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响亮的日子散文(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谢先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
光阴,在人们的眼里,有许多不同的含义,有的珍贵,有的悠长,更多的是一种珍惜之情。孔子曾经登高山而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有“白驹过隙”,“光阴如梭”词语来形容时光的飞逝。过去,常常以为那是那些“志士惜日短”的仁人志士的嗟叹。可是,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却真切感受到了时光的飞逝,岁月无情。想一想,真的是年纪大了,就连这日子,也变得短了。
2
北方的冬天,太阳变成了一个急性子,刚刚还挂在半天空,一转眼,就站在西山顶上,回眸静穆的天空、沉寂的山川、暗淡的成市,挥手作别了。它急着要和下一个日子进行交接,去寻找一个更加温暖的所在,养精蓄锐,以待崭新的一天。北方就是这样,天一冷,太阳的脚步就格外急促。也让被寒冷裹挟着的人们,有了一种急迫感。是啊,用不了几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回头。
3
年关到了,总会有些怅然。停不下的日子,将每一个人带到了年的门口,止步、还是行走;缅怀,还是展望,让你颇感踌躇,茫然无措。回头看看,两手空空。那些已经过去的日子,那些苦,那些累,那些喜悦与忧愁,都留给了昨天。昨天,是财富,还是遗憾呢?与文字相伴的人,每到这个时候,总想留下一些文字,给昨天,给明天,给自己的内心。
4
那些孩子们也是急性子,大街上刚刚摆起卖鞭炮的摊子,他们就买回来,在空旷的广场,噼噼啪啪地燃起来。爆竹的声响,让沉寂的日子,一下子响亮起来。对着银屏冥思苦想的我,就忽然想起一个词语“响亮的日子”。想一想,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这个词语恰恰好。
日子响亮了,人就精神了。
文字有了一个恰当的题目,句子似乎就顺当了。就像我们每日的出行,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有一条清晰的路径,我们的步履,才会快捷、稳健。键盘在指尖喳喳有声,似乎就是每一个过去的日子的回响。窗外,那些急促的脚步也虎虎有声,带起一串串清晰的足音,也在敲响每一个日子。这样的日子,才是值得铭记的。
5
一年四季,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总有些日子是沉寂、灰暗的。也会有些日子充满了明媚的阳光,响彻欢歌笑语。选择那些明亮的日子书写、编辑、记忆、缅怀,那悬挂在檐角的风铃,就会奏出一长串的清音,清脆、悠长。那么,过去的日子,一个个都闪着光,亮起响来。人的念想,就越来越丰满。
6
在寒冬里行走,四野茫茫,一片沉寂。你可以去封冻了的冰面,寻找那些冰裂的缝隙,去聆听,河水穿过冰层,泠泠有声,矢志向前;你可以行走枯枝寒树间,去欣赏那些寒风里翩翩起飞的麻雀,听听它们噙着冰雪的叽叽喳喳,婉转温情;或者,站在旷野,抬头看天,倾听寒风从耳边飒飒而过,撩起两鬓的长发,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旷古、悠远。原本寒冷、沉寂的日子,就响亮了。
响亮的日子里,再寒冷的心,也温暖了。
