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川中红层区地下水特征及勘探开发方法探讨(共含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花间霸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川中红层区地下水特征及勘探开发方法探讨
文章从川中红层区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川中红层区地下水分布与富集规律、水质、地下水流场和动态变化等特征,指出了川中红层区地下水勘探开发的`意义及勘探方法,并探讨了在这些地区进行地下水勘探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作 者:苏培东 文敏 袁勇 SU Pei-dong WEN Min YUAN Yong 作者单位:苏培东,SU Pei-dong(西南石油大学资环院,四川,新都,610500)文敏,WEN Min(四川省南充市国土局,四川,南充,637001)
袁勇,YUAN Yong(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500)
刊 名:水文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年,卷(期): 27(4) 分类号:P641.7 关键词:地下水 红层 川中地区 勘探开发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红层区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
红层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及近年污染日趋严重,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针对红层区水文地质特点,合理选择物探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是水文地质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着重介绍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红层区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结合各装置实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明了高密度电法应用在红层区地下水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作 者:任妹娟 曹福祥 REN Mei-juan CAO Fu-xia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 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 08(5) 分类号:P64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 红层区 地下水勘查川东北HL长兴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川东北HL长兴组有着良好的.油气潜能,通过对试油资料的分析,发现长兴组的工业产层主要分布在构造高点的HL1井,HL4井,HL8井,HL10井4口探井上.以此为切入点,探寻构造高点优质储层发育的成因,深入分析储层平面展布及纵向连通的规律性,并结合储层物性特征以及沉积相带研究,划分出三类储层,指出Ⅰ类和Ⅱ类储层分布区为有利勘探区,对勘探部署有参考意义.图6表2参8
作 者:毛成栋 胡素云 汪泽成 王铜山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刊 名: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9 32(4) 分类号:P624 关键词:长兴组 储层 构造高点 沉积相 有利区预测川中须家河组储层测井评价基础、方法和技术研究
以包-界地区大量岩心分析和岩心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物理基本性质和特征,包括岩性、物性、电阻率、核磁共振、(常规和恒速)压汞毛管压力、电镜及薄片等.包-界须家河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天然气)储层.由于微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的差别,导致T3X2段储层孔隙性相对较高、而T3X4、T3X6段储层渗透性相对较好.测井渗透率和饱和度模型的'建立,要考虑储层的分段性.由于T3X2段储层含高CEC含量的I/S混层矿物,在T3X2段储层用淡水泥浆钻井、完井及压裂等更容易造成储层伤害,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钻井液流体矿化度以减少储层的水敏性伤害.由于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高而储层温度较低,须家河组储层粘土附加导电性质可以不予考虑.
作 者:毛志强 王兆年 金燕 周维娜 刘兴刚 谢冰 MAO Zhi-qiang WANG Zhao-nian JIN Yan ZHOU Wei-na LIU Xing-gang XIE Bing 作者单位:毛志强,周维娜,MAO Zhi-qiang,ZHOU Wei-n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王兆年,金燕,刘兴刚,谢冰,WANG Zhao-nian,JIN Yan,LIU Xing-gang,XIE Bing(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刊 名:测井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WELL LOG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31(3) 分类号:P631.84 关键词:测井解释 储层评价 岩石物理性质 上三叠纪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岩溶储层地震反射波场特征及多场信息预测-以塔中Zh1井区为例
针对在塔中地区Zh1井5 000m以下奥陶系鹰山组钻遇的一套白云岩岩溶储层厚度小(≤7m)、波阻抗差小(≤717kg/(m2・s))、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首先从地震正演模拟出发,模拟了在实钻井条件下以及当岩溶储层孔缝洞内充填物性质发生变化时的'地震波场响应.结果显示这套岩溶储层在叠加剖面上绕射波比较发育,在叠后深度偏移剖面上呈现出峰-谷-峰似串珠状的反射特征,且随着充填物性质或流体含量的增多,其串珠状反射强度明显增强.据此,利用研究区的三维叠后时间偏移资料,采取有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方法和技术,提取出引起岩溶储层发育的不同地质场源的地震特征信息,如反映地震波场能量大小的振幅属性,反映速度、密度变化的波阻抗信息,古裂缝分布场信息和古地貌信息等,共同对这套岩溶储层的优势发育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岩溶储层的优势发育区主要分布在三维区域的中西部,并且在发育区内地震剖面的显示特征与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相一致,从而证实了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作 者:杨风丽 程海生 董良国 邹森林 YANG Feng-li CHENG Hai-sheng DONG Liang-guo ZOU Sen-lin 作者单位:杨风丽,程海生,董良国,YANG Feng-li,CHENG Hai-sheng,DONG Liang-guo(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邹森林,ZOU Sen-lin(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中国岩溶 ISTIC PKU英文刊名:CARS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26(3)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奥陶系 岩溶储层 地震正演模拟 多场信息预测 塔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