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砂宿遇夜客原文及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多加香菜谢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井栏砂宿遇夜客原文及赏析(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多加香菜谢谢”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井栏砂宿遇夜客原文及赏析

篇1:井栏砂宿遇夜客原文及赏析

[唐代]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当年根本就不用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都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注释

《全唐诗》题下注: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遂赠诗云云。

暮:一作“春”。潇潇:象声词,形容雨声。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

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知闻: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

他时不用逃名姓:一作“他时不用相回避”,又作“相逢不必论相识”。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七七。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着,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篇2:井栏砂宿遇夜客的诗词鉴赏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篇3:井栏砂宿遇夜客的诗词鉴赏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 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江上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宁静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趣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喜悦,也包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活生生的现实,所以信口说出,自含清新的意味。三、四两句即事抒感。

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背的牢骚不平。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有意无意之间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是诗人刘叉在《雪车》中所痛斥的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相比之下,眼前这些绿林豪客如此敬重诗人、富于人情,倒显得有些亲切可爱了。

篇4:井栏砂宿遇夜客,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的意思,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宿遇夜客,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的意思,井栏砂宿遇夜客赏析 -诗词大全

井栏砂宿遇夜客

作者:李涉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

篇5:井栏砂宿遇夜客,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的意思,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宿遇夜客,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的意思,井栏砂宿遇夜客赏析 -诗词大全

井栏砂宿遇夜客

作者:李涉  朝代:唐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篇6: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原文及赏析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译文

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

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

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

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

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

露草里唧唧哭叫着的寒虫。

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

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注释

1、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2、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

3、千重:千层,形容夜色浓重。

4、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5、风枝:风吹动树枝。

6、羁旅:犹漂泊。

7、晓钟:报晓的钟声。

赏析:

鉴赏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诗的颈联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书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末联中的.“长”“畏”两字用的最好。“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之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的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

情景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头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长安相聚,却令大家怀疑,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挚,笔底传神。为什么会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因为自己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原文及赏析

八月十五夜月原文及赏析

苏轼《浚井》原文意思赏析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

《东栏梨花》原文及译文鉴赏

《八月十五夜月其二》原文及赏析

夜下征虏亭原文及赏析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原文及赏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客谓燕王原文及译文

井栏砂宿遇夜客原文及赏析(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井栏砂宿遇夜客原文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