7
走着走着,人就老了。过着过着,时光就急了,日子就短了。
我们的日子,就愈加需要响亮起来。行走在键盘上,行走在纸页上,行走在坚硬的土地上,我们的脚步总是那么清晰有力。日子,就变成了一个个可以触摸,可以怀念,可以唤醒的记忆。响亮的日子不会把时光拉长,却可以让日子深刻;响亮的日子不会让时光停滞,却可以让那些值得记忆的日子永恒。想一想那些留在记忆里的人和事,哪一个,不是与响亮有关?因为那些日子都在你的记忆里闪着光,带着响的,所以,你才会记忆深刻,弥久难忘。
响响亮亮过大年风风火火日子棒散文
我很小的时候就猜过这样的谜语:“扁扁树,扁扁棵,扁扁树上搭个窝儿,有心要掏扁扁扁,又怕扁扁出了窝儿。”这谜底是什么?就是芝麻。
芝麻是我的家乡很普遍的油料作物。它生长在丘陵地块,喜阳光,半湿润,怕干旱,又怕涝,天生的娇贵。,。芝麻浑身上下都是人之喜爱。芝麻的幼苗和嫩叶,用清水濯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再用凉水过几遍,或凉拌,或做馅,那可是鲜香香油嫩嫩的美味佳肴。芝麻开花节节高,用来形容生活的甜蜜和美好恰如其分。芝麻花极像长筒小喇叭,乳白的色彩之中,还蕴透着淡淡的蓝色,一层层的从下往上盛开着,蜜蜂嬉戏,上下翻飞,乐不停地精采着甜蜜甜蜜的香粉。人从芝麻地边路过,看不够,闻不腻,香熏微醉。芝麻粒儿很小、很扁,从扁扁的芝麻角中倒出来几粒,抹到嘴里细嚼,鲜香味美,满嘴余香。芝麻粒儿粘在面皮外面,烤、烙、煎、炸之后,香脆之美,溢于言表。芝麻榨出的香油更是纯真的植物精华,是造物主赏给人类的最美香精。这一味美飘香的精华,比起其它的油料更环保,无污染,纯天然。
芝麻的味美和芝麻油的味香是不言而喻的,芝麻开花和芝麻开门也是喻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充满希望。
芝麻美味美好,我们由衷地赞美它,歌颂它,无可厚非,而我们不要忘记是谁承载了它的美好?是谁成就了它的美味?那就是芝麻秸杆儿,我们老家叫芝麻秸儿。
芝麻秸儿是把芝麻粒儿全部收打干净之后剩下的秸秆。这秸秆除作为农家烧灶做饭的好燃料外,还是过年必备的吉祥物。每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在老家的院子里都要铺上一层厚厚的芝麻秸儿,脚踩上去“咔咔、咔嚓”作响。响亮,欢乐;敞亮,吉祥。
小时候,淘气的我不知过年铺芝麻秸儿是怎么回事,就一边踩着响儿一边问我的奶奶。奶奶告诉我,芝麻秸儿铺在院子里有响动,能防贼。奥,半明半白。家里穷的叮当响,过年也只能吃一顿白薯面儿的饺子,大人小孩浑身上下一身棉衣裤,还前后补丁摞补丁,就是真有贼,又能偷什么呢?带着不解,带着疑虑,也带着美好的憧憬,问我的母亲。他老人家说得明明白白。从屋门口到大门里外铺上芝麻秸儿,满院咔咔响,明年好风光。响响亮亮过大年,风风火火日子棒!
奥,奶奶的话直白,穷家破业值万金。母亲的话实惠,一年更比一年强。
曾记得,那时候家里的院子不大,正房只是一间半的低矮土窝棚,我们一家四口就挤在土坯炕上。奶奶和我的一个光棍伯父住在东厢房里,比我们一家住的宽敞,有三间土坯房。小院子外面还有一个跨院,跨院直通外面的大街。年三十的时候,母亲抱着一捆捆的芝麻秸儿放倒在院落里,我便打开捆儿往院子里铺开芝麻秸儿,不时地用小脚丫在散开的秸秆上撒欢,蹦着,跳着,欢快得像一只小鸟儿,嘴里欢快的唱着歌,高兴地拍着小巴掌,不时的朝着街上的小伙伴打着招呼,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我们家开始踩响了!
芝麻秸儿踩响了!
