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群众工作民情的日记(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快乐女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
根据工作日志安排,我们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慰问特困户和老党员。上午8:00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田先桃将车开到学校,带上我们三人和慰问的大米、食用油就向杨家湾村进发。
车子在满目疮痍的雁熊公路上颠簸40多分钟后,我们在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安同志家门前下车。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扛上米,提起油一起去慰问特困户。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二组特困户郭团员家。户主郭团员今年81岁,体弱多病,妻子哑吧,78岁,女儿由于大脑不很好使,加上不务正业,至今35岁仍待字闺中。
郭家由于家庭困难,加上与村里电工因用电纠分,已被电工停电两年。第一次走访时,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立即与村支部书记一起找电工张国平和郭同富共同协商,免去了以前欠下的电费,当场接通电源,确定电表起始刻度,并约定以前的电费既往不究,从今天开始,用多少电,交多少费。今天,郭同富老人一见到我们,就拉着田书记的手,感激不尽,看到我们又为他们送来米和油,更是热泪盈眶:“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组。你们不仅为我们申张了正义,还为我们带来了光明,送来了米和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接下来,我们慰问了二组特困户郭团员、三组特困户杨中发,走访看望了四组老党员老干部许还清,许太来和养鸭专业户许汉平。
这次慰问,虽然东西不多,但大家都非常感激。他们都认为:我们工作组这次进村入户,是在真正深入农户了解民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并说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
8月,我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9月上旬,我启程奔赴蹲点村——潭城街道严墩村。严墩村位于建阳市西部,距市区5公里,全村共有276户1325人,其中党员60人,有7个自然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荸荠、蔬菜为主。
9月16日上午,第一次到严墩驻村,决定先从走访村两委干部入手,第一站先到支委姚星咕家走访。姚星咕看到我来了老远就迎了上来,我问他村里存在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姚星咕说:“前段时间听到不少村民反映潭城街道西门至严墩路段的工程车辆太多了,工程车辆造成沙土滴漏、堆积,大家都抱怨影响了道路行车安全。”
一旁的老党员邱如美补充道:“遇到大晴天,沿路的工程车一辆一辆从行人身边呼啸而过,路过时满嘴都是灰,不时还掉下沙石,村民在这条路上行车还真是危险。”
事情关系到了村民出行安全,必须得重视起来。我马上赶到西区生态城建设工地,发现该路段的工程车还真是不少,而且速度过快、灰尘过大。随后我就到西区生态城建设工地负责人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西区生态城重点项目和上陈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项目施工进入了高峰期,导致了工程车辆的增加。
了解清楚了问题原因,同时感觉事情需要向街道领导反映,争取更高层面关注和解决,9月20日,在街道驻村蹲点干部例会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街道领导相当重视,积极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市政府第二天就召开由市政府办、公路局、交警、城管、西区生态城、冠榕公司等12家单位的协调会议,议定了限时限速、物理隔离等6项管控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群众反映满意。
通过这件事,我深知驻村干部肩上的担子很重,但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能够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驻村干部最大的职责。
1.群众工作民情日记
根据工作日志安排,我们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慰问特困户和老党员。上午8:00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田先桃将车开到学校,带上我们三人和慰问的大米、食用油就向杨家湾村进发。
车子在满目疮痍的雁熊公路上颠簸40多分钟后,我们在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安同志家门前下车。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扛上米,提起油一起去慰问特困户。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二组特困户郭团员家。户主郭团员今年81岁,体弱多病,妻子哑吧,78岁,女儿由于大脑不很好使,加上不务正业,至今35岁仍待字闺中。
郭家由于家庭困难,加上与村里电工因用电纠分,已被电工停电两年。第一次走访时,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立即与村支部书记一起找电工张国平和郭同富共同协商,免去了以前欠下的电费,当场接通电源,确定电表起始刻度,并约定以前的电费既往不究,从今天开始,用多少电,交多少费。今天,郭同富老人一见到我们,就拉着田书记的手,感激不尽,看到我们又为他们送来米和油,更是热泪盈眶:“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组。你们不仅为我们申张了正义,还为我们带来了光明,送来了米和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接下来,我们慰问了二组特困户郭团员、三组特困户杨中发,走访看望了四组老党员老干部许还清,许太来和养鸭专业户许汉平。
