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杂志相伴的日子散文(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aoyu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与杂志相伴的日子散文
结缘《江门文艺》,是20**年的春天,那时我在一家皮革厂打工。
周末不用加班,舍友们喜欢聚在宿舍玩扑克赌些小钱,他们一下拍打桌子,一下扯开嗓门喊叫。那方狭小的天地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一直没有平静下来,吵得人心烦意乱。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披着衣服走出宿舍去外面逛逛,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就为了消磨时光。那条商业街叫白马路,街道两边是一家家大大小小的录像厅。我刚到街口就听到了录像厅里面传来的打打杀杀的吼喊声,像汹涌澎湃的潮水一点点把人淹没。打工是个辛苦的词,打工者是活在都市的弱势群体,他们远离故土和亲人,背着行囊和梦想在举目无亲的城市打拼,加班加点一分一厘挣着血汗钱。好不容易碰上一个不用加班的周末,他们换上漂亮的见人衣裳,花上几块钱去看一场录像,那些花花绿绿的画面让他们暂时忘掉了打工生活中的苦累。而正是这一家家简陋的录像厅,给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打工者来带了太多太多美好和温馨的回忆!
穿过拥挤而狭长的街道,我看到街尾有个毫不起眼的书摊,我就这样与《江门文艺》不期而遇。她文静大方,像淡雅的茉莉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点一点令人沉醉。我与《江门文艺》素未谋面,可见到她的第一眼,觉得像是见到一个失散多年的朋友。我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掏钱买了一本,跑到街边的一棵榕树下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一行行质朴的文字,像一双温热的大手,为我轻柔地拍打着一路走来的尘土。烫热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眼前的世界渐渐变得模糊起来。我在泪眼朦胧中看到了那些可敬可亲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在尘土飞扬的车间打磨着半成品,他们在飞快的流水线上手脚不停地焊接着零件,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脚手架上绑扎着钢筋。在那些血汗浸泡的日子里,他们用粗糙的大手抹去眼角的忧伤,趴在吱吱嘎嘎叫着的铁床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用一行行质朴的文字勾勒明天的模样。他们用饱蘸真情的笔墨,书写着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真诚和执着,真能不让读者泪流满面呢?
直到街上亮起了路灯,饥肠辘辘的我才捧着《江门文艺》一步步往厂里赶去。在饭堂里大口大口扒了两碗米饭,我回到宿舍坐在铁床上,逐字逐句读着《江门文艺》上面的文章。那些文字在我眼前跳跃起来,时而变成村子上空的一缕炊烟,时而变成车间机台发出的声响,时而变成一泓缓缓流淌的清泉。以前,无助的我一次次站在宿舍外面的`走廊上,望着雾蒙蒙的天空,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不会变得更好。可读着《江门文艺》,我渐渐明白到,那些作者和我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困苦,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谁的未来都不是梦!
那以后的日子,每个月的一号和十五号,我都会去书摊上买本刚出刊的《江门文艺》,这是那些年来一成不变的约定。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杂志,我心里头暖烘烘的,打工的漫长日子再也不会孤单!
《江门文艺》是打工者的精神家园,更是打工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神圣殿堂。捧着《江门文艺》,我心里燃起了创作的欲望,滋长出给杂志投稿的冲动。我想起了自己在打工岁月中经历的那些无奈,我想用文字把那些零碎的片段串联起来,永久珍藏。我买来了钢笔和稿纸,晚上下班回去洗好衣服,跳上铁床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写了起来。每晚写稿的时间不多,往往是才写几段,急促的熄灯铃就响了,只好收拾好钢笔和稿纸,第二天晚上接着写。一篇千把字的散文,断断续续地写,好几个晚上才写好。到了周末,我把写好的散文逐字逐句地读上好几遍,满意后再认认真真地抄一遍,跑去邮局,把稿件连同梦想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封口粘得严严实实的。寄出稿件后,就是漫长而耐心地等待。
我一边读着《江门文艺》,一边写作,打工的日子渐渐变得充实起来。
那天,我实在记不清是5月的几号了。中午,我像往常那样去门卫室的大门边打下班卡,无意中收到了《江门文艺》寄来的样刊。我一把拉开工衣的拉链,把牛皮信封放进怀里,双手捂着胸口火急火燎地扑进宿舍里。我用洗脸帕擦了擦手,喘了几口气,一点点撕开封口,从里面取出样刊。我翻着杂志找寻自己的散文,用手掌来来回回地抚摸着。我慢慢合上杂志,眼角渐渐润湿起来。我把杂志放进信封压在枕头下,内心恢复了平静才去饭堂打饭。我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打工者,只想过着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日子。我不想让工友们知道自己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那样有人会说闲话,我再也不会过着平静的日子。
舍友们躺在床上午休,我偷偷摸进宿舍,从枕头下取出牛皮信封,跑上楼顶站在太阳下一字一句读着自己的散文,一千来字的散文,我读了很久,差不多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趴在铁床上写作,时间长了腰酸腿疼,下床时半天才可以挪动步子。灯光昏暗,写好一篇散文,眼前变得一片模糊,还一直流淌着泪水。有时候上班实在太累了,我才趴在床上歪歪斜斜写了几行字,就不知不觉倒在被子上进入了梦想。半夜醒来,身上全是蚊子叮咬的红疙瘩。可没有什么苦是白吃的,捧着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样刊,就算吃尽了天底下所有的苦头也是值得的!
