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t831129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t83112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

篇1: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

开宗明义,首先你得明白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家是干嘛的,他们究竟在研究什么,心理学能用来干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与帮助。每个学科的学习开始,必然是导论。你肯定会急着问为什么不马上学习所谓的心理学的专业技术(真的干货)?理由很简单,太多人误解心理学,对心理学是什么、究竟研究什么根本就不清楚不了解,仅仅看了什么心灵鸡汤、读心术,用一个成语就可以概况——叶公好龙。

1、暂时不要看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原因是比较枯燥(⊙﹏⊙)b汗真的很无聊,学习也可以放轻松嘛,免得一开始就破坏了你的学习动机)既然提到就介绍下这本《普通心理学》。

这是一本传统的普通被我国心理学专业所采用经典教材。 比较系统介绍心理学,由定义、研究对象、方法、简短历史学派、到各大各论,知情意行、人格发展等,由北师大的大牛级人物彭爷爷主编。优点是:全面权威,考试必备宝典,若考试你真的得达到再现的程度,而不是再认啊!缺点刚刚提及了。

2、好了,废话不多说,强烈推荐先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对伪心理学说不》、《心理学与生活》!!!记得,最好按照顺序啊,我怕你先看《心理学与生活》你也就永远停留在第二章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推荐还是先看中文版,英语版甚至是多专业名词,外语狂人就当我bull shit吧!电子版也有,基本免费可找到。建议不差钱还是买实体书吧,好处太多,你这是学习好吗?不是看快餐小说啊!就不能支持下心理学者的劳动成果吗?

3、此外,要善用网络资源!可以MOOC、网易、超星等公开课,搜索心理学的课程,以下的介绍就不一一列举了,就网易而言,心理学课程不算少,涉及方面也比较广,能看完也算功德圆满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会走火入魔了。

4、充分利用维基百科、百度搜索心理学科的专业名词(维基百科虽好,但是却没度娘那么齐全,其实都不是相当严谨的,作为了解也挺好的)!!!一个专业名词,往往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解释说明,而是一段心理学的故事。例如关于记忆的遗忘曲线,不仅仅是什么遗忘曲线的特点啊,还带出伟大的艾宾浩斯(第一位能把属于高级心理学部分的记忆应用到实验中并且定量化的心理科学家),还带出无意义音节,你从中还知道了遗忘和保持的关系等等。很有用吧

篇2: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可真TM是重头戏,可谓重中之重。检验一个心理学者水平如何,你到底会不会心理学啊?!就看你会不会研究了,而不是我一味会背诵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当然这个很重要,但是一门学科,要懂得怎么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增添成果,如果只会背诵和拾人牙慧,那心理学就会停步不前了。道理很简单,普通心理学乃基础知识,心理学之所谓科学,当然得看重研究方法。顾名思义,研究方法,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

主要方法其实不多,总体而言观察与调查法和实验法,观察和调查法都不控制变量,常常只能得出相关关系(有一特殊情况可得因果如交叉-滞后相关法cross-lagged-panel correlation),而实验是控制变量,能得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中有三大子模块:测量、实验、统计。重点是实验与统计,测量稍次之。三者互有联系,研究时候都用的上,可以说是研究的每个连接过程,。

1、心理测量学。心理学最初为人们所得知的,最先爆红的,不是实验,不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而是测量,对就是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关键是学会看懂测量表和解释量表,为毛不要求编制量表?那有一定难度,能编个量表不仅够你本科毕业连研究生都绰绰有余。以后会有很多的调查呀实验啊的研究,量表都是研究的利器!至于测量的知识,了解大部分基础的入门级的,特别是CTT(经典测量理论)就够用了,那些项目分析的IRT技术啊,有个大概了解就行,如果你是学霸或特别研究测量方向的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一般本科生也是掌握不了的,放在研究生阶段再慢慢研究不迟。北师大郑日昌爷爷的《心理测量与测验》,太枯燥无味了,对不起啊,郑爷爷!后来买了一本戴海琦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感觉不错,讲得清晰明了。包括测量理论,简要发展,编制过程,测能力的量表,人格量表等等。该有的都有了。入门级的,不想往测量方向走的,看透一本足矣。

