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北京市西城区华嘉小学(共含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yj”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北京市西城区华嘉小学
华嘉小学是一所新建合并校,在6年间先后通过合并容纳了原大水车小学、锦什坊街、太平桥、武定、按院、广宁伯街等几所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并顺利实施了聘任合同制,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加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为建设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新的生机。
学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嘉胡同19号
北京市西城区中华路小学
中华路小学位于西城区赵登禹路18号,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带。始建于1943年,原名北平市私立伊斯兰小学。
现在,学校现占地面积6200多平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米,有10个教学班。宽敞明亮的教室,采用小班化教学方式,还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们提供良好教学服务。学校还拥有8个专业教室,完善的'闭路电视系统和录像编辑系统及少先队演播室和图书馆。校园内,操场旁,甬道边、教室前绿树成荫,松柏常青,花池里春、夏、秋三季鲜花盛开。
学校的食堂被评为“西城区营养配餐先进单位”,是西城区少有的几个被保留的学校食堂。
学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18号
北京市西城区四根柏小学
西城区四根柏小学位于西城区赵登禹路北段东侧。“九一八”事变后,由东北流亡学生王治安(男)于1932年在此创办了东北小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四根柏小学,校长庞景山(男),后为马熙琛(男),教职工十几人。
解放初期,校舍经过翻修,教室增值12个,20多个教学班,分为二步制上课,教职工40多名,校长王楠柱(女),后为赵秀雯(女),1968年与北沟沿二小合并,小名仍为四根柏小学.
1988年,教育局拨款一百多万元,为我校新建了教学楼,教学楼建筑面积4123平方米,包括18个教师,5个专用教室,19个办公室,五楼是面积100平方米的小礼堂,并设有浴室.
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坚持全面发展,各项共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呈现一派积极向上的气象.
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建立了教职工大会、行政扩大会、组长会、评议干部等制度,坚持重大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增强民主意识,群策群力共同办好目标。
学校党、团、工会各组织机构健全,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队伍的建设,始终重视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计划有目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劳动观点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给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各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因地制宜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以教学为主,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学习,实践,质量监控的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学科教研组、年级教研组、科研专题小组的专题研究活动,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获得《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美在校园先进校》、《健康促进学校》金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项目》实验校、《全国部级“九五”课题活动课》实验基地、《局区先进党支部》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历史悠久的四根柏小学如今正焕发着青春,它将像朝霞一样放出夺目的光彩。
学校地址:西城区赵登禹路58号
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
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始建于188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位于常年沸腾的西单商业区以北宏庙胡同内。它前身是清代的.义塾,1883年改为“镶蓝旗官学”,1901年命名为“宗室觉罗八旗第六小学”。1914年改为“北京师范附属小学”。1917年改名为“北师附小”。1928年改名为“北平特别市立师范附属小学”。1942年改名为“北京市西单宏庙实验小学”。以后又数易校名。至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至今。
宏庙小学校名虽几经更迭,但一直是一所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学校。1914-1947年这三十多年间,学校一直归北京师范学校管理。校长由师范学校校长兼任,以“勤、俭、诚、勇”为校训,学校的校歌为:“为我校训兮,勤、俭、诚、勇,四者应需并重,愿励行此训,倡校风兮,校兮誉日隆。”1925年曾创办《宏庙教育月刊》。1930年改名《北师附小校刊》,这些资料至今保留在首都图书馆内。
学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宏庙胡同13号
★ 华成语
★ 乐嘉语录
★ 北京市租房合同
★ 北京市导游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