我家的芝麻秸儿已经踩响了!我兴高采烈的跳着,踩着,高声大嗓地喊着叫着,恐怕街坊四邻不知道,唯恐小伙伴们不知晓。这就和我们现在争先恐后燃放焰火放鞭炮一样,看谁家放的高,看谁家崩的响,看谁家烟火最风光。
听见我的喊叫声,街坊的小伙伴锁柱、光头、二楞和小丫纷纷跑到我们家,和我一起 踩开了新铺得芝麻秸儿。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踩得芝麻秸儿像爆豆子一样噼里啪啦的作响,伴随着欢快的笑声和喊叫声,洒满了我们的小小院落。俗话说,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乐趣。
踩芝麻秸儿之后,就该在大门前挂大红灯笼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欢天喜地过新年。大门,说是大门,其实就是用荆棘条子和酸枣棵子编成的大栅栏门里里外外长满了刺儿,门的两边是石块儿垒砌起来的两个门垛,整个门脸看着又破又旧,可也能挡档猪鸡狗,也算是穷人家的'一个门面。两个自制的红灯笼就挂在两座门垛上,鲜红鲜红的,里边跳动的蜡烛非常的好看,让人欣喜,让人留恋,在童年的记忆里永远是那么的鲜红敞亮。欣赏完我家的大红灯笼,再往大街上一看,家家户户各种形状的灯笼也都在闪着红彤彤的灯光,把平时黑漆漆的大街映照的通明火亮。新的街景,新的气象,新的年关,让我欣喜若狂。我朝着充满节日气氛的敞亮大街高喊一声:“红灯亮了,过年好哇!”
这一声响亮亮的童音,冲破山村的上空,传得很远很远。它在告诉庄里的乡亲们,我们家的大红灯笼亮了,我们家的日子也和这大红灯笼一样,红红火火,明明亮亮。
我转回身边跑边跳,踩着“咔嚓,咔嚓”脆响的芝麻秸儿,心里香喷喷、美滋滋的。因为这个时候,母亲煮的饺子就开始下锅了,渴盼了一年就能美美的吃上饺子了。
那个年代,那个时候,挂红灯,踩芝麻秸儿,吃顿包饺子,就是孩子大人喜盼的新年呀!
哎呀,我太幼稚,太傻了,若干年后我才明白,穷人家买不起爆竹,踩踩芝麻秸儿,听听脆脆响,也就算过大年了!和现在环保过大年真是一样。“响”“和“想”“截然不同!
现在,我真的好想回老家再挂一回大红灯笼,再踩一回“咔嚓、咔嚓”脆响的芝麻秸儿,再吃一顿那个年味的包饺子。
悄然降临,我们的日子应该是花…
我是一个安于习惯的人。习惯是什么?是清晨的一句早安?遇见时的一声问好?还是…
每天习惯步行去学校,穿梭于拥挤的人群,武汉也许已经习惯这种飞速的生活。每天习惯性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同桌倩总是习惯性地用普通话向我问好。习惯踩着下课铃声,冲向食堂,和朋友说笑着排队买面。习惯在夕阳余晖的'照映下与倩一起回家,路经珍珠奶茶铺,老板娘问我们“还是老样子吗?”,倩习惯地回答:“两杯香芋奶茶,一杯要珍珠,一杯不要。”我们相视一笑。走进书店,我习惯向右走,她向左,偶然遇到好友婵,给平淡的生活抹上了色彩。
也许只是习惯性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但每一次相遇,每一份惊喜,每一个微笑,每一回感动,都会给你的生活画上七彩的一笔,你会发现平淡的日子,其实并不荒诞,需要你的发掘,所有的日子都是响亮的,因为你在为你而活着。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花,不需要刺眼的绚丽,在每一天的平淡中寻找一片心灵的花园。
其实平淡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不用记叙的,因为生活一直在你的口中,由你俩品味最富内涵的一面。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捏泥人的老人,他在为孩子们捏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泥人,孩子们争先恐后,“我要孙悟空,”“我要小兔子,”“我要黑猫警长”!……老爷爷笑了,边低着头边自言自语:好,你们开心就好。