2、实验心理学。它使心理学迈进科学道路,独立于哲学与生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讲述了实验道德、设计、心理物理学、反应时、其余认知等各论的实验实例研究。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了,建议多看几本书⊙﹏⊙b。首推坎特威茨的《实验心理学》,有中英都有,自选,清晰了解,思路很好。PS:朱滢爷爷的实心,起初以为是奶奶,让人一边享受一边泪流,不要恨我,向朱爷爷问好,辛苦了!还有杨治良的《实验心理学》,被称为黑色砖头,计较齐全,介绍了很多关于实验心理学常用的实验仪器。

实验心理学还没完呢,因为它真的很重要,光看书还真的不行啊!臣妾做不到啊!一定要去看最近研究的论文。没钱买论文的,可以去心理学报那里下载,全是免费的!欢迎访问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进展 即使看不懂相关领域的东东,也可以看看大概的实验流程。怎么假设选题、选被试、分组设计、控制额外变量、操作程序、前后测等等。都是一目了然的。此外,要对付心理学考试的,一些经典的实验范式是要记得的。这些范式有用,所谓范式就是有个经典的可行一套模式流程了,可以套用到别的实验中去。

3、终于到了心理统计学了,吐血!统计不仅仅是工具,还是思维方法,学好统计,你会识破很多生活的谬误。统计就是数据处理,把刚刚用测量啊、实验啊这些的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其实分理论和应用统计,我们心理学利用好统计学,所以只是应用就好,不是理论,不需要管统计公式的来龙去脉(那是怎么来的怎么推导的还真不关心理学的事情,数学狂人以及统计方向的可忽略),分成两大块(描述性和推断性)先把这些数据归纳好、处理好,然后根据实验设计或者数据特点再进行推断,切勿张冠李戴,具体不展开!这些数据有没有显著性差异啊,有就有,没也不能强求啊。

统计在心理学的应用,如这两个智力玩具哪个儿童智力发展更有效?哪种心理治疗方法更有疗效?它们真的存在相关关系?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周欣悦教授的一句话很经典,由于alpha=0.05,我只有在95%的时间里是正确的。具体的书目推荐是:先看甘怡群《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然后再看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吧(甘奶奶的简明好懂,张奶奶的统计师得到了广大爱好者的吐槽,哈哈),此外很多人推荐科恩的《心理统计学》,没看过,两册的估计很齐全。

最后三合一才是天下无敌,千万不要分割开他们研究三兄弟,要试着一起动!心理学研究方法,推荐我看过的金志成、何艳茹《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内容很齐全,价格便宜,那统计、实验、测量三者融合为一,从选题到设计到实验到数据,都讲得很详细,赞。

篇3: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

就是各论啦,到了应用心理学的地盘了。以上一、二、三部分都可以称为基础心理学,之所以是基础,它是支撑起心理学的理论根基。但是基础心理学要想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以下开始介绍应用心理学,顾名思义,要应用到生活的具体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下介绍的都是心理学研究结合生活下取得一定成绩的领域或者分支,由于篇幅有限,只介绍主要领域,不能覆盖全部(PS:因为是应用分支领域,如对一些应用领域不感冒,只学习一本经典就足够了,如果想从事该领域的,那看100本书目1000篇论文也不为过)。

1、发展心理学 广义定义是指生物种群族类心理发展,狭义定义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一般是指狭义的)。从受精卵一直到个体终结。发展心理学真的有用,如果不打算从事研究心理学的道路,对于一般发烧友仅仅对心理学感兴趣,想学点心理学知识的,若非本专业的,我首推学习发展心理学。理由是: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啊!照顾婴幼儿、对付青春期少年、更年期父母、关怀老人等确有疗效!目前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婴幼儿到青少年阶段,关于成年早中晚期研究都比较少成果出来,等着你来添砖加瓦了。