文章见刊两个月后,我收到了《江门文艺》寄来的稿费,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是六十五元,是自己一个月的早餐钱。我躲在门卫室对面的那棵木棉树下,把汇款单放在手心里,当成了宝贝左看右瞧左瞧右看。我知道手心放着的不是一张普普通通的汇款单,而是自己那个藏在心底的卑微梦想!以后的日子,我接着在《江门文艺》发表了《渴望一场雨》、《“哑巴”老乡》、《卖米》等散文。
我记得自己给《江门文艺》投过一篇三千多字的散文,题目的名字叫《流浪的脚步遍天下》。我的散文很短,也就一千多字,可那篇三千多字的散文足足写了半个月。散文写好后,我一直不敢都稿,在木箱里压了半个月。可想到《江门文艺》那些可亲可敬的编辑老师,我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就硬着头皮把稿件投了出去。万万没有想到半个月后的一个早上,我正在仓库忙着发料,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是江门那边打来的电话。我按了接听键,耳边响起了雪月老师那亲切的声音:“是刘荣先生吗?你寄来的稿件已被采用,你抽空再给我寄一张近期的生活照片,我配着散文一块刊发。”雪月老师是一名打工作家,在打工写作者的心里,她是一位知心姐姐。接到她的电话,我激动颤抖着身子,半天也说不出话来。直到挂了电话,我还在怀疑刚才给自己打电话的是不是雪月老师。可那个号码就是《江门文艺》编辑部的,不是雪月老师,又还会有谁给你打电话呢?
那天晚上,我请假没有加班,从箱底翻出新衣服穿上,去理发店理了发,清清爽爽地去照相馆照相。我坐在椅子上一直开心地笑着,那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寄出照片后,我收到了雪月老师的来信:“你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试着写一些长篇幅的作品,只有多写才会进步。多写身边的人和事,题材要有现实意义。我给你留下一些文友的联系方式,他们离你们的工厂不远,望你有空多和他们交流。”至今我还保存着雪月老师写来的书信,隔三差五翻出来阅读。在荆棘丛生的文学道路上,她给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因为《江门文艺》,因为雪月老师,江门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城市,是我时常向往和挂念的地方。
雪月老师的教诲,时刻铭记心底,让人一辈子无法忘记。我用粗糙的手握着钢笔,一笔一画地写,争取写出一些透着泥土芳香的作品,不让编辑老师和读者朋友失望!
我的枕头边,堆满了一本本《江门文艺》。床头放不下,就用报纸包好,放进木箱,是那一本本杂志陪着我度过了一个个漫漫长夜。每次读着《江门文艺》,那些风雨兼程的打工生活就充满了浓浓的暖意。原以为《江门文艺》会一直陪着我共同面对打工岁月中的风风雨雨,可我一点也没有想到,20**年1月开始,再也见不到这位老朋友的面了。
那是20**的1月,我像往常那样去报刊亭买《江门文艺》,尹社长在《相约在前方》一文中深情地写到:“从1月刊开始,我们在期刊市场上再也见不到我们曾经熟悉的《江门文艺》(打工、生活)杂志新一期出现了……”我不敢相信《江门文艺》就要停刊了,她是万万千千打工者的精神食粮,她陪着万万千千的打工者走过多少寂寞和冰冷的夜晚,她就是一位患难与共的朋友,让我在漫长而无奈的打工岁月中不再寂寞。可今后的日子再也见不到她的面了,我怎能不伤心呢?打工的朋友们怎能不难过呢?