我望向他的面孔与手,看到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朴实,爱心,快乐。我被这些笑声所感动了,也来到老人面前,他抬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笑着问我:“你要做些什么?”我也笑了,仿佛回到了童年,看到了纯真的笑容,我说:“就帮我做个生活吧。”他二话没说,飞快地动着那粗大的手指,我回头,看着孩子们手中的泥人,心中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惆怅,不一会儿,他用一个纸袋把泥人包好,交与我说,“留心生活,你会发现它的美丽。”
我回到家,迫不及待的打开纸袋,小心翼翼的将它做好的东西拿出来,一道彩虹划过天际,是一朵色彩缤纷的花儿,我望着花儿,想着老人朴素的话语,是呀,我们的生话应该是花。
我没有将这朵“花”吃了,而是将它送给朋友,让更多人去了解,懂得自己的生活。
偶然又路过作泥人的地方,还有些心存侥幸,想再去寻找那位老人,可是那里空空的一片,心中有些遗憾,隐约中看见在不远的花丛中插着一朵泥做的花,和我上次的那朵一样,我看着花儿,在风中摇摆,感觉那朵花好像要被风吹起来,飘向远方,仿佛要寻找着什么,我不禁又想起了那几句诗:
我接受了一次最痛苦难熬的考验。因为我的左臂的伤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在这些日子里,养伤主要看我自己的听话和不听话,顽皮和不顽皮了。好与不好都是对我最大最细的考验。
我很顽皮,总是在外面玩。有时候,女同学们让我进屋子里去休息。我却不能听,还时不时的争辩。我知道她们是对我好,可是我实在是在屋子里坐不住的。我的腿总是向屋子的外面走,我那是情不自禁的。我也知道自己正在养受伤的左臂。可是我管不住自己啊!我也想不去让同学为我担惊和操心。可我说什么也管不住自己的玩心。
我为什么管不住自己呢?我的身体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操纵的肉体机器。我要少出去,多在屋子里坐着,我不能再这样贪玩的不顾及自己的伤了胳膊了。
我还要考验多久的日子啊!我是多么的痛苦。什么时候才能到头。我太想让我的左臂快快的好啊!我太倒霉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些苦难都向我行来。我不想再受到其它的麻烦了。
我太想让考验我的日子换来快乐的时光。我要离开考验的日子。那快乐的日子就会出现了。我不想再来更加痛苦的时光了。我到底能不能换来快乐的时光呢?我想我应该知道的。我肯定能换来快乐的天空的。考验的日子快到了,我的药和夹板就要取下来了。我的答案就要见分晓了。我是心花怒放还还是痛不欲生呢?考验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好好养伤。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了。稍微一动,它就会瘫痪的。我希望我一成功。
就让我提前祝福一下自己吧!
朋友赠我三张票,国庆有空去香林。一家三口抽了今天的空,乘着逸兴去了。
路不近,但因买不起汽车,只能用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了,只图个方便,反正最多也半个小时的路程。不喜欢坐汽车,因为太闷,也不自由,倒是自己的“坐骑”来得温馨闲逸,一路风光尽占,四边美景尽收,空气、和风、煦日、浓荫都如此亲密惬意。
到了那里,发现交通工具选对了,用“车海”来形容并不过份,柏油马路两旁齐刷刷地停了两长溜小汽车,全是私家车,一直停出去一两里吧。我们的电动车便长驱直入,一直到景区前,停放在一旁的树荫下,也是去年我们停过的地方。眼看着停在“长龙”尾的.车主们顶着烈日步行近来,感觉自己真是穷得受用了。