首推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性价比高,权威人物林爷爷。不贵比较全面综合。(考研考试必备神器)不准备专门研究发展方向的,也是一本足矣。另外还有陈会昌爷爷翻译的《毕业发展心理学》,有两册,很详细,我没看过,不过好潮如评,其实心理学书籍写的好的大部分是美帝的,学过心理学史你便懂得。另外,可以关注陈会昌爷爷的新浪微博,上面有很多干货。

2、教育心理学 在我国,你会发现把心理学搞得如火如荼的全是师范类院校,当然心理学专业排行前列几乎是师范类院校,除了些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如北大。因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紧密结合,能对实际的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是不可分割的,理由也很简单,你要教育学生,必须要知道学生的心理。目前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学习心理学,从教到学,是一个重要转变。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和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样,非兴趣领域的掌握一本足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值得信赖。

3、社会心理学 主要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认知互动行为。学习它,不仅仅更容易理解他人,而且更好地理解自身与他人的关系、社会现象与问题等等。目前社会认知这块比较火。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法,得出的是科学成果,是可以验证的,这点和常识不一样,所以不要以为社会心理学没用,不过是告诉你一堆常识而已。推荐一部经典——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翻译《社会心理学》,结合了不少例子,生动有趣。这本比起我们系用的教科书,俞国良《社会心理学》,简直是福音。俞爷爷你不会怪我的。

4、管理心理学 一般是人力资源方向的,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想起一句我一位毕业于北大的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当时觉得很牛逼,确实把我惊住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有人的地方心理学就派得上用场!至今仍然觉得很有启发。这不,心理学跑到了企业搞起管理了。主要是领域是人才测评、激励机制、员工培训与辅导,是目前比较好就业的心理学方向。目前市场上心理学最赚钱的项目——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不展开了有兴趣求助维基度娘。这方面的书目多如牛毛,推荐我们的教科书吧,中规中矩,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

5、咨询心理学(热点Hot爆) 我学了起码有一年的心理咨询相关课程。这里面水很深,不想说太多,如果是本专业的,你还想做咨询,麻烦考研。非本专业的想来的,不推荐任何书目,不用过多的麻烦,如果只是喜欢心理咨询,不要急着考研,先直接报考个三级心理咨询师试试看。直接买心理咨询师的参考复习书目,本科不限专业有木有,随便培训考试过了就拿证了,轻松so easy。 听说要改革,非本专业的还想考心理咨询师?赶紧吧!

篇4: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

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好吧,恭喜你能看到这里,庆祝下你终于完成了普通心理学的煎熬。这个时候,你肯定跃跃欲试,想学习研究方法了,我也要拉人做实验。但是时机还没成熟。先去看看心理学一路走来的艰辛吧,看看各位大牛怎么把心理学撑起来的。叶浩生《心理学史》、郭本禹译《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史》等等都可以,随便一本吧。

目前我实体书就看过叶的,叶是高觉敷弟子,心理学史领头羊吧。别的看的一些都是看电子书等。可以关注下新浪微博里面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迟毓凯,他这人很逗,经常发关于心理学史的微博。

从创立发展壮大,由欧洲中心转向美国中心,从合到分,从分到合。里面有他们做过的光辉实验介绍,有他们被进入“大道”的故事介绍,有各大学派的斗争。心理学史这门课程一直受到漠视,但是却又不能舍弃。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学物理没学物理史学化学没化学史啊,其实有的,放在科学史一列吧。因为心理学内部差异较大争论较多,能起到融合剂作用的非心理学史莫属,谈到心理学史,是心理学人基本认同的,争议不大。最重要的是,你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学的常识,是因果过程,不是很唐突的告诉你一个结果。并且这些知识都是成体系的,一个相当清晰的脉络。 读懂了心理学史,很多对心理学的疑惑都会迎刃而解。如,为什么弗洛伊德要提出这些大逆不道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不为人所理解的理论?为什么美国的心理学发展得如此之好?如今心理学的流行,心理学该何去何从?是该被其他学科合并还是继续独立壮大呢?等等的这些问题都会自然明了。至于读史明智什么的,就不想谈了。

鄙人之见,心理学史依然是心理学人必修的,而且地位仅次于普心和研究方法的。这样心理人都能谈到一块去,目前各分支的鄙视和沟通障碍甚是严重。具体请看心理学不同分支之间存在「鄙视链」吗?原因是什么?

