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诗词谚语(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客厅春游”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端午节诗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音,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端午节歇后语】
端午节卖月历D---过时了
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
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诗:
端午节,划龙船,汩江两岸笑语喧。
赛龙船,吊屈原,屈原投江在今天。
屈原投江在今天,粽子撒向水深渊。
划起龙船来竞赛,招来英魂返人间。
杉木船子溜溜尖,龙船划向前。
三闾大夫是屈原,投江在今天。
我和你来划龙船,河里捞屈原。
粽子撒到深水里,捞了两千年。
竞渡相传为汩罗,不能止遏意无他。
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楚人遗俗阅千年,箫鼓喧呼斗画船。
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
大夫壯志與天齊,人民萬代懷念你。
你受奸賊多少冤?你受懷王多少屈?
為國捐軀投汨羅,船游江心來找你,
招你魂魄歸故國,招你魂魄歸三閭
屈大夫哟,听我说哟,嘿嗬———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
东不可往啊,东有弱水无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豹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
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勿须问,楚国好天地……
童谣:
(一)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
(二)
蒲剑艾旗忙半日,分来香袋与香球。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
(摘自周作人诗、丰子恺画、钟叔河笺释《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五月五,端午节,外婆叫我去做客。
舅妈叫我包粽子,舅舅叫我编竹船。
竹船好,粽子多,粽子坐船漂过河。
漂过河,做什么?把屈原爷爷救上河。
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下水闹罗江。
朝拜屈原一炉香,年年五谷用船装。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
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端午节的谚语和诗词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1、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2、蛤蟆蝌蚪躲端午。
3、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4、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6、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7、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8、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9、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10、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11、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12、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13、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14、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15、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3、蛤蟆蝌蚪躲端午。
4、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5、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6、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7、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9、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10、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
1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12、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13、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节卖菖蒲 。
14、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
15、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16、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17、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1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洗午时水,无肥亦担ㄆ亮)。
午时水洗目H,明到若乌秋。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蛤蟆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W,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拓展:跟端午节有关的经典古诗名句: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歇后语
端午节吃饺子 ―― 与众不同
端午节卖历书 ―― 过时货
过端午的龙头 ―― 光耍嘴,
癞蛤蟆躲端午 ――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吃粽子 ―― 皆大欢喜
端午节后布谷叫 ―― 过时啦(比喻迟了。)
端午节划龙舟 ―― 载歌载舞
端午节拜年 ―― 不是时候
端午节包粽子 ―― 有棱有角
[端午节谚语]
关于端午节相关谚语
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端午节相关谚语,快来看看吧。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关于端午节经典谚语大全
1.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3.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4.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5.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6.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7.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8. 五月节,小哒埠。
9.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10.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11.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12.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13.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14.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15.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6.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17.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18.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19.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0.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21.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22.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23. 端午节卖菖蒲。
24.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25. 蛤蟆蝌蚪躲端午。
26.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27.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28.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29.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30. 蛤蟆蝌蚪躲端午。
31.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32.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3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34.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35.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36.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37.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38.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39.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40.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41.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42.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43.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44.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45.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46. 端午节卖菖蒲。
47.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48.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49.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50.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51.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52.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53.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54.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55.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56.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57.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58.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59.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60. 五月节,小哒埠。
61.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62.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63.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64.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温州)
65.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66.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67. 五月节,小哒埠。(广东潮汕)
68.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69.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70.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1.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江西)
72.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73.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74.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南京)
75.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福建)
76.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77.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福建)
78.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79.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80.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81.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82.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
83.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84.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85.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86.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端午述怀
宋 白玉蟾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着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彩系臂,家家御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令我休噫气,作诗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寥间,
免使在世赋辛酸。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北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
南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
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
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
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
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
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 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相和歌辞 江南曲
唐 张籍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江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
宋 苏辙
人生逾四十,朝日已过午。
一违少壮乐,日迫老病苦。
丹心变为灰,白发粲可数。
惟当理锄,教子稷黍。
谁令触网罗,展转在荆楚。
平生手足亲,但作十日语。
朝游隔提携,夜卧困煮,
未歌《棠棣》诗,已治刍灵祖。
士生际风云,富贵若骑虎。
奈何贫贱中,所欲空龃龉。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有离骚在世间。
早起观雨
宋 张耒
雨叶风枝日夜长,东园密欲生光。
可怜积雨过初暑,更转余寒入晓凉。
蚕事已成家媪喜,麦畦初泼老农忙。
彩丝结缕催端午,又见黄头鼓楫郎。
点绛唇
宋 张孝祥
萱草榴花,画堂永昼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金缕曲/贺新郎
宋 刘辰翁
锦岸吴船鼓。问沙鸥、当日沈湘,是何端午。长恨青青朱门艾,结束腰身似虎。空泪落、婵媛女。我醉招累清醒否,算平生、清又醒还误。累笑我,醉中语。黄头舞棹临江处。向人间、独竞南风,叫云激楚。笑倒两崖人如蚁,不管颓波千屡。忽惊抱、汨罗无柱。乃渔歌斜阳外,几书生、能办投湘赋。歌此恨,泪如缕。
金缕曲/贺新郎
宋 刘辰翁
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雨,前歌後舞。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正未卜,阴晴同否。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新治足,旧民苦。扁舟浩荡乘风去。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又过了、午年端午。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重归衮,到相圃。
忆秦娥
宋 陈与义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人娇
宋 苏轼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EX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现代)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已酉端午/(现代)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浣溪沙・迎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端午/(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 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临江仙・端午/(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忆秦娥・端午/(宋)陈与义】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齐天乐・端午/(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端午/(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念奴娇・端午/(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端午/(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端午/(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b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端午/(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朝中措/(金)元好问】
年年重五近佳辰。蒲艾一番新。满酌九霞香酝,寿君两鬓长春。
闺中美秀如何,赋得林下精神。早办□□布袄,共为云水闲人
★ 端午节谚语
★ 端午节 诗词
★ 端午节诗词
★ 端午节诗词佳句
★ 端午节诗词两首
★ 于端午节的诗词
★ 端午节的诗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