香林里没什么东西,我少说也来过十来次了,虽然有些变化,但于我来说,没有大的变动,特别是里面的景致,山还是那样的山,树还是那样的树,溪也还是那样的溪,不论是有没有桂花,来看这边的风景时,就图个休息、散心、望望绿,总觉得开发者没有将心思花在开发景区上,而是成天在广告上下功夫,搞得人家一到桂花盛开时节,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这里,这不,人可以说是“涌”进来的,不是走进来的,车也是“流”进来的,不是开进来的。但一旦到了桂花时节已过,这里便又死一般的寂静,我还记得那时我在正月里携家人来玩时的荒凉之景。
原本以为这里定是桂花盛开、满树满山飘香的,也因为受惯了那样的香气,所以一进园就感觉有点怪怪的,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直到和妻、子来到人群聚驻地的桂花树下时,才由妻的慨叹恍悟:“哎,今年的桂花怎么一点都看不到哇?桂花香一点都没有?有没有搞错啊?”她的惊讶让我明白:原来人们都是到这儿来坐一会、聊聊天、打打牌、走一走的,赏桂似并不重要。
尽管没有一丝桂花的香气,桂花的影子也只能在地上的泥土里看到,偶尔还能在树的高枝上见到几朵花的样子,却没有也不可能传过来花的气息,但人们还是那么享受的样子,原本就是那么慵懒地休息,树下的桌椅全是人,像是开了最大的派对,人人的手和嘴并不闲着,要么是打着牌,要么就是嗑着东西,因为不玩点、不吃点、不唠点就似是虚掷这般美好光阴了,更对不住自己对它的慕名和虔诚了。好在景区的管理并不严,人们想吃就吃、想扔就扔、想攀就攀,各种垃圾满天飞,有挂吊床的,有驻帐篷的,还有喝酒的,烧烤的,凡是可以作为休闲的项目都被搬了进来。当地的村民也不放过如此的好时机,一路进来的地方卖桂花糕的遍地是,还有各种柿子、鞭笋的,树下还有人兜售坐布的、卖手提着的棒冰的,真是什么花样都有,简洁而高效。
花是没有了,香气也一点没闻到,时至午后两点,我建议回家,于是出门索车。
回到了学校,看到同学们都在密密地聊天,那个时候,我真的很高兴。因为大家一定都会不舍得对方。
第一节课,是我们去5楼阶梯室参加毕业典礼。也是最后一次在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结业典礼!会议还是老一套--------民警交通教育-------张主任发表讲话-------校长总结,今天还多了一个环节,就是毕业证领取!需要全班一起到阶梯室前面正中间那里暂着。然后校长一个一个地握手发毕业证,校长到那里的时候,就伸出了手。我就和她握过手后,就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就大家一起再照一张毕业照片,也是我们6年2班的最后一次照相。这个环节结束了,我们就匆匆回到了教室,等老师给我们颁奖。
回到了教室,我和李恒鑫马上把那门后的风扇开到3档凉。不到15分钟,老师就进来了教室,首先就是老师发本校学生在外校得奖的奖章;然后到颁发奖品给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之后就说了很多的说话。之后我们就匆匆地离开了“建新路小学”。虽然今天连一句和曾靖华说话的机会都没,但是我都不会放弃了。我坚信有一天一定可以和曾靖华在一起(不课能的)。
就这样,我就在7月13号今天和小学说了一声拜拜。和同学们说了一声保重。
日子经典散文
(一)
远远看去,时间滚着陀螺,与人在赛跑着,忽然感到,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过得可真快呀!
岁月可真是不饶人呀,沧桑、感悟,人就这样一天天地在衰老,虽说人常会这样偷偷地安慰着自己,说要保持一颗心的年轻,要有一番新的斗志,说归说着,唱归唱着,但明明白白的,一年之中,白发又增添了许多,也许是几许忧愁,几许心索所造就的吧!
这还得从我到漳州市体育中心上班的时候说起:因为没有大型活动的话,我们相对是比较轻松的,所以比较有时间动一些笔,动动脑筋,最主要的还是可以抑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去得了老人痴呆症吧!岁月的年轮,是留下许多感慨和遗憾、兴叹的,有什么办法呢?我天生“命”就不富不贵,只得了个不饿不凉的“千金难买四两命”的命格,是个咱老百姓地干活,但一生当中,很多事都还没折腾明白,却也老了,再过六、七年,也将要退休了,你说还能有多少奔头呢?!