篇5:如何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知识

1.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主要研究记忆,认知,意识,大脑结构,视觉以及其他感官的感知(perception)很多时候也会被划分进认知心理学,还会涉及到一些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一般人理解上的心理学有一些偏差,研究方法手段比较“硬科学”。

2.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就是我们很多时候挂在嘴上说的心理学,研究人到底在想什么,内容包括了偏见和歧视(stereotypes),态度(attitude),集体关系(intergroup relations),恋爱以及亲密关系(relationships),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等等等等,涵盖面非常广,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实验结果去预判行为或者态度。很多性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的研究有时候也会被划分到社会心理学的领域里面去。

3.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也是很多大众广义上对心理学的理解,但不是研究变态!!!Abnormal psychology被翻译成变态心理学我个人非常的不喜欢,实际上翻译成“非正常心理学”更符合它中文的语境。主要是研究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比如说抑郁症(depression),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等等。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就是建立在变态心理学之上,研究和实践疗法。

4.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有时候会被翻译成儿童心理学,我个人也不喜欢这个翻译,因为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也会研究年纪大的人... 这个领域主要研究人的成长过程,心理状态随着年龄成长的变化。

说完了领域的划分,最简单最迅速地粗略了解每个领域的方法,就是看完心理学导论的公开课。这里是耶鲁心理学导论公开课的视频: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为什么推荐看公开课而不是读书?第一,看视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第二,避免了分散精力,能对心理学有个直观的了解。第三,公开课都是有科学实验结果验证的心理学研究,能帮助你了解真正的心理学是什么,避免了接触伪科学。

篇6:如何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知识

第一阶段

<普通心理学>这是一门可以学习两个学期的课程,是最最基础课程无需多说。普心会告诉你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什么?包括认知语言记忆情绪行为等等。学好普心很重要,因为里面涉及的内容在后面的学习全部会再遇到。

看完普心之后算是摸到“门”而已(不过基本会颠覆大多数人对“心理学”的认知水平,这很正常)

普心之后,这时候就可以看<人格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为什么呢?因为人格是介绍心理学流派的,比较通俗易懂,并没有完全深入每一个流派的知识(比较晦涩难懂),只是架构一个概念。而教心是普心的一个非常好的延伸,关系非常密切。里面内容基本覆盖谱心的某些知识点,并在着重在教育心理学方向延伸,里面的内容也是有心理学流派的。比如行为主义强调的学生行为强化教育理念理论。人本强调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看教心的时候不得不提<发展心理学>发展是研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的,个体心理发展包括婴儿期少年青年老年等。有了普心的基础,发展跟教心也是有密切结合的,很多内容都是有交互的,比如儿童的道德水平发展。

当然,这里面也是从不同流派出发讲述的,看着几本书的时候会反复看到不同流派见对心理现象的解释,我来比喻一下,大概因为心理学门科学起源于哲学,就像咱们的武术一样,少林有少林的诠释,讲究佛心。武当有武当的诠释,讲究道心。几大流派之间观点不一,比如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里面,精神分析有精分的理论,比如口唇期性器期,还有人本主义,马斯洛定义的人生八段论等等

什么是系统学习?系统学习就是一定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西方心理学史>是必不可少的,这才能更好的学习了解领悟各个流派的发展,以及各自的观点强调的方向

我们大一基本也就是学习这几门课,基本都算是入门课,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内容是反复提及的,这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看一遍是知道有这么东西,两遍三遍才能明白这知识点在说啥,很多遍只后才能算理解,况且很多内容非常难读懂,尤其是古典精神分析,乍一看以为黄色小说让人脸红的桥段不少。(至于题主说的心理学与生活是很不错的入门读物,但只能算“通俗读物”并不算系统里的专业课教材)