捧着最后一期《江门文艺》来到国道边的文化广场上,我没有翻开,望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一直发呆。直到夜深人静,我才软绵绵地回到简陋的出租屋。我从床底拉出一大箱珍藏多年的《江门文艺》,一本本仔仔细细地翻看,把翘角的地方轻轻地抹平。看着看着,想起《江门文艺》陪着自己走过的那些日子,想起平易近人的雪月老师,想起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感动和温暖的作者,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怎么也擦不干……
与书相伴的日子散文
与书相伴的日子淡雅温馨,没有浓墨重彩和艳丽芬芳,却如幽兰般发出幽幽的清香。缓缓地打开书页,字里行间出现了一个博学的精灵,他会给你讲好多故事。跟着古老的故事你会穿越几个世纪回到那些远古的年代,去观赏那些年代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跟着遥远的故事你会飞越高山和大洋去到那些神秘的国度,去看那些地方的人是怎样劳作生活的。他仿佛是一个魔术师在你面前展开了未知世界的一副画卷,让你领略古老的风情和异域的美丽。他还会和你聊生活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好人也有坏人,聊他们又是如何思考问题怎样做事的!当你累了困了的时候,他会安静地躲开你,不会喋喋不休地缠着你,就像一位自重自爱的谦谦君子!
与书相伴的日子很少烦恼,他不会和你产生矛盾,他也不会让你疙疙瘩瘩的心里不舒服。他不会让你生气,更不会让你因为看不惯而郁闷。他只是孜孜不倦启发和引导你,你从他那里得到了取之不尽的知识的养分,壮大了你的精神,滋养着你的灵魂!
书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教授传授你很多的知识;书就像一位儒雅的君子既不张狂也不卑琐总能与你和平共处;书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向你讲述着那些经久的故事;书就像一位贤淑的女子温和而又含蓄呵护着追求知识的孩子们。
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安静而平和的,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充实而温馨。与书相伴的日子是恬淡而充实。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信息满天飞的时代;这是一个丰满而快捷便利的时代。在这个现代化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节奏快效率高,但这个时代的人们同样变得浮躁而缺少了耐心。是的`,现代人能静下心来去看书阅读的已经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式的浏览,比如:微信、短信、网页微博等等。阅读方式的变化,也许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人们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短平快起来。但这也让好多人失去了读书的耐心,能够细细品读书籍的人越来越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台阶,书籍记述了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过程。而现代传媒更注重的是事物发展的结果而或略了过程。就像现代人热衷的旅游一样,我们的好多同胞都喜欢去世界各地看看,而中国式旅游的特点就是注重去那里,在那里你究竟了解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却不是太注重太注重!现代旅游和现代信息一样短平快都属于一种快餐模式。而阅读却是注重体会和品味整个过程一种传统餐!
与书相伴的日子虽然不像古人说的那样: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充实而快乐的!
