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地毯下的尘土》(共含7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waqw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师: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我特别高兴,借此机会想同大家一起欣赏一段舞蹈,好吗?
学生:好。(鼓掌)
教师:OK!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放盘:《白雪公主》片段)
教师:能告诉我舞蹈的故事的名字吗?
学生:《白雪公主》。
教师: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它的体裁。
学生:童话。
(教师出示幻灯片:童话)
教师:上次我们在这里一起畅游了小犟龟的童话世界,还记得童话的特点吗?
学生1:童话是靠想象完成的。
学生2:童话里有幻想。
学生3:用拟人的手法来完成的。
学生4:童话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好,说得非常好!(出示幻灯片展示童话的特点:内容略)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七个小矮人的精彩表演,现在我们将有机会走近十二个小矮人的世界,去看一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童话故事。
教师:大家说题目好吗?
学生:《地毯下的尘土》。
(教师出示幻灯片)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作者的情况告诉给大家?
学生:莫德・林赛,美国作家。
教师:好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向地毯下的尘土,去探询那里发生的故事。不过在此之前我希望你们能把自己预习时发现的字词问题提醒给其他同学,只有五次机会呦,请大家珍惜!
学生:葱茏――青翠茂盛。
学生:眷顾――关怀照顾。
学生:津津有味――特别有兴味。
学生:真挚――真诚恳切、
学生:我想提出一个字就是教诲的诲应为huì。
教师:非常好,我也想给大家一些关爱提醒,请大家看幻灯片。
(教师指名同学认读幻灯片上的字词,并强调同学在认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性问题)
教师:好的,没有了拦路虎,我们就一起轻松地倾听来自童话王国里的声音吧!让我们一起来推荐朗读的同学。
教师:我们首先来推荐一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读旁白。
学生:马歌。
教师:再推荐一个善良、诚实的小女孩读米妮。
学生:曹越。
教师:十二个小矮人需要一个同学来读,让我们来推荐一个声音比较浑厚的同学吧!
学生:冯著诗。
教师:好的,最后再推荐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女孩来读星星。
学生:赵淼。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他们的朗读,希望大家注意从以下角度对他们的朗诵给与评价,评价内容如下:语音、语调、感情、节奏、表情。
教师:好的,请各位同学展示你们的才华。
(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大家的朗诵精彩极了,请其他同学给与恰当的评价!
学生:我喜欢马歌的朗诵,因为他读得特别流利,声音清楚。
学生:我喜欢曹越的朗诵,因为他读出了米妮的诚实善良,而且他的声音特别甜美。
学生:我喜欢冯著诗的朗诵,因为他的声音真是浑厚,也读出了小矮人的善良。
教师:听了大家精彩的朗诵,我很欣慰,因为你们的朗读水平的确很高,祝愿大家有更大的进步。同时我的头脑中也产生了一个问号那就是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请大家帮我把问号拉直好吗?
学生:好的。
(2名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他们的复述很到位,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故事中。
(教师放映幻灯片)
教师:感谢大家把我的问号拉直了,看来米妮是这篇童话的主人公,现在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用心去勾勒一个米妮的形象好吗?(稍等片刻打开幻灯片)好!请睁开眼,不知这个小女孩是否符合大家的想象?
学生:不符合!
教师:呦!那请你们谈谈你们心目中的小米妮吧!小米妮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呢?
学生:米妮应该是个诚实的小女孩。
学生:米妮应该是个善良的女孩。
学生:米妮还应该是个勤劳的女孩。
学生:米妮还应该特别有责任心。
教师:好极了,非常到位。我也从中感觉到了大家对文章的喜爱,能说一说你们喜欢文章的那一部分及原因吗?
学生:我喜欢“她的姐姐……亮亮的”,因为它写出了米妮的勤劳。我还想说它是动作描写,不知对不对?
教师:对极了,你说得非常好!希望大家能按这个思路去思考。
学生:我喜欢“我是米妮……我――”因为它写出了米妮的善良,是语言描写。
教师:好,请坐。
学生:我喜欢“米妮把脸……尘土!”因为它写出了米妮的诚实,是心理描写,也能看出他的责任心。
教师:好的,谁能说一说这些描写是什么描写?
学生:正面描写。
教师:好极了!那么,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什么描写?
学生:侧面描写。
教师:好,谁能举例说一说?
学生:十二个小矮人的话。
教师:非常好!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放映幻灯片)
教师:我每次读到童话故事的时候,总给我一种想象的冲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好吗?
(放映配有音乐的画面,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激发想象的思维去构思童话故事)
教师:希望大家在2分钟之后能谈谈你们构思的童话故事的主题。
(学生踊跃发言谈主题)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创作)
教师:现在请大家展示你们的童话故事。
学生:分组展示童话故事。
教师:大家的创作很精彩,希望你们能把刚才的想象写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堂课的收获。
(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很全面。下课,同学们再见!