这次慰问,虽然东西不多,但大家都非常感激。他们都认为:我们工作组这次进村入户,是在真正深入农户了解民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并说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群众工作民情日记
8月,我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9月上旬,我启程奔赴蹲点村——潭城街道严墩村。严墩村位于建阳市西部,距市区5公里,全村共有276户1325人,其中党员60人,有7个自然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荸荠、蔬菜为主。
9月16日上午,第一次到严墩驻村,决定先从走访村两委干部入手,第一站先到支委姚星咕家走访。姚星咕看到我来了老远就迎了上来,我问他村里存在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姚星咕说:“前段时间听到不少村民反映潭城街道西门至严墩路段的工程车辆太多了,工程车辆造成沙土滴漏、堆积,大家都抱怨影响了道路行车安全。”
一旁的老党员邱如美补充道:“遇到大晴天,沿路的工程车一辆一辆从行人身边呼啸而过,路过时满嘴都是灰,不时还掉下沙石,村民在这条路上行车还真是危险。”
事情关系到了村民出行安全,必须得重视起来。我马上赶到西区生态城建设工地,发现该路段的工程车还真是不少,而且速度过快、灰尘过大。随后我就到西区生态城建设工地负责人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西区生态城重点项目和上陈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项目施工进入了高峰期,导致了工程车辆的增加。
了解清楚了问题原因,同时感觉事情需要向街道领导反映,争取更高层面关注和解决,9月20日,在街道驻村蹲点干部例会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街道领导相当重视,积极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市政府第二天就召开由市政府办、公路局、交警、城管、西区生态城、冠榕公司等12家单位的协调会议,议定了限时限速、物理隔离等6项管控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群众反映满意。
通过这件事,我深知驻村干部肩上的担子很重,但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能够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驻村干部最大的职责。
群众工作日记精选
在甘棠工作十七、八年了,年年工作有新内容、新要求,今年的工作让我感触颇多。原本以为,调到镇党政办,可以享受一下“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悠闲生活,却不料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职务——塘底村群众工作组组长。
虽然群众工作是老调常弹,却是内涵丰富,重任在肩。对于金家总支的塘底村,我并不陌生,早在20XX年,我就在这个总支工作过,去年的“二对一”帮扶大行动,我也安排在这里,但那只是参与一些中心工作,平时与群众接触不是很多,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在完成办公室的本职工作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群众工作,因为这个月是“群众工作月”,所以呆在村上的时间比在办公室的时间还要多。
听到的是亲切的乡音,感受的是浓浓的深情。走入农户家中,我和群众拉起了家常,他们说“自从农业税取消以后,除了看到干部来收缴医保款、新农保款之类的工作,难得见到你们这样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了,刚开始,我们都以为又是干部在做面子功夫,看到你们问得这么细致,态度这样诚恳,办事这么认真,我们才打消了原来的顾虑。”我拿着一叠农技、法制宣传资料,挨家挨户的发放,看到农户院落边的垃圾,又习惯性的对户主开始了一通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的政策宣讲,原本以为他们会抱有抵触情绪,却不想听到的却是“现在的干部管得真细,我们的家庭卫生你们都这样关心,真是想不到呢!”
付出的是微薄之力,收获的是满怀感激。当我背着一袋米,提着一桶油来到我的帮扶对象朱江文家,路过一个群众家门口,齐心组有几个群众正在干农活,老远就和我打招呼,“你又帮江文送东西来了啊!,我们走亲戚都没这么客气呢!”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对帮扶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不仅是因为我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而是我听到江文对别人说“真的真的真的谢谢他……”,我突然觉得,能够成为别人的依靠,其实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说的虽是政策话,服的却是群众心。有个姓邓的群众看到我从他家经过,把我叫到了家里,说是要问我一件事,原来,他腿有点残疾,看能否解决低保,是不是村上的低保指标都让有关系的人搞走了。我仔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情况、收入来源、以及生活状况,真诚的对他说:你现在虽然做事有点不方便,但家庭生活还是有保障,你看你现在住的是装修不错的红砖房,家用电器也买了不少,如果有低保指标,还是先解决象对面朱江文那样的人家吧!再说政策越来越好,你的生活也会同步好转,村上的低保都是通过民主评议定下来的,没有什么关系不关系的。他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要和那些困难户比,我倒还没那么穷,我也只是顺便问问,看能不能沾点政策光,你这样一说,我可不好意思再提这事了。” 我顺便送上了我们群众工作组的联系卡,说,以后有事就打个电话,做得到的我一定尽力。
走了几天下来,我总是在思考,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群众才会最满意、最欢迎。这段时间的群众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说话低调一点,群众就会接纳你,办事实在一点,群众自会欢迎你。工作了这么多年,有点厌倦了基层政治进步不快、经济待遇不高的生活,但是群众工作,如拂面的春风,让我蓦然警醒,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期待我们有所作为的群众在关注着我们,不努力,情何以堪!