与煤油灯相伴的日子散文
当夜幕降临,那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装饰灯、路灯、照明灯汇成一片灯的海洋。翘望这绚丽多姿的灯光长河,我的视觉渐渐模糊了。朦胧中,一盏煤油灯又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
1968年我下乡到辽宁岫岩山区,到了青年点才知道农村没有电,顿时傻了。好在生产队给我们准备了煤油灯,从此开始了原始的农村生活。
煤油灯,我们从来没用过。看着挺亮,稍微离远一点就看不太清楚了,那时社员们下工回来,吃完饭就睡觉了。而我们还得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有时还要写信,所以睡的晚,灯油也费。有的时候一不注意没有油了,干烧捻,经常是捻烧没了,灯罩燻黑了。不知啥时,玻璃灯罩也碎了。我们就那么用,油烟都吸进了鼻孔,早上擤出鼻涕都是黑的。
为了省煤油,我们向老乡学习,自制简易煤油灯,随便找个小瓶,灌上油,把捻泡在油里,然后把浸油的捻拖到瓶边,点上火,就可以用了。这种煤油灯简易、方便还省油,就是油烟大,灯亮小,晚上吃完饭,大家头对头,趴在桌上写信、做针线,只要有人大声说话或咳嗽,灯就被“扑”灭了;有人说句笑话,大家哈哈一笑,得,灯又“笑”灭了,我们索性先不找火柴点灯,在黑暗中笑个够;有人铺被,嗨,灯又灭了。这小小煤油灯真成了“祖宗”,得小心翼翼地供奉着。时间久了,大家慢慢习惯了,说话小声小气,想笑先捂住嘴,铺被前,先把它“请”到炕对面的箱柜上,被也轻拿轻放,都怕把煤油灯“吓”灭了。
渐渐的我们也入乡随俗,只要没有像写信这样需要点灯的事,就尽量不用煤油灯。夏天,借着月光在院子里聊天、唱歌、讲笑话;冬天,像老乡一样,吃完饭就把灯吹灭,大家围坐在炕上,摸黑闲侃,回忆在校生活,回忆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有的同学想家还哭了;赶上农忙季节,经常是倒头就睡,根本也不用煤油灯。
我回城后的第二年,听同学说生产队通电了,当晚,山村沸腾了。如今40年过去了,那个偏僻的山村有的老乡家还置上了电话、电视、电冰箱——抚今追昔,眼前那煤油灯的烟火就像昨夜发生的事情,许多往事在忽明忽暗的火苗中显现,蹉跎的岁月,蹉跎的人生,使我依然怀念在农村插队的日子,因为它让我成熟,让我懂得了人生,虽然失去了许多,但也收获了许多。
《新绿》——它从第一次出版至今,已有了。可以说,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了。
而我与《新绿》第一次见面,可以说是纯属意外。那时,我只是个小学生。有一天,我去表哥家玩,看见表哥正在做作业,便没去打扰他。可我实在闲得无聊,就四处翻翻有什么好玩的。这时,一本书页已经略显发黄,但保存得还算完好的书映入我的眼帘。我拿下来一看,只见封面左侧画着一轮火红的朝阳,虽然说是一幅画,可仍然显得十分耀眼。朝阳下垂着几条柳枝,柳枝末端微微翘起,似乎有一种风徐徐吹过。那柳枝间还穿插着几只洁白的鸟儿,显得十分快活。而封面右侧则十分工整地印着“新绿”二字。这新印的封面立马提起我的'兴趣来。
我慢慢翻开书来,忽然一阵有如保存多年的上等木材的香味扑面而来,这一下使我感觉清新了许多。我翻动着书页,看见上面一个个作文题目和学生的姓名,我这才明白这本书原来是一本优作选。我仔细翻阅着里面一篇篇佳作,不知不觉就被吸引住了,里面的作文写得太精彩了。突然,一个同学的名字出现在里面,我认真品味着她的文章,“嗬!写得太棒了!”我不禁脱口而出。看着里面一篇篇佳作,我不禁奢望起如果我自己的文章也出现在里面,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我开始试着向《新绿》投稿,一次次地把我的文章投向《新绿》,希望可以在上面看到自己的文章。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新绿》也出了一期又一期,而我始终没看到我的文章。后来,我开始总结原因。我不停拿着我的文章给老师看,希望她能给我点建议,可老师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要想写好文章,就先读好文章。”嗯,对呀,老师说得没错,我要先读好文章,才能写好文章。于是,每当我拿到新一期《新绿》,我就要先仔细品读里面的文章。久而久之,我长大了,《新绿》也长大了,在这期间,我的作品也慢慢瓜熟蒂落。
与《新绿》相伴的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同时也在和《新绿》一同成长。就像第一期《新绿》里所说的,“新绿是报春的使者,它不畏风寒,积蓄着浑身的力量在枝头搏击”。
与大海相伴的日子
与大海相伴的日子作者: 小雨点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听到这优美动听的旋律,我就对大海充满了向往。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随父母来到了久负盛名的舟山群岛游玩。
