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共含4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skl8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三物理知识点:电荷知识点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e=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返回目录>>>
初三物理知识点:电路知识点
(1)电流: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4)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
(6)电路由电源、开关、连接导线和用电器四大部分组成。
(7)串联: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8)并联: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
特点: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损坏,其他支路不受影响。
返回目录>>>
初三物理知识点:电压知识点
(1)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2)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3)常见电压值
电视信号在天线上感应的电压约0.1mV
维持人体生物电流的电压约1.2mV
碱性电池标称电压1.5V
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1.5V
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手持移动电话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3.7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返回目录>>>
初三物理知识点:初三物理六个重要规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5)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初三物理知识点:初三物理的两个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2)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返回目录>>>
初三物理知识点:初三物理常用公式
(一)速度
(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 (v是速度 s是路程 t是时间)
(二)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g (G为重力 m物体质量 g重力系数)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 (ρ为密度 m物体质量 V物体体积)
(四)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P=F/S (压强P 压力F 受力面积S)
(五)液体压强
公式:p=ρgh(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
(六)机械功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W是功 F是物理受到的力 S是距离)
(七)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功率P 功W 时间t)
返回目录>>>
初三学习方法与技巧
1做好时间规划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中考时间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规划好时间,然后认真执行。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始很有自信的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是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久坚持,如此,再好的学习计划也是无用的。因此,要想学习计划生效,制定了就要努力去执行。
2跟住老师的脚步
初中多数学生并没有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足以自己安排冲刺中考的学习。基于这点,建议还是紧跟各科老师的要求,按照老师的学习与复习计划应对中考。要相信老师,毕竟毕业班的老师必定有自己的秘诀。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和老师请教。
3要多做练习题
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要面对三年的课本知识,在一年的时间里重新学习三年的知识内容。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的知识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记忆效果是不够深刻的。所以,我们要多做多练,只有通过题海战术,才能让我们迅速的消化课本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4要具备好的心态
在学习和考场中,拥有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当你努力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后都没有见到成效,就会心灰意冷,不想坚持学习,此时一定要鼓励自己,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否则一旦半途而废,再好的学习计划,也不会提升成绩。还有的学生经过努力,知识水平提高了,但是因在考场上紧张,没发挥出真实的水平,自然就没得到好成绩。这可是得不偿失的一种行为。因此希望考生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减少紧张。
返回目录>>>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电功率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P1:P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P1+P2+…Pn
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UIt=U2t/R=
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U2t/R;Q1:Q2=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U2t/R=Pt
、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的老师
英语一直是我最差的科目,并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没有兴趣。小时候受到一首打油诗影响“我是中国人,为何学中文,考试不及格,表示爱国心”,所以一直对英语并不感兴趣,所以一直对英文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也特别差,后来四六级考试也难以通过。后来认识了几个外国朋友,出于交流需要,以及对他们文化的兴趣,我的英语成绩虽然不说一日千里,但是也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物理学习也是一样,通过认真的学习、思考、总结,不断提高自己对物理的兴趣,有了兴趣你就容易走进理科这个殿堂。
二、建立物理学科知识树,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以前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学习就是要把书读厚了,每学到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延伸到更多,这样,自己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语文学习就是厚积薄发,把书读厚了。而我的班主任化学老师说,化学学习就是要把书读薄了。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现在有一种学习方法叫做思维导图,这就是我们当年所谓的知识树,把所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后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知识树,那么物理学习就会变得很简单。
三、物理属于探索性学科,需要勤于动手做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索性的地方特别的多,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____目录____
1.力学
2.光学
3.电学
4.热学
5.能源学
____初中物理知识点详解____
1.力学
力学是初三物理的重要部分。学生们需要掌握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压力,浮力等基本概念。
__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__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__浮力: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差。
2.光学
光学部分涉及到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__光的性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由微小的粒子(光子)组成。
__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和介质中传播。
__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介质交界处发生反弹。
__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3.电学
电学部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__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__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__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__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__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4.热学
热学部分包括温度,热量,热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概念。
__温度: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__热量:传递能量的过程。
__热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之和。
__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自然界的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__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5.能源学
能源部分包括能源的分类,能量的转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能源等基本概念。
__能源的分类:包括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清洁能源(如水力发电,地热发电)等。
__能量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__如何有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以及节约能源等。
以上是初三物理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物理。
★ 物理知识点
★ 物理质量知识点
★ 初二物理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