年轻时是空有一番报国图强之志的,可是命运一直在炒逼着我,从18虚岁考出来正式参加工作,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可是除了会写写画画,吹吹拉拉,弹弹唱唱,也别无其他所长,什么“坐家”呀!“作家”,还不是要老老实实服从于生活,先搞好“吃喝拉撒睡”,这个生活才是地地道道,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我原以为“作家常坐家”,可能是三头六臂,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看来这些都是局外人的格外想象,是不着边际的幻想!
刚到体育中心上班,一有清闲,倒是可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以前的文友送给我的自己写的、自己出版的.书,倒是一本又一本进行重新研读,象杨西北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的《在哪遥远的地方》散文集倒是读的最细最细的,每篇都读,这里面有写他上山下乡的故事的,也有写他的感情纠葛的,也有写他拜访名人轶事的……我都深深地读了个透,与作者的悲欢同悲欢,伤感同伤感,欢笑同欢笑……还有刘小龙的,张亚达的,卢一心的,朱亚圣的,以及后来何元杰(何也)的,吴常青的,黄荣才的……
他们的敬业精神,确实感动了我,作家坐家,就是这样坐出来的,以及后来的青禾老师的,海迪兄长的,杨少衡(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兄长的作品,终于我还是抑制不住感动和诱惑,又重新写开了,这是我的第三次的文学和音乐浪潮。
老是老了许多,但是生活的积累也多了不少,笔端自然就滋润了许多,也增加了几分感慨和抒发了!
但愿这一去,能顺一点,竹拔志气节节而上,把一个牧童的童真及故事真正地捧给高山,捧给大海,捧给大地,捧给蓝天!
于是我也默默祝福着,默默加油着!
(二)
那一段龙海的大作家,也是闽南的三大作家到平和去,是我安排他入住到我大姐的小姑子承包的“迎宾酒家”的,我们畅谈了太多太多的事。早期的闽南三大作家,海迪是最天才的,只有小学文化,却写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小说、散文及其他文学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还有青禾老师,也才有初中文化,却从一个漳州运输公司(简称二团)的木工做起,一直写呀写,最后入了党,提拔成二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最后竟调进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之前是中文系)当教授,教的就是中文系的写作这门必修课。只有杨少衡上山下乡插队在长泰,后来在坂里中学当了四年老师,也参加了业大《汉语言专业》的学习,最后就一直写作,仕途却一直很顺,在调到省文联之前已经是漳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漳州市文联主席了。
还有渔童刘小龙就更神奇了,只有小学文化,却一直靠写作、写诗,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打鱼的渔童,最后成为有突出贡献、特殊才能的人才被破格招为正式干部,以至最后当上东山县政协副主席,东山县文联常务副主席,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前几天,龙海写散文的作家黄绍南先生从广州回来,特地约我到他干女儿的“菩提树下”那里去,我们聊了很长很长的往事,说到很多很多文友在文化事业上的事,家长里短,谈得十分投机的。
绍南君的妻子姚丽美女士不幸因乳腺癌复发于农历年大年三十去世,丁酉鸡年正月初三出殡,他们是敦信佛教之人,要七七四十九天吃素,念佛,所以本来想宴请他一顿,那天晚上又恰逢我母亲生日,我们兄弟姐妹要聚会,所以这个愿望又一次落空了。
在茫茫的人生之路上,就是有那么多热爱文学和音乐的人,他们缠绵于文字,缠绵于音符,把终生的梦想都灌注在浩浩的文学与音乐的追求中,创作中,而且是那么契而不舍,那么坚定执着,那么百折不挠地坚持,所以最后才捧出那么多的优秀的文学和音乐作品,从而也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或成教授的,或成主席的,或成领导的……
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时代赋予我们这个伟大的创作机遇,也就是天时,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共同烘托下,我们就有了这个伟大的创作空间,英雄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我们文学创作和音乐创作,也投上百花园,越加璀璨,越加灿烂……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典故来了,中国历史走到今天,正掀开一个新的历史,也就是新的“诸子百家”,新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也许可能就是盛世赋予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热爱音乐、热爱书法、热爱画画等等领域的文人的一个伟大的机遇吧!也赐给我们一个可以充分实践,充分展示和书写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人民,也就是工人和农民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民,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生活创造,缩造和提炼出来就是很美的诗、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文学、很美的书法、很美的画作了!
