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Unit 19 Food and drink练习(共含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ou西mu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内容
对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练习。
教学目标
1、 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 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方法
整理与练习
教具准备
写复习题用的小黑板、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学生动手摆圆片,一个同学横着摆,一个同学竖着摆。
横着摆:每排摆个,摆4排。
竖着摆:每列摆4个,摆5列。
(2)提问:
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20个圆片)
如果用加法计算,你该怎样列式计算呢?[5+5+5+5=20(个) 4+4+4+4+4=20(个)]
板书:5+5+5+5=20个
4+4+4+4+4=20(个)
(3)教师指着5+5+5+5=20,提问:
这个加法算工表示几个几相加?(4个5相加)
可以怎样写乘法算式?[5×4=20(个) 4×5=20(个)]
板书:5×4=20(个) 4×5=20(个)
乘法算式中的4是怎么来的?
在乘法算式中,“5”叫什么数?(5叫乘数)
“4”叫什么数?(4也叫乘数)
“20”叫做什么?(20叫做积)
5×4=20这个算式该怎么读呢?(5×4=20读作5乘4等于20)
4×5=20这个算式该怎么读呢?(4×5=20读作4乘5等于20)
(4)教师指着4+4+4+4+4=20,提问:
这个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5个4相加)
可以怎样写乘法算式[4×5=20(个) 5×4=20(个)]
乘法算式中的5是怎么来的?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说每个算式各有几个几相加。
(1)2+2+2+2+2 ( )×( ) ( )×( )
(2)4+4+4+4+4+4 ( )×( ) ( )×( )
(3)6+6+6+6+6+6+6+6( )×( ) ( )×( )
3、读出下面各个算式,并用圆片摆一摆。
(1)3×4=12 (2)4×2=8 (3)6×3=18
二、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1、投影出示挂图。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教师提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板书: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你是怎样计算的?[5×3=15(个) 3×5=15(个)]
板书:5×3=15(个) 3×5=15(个)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每件衣服有5个扣子,有3件衣服,求一共有多少个扣子,就是求3个5相加得多少,求3个5相加得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连一连
(小黑板出示)
2+2+2+2+2+2 5×3 4个6
3+3+3+3+3 8×2 6个2
6+6+6+6 6×2 3个5
8+8 6×4 5个7
7+7+7+7+7 7×5 2个8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
练习liàn xí[释义]①基本义:(动)反复学习;以求熟练。~武艺。(作谓语)
②(名)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等。
[构成] 并列式:练+习[例句] ~题。(作定语)交~。(作宾语)(3)总复习(三)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化聚。
2、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整理
(1)“千米”“吨”的复习。
① 按顺序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提问:对于这些单位间的关系你有哪些了解?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1000 1000
质量单位:吨 ← 千克 ← 克
②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米 8000千克()吨
15千米15米=()米 2900千克=()吨()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各题化聚的思考过程。
③ 用多种方式表述划横线的部分。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500米。
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5吨50千克
④ 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A、6040千克 6吨400千克 6吨4千克
B、8千米 8001米 8千米100米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复习。
① 引导学生说说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哪些了解?
②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名称 图形 特征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
()
正方形 □()
③ 计算下列个题的周长。
A、 长28米,宽25米。
B、 边长35分米
C、 长8米,宽15分米
2、 综合练习
(1) 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多少圈才是4千米?
(2)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4米。一条短边靠院墙,其他三边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3) 剪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哪一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3、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词语。
(2)学生说读词语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题词语告诉学生变调的规律:两个第三声相连,前一个第三声字改读第二声;三个第三声字相连。前两个第三字都改成读第二声。
(1)教师范读。
(2)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纠正读音。
4.反馈。
(1)学生说变调规律。
(2)学生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改正句中用错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例句。
(2)给“大得很”换词,使学生明白仅凭这类词,还不足以使句子具体。
(3)引导学生明白“一眼望不到边”,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到什么程度。
(4)学生讨论:该句还可能怎么填?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要紧紧抓住句中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1)学生尝试填句子。
(2)学生“开火车”读自己所填的句子。
(3)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4)老师设计巩固练习。
夫子庙的灯真多啊,――――――――――――。
小东非常聪明,――――――――――――――。
4.反馈。
逐题讨论,教师注意纠正。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病句。
(2)三位学生上黑板练习,其余学生自行修改病句。
(3)讨论板演的作业。
(4)教师归纳改这类病句的步骤:先计句子,找出用错的词语,然后选择意思较为接近的合适的词语来替换,最后读一读,看换上的词语是否恰当。
3.反馈。
(1)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可以订一个读书策划。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切。()
(2)逐题讨论巩固练习,确定正确答案。教师及时矫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
2.讲《水浒》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1)每四人一小组,在小组内讲《水浒》故事。
(2)每组派代表在讲台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有表情。
(3)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评议。
(3)鼓励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三)练写毛笔字(略)
1、分析写法。
2、练写。
《练习六》教学设计
《练习六》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座位的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
(2)选择《水浒》中一个精彩的或者说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练习有表情地讲故事。
2.审题。
(1)教师简介《水浒》,导出《水浒》故事。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步骤:先分小组讲故事,然后每级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学生评议。
第九、十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八 书P48―50 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P48练2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1900只 ?只 公鸡+母鸡 2、 改变上题成(2)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 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6人。 ?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将“舞蹈队员42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 练习1》 之一篇10:《 练习1》 之一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 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 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 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 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 熟记8条成语。
6. 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 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3. 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 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 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 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 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 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 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 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 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3. 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 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 练习1》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句子练习
★ 练习十
★ 练习3
★ 练习二
★ 初中英语作文练习
★ 初中作文练习
★ 《慈母情深》练习
★ 拟人句练习
★ 代词练习题目
★ 享受练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