4月24日,星期日。晴。
6:30,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拎着昨晚的洗脚水去村里的公共厕所冲水,沿路和早起的农户们打着招呼。住在村里一个多月了,除了清明节回去了3天,一直都在村里没回家,和乡亲们早就像家人一样了。
省委、省政府决定,自今年3月起,集中3个月,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这是一项亲民大行动。3月14日市文化局召开了动员会,3月15日说唱团也召开了动员部署会,成立了以陆鸣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作为副组长,我应该为全团入村调查工作打个前站探个路,所以从3月20日我就打起背包,住进了黄陂区罗汉寺街合丰村的村委会。
合丰村是我团“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对口村,和村里打交道已经近3年了,说实话,以前都是走亲戚,当天往返,看项目、送温暖、吃餐饭,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了解并不深,也不了解村干部的工作情况。省委开展此次大行动,让我可以潜下心来住在村里,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当前“三农”工作的实情。
一、走进上访户
今天上午准备到郑家新湾去看看路,大家一直反映这个湾的路是最烂的。中午陆团长就要带领全体在职党员和中层以上干部第二次进村集中入户调查,由于老乡们只有中午的时候在家里的可能性大些,所以大家只能牺牲午饭时间,力争入户率达到100%。
端着脸盆回到房间,正准备出门时,来了三位妇女,她们都是上石港的,前两天入户调查时她们不在家,听说我在村委会住着,就一大早来反映情况。看来今天上午的行程又要临时变动了。
胡启友(58岁)的妻子黄祥秀(58岁)反映夫妻俩都有重病,一个是重度糖尿病,一个是脑血管堵塞。女儿胡彩霞嫁到了汉口,在常青花园开了间理发店,经常遭到家庭暴力。儿子胡振华和姐姐在一起,也被打过。外孙女肖胡琴4月12号刚满3岁,陪着妈妈在汉口。他们家一般都住在汉口,基本不住村里,这次回来是办理新农合医保卡照相的。胡启友曾当过四年兵,从事炮兵计算诸元,回乡后教过书,想询问国家对曾任民办教师的政策。
黄祥秀还提到曾因别人家的鸡到自家田里吃谷,自己去赶鸡却被人打伤,丈夫被打裂了肋骨。因为对方有关系,自己受伤却被罗汉街派出所捉去,被要求付3000元放人,后来经湖北金报的记者出面联系放了人。他们对打人的无事被打的“坐牢”意见十分强烈。
胡象厚(60岁)和妻子熊齐珍(53岁)都是合丰集小学的教师,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出嫁,在海浩公司做化验员,不像那些打散工的,属于长期用工。二女儿在黄陂区美容美发店打工,三女儿在荆州学习中医美容。一家人一年的毛收入有八万多元,主要来源是靠两老的教师工资每人每月有3千元,加上二女儿打工,还要负担老三的上学费用。
熊齐珍来反映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十分特殊,丈夫家兄弟五个,胡象厚排行老三,除了老四和老五不在村里住以外,大哥去世,大嫂改嫁,留下一个弱智的儿子胡正辉在家里,今年已经30岁了;二哥胡象春62岁,由于脑瘫丧失了劳动能力,也在家里由二人照料。目前胡象春享受了养老金和低保,每年有2200元的收入,胡正辉无收入来源,全靠他们帮衬。
听到以上情况后,我觉得这些家庭困难比较严重,于是决定立即和她们一起去位于上石港的家中现场查看。换上球鞋,戴上草帽,从村委会出发步行近半个小时才到达整个合丰村最南头的上石港,沿路缺水干旱的景象让人忧心忡忡,听大家讲这是几十年一遇的大旱,不少50来岁的人从记事起都没见过这大的旱情。沿途道路坎坷破烂,确实如老乡们反映的那样严重。走到湾中看到正中那一幢最好的住房,硕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几十平米的露台、欧式风格的栏杆,村民们介绍那是合丰村党支部书记胡元朝的家。
我首先来到熊齐珍家,她家在整个合丰村的最南端。首先查看胡正辉住的地方,不巧不知他跑到哪里去了。映入眼帘的是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仅有的电器是一只白炽灯和一个肮脏不堪的电饭煲。由于无生活自理能力,家里乱七八糟,床上、地下到处都是废品,厨房里的锅和碗长期未洗,锅里残留的米粒告诉我,那是还未煮熟的米直接就炒着吃了——因为没有菜,只有炒饭吃。我诘问夫妻二人为何让侄儿过成这样,解释说,由于平时要上班,实在管不过来,侄儿还是有能力做事的,只是需要人指挥,想安排他到福利工厂做事;胡象春也是这样,不管多晚都要等到他们二人回家后才有饭吃,有一次他们不在家,胡象春掉到厕所里泡了一天,后来被人发现后才救起来。我来到胡象春的房前,看到他衣着干净的坐在椅子上,背后的房子是市政府为他建的平房,门上挂着“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工程”的牌子。走进这个一室一厅,看到里面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干净整洁。看来夫妻二人对哥哥的照顾还是比较尽心的,他们想把哥哥送到福利院,愿意把哥哥现在享受的福利待遇都全部交给福利院,目的是避免他们不在家时又出现类似的事故,他们实在照顾不过来。村支书五年前就答应给胡象春办理“五保”,至今未办也未说明原因。
