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帮服民情日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心心念念有回响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帮服民情日记(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心心念念有回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走帮服民情日记

篇1:走帮服民情日记

“今天终于解决了14号楼路面积水问题,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看着居民脸上的笑容,几日来奔走的疲劳一扫而尽。听着居民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想这应该是对我们社区人是桥梁、纽带最好的诠释吧。”

3月16日,启东市北城区街道幸福二村社区党委书记吴卫卫写下了这样一段“民情日记”。此前,吴卫卫和社区党员在“走帮服”过程中,居民反映14号楼西南侧路面一直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积水严重、只能绕道走。吴卫卫等听着耳中、记在心中,立即与物业公司衔接,现场察看、定制方案、施工监督,用了一周时间,把路面坑洼问题解决好。

在“走帮服”活动中,北城区街道在党员干部中推行“民情日报”制度,以日记的形式重点记载对社情民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感悟,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据不完全统计,该街道推行“民情日记”一个月以来,先后帮助居民解决民生小事150多件,居民对街居干部的信任感和社区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

通讯员 陆江华 陆向红

篇2:走帮服民情日记

4万份印有“访民情 知民意 解民忧 促民富”的海门工业园区“走帮服”党群联系卡,于3月17日被园区相关单位、村民在单位或在家拿到手,他们说“不错,有电话,还要我们填表……”。据悉,13日,园区就召开“走帮服”活动部署会,作为牵头的单位领导南通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钱锁梅讲话,我市市委常委、海门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祁中伟专题部署工作。

短短几天,海门工业园区在叠石桥商务大厦835室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安排人员,组织和协调推进工作, 还印送4万张党群联系服务卡,公开电话,接受群众咨询监督。

园区“走帮服”活动内容主要有:

走访农户,帮助增收致富,服务民生改善。深入城乡居民家庭,全面摸清收入水平、期盼诉求及实际困难,协商制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增收计划。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聚焦农户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培训、金融支持、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方面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帮其所需、助其所急、扶其所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走访企业,帮助做大做强,服务转型升级。深入生产车间、项目现场、建设工地一线,倾听企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研判形势、探求发展举措,帮助解决融资、审批等问题,落实跟进配套措施,促进企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

走访村居,帮助排忧解难,服务强基固本。深入村居与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零距离交心,在调查摸清村居资源、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等情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准发展问题症结,厘清发展思路,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记好“民情日记”。

据悉,4月份前,“走帮服”主要是划区分组、集中走访、摸清情况。原则上,园区13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开展“走帮服”活动每月不少于3次。第二个阶段,6月底前,主要是深入梳理情况、形成清单、推动解决。第三个阶段,长期坚持,主要是定期回访、长期联系、一管到底。(姜新 梁晗)

篇3:走帮服民情日记

日前,市人社局“走帮服”活动现场推进会在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举行。

当前,市人社局按照全市“走帮服”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立足本职,主动对接挂钩帮扶企业,多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倾听企业发展需求,共同探求发展举措,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现有扶持政策,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活动旨在帮助荣威解决当前缺工难题,力促“走帮服”走深走实。

据南通荣威相关负责人介绍,荣威在我市加大投资开发力度,由于公司规模扩大需要,目前紧缺1000名左右的员工。针对这一需求,市人社局就如何帮助解决招工难题进行商讨,提出两点建议:整合全市基层人社之力,挖掘辖区内的剩余劳动力,为荣威牵线搭桥,输送优质劳动力,满足企业生产需求;通过市场化途径,汇聚社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力量,广泛收集劳动力资源,为荣威弥补用工缺口。(通讯员郭建东 魏海飞 记者顾洪基)

市规划局

近日,市规划局工作人员来到挂钩服务企业南通鸿志化工有限公司和江苏祥顺布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活动中,市规划局工作人员在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生产现状、发展目标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于南通鸿志化工有限公司为扩大规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计划年内将厂区搬迁至如皋港区(长江镇)新材料园区的情况,该局工作人员表示,将积极帮助企业与如皋港区规划建设部门对接,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对于江苏祥顺布业有限公司提出关于如何办理相关许可手续问题,该局工作人员作了详细解答。同时,该局还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衔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增添力量。(记者吴环宇 通讯员李海萍)

东陈小学

为积极落实东陈镇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推进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方案,日前,东陈小学“走帮服”活动小组来到该镇万富社区开展了“走帮服”活动。