【点评】杨健老师这则教学实录,设计巧妙,引导颇具匠心,处处体现了教者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在阅读前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阅读中既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更强调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凸显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阅读后又能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童话,训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形成了由接受、感悟到运用的逐层递进的清晰的教学层次
⑴从前有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女儿。由于死了丈夫,家里又很穷,她一天到晚_____________地干活,才得以使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她是个熟练的工人,总能在外面找到工作。她的两个女儿也很能干,对她很有帮助,她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_____________,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⑵小女儿腿瘸,不能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她就坐在椅子上_____________。她的姐姐米妮就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_____________的。
……
⑶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她刚做完这些,门开了,进来十二个她从没见过的快乐的小矮人。他们只有木工尺那么高,每人都穿着黄色的衣服。米妮一见到他们,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山里掌管金子的小矮人。
⑷“噢!”小矮人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所有的话都像唱歌一样好听。
难道这不令人高兴和吃惊?
我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⑸小矮人都笑了起来,高兴地叫道:
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
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又敞亮。
……
⑹第二天一早,她被公鸡的打鸣声叫醒了,起床后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_____________的,桌上一桌热气_____________的晚饭正等着他们。从此每天都这样,米妮一直这么认真地干着,直到仙女的假期到了最后一天。
……
⑺“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1.根据课文内容在选文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⑴所填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样用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认真思考后填空:
这里所选的段落主要体现了小姑娘米妮_____________的好品质,作者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其中正面描写的段落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侧面描写的段落有_____________。
3.摘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
1.辛辛苦苦、干干净净、缝缝补补、漂漂亮亮、红红、腾腾;
⑴都是叠词。
⑵叠词较为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之感。
2.勤劳能干;⑵⑶⑹;⑷⑸⑺
3.⑴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⑵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地毯下的尘土》选自美国作家莫德・林赛的《美德书》,文章讲述了一个神奇而浪漫的故事:穷苦人家出身的小米妮,因为母亲病了,自告奋勇外出找工作,不料在半路上迷途,不小心闯进了十二个小矮人的小屋子。小姑娘的勤劳、善良打动了小矮人们,并担起了照顾小矮人的工作。直到有一天,她帮小矮人打扫卫生,因时间紧迫而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小米妮内心矛盾,半夜起床打扫,结果意外地获得了小矮人藏在地毯下的十二枚金币,作为她诚实的奖赏。故事最后,小米妮带着金子和送给妈妈、妹妹的礼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故事的主人公小米妮是个勤劳、能干的小姑娘,她懂礼貌、乐于助人,给小矮人们留下了愉快的印象。特别是在她忘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后,表现出来的真挚和诚实,如果她不翻开地毯,能得到的只是良心的责备和永久的遗憾――正如小矮人的所说“每个小小的工作里,都藏着快乐的宝藏。”小米妮也由此受到启发,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特别是记得打扫那片“地毯下的尘土”。
以“地毯下的尘土”作为文章的标题,初看貌似难以理解,饶有兴趣地读完以后,才知道这是小米妮心中矛盾纠结的根源――工作的疏忽点。也正是因为小米妮的责任心强,诚实的她无法忍受“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这样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与“星星”对话之后,米妮“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许都有过和小米妮相似的经历,有些事也许当时没有人知道,但是会让自己的心里很不安,特别是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或学习。古语有云:“君子慎独。”当人们面对自己诚实、善良、责任的拷问时,你能不能坦诚地交上无愧于心的答案?你能不能自信地承认你完成好了一切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让我们先学习米妮的做法,把心中那块秘密的“尘土”倾诉出来,马上用行动清理干净吧!
读完《地毯下的尘土》这个故事,让我有理由相信:生活一定会给那些诚实、善良、勤劳的人一个好的回报,小矮人的金币就藏在每一个微小的工作之中,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找寻。同学们,请怀着一颗真挚、诚实的心,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吧!