我们游玩的是舟山群岛的东沙海域。站在海边,放眼望去,大海广阔无垠,海面上呈现一片神秘莫测的蔚蓝色。浪花像顽皮的孩子,嬉戏着,追逐着奔向岸边。我穿着游泳衣,拿着游泳圈,第一次与大海“亲密接触”。我慢慢地走进海水中,呀,冰冷冰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不过过了一会儿,我就适应了。我戴着游泳圈,身体半浮在海面上,脚能够着水底。一个浪花扑面而来,我猝不及防,一个踉跄跌倒在水里,喝了口咸咸的海水。有了这次经验,等浪花再扑过来时,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身体钻在游泳圈里,整个人完全浮在水面上。不一会儿,一个海浪扑来,蓝蓝的海水将我整个儿托起,我感觉像躺在大海妈妈的摇篮里,舒服极了。正当我享受着婴儿般的待遇时,一个大浪咆哮着向我打来。“啊!”我一声尖叫,人已经被甩过去好几米远了呢。不过,有惊无险。我依然尽情地在海水中嬉戏。
海边有许多游人。有些小孩子也和我一样在和浪花嬉戏。当浪花来临时,他们猛地一跃起,浪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轻吻了一下沙滩,又迅速地退了回去。有的游客在沙滩上捡贝壳,如果找到一块,就会惊喜地叫起来,引得许多人去看。有的游客玩累了,就在遮阳伞下休息,尽情享受阳光和海风的洗礼。还有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打沙滩排球呢,他们兴奋地喊叫着,玩得不亦乐乎……
住在舟山群岛的日子,我每天都要去海边,尽情享受大海带给我的快乐。可是,“与海相伴,终须一别”。游程结束,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舟山群岛,告别了令我陶醉的大海。至今,我仍怀念那与海相伴的日子。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啊,书是早晨灿烂的朝阳,书是雨后缤纷的彩虹,书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书是开阔视野的窗户。我也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迷,书,一直伴我成长。
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认识的字没几个,却有个小癖好,就是每天晚上睡前,都要爸爸妈妈给我讲一个故事,要是不给我讲,我就会大哭大闹,直到他们给我讲了,我才肯消停下来,还会破涕为笑。到了现在,我依然喜欢看书,尽管家里被我看过的书都已经堆积成山了,我还老是催促爸爸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当然了,我看书可不是白看的,我每看一页书,都会用笔把那页书上的好词好句给划下来,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记忆。每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我都会跑到自己的小房间里,抽出一本书,全身心地读起来,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的事情都会被我抛之脑后。在我的脑海里,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因为一本书差点和妈妈发生冲突。我十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晚上,大概已经十点多了,可我仍窝在被窝里看书,当妈妈出来上厕所的时候,看见我房间里的灯还亮着,就推门进来催促我睡觉,而我却胡乱应付了一声,妈妈还以为我不久就会睡觉,于是就和我说了一声晚安,便放心离开了。
当妈妈再次来上厕所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但我还在看书,妈妈就关切地对我说:妍妍已经十一点多了,你该睡觉了。等我把这章看完。我依然心不在焉地回答道。我还不清楚你的性子啊,你说等你把这章看完,可你把这张看完后肯定会接着看下去的。妈妈开始不耐烦起来了。不会的!我的脾气也开始暴躁了起来。突然,妈妈一把抢过我的书,这本书我没收了,你赶快给我睡觉!火冒三丈的冲我吼道。此时我也已经暴跳如雷了,我跳了起来,向妈妈喊到:这时我的书,你有什么资格没收!那这本书是谁给你买的!妈妈把书放在我面前,瞪着我说道。我一时语塞,就直接扑过去抢书,但妈妈却灵巧地拿开了,我还差点要摔倒了,之后我试了好几次,但结果都还是一样。
这本书我明天就把它扔了,我看你还能怎么样!妈妈说完就快步走向她的房间,还把房门上了锁。此时我的眼睛里已经蒙了一层雾水,我仇视着妈妈离去的背影,跳下床,怒气冲冲地走到被妈妈锁住了的房门前,大声喊道:你快点把书还给我!你快给我回去睡觉!妈妈根本没有理会我说的话。你把书还给我,我就立刻回去去睡觉!我期待地等待着妈妈的答案。好啊,但是你给我保证,以后决不在深夜看书,我就把书还给你。妈妈这次竟然心平气和地回答了我!好好好,那你快把书还给我。我迫不及待想要回我的书了。嘎姿。门打开了,妈妈把书还给我了。妈妈,对不起,今天晚上我不是故意要和你赌气的,我只是……说着说着,我便抽噎了起来。好了好了,不哭了,快去睡觉吧。妈妈把我抱入怀里,温和地对我说。
等我第二天早上醒来,竟发现我的怀里还抱着书。
朱明泽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题记
夜,深沉而不可寻,柔和的月光洒落了一地却无法保留……也许,父亲从来就是少言寡语,只望着窗外夜景朦胧静静地思念,似乎重演着两个人的寂寞……