出门后询问了隔壁几户妇女对入户工作的意见,顺便调查一下拉网式入户的效果,没想到有两人说没有来过,真是很郁闷。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跟大家说工作队来过,还有一户妇女因为家庭年收入说得高了一些还从调查人员手中要回民情日志撕掉了。有人给我递来了一把小凳让我坐下聊天,我就给大家讲了此次“三万”活动的宗旨,以及我们的做法,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谈到的困难还是村湾的路太烂,农田水利设施失修等情况,对村干部也有怨言。当然,大家说得最多的还是“党的政策真是好!我们都晓得”。
我说要继续走几家不能多聊,大家就陪着我一起往黄祥秀家走。她家在郑家店,因为主要在城里住,问题还不是很多,特别看了她家新建的房屋——三间的平房。这是那年发大火将家中燃烧殆尽之后,政府为她家修的新房,非常干净整洁。看到有一位妇女扛着农具从眼前走过,我就走上去问她接受过走访没有,没想到她头一扭,气冲冲地说没有。经过一番说明她才说,其实工作队员早就入过户调查了,是因为对村干部陪同有意见,才故意说没有来过。周围的老乡也过来,意见还是一致的水和路。当然这个湾还有个问题就是天然气管道毁田的问题。我对现场拍了照后就和大家告别了。
驻村干部姓名:陈颖 所在单位:习酒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4年8月14日
今日我和吴开俊镇长,杨杰同志以及大湾村支两委到大湾村花秋湾组了解有机烤烟生产情况,在村委办公室开了个会,吴镇长号召大家开展好准村工作,以实际行动了解民情,做实在的事情,为老百姓谋实实在在的福利。同时吴镇长还讲到,第三阶段的有机烤烟生产考核即将开始,大家务必做好准备,吴镇长还强调,有机烤烟生产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习酒的一个产业链,大家要齐心协力,不仅要顺利完成任务,还要做出特色,力求将有机烤烟生产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我们还对大湾的小康水进行摸底调查,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过几天就要进行小水池验收,验收后有补助,吴镇长要求我们要严格标准,大小在30立方以上,2013年10月份以后新建的小水池才能验收。这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考验我们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的重要时候。、
大家都一致赞成吴镇长所讲的,也表示要努力工作,一定将当前有机烤烟生产工作的上报资料准备好,力求顺利通过考核,同时将严格按照标准验收小水池,做到公正无私。
到新园村山顶上组查看小康路、小康水建设情况
记录人:陆学军,时间:2014年8月10日,地点:习酒镇新园村山顶上组
习酒镇新园村山顶上组是新园村比较落后的村民小组,由于交通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实现同步小康,今年向县小康办争取了3公里的小康路和20口小水窖。由于该组较偏僻,修路的成本(材料运输)比其它组高,因此,村民出的钱也就越多,但是村民修路的积极性相当高,为了经济更好的发展,为了出行更加方便,他们愿意多出一点,也要把路修好。我们去的时候,村民们正在修路,预计这个月底就可以修完。小康水也正在修建中,今年的雨水太多,小康路和小康水建设进度慢,但只要一不下雨,村民们就开始追工期,大家都想早日建成通车。
习酒镇新园村驻村工作人员 易思强
时间:2014年8月28日
通过近一月的努力,我和财政袁梦婷、社保所王骁于2014年8月26日到瓮坪村领导汇报了该村社保工作的推进情况,该村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群众所交社保出了很多问题 题,最后我们查出社保员肖利红收内还有资金12750元,已呢令其在规定期限内把该款打入了习酒镇财政专门的账户,以便于及时把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同时我们还指出了该村社保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村加以整改,并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工作建议,希望能更多的帮助该村进一步完善来年的社保工作。
★ 民情日记
★ 司法局民情日记
★ 民情日记简报
★ 7月民情日记
★ 民情日记精选
★ 护林防火民情日记
★ 街道社区民情日记
★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
★ 农机局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