第二阶段

接下来开始咱们才算可以学习心理学研究,第一门就是<实验心理学>,这也是一个两个学期的课程、实验设计几乎可以说是心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石,看过西方心理学史的都知道,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实验室,也因为这个,心理学才能算一门独立科学,就像前面提到的,不做实验设计的心理学那叫哲学

有了实验设计的学习,很多东西就需要马上跟上,比如<心理学统计与测量>这算两门课,我就和一起说了。统计和测量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所以一开始我就提到了其重要性。之后便是SPSS的学习,不过理科生似乎都要学习这门课,就不多说了。

当然在这之中,有一个方向不能忽略,就是生理学,关于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之密切,大家应该有所了解,我在本科时就上过<医学基础>、<人体解剖>、<临床医学>、<神经生理学>、<生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我就不吐槽医学基础有多厚多变态了!!真的很变态啊!小伙伴们关于这个方面的书我只是介绍,你们自行选择吧。恩,临床医学也很变态啊!!

到了现在,前面不算医学类的大概介绍了十本书左右,在了解掌握普心临床人格发展之后,才是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心理咨询。没有之前基础铺垫,想学好咨询是不可能的,之前反复看到的各种知识都会在咨询里慢慢呈现出来,尤其是流派间强调观点。

第三阶段

<心理学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这个算是入门基础教材,还有一些心理咨询的基础教材都是可以选择的。不过,咨询跟实验一样有一个问题,光看书确实不好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找位好的老师来讲解,自己看的话效率可能会不太高。实验里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组内设计 组间设计 混合设计这些都不太好直接了解,咨询里精分的理论认知流派人本格式塔也都很晦涩。在学习咨询的时候,<变态心理学>是需要随时学习的,里面介绍的是各种神经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的评判标准,比如ccmd3这样,对咨询的学习是个很好的帮助。关于变态心理学,我补充两句

1 请不要从字面的意思理解

2 请仔细观看书前编者的话,看书时切勿给自己贴标签,对号入座,切记!切记!

学习心理咨询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是想从事这行业,基本是需要毕生的时间来慢慢研究,就不多说了。

继续话题,个体咨询之后是团体,<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简单来说基本是在玩!游!戏!!带团体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区别于玩游戏,团体讲究的是深入思考,内心体验,自我成长,团队合作。不是简单的玩玩游戏大家乐呵乐呵,每一个游戏都有它特别的意义,比如常见的信任背摔,吓得哆嗦的同学有,一闭眼什么都不管的有,哭的带雨梨花的有。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就能改变团队的人际关系,说出来估计很多人都不信,但这就是团体的魅力

团体真的很有魅力,能直击信任的本质,也有考验灵魂深度的催眠,有自我成长,有密切的团队合作,更多的是欢笑与泪水。有时间再写写当年大一时老师出的一个小游戏,改变了全班的人际关系,甚至对有的关系产生裂痕,影响了之后几年的同学感情。包括我在内。

第四阶段

实验跟咨询基本聊了很多,因为这两门课基本是占了心理学学习的很大部分,下面是这门课<心理应学应用技术>学习脑电仪,眼动仪,测谎仪,深度知觉仪,情绪理疗仪等等这些仪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脑电和眼动,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中,脑功能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越来越来得到重视!比如北师大就单独有一个脑功能与认知研究院,是脱离于心理学院。

还有就是,学好实验设计基础才能使用仪器是完成设计

基除了仪器的使用方法。专业的心理学软件E-prime是必须完全掌握的,E-prime是基于心理学的反应时实验设计的人类被试行为实验软件。基础所有关于刺激--反应的实验都需要这软件,这货是需要自己编写程序!自己编写run不起来还根本不知道哪里错了,说多了都是眼泪!

