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比古玛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共含4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比古玛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篇1: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要知道每一个物理量的意义,定义的含义,公式的适应条件和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最后会灵活的去应用规律、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初二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1.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如何提高解物理题的速度?   提高做物理题的速度,同学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这是在考场上获取高分必备条件。   不少学生同样会遇到您孩子类似的情况。在考试中,很多考题其实都会做,但是时间不够用,最后的解答题做不完,导致扣分很严重,显然,影响自己的成绩。   我们以后走到中考考场,也会发现,这种做不完的情况更严峻,毕竟是中考,中考对时间的要求更严格。   有一部分同学在中考交卷时,不能全部完成,中考成绩一定也会受到影响的。   如何提高做物理题的速度?尤其提高考试时的做题速度呢?具体如何执行?王尚老师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执行:   首先,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要给自己规定时间。很多的同学,平时做题就慢,习惯这种做题的速度了,到了考场上,改不过来了。   如何提高解物理题的速度?初中物理学习  道理并不难理解,就好比是跑步,平时跑步的时候都会不紧不慢的。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看你以前跑过多远的距离了,比的是谁的速度跑的快。所以平时就应该注重提高做题速度。   在平时做作业时,同学们应该给自己限定做题时间,举个例子,现在要做物理作业啦,我们就应该先看一下,完成作业大概需要二十分钟。那么,我就要像考场上一样,严格自律,把完成作业限定在二十分钟内。   严格自律,认真执行,一直坚持下去,一个月下来,就会感觉做题的速度明显加快。   其次,要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把平时作业中做错的题和需要费很多时间才能想到解题方法的题都找出来,仔细研究。错题说明,我们知识点或解题方法上是有漏洞的,是薄弱环节。   假如我们自己不去费心的分析这些错题,并且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和巩固,在考试的时候这些做错的题目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必然会影响我们的解题思维和解题速度。很多时候,在考场上,会让一些本来应该会做的题目在我们脑中一片空白,找不到解题思路。   对于某些题目我们做起来很浪费时间,不论对错,都要在考前花费精力来整理一下解题思路,找到我们做题时浪费时间的原因?避免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对提高考场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总之,初中物理内容相对抽象,考题难度大,错题要引起重视,同学们要多下些功夫。我们的初中物理网,把所有的重要考点和解题方法,都为同学们总结梳理好了,建议同学们多去学习查看。   第三,要在平时下足够的功夫避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事故”发生。   不少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做题很慢,是因为内容掌握得很不扎实,很不全面,更不用说熟练了。这必然导致考试时做题慢,只要一快起来,就处处犯错误。

篇2: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篇3: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2.5 水循环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不同点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相 同 点

物理物态变化学习方法

1、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有一定的难度。

3、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可以画草图,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4、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物理物态变化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最新范文

《物态变化》说课稿

初二物理知识点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