就象一只雄鹰,永远都可以翱翔在这个万里无垠、伟大的天空上!
我站在这里,回望过去的三年。魔法般的,它变得美丽而梦幻起来。这般美丽让我错乱了味觉似的,把路途中的苦涩也变成了甘甜。指尖轻轻触摸着毕业照,生怕把美好的回忆碰碎了……
没有任何感情,没有任何想法地踏进了初中的校门,像一个蒙了眼的人,在他人的牵引下走进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在梦里,在大人先是惊奇后是愤怒的目光中,我糊里糊涂地睡了整整六年。让我醒来的是妈妈从老师办公室里传来的无奈的哭声。在初一刚进校的摸底考试中,我的大名不幸站在了班上后十名的黑名单上。随后便是梦醒的日子,慢慢适应,适应本该承受的每一天。在精神的重压和难题的.围追堵截下,我慢慢学会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并想着怎样去对付它们。一个班级如同一个社会,在这个小小的社会中同样存在着弱肉强食,我在自己外在条件本来就很弱的条件下,只有让自己内在强大起来才能得到一席之地。似乎初一的日子是在深思中度过的。在那些日子里:伤心,苦恼,后悔。
初二的日子其实很平淡,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坚强起来。这让我想起了蹒跚学步的婴儿,不哭不闹,自觉地站起来再摔倒,没有摔倒也便没所谓的站了起来。当老师和同学被我的精神所折服时,我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迷茫。我真不敢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竟然看不到一点回报,还是另人失望的成绩。我不止一次的问我身边的人,“难道我的努力都白费了吗”?可我得到的答案是唯一的。朋友说:“你不要以为努力过可以马上得到回报,这需要一定过程。”父母说;“你以为成功真有如此容易吗?它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付出。所以不要急于得到回报。”原来付出与回报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不付出铁定得不到回报。“天道酬勤”便成了那些日子里我唯一的信念。在时间的考验下我的付出也在一点点得到回报。我在无声无息中成长,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我看着一辆辆轿车出入学校,一件件名牌服装从我眼前划过,我开始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把我生在有钱的家庭里?为什么不能让我出国旅游?为什么……?太多的问号让我应接不暇,这不得不让我静下来思考……其实,这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这些为什么都是人们在遇到不如意时发泄的方法。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走与他人不同的路,是好是坏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唯一可以决定的是:怎样走好自己的路。走在自己的路上我们不免四下张望,偶尔瞟见别人的路鲜花拥簇,不过千万别试图逃离,因为当你挣扎得筋疲力尽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路还是自己的路,一切都无法该变。所以还是走好自己的路!初二的日子是在努力与付出,苦恼与思考中度过。在那些日子里:付出,回报,挣扎,思考。
除了忙还是忙,这是我所记得的初三。但在初三最后的那段时间,我似乎没有了动力,我想寻找,但怎样也找不到。或许是因为看到了曙光,便忘记了继续向前,将到的胜利蒙住了我的双眼,让我迷迷糊糊,不知是真是幻。
是的,我的初中就在这灿烂的阳光下,照相机的“咔咔”声中结束了。一张张笑脸便浓缩了整个初中生涯。我想追回我的初中,可太晚了,那么我会把它留在我的相册里,紧紧锁住它,我不会让它在时间的流里偷偷跑掉。
★ 携手的日子散文
★ 拈花日子优美散文
★ 漂的日子散文
★ 老公挑日子散文
★ 金秋的日子散文
★ 挑水的日子散文
★ 高考响亮口号
★ 响亮的反义词
★ 响亮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