最后介绍到这里,基本系统的方向都说的差不多了。再说一些有独特方向的课程,也可以参照前面补充的三大高校的选修课程

教育类:教育学,儿童心理学

产品类;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我很喜欢的方向)

市场类: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调查预测

还有一些不太好分类的,也是专业课:犯罪心理学,运动精神减压(体育心理学),心理学专业英语(看paper)音乐治疗 沙盘治疗 家庭治疗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心理学

1 对人心存善意:学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他人解决问题的,如果只是想学习心理技术来利用他人,最终的结果是让自己没法做人。会武功的好人是侠客,会武功的坏人是恶霸。

2 对自己感兴趣:总有人跟老桑说,很想学心理学,能看透别人的心思,真的是大本事。有这种想法就很难学好心理学,自己都不理解自己,怎么可能理解别人?天天琢磨别人的心思,搞不好把自己给弄丢了。

3 喜欢思考问题:心理学还没有完全科学化,心理学中的理论和逻辑只是普遍的规律和趋势,并不是科学定律;而且心理学中的逻辑非常复杂,逻辑之间还相互影响、相互变化,如果不喜欢思考,把心理学看成是和物理、化学一样的自然科学来学,自己都会被其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弄晕。

4 耐得住寂寞:心理学不是纯科学,需要学的知识很多,也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都要很多时间,成就感来得很慢,学几个词汇和概念容易,真正想以此为职业,那就要有思想准备,前面会有很长一段寂寞的路程。

5 经得住批评:如果有人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狭义相对论有局限性?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的人肯定不会发表意见。如果换一个问题,为什么80后的工作动机和职业选择方向与前辈有很大的不同?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说点什么。心理学中的问题更多的是后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心理专家的观点与别人的不同很正常,别人批评心理专家的观点也很正常,如果受不了批评,那去学IT好了。

篇7: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

各种微薄、微信、邮箱推送、各种信息知识充斥在每天的生活中,如何有效系统的筛选和学习?

[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

篇8: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历史知识

学习历史的方法

1记基本史实

毋庸讳言,历史学科是以记忆基本史实为基础的,精准记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当年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回忆幼时的读书经历时,说:“不懂就老念,念熟了过一会儿,过一阵,过几年,他就不知不觉地懂起来。……我好些书都是先背熟了,后来才慢慢儿懂的。”

赵元任的一席话,道出了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文科学习中。

记得我小时候读书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经历,读初一年级时,老师要求背列宁的话:“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当时是不懂的,但硬是记住了,直至今日依然能脱口而出,然而真正理解这段话是在上大学后。

有一种观点,似乎一提到背书,马上就与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等负面词语划上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适当背书、记一些东西,也是一种积累。

我们知道,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中年时代则逐渐进入理解力最好的时期。

我们要顺应这个规律,在适当的年龄多做适当的事。所以,在少年时代——博闻强记的最佳年龄,是不能错过知识记忆的。学习历史,一些重要的年代、人物、地点,是必须记住的。

我这样说,家长和同学们不必害怕,因为我做过统计,高中历史要记忆的年代,一共只有180多个。比起英语3000词汇量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当然,最好的记忆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举一个例子:你记住了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40年代,也记住了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你就能很自然地找出它们的因果关系了。

顺便说一下,一些有趣的记忆法不妨一试。记得我的中学时代,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如何记忆马克思出生的时间(1818、5、5):“马克思打了资本家一个嘴巴一个嘴巴,资本家呜呜地哭了。”从此,我教的每个学生都记住了这个日子。

2读课外书籍

学习历史,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几本历史教材上。古人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有道理的。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清晰了,对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等。暑假里看看《大国崛起》,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文采、思想俱佳,值得一看。相信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也一定会受益匪浅。

此外,同学们要关心时事。前文已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联。

比如,阅读今年9月3日大阅兵的新闻,可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历史;由近日的俄土之争,可回顾19世纪的克里木战争、乃至20世纪美苏争霸(土耳其加入北约)的有关历史。

3懂学习技巧

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学习历史也需要苦干加巧干。下面几点,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或许能帮助同学们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一是整理归纳。学完一段历史知识后,结合老师的笔记,自己动手,将众多零散的知识点整理归纳。或提纲式、或表格式;或写在笔记本上、或记在卡片上……形式不拘,适合自己就好。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简单抄袭别人整理过的知识,因为你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能省略的。

