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twal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饴然不动;徽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画线的词的意思。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如鸣佩环,心乐之( )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4)乃记之而去( )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如第②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请你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出潭水的特点的?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1)像蛇爬行那样。(2)喜欢。(3)它的,指溪水的。(4)就
2.(1)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2)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著,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3.答:从鱼的空游、阳光直射水底、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石头等角度写出水白勺清澈透明。(或借、游鱼、日光侧面写水清也可)
4.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日光下澈: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⑶疾趋: ⑷山行之极观也:
1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⑴凌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4.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观第五泄记》
【答案】12.(4分)⑴澈:同“彻”,穿过,透。⑵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⑶趋:快走。⑷观:景象(景观)。(每小题1分)
13.(4分)⑴(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分),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分)。(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
⑵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1分)。(每句2分)
14.(2分)⑴清 ⑵伟(奇〉(每小题1分)
15.(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参考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山东省青岛市】二(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⑵《观第五泄记》:
15.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分)
选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解释下列划线词。
(1)以其境过清( )
(2)不可名状( )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各突出了水什么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凄清
(2)说出
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在小溪岸上走来走去,为这里景色无人欣赏感到失望(闷闷不乐)。
3.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4.借景抒情。示例: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意对即可)
动静结合。示例:甲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乙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
理由: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 初三,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
★ 改写小石潭记
★ 小石潭记 思考题
★ 小石潭记朗诵
★ 小石潭记公开课
★ 小石潭记基础知识
★ 小石潭记课件
★ 小石潭记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