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端午节的诗歌和谚语(共含10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拉宁波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浣溪沙(和蒋丞端午竞渡)
宋代:李弥逊
箫鼓哀吟乐楚臣。牙樯锦缆簇江D54E。调高彩笔逞尖新。
海角逢时伤老大,莫辞卮酒话情亲。与君同是异乡人。
南歌子(端午二首)
宋代:王之道
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一尊菖歜泛清醇。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
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莲花衫子入时新。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夏云峰(端午)
宋代:曹勋
五云开,过夜来、初收几阵梅雨。画罗携芳扇,正喜逢重午。角黍星团,巧萦臂、龙纹轻缕。细祝降福天中,列箫韶歌舞。
薰风凉殿开处。称绡裙雾縠,莲步俦侣。翠铺交枝艾,便手香微度。菖丝浮玉,向台榭、留连欢聚。笑语。自有冰姿消烦暑。
贺新郎(端午和前韵)
宋代:勿翁
庭外潇潇雨。对空山、再度端阳,悄无情绪。旧日文君今瘦损,寻旧曲、不成腔谱。更不周郎回顾。尚喜庭萱春未老,捧蒲觞、细细歌金缕。儿女醉,笑还语。
醉余更作婆娑舞。又谁知、灵均心事,菊英兰露。最苦当年哀郢意,因甚夫君未许。却枉使、蛾眉见妒。在再章台才十载,笑关河、失报应旁午。愁读到,楚辞句。
摸鱼儿(和中齐端午韵)
宋代:刘辰翁
醒复醒、行吟泽畔,焉能忍此终古。招魂过海枫林暝,招得魂归无处。朝又暮。但依旧,禁街人静冬冬鼓。画般沈雨。听欸乃渔歌,兴亡事远,咽咽未能句。
君且住。能歌吾不如汝。悠悠鼓枻而去。沧洲揽结芳成艾,唤作张三李五。羌自苦。更闲却,玉堂端帖多多许。无人自语。把画扇鸾边,香罗雪底,题作午年午。
菩萨蛮(端午)
宋代:梅窗
玉钗松鬓凝云绿。绿云凝鬓松钗玉。双翠碍枝长。长枝碍翠双。
色丝添意密。密意添丝色。红映袖纱笼。笼纱袖映红。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代: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芰荷香(端午和黄玉泉韵)
宋代:赵以夫
倚晴空。爱湖光潋滟,楼影青红。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
天上菖蒲五色,倩掺掺素手,分入雕钟。新欢往恨,一时付与歌童。斜阳正好,且留连、休要匆匆。应须倒尽郫筒。归鞭笑指,月挂苍龙。
醉蓬莱(端午)
宋代:赵长卿
见浴兰才罢,拂掠新妆,巧梳云髻。初试生衣,恰三裁贴体。艾虎宜男,朱符辟恶,好储祥纳吉。金凤钗头,应时戴了,千般忔戏。
那更殷勤,再三祝愿。斗巧合欢,彩丝缠臂。刻玉香蒲,泛金觥迎醉。午日熏风,楚词高咏,度遏云声脆。赤口白舌,从今消灭,诸余可意。
念奴娇(端午酒边)
宋代:陈著
雨帘高卷,见榴花、应怪风流人老。是则年年佳节在,无奈闲心悄悄。巧扇风轻,香罗雪湿,梦里曾看了。如今溪上,欢盟分付年少。
遍是眉好相宜,呼儿扶著,把菖蒲迎笑。说道浮生饶百岁,能有时光多少。幸自清贫,何妨乐趣,谱入瑶琴调。杯杯酒满,这般滋味谁晓。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蛤蟆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午时水饮一嘴, 较好补药吃三年 。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端午节卖菖蒲 。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李嘉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荆门行
王建
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
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
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肤耳边鸣。
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
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
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
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
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
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
谁家丹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
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
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
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
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
1、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2、蛤蟆蝌蚪躲端午。
3、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4、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6、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7、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8、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9、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10、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11、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12、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13、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14、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15、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3、蛤蟆蝌蚪躲端午。
4、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5、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6、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7、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9、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10、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
1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12、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13、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节卖菖蒲 。
14、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
15、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16、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17、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1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洗午时水,无肥亦担ㄆ亮)。
午时水洗目H,明到若乌秋。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蛤蟆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W,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拓展:跟端午节有关的经典古诗名句: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歇后语
端午节吃饺子 ―― 与众不同
端午节卖历书 ―― 过时货
过端午的龙头 ―― 光耍嘴,
癞蛤蟆躲端午 ――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吃粽子 ―― 皆大欢喜
端午节后布谷叫 ―― 过时啦(比喻迟了。)
端午节划龙舟 ―― 载歌载舞
端午节拜年 ―― 不是时候
端午节包粽子 ―― 有棱有角
[端午节谚语]
关于端午节相关谚语
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端午节相关谚语,快来看看吧。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关于端午节经典谚语大全
1.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3.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4.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5.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6.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7.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8. 五月节,小哒埠。
9.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10.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11.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12.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13.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14.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15.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6.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17.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18.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19.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0.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21.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22.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23. 端午节卖菖蒲。
24.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25. 蛤蟆蝌蚪躲端午。
26.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27.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28.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29.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30. 蛤蟆蝌蚪躲端午。
31.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32.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3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34.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35.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36.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37.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38.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39.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40.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41.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42.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43.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44.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45.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46. 端午节卖菖蒲。
47.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48.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49.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50.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51.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52.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53.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54.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55.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56.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57.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58.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59.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60. 五月节,小哒埠。
61.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62.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63.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64.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温州)
65.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66.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67. 五月节,小哒埠。(广东潮汕)
68.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69.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70.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1.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江西)
72.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73.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74.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南京)
75.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福建)
76.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77.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福建)
78.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79.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80.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81.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82.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
83.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84.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85.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86.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 春节的诗歌和谚语
★ 端午节谚语
★ 端午节诗词谚语
★ 谚语和歇后语
★ 歇后语和谚语
★ 和雨的谚语
★ 和夏天的谚语
★ 和鲜花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