二是史地结合。古人读书有“左图右史”的习惯,这是一个好传统。我们在历史学习中,会经常碰到一些平时并不熟悉的地名,要及时把这些地名在地图上落实下来,尤其是一些古今名称不一样的地名。

可以设想,如果仅仅记住了某个地名,而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况且,这类考题已经频繁出现在高考题里。

在我的高三教学中,我总是请班主任在班级的后墙贴上两张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每个单元结束后,让历史科代表把本单元出现的地名在地图上用荧光笔标记出来,供同学们在课间时间观察、交流。

三是融会贯通。表面上看,历史知识点纷繁复杂、杂乱无章,但细细推究,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同学们要学会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将其整体化、系统化,才能真正理解、运用。

尤其是到了高三,基础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此时的融会贯通、前后呼应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比如:以启蒙思想的发端、高潮、传播为线索,就可以把英、法、北美、东亚(含中国)的有关历史整合在一起,立体感悟启蒙思想对全人类近代文明的巨大影响。

四是错题收集。在复习阶段,有的同学喜欢不断地“刷题”,滚进了题海战术中,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可能会陷入——会做的题目依然会做、不会做的题目依然不会做的魔咒之中。

为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我建议同学们在每次考试之后,把自己犯错的题目收集进错题集里,在下一次考试前,拿出来再看一遍,如果还不会做,说明自己没有真正搞懂,赶紧查漏补缺,及时消灭盲点。

学习历史的建议

一、自我增加学习历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毋庸置疑,对历史有兴趣,不管怎么学都能学得差不多,关于这点很多资料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我就不多谈了,但是怎么样才让没有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确是个难题,当然,很多资料也介绍了不少,我也会在以后的专题中详谈兴趣这个课题,下面我介绍几点针对提高历史兴趣的帮助。

1、学前给自己心里暗示

暗示a)我在读故事书,不是学历史课。注:(历史是故事,也可以改成小说等学生喜欢的项目)很多学生不是因为对历史没兴趣,而是对学习有心里阴影。而对故事书有兴趣没有阴影。

暗示b)我今天又能增长好多见识了。注:学习是在给自己增长知识,不是应付老师和家长。很多学生不是因为对历史没兴趣,而是对被迫学习很反感,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对自己的做用,有助于改善学生厌学的感观。

暗示c)历史学起来真轻松、真简单。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无论哪科,学习起来都很轻松和简单,看看那些学霸们,他们是比我们更聪明?还是比我们更用功?还是有比我们更好的老师?好像不是吧,更多的是比我们学得方法更有效而已。(在方法论中会有详细介绍方法的重要性)

暗示c)历史学起来真有趣,真好玩。注:可以先学习学生以前感兴趣的历史方面知识。从而引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如,孩子从小就喜欢足球,可以先了解足球的历史,中国足球是哪个朝代的,又在哪个皇帝比较兴盛,又有哪个历史名人足球玩得好,外国足球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认为足球是外国的而不是中国的?等等。

2、带着感情学历史

这个好理解,如,看到秦始皇,啊!太厉害了,灭了六国,中国第一个皇帝啊!等,看到岳飞,太棒了,打得金国找不到北,也太可惜了,死的比窦娥还冤。看到汪精卫,直接骂到他妈妈也不认得他了,等等,人类万年历史,只要能在学生课本上留名的,都是最出色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感慨万千。

3、带着疑问学历史

边学,边思考,边自我提问,边解决问题,当自己找到答案的时候(现在上网都很方便,资料也很好找),是一件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事情。如: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他不知道会有很多人骂他吗,杨广为什么开凿京杭大运河?他不知道那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清朝为什么闭关锁国?郑和为什么六次下西洋?等等…

4、多了解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大多都是人们喜闻乐道的故事,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编的,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神话,真假不论,只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如:火烧连营,是怎么回事,曹冲称象,五胡乱华,贞观之治等。

二、抓重点

注意这里我只谈重点,而没有难点。为什么?难道历史有难点吗?哪个故事难理解,还是哪个故事要计算,还是要我们分析课文,或者是写论文?都没有,历史无难点,所以这里也不谈怎么学难点,所谓的难,只是难在没记住而已,下面介绍的很多方法都是帮助我们增强记忆的方法,以后我也会陆续介绍各学科的方法。

