他们,明天(星期五)马上回县城到农业局问苗木的事。6月20日我到县农业局水果办问,工作人员答复,马上挖树坑,马上上报乡政府,最近准备调苗木了。于是我立即和乡党委蒋书记联系,蒋书记也同意后,我便叫农战荣和覃黄签尽快挖树坑。覃黄签为了赶时间,出钱请零工挖树坑,两天就挖完302个坑,农战荣则到24日挖完。当日我便上报乡政府。我们也没有想到:27日苗木那么快就到了,而且名单上有他们两个。

现在其他6个村民领得了的苗木,可他们两个却两手空空,这样的局面让大家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时我打破了沉寂说:“已是中午1点半了,怎样也吃饭先”。于是我们到小炒店炒了两个菜,先解决肚子问题。吃饭准备结束时,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向乡长打听我们村的这两户还有希望得到苗木不。乡长电话回答:“现在只有两三个村民在领取苗木了,可大车上的苗木还有,马上叫你们村的农战荣和覃黄签来领取”。乡长的回答让村民们喜出望外,这时大家都立即放下手中的饭碗,一边叫村里货车司机开车来,一边赶往苗木发放现场。已经得了苗木的村民也一起帮搬运、清点苗木。经过清点,好像是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似的,大车上最后剩余的苗木刚好够农战荣和覃黄签两户所需领取的数量1002棵。

下午4点钟,满载1681棵苗木的三辆车,带着充满希望的8名村民们,一路高高兴兴地回家。

我在沉思:作为“第一书记”,我有机会到农村工作,近距离接触广大农民,这既是党组织给予的机会,也是赋予我的责任。驻村工作一个多月来,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我们自己的目标,离老百姓的期盼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沉、很重......。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的作风为东朋村的发展涂上了一抹色彩,为这里的父老乡亲送上了一份关怀。

篇5: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9月1日 星期二 晴 **市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第一书记”

水尾镇杉帽山,从山脚向上延伸的6200步石梯让人望而却步。世世代代,广木1社的36户、168名群众就生活在石梯的顶端。

出发不久,我们便遇见了1社的11名男性村民,他们正抬着米长、近半吨重的钢丝,一步一步吃力地往上爬。他们准备把钢丝抬上山去架设索道,以方便货物进出。看着汗如雨下的村民艰难攀爬的样子,我的心里涌上一阵酸楚。

到达坡顶时,我们全都浑身湿透。山上的贫穷状况让我十分震惊:整个村子没有一座砖砌楼房,很多房屋很破旧。走访之后才了解,由于交通极其不便,村民的农产品无法及时变卖,也无法买回现代化的农耕工具,只能靠双手进行传统农作,用双肩背着货物在千米石梯上来回攀爬……

经过一天的走访,我隐约找到了带领1社发展的思路:依托这条蜿蜒崎岖的6200步石梯,建立杉帽山徒步旅行户外运动区,吸引徒步爱好者加入体验;鼓励村民经营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篇6: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

9月16日 星期三 小雨 凉山州美姑县****8村“第一书记”

连日暴雨,让***政府到昔线村3公里的土石路更加泥泞。驻村干部小崔告诉我:以前路更难走,山上种的花椒、核桃成熟了,全靠牲畜驮、人背。2014年,吉说春林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起劳动,才修起这条通村土石路。

吉说**是昔线村主任,是巴古乡第一个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吉说春林告诉我们,邻村三岗村前些年搞多胎山羊规模化养殖,效益很好,今年昔线村两委班子就多次召集全村群众商量,准备搞多胎山羊养殖,大家参与度很高,“我们地都选好了,马书记这次来,能不能给县里的领导说说,帮忙协调协调?”村支部书记***接着说:“最好能联系下农牧、林业等单位,给我们技术支持,要养就养好。”“回去我就找领导帮忙协调,争取早日解决问题。”我郑重承诺。

民情日记

第一书记扶贫日记

第一书记的日记

第一书记日记摘抄

司法局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简报

7月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精选

护林防火民情日记

街道社区民情日记

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一书记的民情日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