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重点精解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可视化鹌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复习重点精解(共含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可视化鹌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石潭记》复习重点精解

篇1:《小石潭记》复习重点精解

《小石潭记》复习重点精解

一、文章内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文学常识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人记》中的一篇。

三、语音

1、洌liè 2、坻chí 3、佁yǐ 4、俶chǜ 5、翕xī 6、犬牙差互 cī 7 、悄怆幽邃suì

四、通假字

1、下见小潭 见通现,出现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 )斗折蛇行( )

2、伐:伐竹取道 ( ) 齐师伐我( )

3、明:明灭可见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 明灭:或现或隐11、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清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6、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上句:

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2、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

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篇2:小石潭记重点字词复习

小石潭记重点字词复习

【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

6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一词多义】

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不可久居(能)

3、清(1)水尤清冽(清澈)

(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

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2)隶而从者(跟从)

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全石以为底(用来)

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8、见(1)下见小潭(发现)

(2)明灭可见(看见)

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2)同游者(游览)

10、环(1)鸣佩环(玉环)

(2)竹树环合(环绕)

11、为(1)全石以为底(做为)

(2)为岩(成为)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西:向西

2、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下: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空:在空中

4、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下:向下

5、俶尔远逝。名词作状语远: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西南:向西南

7、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蛇: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凄:使…凄凉

使动用法寒: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使动用法鸣: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乐:以…为乐

12、近岸。形容词作动词近:靠近

13、隶而从者。名词作动词隶:跟着。

篇3:小石潭记解词

1从:自,由 。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音。(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辟。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看见

10.水尤清冽 泉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为:作为

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

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山上的磐石。

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摇摆,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约数,表示数目不确定,多。

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布:照映,分布。

19.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0.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21.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若隐若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3.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交错。

24.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面都是翠竹,绿树环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透。

26.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冷清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28.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9.龚古:作者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32.小生:年轻人。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33.伐:砍

34.道:小路

35.尤:格外

36.清:清澈

37.洌:凉

38.以:而

39.为:成为

40.卷:弯曲

41.以:因此

42.为:成为

43.翠蔓:翠绿的茎蔓

44.差:不齐

45.下:到

46.澈:澄澈

47.乐:玩乐

48.西南:向西南

49.明灭:或隐或现

50.可:大约

51.环:环绕

52.寂寥:静悄悄的样子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

篇4:小石潭记解词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篇5:小石潭记中考题复习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小石潭记》期末考点复习

改写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思考题

小石潭记朗诵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小石潭记》课堂练习

小石潭记公开课

小石潭记基础知识

小石潭记课件

小石潭记实录

《小石潭记》复习重点精解(推荐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石潭记》复习重点精解,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