活动中,“走帮服”活动小组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写好民情日记,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所需、所想、所盼,还给他们每人发放了一张党群联系服务卡。活动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在学校和村民之间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通讯员黄亚勤 记者吴环宇)

篇4:领导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

民生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如何更好的改善民生、办好实事,让农民群众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这次全省开展“走帮服”活动的重点,只有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我们党才能取信于民。

今天是五一长假的第一天,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回乡过节。一早,迎着晨光,我直奔挂钩联系点中凌村。带领我一起走访的村民小组长,以前是村里的一名老会计,退下来已经好多年了,但是这些年只要村里有什么事找到他,他都会很热心的帮忙,闲聊中我才知道,原来周会计还不是一名党员,对此他也有些遗憾,可是他很自豪的和我说,我虽然不是一名党员,但是我们家可是有四名党员,两个儿子、儿媳妇都入党了,在思想上我得和他们同步。

我们首先来到朱绍如老人家,老人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十多年了,现在要靠每周做血透来维持生命,一年的医药费需要十几万,儿子朱小宗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补贴和自己种田维持生活,交谈中,我得知老人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公交到海安人民医院做血透,做完之后再坐车回来,每次做完血透回到家都要躺上好半天,身体的透支加上路途的.颠簸,老人的身体实在是吃不消。可是没办法,儿子不在身边,又不能总麻烦别人,只能自己慢慢熬。听到这些,我心里真是酸酸的,可是老人却很知足,说医药费可以报销,村里照顾他,帮他申请了低保户,现在还能保住一条命,知足了。

从老人家出来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想如果村里的年轻人能在我们当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许不会选择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离开家人,这样我们的村里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留守老人。虽然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会发放补贴,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老人们年纪慢慢变大,身体渐渐衰老,他们更多的其实是想得到儿女的陪伴。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路过一片油菜花田,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田里松土,我上去和他攀谈起来了。提到“走帮服”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的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我好久没见过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家里就他和老伴儿,儿子十八年前因为医疗事故去世了,他现在已经78岁了,有些农活已经做不动了,可是没办法,家里没有劳动力又舍不得把田荒废掉领导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日记。他说他知道有土地流转政策,可惜他家的田不在范围之内

我接过话茬表示,土地流转毕竟涉及的农田比较广,涉及的农户也比较多,而且要相对集中,所以实施过程中有些不足。这次走访了解许多村民的想法,知道好多人已经转变想法,以前舍不得土地,现在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我一定及时和村里沟通,尽早帮你们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让大家可以过一个舒适的晚年。

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感到很充实,也受益匪浅。我的心和又和农民进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语,都将鞭策我。我想,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不仅要带着责任和义务,更要带着真情走进基层,那样才能走得更真、更实、更远……

篇5:领导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

天气晴朗,雨过天晴的好天气。上午八点半,我们从政府出发,前往我们中心走帮服的堡河村。刚到堡河村,就看见村里各个小组的村民小组长聚集在村服务大厅的会议室里,原来他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到村里,特地早早地从家里赶了过来。我先是找到了我要走访的第九村民小组的小组长林开和,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他就带着我出发了。巧合的是,我们一开始走访的几家户主都姓林,这样一来就自然熟络了起来,看着他们热切淳朴的眼神,感受到他们对党委政府由衷的感谢,让村民实实在在感觉我们是来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走帮服活动的意义多么重大。不知不觉中,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走访了九组的十五户人家,在返回到村办公室的路上,我遇到了不少已经走到的人家,他们都很热情地喊我去吃中饭,顿时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原来我也被村民们记住了呀。

4月中下旬,我在堡河村张树斌主任的带领下,第二次走访了堡河村,因为第一次走访七组、八组的时候是在下午,有不少人都不在,幸运的是,这次去,遇到了上次没有走访到的农户。第二次的走访,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我跟大家的距离更近了。家住在九组的毛长根老人一看见我来,就赶忙的拿凳子给我,上次来的时候只遇到了老人和他的夫人,这次来因为是星期天,他的儿媳和孙女也在家,我将他们想咨询的问题一一记录了下来并向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请教,之后打了两次电话没通后,我只得将问题的解决方法以短信的方式告知他们。虽然问题并不复杂,只是去服务大厅咨询了相关人员,但是能帮助到群众,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热情的服务,我想这就是走帮服活动的意义所在吧。