望着父亲熟睡中的身影,似乎渐渐衰老,而又渐渐暗淡。一曲歌声打破了我的思绪,也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回荡的月色梦幻般悄怆幽邃。蓦然回首时,却哑然――十五年的光阴流水般逝去,却早已不见它的踪影,只留下我与父亲最深刻的过往与回忆。
犹忆当年,父亲用他最有力的肩臂扛起我笨重的身躯,挤过人海苍茫,略显激动的话语响彻我的脑海:“走,我们去看戏。”当万籁俱寂,我听不见戏台的歌声,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他在寒风中急促而沉重的呼吸声,也清清楚楚地望见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令我久久无法忘却。
犹忆当年,我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令父亲劳心焦思。40度的高烧令父亲心急如焚,他小心翼翼地抱起我,神色匆匆跳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路风驰电掣般往医院冲去。我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背上,只听见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别害怕。”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整夜地守在医院门口,直到我脱离危险。
犹忆当年,我跟着父亲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父亲总在天刚破晓时离去,在月沉星落时回来。自此我极少见着父亲,也分外思念故乡。父亲总安慰我:“以后会回去的。”但我却发现――风似乎吹皱了父亲的容颜,细密的皱纹聚集在父亲的眼角,似乎永远也不会散去。
也许,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能望见光明,而最明亮的星星,就是父亲汇集了一切的短暂话语。
我渐渐地走向父亲。的确,日益佝偻的背,看不到一丝年轻的身影,古老的岁月吞噬着他的肉体,深邃的皱纹点点雕刻在前额的两旁,紧闭的深瞳略显沧桑。我拾起一本散落在床头的笔记,似乎是父亲十年前记下的,轻轻翻开两页:
11月8日
孩子在今天终于出生了,我望着他,似乎照映着我小时的影子,许久不能离开,因为我早己祈盼着他的到来。
笔记也将自此开始,用以纪念孩子的生活旅途。
5月10日
我似乎无法陪伴他度过他的童年生活,但人世沧桑,我会永远记着。
10月1日
岁月无情,十年春秋将至,孩子已渐渐长大,但我还未老去,我将永远默默注视着他的长大。
12月31日
与孩子的话越变越少,至此我已不再继续,免得黯然神伤。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早已湿润,与父亲相伴的日子越变越远,我不愿回忆过往,只愿好好把握今后的时光。
哦,夜仍然如此深沉,如此寂静,但父亲却已渐渐老去,一路的沧桑,或许使你更加悲伤。但自此开始,父亲,我将更加孝顺。
指导教师:岳增展
与什么相伴的日子作文
《与跑道相伴的日子》
坚持,就是胜利
——题记
一
“预备——砰!”随着裁判一声枪响,我和同学们像一群骏马一样驰骋在体质测试1000米的跑道上。“加油,米饭,加油,米饭……”场外的加油声、呼喊声、打气声,接连不断,就连校园外的妈妈也在不住地呼喊着:“加油,相信自己,你一定行!”想着妈妈期待的眼神,听着同学们热情的呼喊,我的心里暖暖的',便有了跑下去的动力。
二
我的思绪飘回了一年前。
在小学校园里,那是我第一次做如此长途跋涉的“旅行”——跑1000米。在烈日炎炎的下午,发令枪在耳边刺耳地“尖叫”起来,我慵懒地蹭出起跑线。见同学们一个个的跑在了我的前面,我被落下了100米、200米、300米……,我一点儿也不着急,反而跑得更慢了些。“谁让我是个胖子,胖子就要有胖子的样子,反正我学习成绩好,体育不好也没关系的。”我心里暗暗想到。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1000米我跑了6分半,全班倒数第一,我感到脸上有点儿发烧。
三
我毕竟是“腹有米饭肚子大”的胖子,体育训练这种事自然而然会跟随着美食一起消失在我的肚子里,不久,我就把6分半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但妈妈不会忘,她从我6分半的那天起就下定了决心,要来狠狠地折磨我这个胖子——我终于被拉到了体能训练场上,正式开始了与跑道相伴的日子。
一望无际的操场,高耸入云的单杠,满脸杀气的教练——我感觉这不像是训练场,而是杀猪场。终于,在一番垂死挣扎后,我被推到了操场上,开始了痛苦的训练。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这里竟变得如此漫长。经历了跑步、跳绳、拉伸、俯卧撑等一系列洗礼后,大汗淋漓的我终于盼到了教练下课的口哨声。“下周再来啊,回去要认真复习!”教练对我发出了“战书”。我不情愿地点了点头,接着便挪回了家里。
刚到家,妈妈搬来了体重秤:“来,上来称称!”我闭着眼睛,在称上等待着我不愿看到的结果和妈妈那凝重的表情。突然,妈妈惊喜的叫声打破了我内心的绝望:“哎,你瘦了——2两!”我缓缓睁开了眼睛,瞅了瞅称上的数字——真的!虽然只有2两,但足够让我这个胖子欢喜雀跃。我暗下决心:下周我还要去训练!