一、说教材:
(一)、课文位置及作用:
《地毯下的尘土》为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体裁是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富有生活情趣及教育意义的童话作品,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因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特别是当前大部分中学生不够勤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教师可利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由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2、程和方法目标:
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娇骄二气、不够勤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种种现象存在的巨大隐患,比如由于懒惰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引发的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从而在生活中进一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四)教学重难点:
品味、理解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在作文中运用这些写法。
二、教法学法
课前让学生准备涉及人的(诸如勇敢、勤劳、诚信、舍己为人等)美德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主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回归文本,又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要求学生说出故事的题目、情节、人物的姓名,以及自己对这个故事和人物的认识。)讨论时教师做适当点评,通过这一讨论可让学生得到道德教育,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二、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说最欣赏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的`哪种品质到入新课,(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字词积累
勉强 被褥 葱茏 眷顾 真挚 津津有味
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测预习。
(三)诵读课文时思考问题:
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
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四)思考和讨论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性格的有关语句,用铅笔画出来,并指出这些语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领会分析主人公的形象,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例如:“‘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心理描写。在激烈的心理矛盾之后,米妮选择了诚实,于是也收获了金币,这也许是她所有美德的回报吧。所以在那以后,她“总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且总是要擦地毯下的地板。”
(五)交流活动
1、请学生概括米妮的性格,并以“我跟米妮比一比”或“米妮,我想对你说”为题说一段话。(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可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弱点,针对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娇骄二气、不够勤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应当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存在的巨大隐患,比如由于懒惰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引发的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
2、系自己读过的故事,想想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米妮一样具有令人难忘的美德。要求学生说出故事的名称、大致情节、人物的姓名,以及自己对这个故事和人物的认识。(学生讲述童话故事,旨在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通过这使学生给自己上了一堂很生动的美德教育课。)(多媒体展示: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
3、朗读从“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到“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这几段文字。
讨论:
(1)、作者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这几段文字集中写了小米妮的心理矛盾,“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愿意把它说出来吗?
这一节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引导,要求学生说出真实感受,有很多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经历,比如考试时作弊,自己一直没有主动认错;弄坏了集体的东西,却不为所知等等,通过这一节的讨论,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求得朋友的谅解,比忍受内心的自责要痛快得多。
(2)、这一节的内容和故事的题目有着紧密的联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并自己为课文拟一个新的标题。
明确:这几段文字是故事的关键,本文虽然写了小主人公很多美德,但作者着力刻画 的还是“诚实”这一主题,而且通过小米妮打扫地毯下面的尘土获得金币这一情节,告诉读者“只要认认真真去工作,就回得到好的回报”这一道理。用 “地毯下的尘土”做标题,因为它是揭示文章主题的主要内容。至于学生自己为本文设计的标题,只要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合情合理即可。
(六)小结
本文的学习我们通过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学到了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去。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发现许多美德,而这些,也许正好是我们所欠缺的。
(七)布置作业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段练习,学习通过描写手段(语言、行动、肖像、细节等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例如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有话可写)
四、说教学反思
1本设计旨在把课文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并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课文 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
2、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五、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今天,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地毯下的尘土》。我学完这篇课文后,觉得很愧疚。
因为课文里的米妮,她是一个勤劳的女孩。而我却是一个懒惰的女孩。
平时,我在家里什么也不会动手去干。只是,吃喝玩乐,例如:有一次,放学回家。肚子饿得要命 。我看见妈妈还没煮饭,立刻大声大喊的说:“什么时候了,还不煮饭,我肚子好饿了。”妈妈又不出声,走进厨房里煮饭。妈妈一个人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呢!我当时为什么这么懒呢?我应该去帮妈妈煮饭,让妈妈来抄菜。现在想起来也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很懒。
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出差了。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我每天一放学就去买饭吃,从不自己动手去做。吃完饭就放在桌上,什么也不动手。
我现在觉得很后悔,我学了这篇课文,我一定会改正的。我一定要比课文的米妮更加勤劳
一、教学目标
(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二) 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 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引
1.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充满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 导入新课
(二) 诵读活动
1. 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 诵读要求与策略
①文题是“地毯下的灰尘”,从全文看,这个题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预习时对米妮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
的感受。
(三) 思考活动
1. 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
看法并备足理由。
2. 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试着另拟课文标题,说说自己的喜好,以体会课
文标题的深意。
(四) 交流活动
1. 关于标题的深意
明确:《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下般的文章那样讲究什么扣题呀,点题呀什么的,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题,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
2. 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诚实的好孩子。
3. 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对
所拟标题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五) 品析活动
1. 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
2. 讨论交流
明确:①父亲去世早,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了神奇浪
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二)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①文题是“地毯下的灰尘”,从全文看,这个题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预习时对米妮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请在诵读时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试着另拟课文标题,说说自己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
(四)交流活动
1.关于标题的深意
明确:《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头也不像一般的文章那样讲究扣题呀、点题呀什么的,而是从小米妮的身世讲起,经过层层的铺垫之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才点题,告诉读者地毯下的尘土是怎么一回事。
2.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诚实的好孩子。)
3.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对所拟标题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五)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窗外的景色是“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连干活都忘了”,于是“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第一次描写,引出了故事的重点情节“地毯下的尘土”;第二次描写,引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引出一段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重点品析“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六)总结活动
1.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
(七)迁移活动
1.研究探讨
除了勤劳与诚实外,我们还应当推崇哪些美德?
参考答案: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信仰、忠诚
2.专题探究:独生子女自律情况的调查
探究方向:独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识?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谈“自律”是否过时?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教师指导:抽样调查,对照比较,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评价。
★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 黄地毯散文
★ 亡羊补牢《下》
★ 下大雨日记
★ 作文四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