重点?历史什么是重点?历史是记叙文,那记叙文什么是重点,什么就是历史的重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的,这件事有什么影响。学生在学每篇课文的时候心里都时刻想着这六要素,那么重点就会了然于胸。有很多同学只背老师给划的知识点,结果就是背得再熟,考试也考不到高分。不要盲目的信从老师划的,重点要自己去找,才能记忆更深刻。综合推荐指数十星。

三、历史时间轴

很多同学在学历史的时候,都是一课一课的背,这样背了忘,忘了背,功夫没少下,但效率确是很低,学习时不要把眼光只放在一节课的学习上,要把很多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一起进行学习,这样才能系统得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记忆有根可寻,让知识点不再是一盘散沙,才能减少遗忘机率。

而历史学科最有效,最直接的串联方式就是用时间轴来串联,用朝代歌(见附寻,老师没教过可以用历史书后的朝代表)做为主干,各朝代发生的大事件做为支干,重点知识做为细支,其它知识点做为树叶。这样对学习就有了全局认识,知识也综合成一个整体,哪里记得熟,哪里还要努力一目了然。当然,做这件事是要花些时间的,网上也有很多现成的资料,不过,我建议同学们还是要自己去完成自己的时间轴(时间树),认真完成这件事后,可以不夸张的说,你历史最差也能及格。注意,自己完成很重要。时间轴我发表的前两篇文章“初高中各种中外历史事件时间对比轴”中有介绍,注意这个只是支干的参考。综合推荐指数十星。

四、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以上两段关于思维导图的介绍是引用百度内容,介绍的已经很详细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搜下,资料很多的,这里我只想评价下,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辅助方法,强力推荐,如果十星满,给九星的评价。

学习历史的意义

1以情感励志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两方面因素——智力性因素、非智力性因素。当今,非智力性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等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非智力性因素,与人的情感关系十分密切。情感可以励志,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毫不夸张地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历史是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宝藏。

翻开史册,多少历史人物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用托尔斯泰的话来说,能起到“感情的传染”作用。舍身取义的文天祥,“为天下人谋永福”痛别妻子的林觉民、清贫而伟大的__、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才的林肯、身残志坚的罗斯福……

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情感励志方面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有一位老师在上“美国内战”时,是这样介绍林肯的:

1816年,他的家人被赶出居住的地方,他必须抚养他们。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

1832年,丢了工作——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833年,借钱经商,但年底破产,接着他花17年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

1836年,完全精神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相信,读完这段历史,林肯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一定会牢牢铭记在学生的心田,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次极好的洗礼。历史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心灵的耕种。

2以思考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我们知道,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英语可以用来交流,物理化学可以搞实验,数学可以计算,我们的历史学科能干什么呢?那些千百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事,拿出来研究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的思考:反思前人的成败得失,从思考中悟出智慧。

我在讲庆历新政(范仲淹改革)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范仲淹为了整顿吏治,决定罢免不称职的官员。当时,有人曾劝他:您这样做,每罢免一个官员,是否知道就会有一家人跟着哭啊!范仲淹慨然回答:“一家人哭,总比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哭要好!”于是,大刀阔斧厉行改革。

讲完这个简短的故事后,我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这个做法呢?

与我原先的料想一致,大部分同学高度肯定范仲淹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得罪权贵的高尚品质。

随后,我再追问:换一个角度看看,你还能看出什么?

在 我的启发下,终于有同学提出:范仲淹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在没有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下,让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下岗,那他们的家人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所 以,在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下,范仲淹进行激进的改革,是不够稳妥的!那些在改革中失去生活保障的官员,必然会联合起来与范仲淹为敌,打击面过大、过急的行为最终必将导致改革的失败。

我在课堂上,补充这个历史故事的目的是深远的。

历史对现实的启迪意义,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今 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 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只有学习好历史,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现实。

教师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有关大学生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自我认识及心得

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借条

有效介绍信

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如何系统有效的学习心理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