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羲之题字南天门的传说(共含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熊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相传在许多年以前,玉皇大帝传下圣旨,要重新修建南天门。于是天上的工匠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施展各自的绝活,精雕细刻,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方才竣工。重建后的南天门,雄壮威严、气势恢宏。脊檐上镶满了熠熠生辉的珠宝,柱子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玉龙,到处珠光宝气、金碧辉煌。那可真是天上人间独一无二的辉煌建筑,让人叹为观止,啧啧称赞。
玉皇大帝看到后,龙颜大悦,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来来回回地看了好几遍,虽然觉得雄伟壮观,却似乎缺了点儿什么。他冥思苦想了好久,终于明白,是缺一块匾啊!是啊,这么有气势的建筑,如果再挂上一块匾,写上“南天门”三字,不是锦上添花吗?可是让谁来写这三个字呢?玉帝犯了难。
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随行的大臣,请他们拿主意。玉皇大帝话音一落,众位大臣交头接耳了半天,终于有一大臣跪地奏道:“启奏陛下,臣知凡间晋朝有一书圣,名曰王羲之,极善书法。只有他的字才能与南天门相配。”
玉皇大帝听罢点头,就派王母娘娘与一位仙女下凡去请王羲之写匾。当时的大晋王朝,正是书法大兴之时,涌现了许多有名的书法家,其中尤以临沂人王羲之为最,他的书法博采众长,独成一家。传说他练字十分勤奋,竟然把一池清水都变成了墨池,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除了练字之外,更爱到山里游览风景,经常流连忘返。
这一天,王羲之游玩之后往回走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正走着,忽见前面有一座小院,他跨进院子,看见三间草房。进了屋子,只见有位老太婆正在擀馍,擀成一个,挑起来从隔着的箔帘上面扔进里间。王羲之探身往里一看,里间有一姑娘在烧鏊子,已经烙熟半筐了。老太婆扔进来的馍不偏不斜,正好落在鏊子上。
王羲之看罢,心里暗暗佩服,不禁脱口赞道:“真是技艺高超啊!”老太婆一转身,发现了王羲之,惊讶地说:“哦!先生请坐。说我技艺高超,那是您过奖了,比起王羲之写字的技艺,我可差远了。”王羲之听了心里暗自好笑,就说:“其实王羲之的技艺有什么高明,他不过是普通人,只不过徒有虚名罢了。”
老太婆不高兴地说:“先生这话说得大了!王羲之是天下闻名的书圣,岂是徒有虚名之辈?听你的语气,好像你比他高明得多了?我老婆子偏偏不信!你用炊帚在案板上写‘南天门’三字,我看你比他强多少。”说罢,将面粉在案板上摊匀,把炊帚递给了王羲之。王羲之无奈,只得接过炊帚,一捋袖子,在案板上写下“南天门”三字。只见笔锋挺拔,刚劲有力。
老太婆喜上眉梢,捧起案板,说了声:“多谢书圣写匾。”只见一道白云升上天空,老太婆和姑娘都不知去向了。惊得王羲之呆了半晌, 才挪动步子回家去。原来,这个老太婆和姑娘正是王母娘娘和仙女变化而成的,她们虽想要王羲之的字,但一想到仙凡有别,恐怕过于唐突会惊了这位大才子,于是就用了这个计谋在此等候,专等王羲之写匾呢! 从此,南天门多了一块大匾,匾上写着“南天门”三个字。这三个字,字体苍劲挺拔,笔锋有力,看上去威武雄壮,称得上独一无二的绝体妙笔,把南天门衬得越发雄伟壮观了。
王羲之与鸭儿饺子的传说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更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成为我国南北广大地区春节必备食品。明代的刘若愚编纂的拥宫史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那偏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描述道:“每届初-……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留面而食之,谓煮修悻,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很及宝石等藏于悻悻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年大吉。”由此可见,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为了一年交好运,这一食俗一直沿袭下来,据有关史料考证,饺子作为辞旧迎新的食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这种食品,内包有馅,其形有半圆,状似元宝,有如相公帽,还有花牙饺子等形状,总之,经过一千多年来,人们的聪明才智,人们的双双巧手,把它制作得花样繁多,外形越来越精巧漂亮,味道也越来越可口,饺子按致熟工序分为蒸(饺)、煮(饺)、煎(饺)三类,而以陷心分则品种众多。如三鲜饺,猪、牛、羊、肉饺,素菜饺等等,也有一些地区用莅麦、养面等面粉作皮,称为莅面饺、养面饺。说实在话,包饺子还真是一门手艺呢。
相传东晋文人王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还和吃饺子有点关系呢。 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字逸少。琅耶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出身贵族,幼时说话迟钝,年长始显其才。索性坦率,不拘礼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善写文章,所作《兰亭集序》,记述了他和谢安等 4二名士宴集山阴兰亭盛况,抒发志趣,文笔雅致,为后世传颂之名篇。精于书法,兼取众长,自辟新任,成为独立的新体。他的书法“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质卧凤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圣”。其子王献之,亦工书法,成就不减其父,人称“小圣”,父子并称“二王”。
王羲之研习书法,也曾自满自足过,少年时代,他的`书法已笔锋初露,震惊方圆百里。一时间赞市充耳,王素之也禁不住飘飘然起来。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幅对联,分外惹眼。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这幅对联的内容很有点儿气魄,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把嘴一撇,心里暗想:这两笔字也就只配在 这等小铺门前献丑!但他又一琢磨那幅对联的口气,心想,这里是什么人的买卖,竟如此狂妄!我倒要去看个究竟,领教领教。
走进一看,只见店铺内矮墙旁设有一口开水大锅,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而过, 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祸中,饺子铺的伙计,忙前忙后地招 呼着顾客。 王羲之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球精巧,好象浮水馆戏的鸭子,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一咬,顿时,香气扑鼻,鲜美溢口。不知不觉间,一盘饺子,全部下肚。
饱餐后,王羲之心想,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幅对子的字写得太拙劣了,我何不乘机露一手,为他们另写一幅,也不辜负这顿美味。想到此,他便门店伙计:“请问你们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指了下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只见一位白发老太太端坐在面板前,一个人又包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瞬即成,动作异常娴熟。更令人称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老人便随手向矮墙那边抛去落入锅中。王羲之对此三获之惊叹不已,忙上前问道:“老人家,像您这么 深的功夫,需得多长时间?”老太太答道:“熟练需五十载,要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般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于,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老人生起气来。她气鼓鼓地 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只是不好请呐。就说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吧,都让人给捧上天了,说句实在话,他写字的那功夫,真远不如我这包饺子的功夫深呢!常言说的好,山外青山楼外楼,人人都应争上游,一次上游就骄傲,下回定诲人后头!老人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恭恭敬敬地给老人写了一幅对联。
从此,这家鸭儿饺子铺就挂上了王羲之书写的对联,买卖也越来越兴隆了。王羲之本人呢,倒更虚心更刻苦地习书练字了,后来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 。
★ 王羲之作文
★ 王羲之导游词精选
★ 王羲之写字歇后语
★ 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