四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与跑道已经相伴了一年的时光。体能训练让我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虽然我的跑步跟其他同学相比还是那么慢,但至少我已经提高了一分钟,而且我的一分钟跳绳可以突破200个了!
但是,一个月前的突然受伤,让我暂时远离了跑道。我伤心,难过,还有一个月就要体质测试了,我要怎么办?妈妈带我来到了家附近的人才公园,让我慢慢做恢复运动。看着人才公园的蓝色塑胶跑道,看着跑道上一一闪过的身影,我心中的信心和希望又慢慢回来了。我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
五
“加油,米饭,加油,米饭……”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学校体质测试的现场。在红色的跑道上,我带着梦想,带着信念,带着勇气,拔腿向终点跑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尾记
粤剧,又名“广东大戏”或“大戏”,是广东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用人物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而并非旁白叙述,显得更生动、更引人入胜。“相爱”,始于两年前的夏天。
暑假,身为粤剧迷的外婆到家中看护年幼的妹妹。不管何时,外婆身边总会带着一部平板,平板上一定播着精彩绝伦的粤剧,而外婆则在一旁专注地观看或倾听。最初,我对粤剧并不感冒,还擅自给它贴上了“老一代”、“旧时代”等标签,但一次偶然,改变了我对它的贬义看法,并对它产生了好感。
一次,我去上洗手间,却被主卧里的一句掷地有声的“六月飞霜”吸引住了。啥?六月下雪了?我抑制不住好奇心,便到主卧里一探究竟。那是一出《窦娥冤》,我乖乖地坐在外婆身旁,瞪大双眼,全神贯注地盯住平板。只见人物的语气、动作、神态、心理全都溢出了平板,演员们在床前的过道上为我们展现。我惊呆了,嘴巴因惊讶形成了一个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仿佛我已经进入了窦娥的世界,品味着世间的人情冷暖。只见——王少爷见真相就要出现,急出一头汗,脸上满是惶恐之色,一步、两步,他轻轻地走到陪审官旁边,一边凑近他的耳朵说了一句“你懂的”,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锭金元宝,放入陪审官的手中,一脸坏笑,而陪审官脸上也是充满奸诈。我心头一寒,这下窦娥是真的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我心头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深叹一口气,有感而发,说道:“高官压榨百姓,百姓苦啊。”顿时,心中百感交集,有对粤剧的喜爱,有对演员的敬佩,有对高官的痛恨,也有对百姓的同情。
如果说《窦娥冤》将我对粤剧的喜爱之门打开的话,那《文武绣球》一定是将我拉入大门并踏上阶梯的。
在《文武绣球》中,习武的明玉与梅香爱恋,而他习文的弟弟玉明则与云柔爱恋。剧中洋溢着幽默谐趣,其中有不少情节令我捧腹大笑,粤剧之趣在其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笑之中,表达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
从《窦娥冤》的悲伤到《文武绣球》的欢乐,粤剧之美、粤剧之华、粤剧之趣都让我对粤剧的喜爱加深,那段与粤剧相伴的日子是充实的、美丽的。
★ 与书相伴的日子
★ 散文杂志
★ 与你牵手相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