通过这几次的走访,我亲自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和爱护,使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村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领导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领导干部走帮服民情日记。我想,走帮服活动不仅仅是了解村民们的家庭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聚焦他们在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方面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帮助他们去解决,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我相信此次走帮服活动后,我会尽自己所能,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农村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篇6:关于走帮服心得体会

“走帮服”活动是为了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发展“正能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活动。它旨在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那么街道作为一线政府机构,在下属一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可以从舆论宣传、深入邻里、矛盾化解、实地调研、长效推进几个方面多措并举,切实有效开展“走帮服”活动。

回顾今年我们街道“走帮服”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强化督导抓落实。做到走访勤、问题清、宣传广、组织强。精细到“户头”,立足严实真走真访。精准到“节点”,聚焦问题办结落实。精益到“心坎”,帮扶实效群众评议。二全力打造“走帮服”品牌效应。与建言献策相结合,打造同心聚力品牌。定期邀请街道各阶层人士参加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通报情况。三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打造同心服务品牌。联合组建“同心服务团”开展活动,联络感情,加深群众对“走帮服”的认识。四与社会组织相结合,打造同心助学品牌。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力量,打造一系列帮扶助学活动,让更多的人踊跃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五与思想建设相结合,打造同心共识品牌。在街道辖区中深入开展“四学四比”活动让“走帮服”活动深入人心。

街道“走帮服”活动一直在路上,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更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具体分为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舆论宣传方面。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介的作用。传统媒体,例如“南通日报”、“江海晚报”,我们可以多推一些走访心得、活动体会等,吸引更多的党员干部加入到“走帮服”活动的个的队伍中来。新媒体上,例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可以多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影响,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二、深入邻里方面。我们可以让领导干部通过定点街坊、重点约访的方式,着力化解信积案,引导群众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除了居民的走访,针对企业的发展,我们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以外,还可以配合条线深入生产车间,企业一线。领导干部实地调查、倾听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长效推进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每月的定点周末成立机关干部志愿服务日,长期推行“走帮服”活动,让每一个机关干部都有主人翁意识,急群众之所急。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将开展红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让每个干部端正思想,真正走到一线基层。健全基础台账,做好记录。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走帮服”活动的一点感想和建议,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篇7:关于走帮服心得体会

根据全县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12.4 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报告及汇报)活动要求,我镇已经全面开展“走帮服”活动。为推进这项工作走向深入、抓出成效,我镇全体全体机关干部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包括我们这些面向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村官。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担任雅周镇的“走帮服”专职联络员而且参加我镇庞庄村的走访。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参加“走帮服”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的家在海安镇,对于农村的了解,也是仅仅在不满一年的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才有的。根据这段时间在庞庄村的走访,我与农村更为亲近了。农村里有亲切的老人,勤劳的妇女,天真的孩童。大部门的农户家庭过的都是幸福美满的,他们发扬了海安人民的淳朴,真正体现了新时代的小康精神。

我所走访的庞庄村是雅周镇农户最多的村,一共x组,x户,x人。我和县事务局的孙爱君分在一组,共同走访的是32组、36组和38组,一共113户。这里的农户有富有,有贫穷,面临了多方面问题。我们每到一户,都会走进去看一看,与户主聊一聊,问问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对平时政府的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总体上说,我所走访的农户基本生活是幸福的

每次走访结束,我们都会遇到些典型事例,我都会想想自己的工作方法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庞庄村32组周仕荣的儿子周斌从小身患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虽然家中生活条件还算可以,但是常年的病痛让这个仅有27岁的小伙陷入困境。在我们的细心询问下,他希望拥有一辆残疾车,减轻家里带他出行的困难。

2、庞庄村36组需修建道路,目前道路不通畅,村民出行不便,帮服小组成员已向村委会反映情况,庞庄村村委会承诺帮助36组尽快开展道路修建,方便农民出行。

3、庞庄村38组卢伯稳身体欠佳,没有退休金,妻子是四川人,由于妻子是外地人,常年在雅周在生活没能有身份证以及户口,希望派出所尽快帮他们解决身份证和户口的问题。

几天走访下来,我的感受颇多,这是一次脚踏实地的群众路线,我觉得群众说的都应该牢记在心,及时帮助解决反映的问题。只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真走真帮真服务,我们的工作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把好事做好了,拉近我们与群众的距离,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的思考和决策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聚人气,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党员。

民情日记

司法局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简报

7月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精选

护林防火民情日记

街道社区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

农机局民情日记

走帮服民情日记(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走帮服民情日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