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观察笔记600字(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aiy66666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飞飞虽然是新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但是她快4岁了,已经上过其他的幼儿园。来到新的环境,飞飞没有表现出哭闹的现象,每到午休时,飞飞比较难入睡,她总是跟老师说她不想睡。老师就会拿给她一本书,让她坐在床边看,休息一会儿。还有几次,班里的老师有时候就拍她睡觉。持续几天,飞飞早上来园情绪一直不是很好。妈妈告诉老师,她是为中午睡觉的事情发愁。
家长的疑问:这个幼儿园是飞飞自己选择的。刚来那几天,她的情绪还不错。可这几天,她总是跟我说中午不想睡觉的事,好像这件事对她很有压力。她每天总跟我念叨,我也挺烦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的睡眠时间有个体差异,而且三四岁的宝贝相对于两三岁的宝贝,睡眠时间会明显缩短。所以,幼儿园会给4岁以上的宝贝重新安排午休时间,每天吃过午饭,还要求他们休息一会儿。到下午一点半时,睡不着的宝贝可以起来,有老师陪同做安静的活动,不强迫他们中午必须睡觉,他们午睡的压力也就没有了,而且中午可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这样,中午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会变得有吸引力。对于不午睡的宝贝,家长可以在晚上让宝贝早点入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豆豆最近在幼儿园的活动量增加了,跟着小朋友跑来跑去的。每天下午家长来接后,还要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再玩一会儿,回到家也要在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玩,每天总是精力充沛。晚上回到家,已经在幼儿园饱餐过一顿的他,看到家人吃饭,又跟家里人一起吃,而且吃了很多。
家长的疑问:豆豆回家又吃了这么多,是不是下午在幼儿园吃饭没吃饱啊?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入园后,每天三餐两点,吃饭比在家里规律,而且幼儿园每天下午是4:30左右吃饭,而家里一般都是7点左右吃晚饭。
这个时间距离他在幼儿园用餐已经3个小时过去了,吃完的东西经过这么长时间也基本消化完了。所以当他看到家人在吃饭,还很有食欲地跟着又吃了很多。幼儿园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朋友每天晚上回到家里,还要跟家人再吃一顿。
班上的孩子有不少,第一天刚接触还感觉新鲜,第二天孩子们比较调皮,到了第三天有点被孩子们的好动好玩给折腾得够累。平时上课之外,也会有课余活动。有些小朋友在玩耍中磕磕碰碰,就会哭闹。这时候我也得安抚孩子情绪,小朋友摔倒了我一般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减少对大人的依赖。第四天上课,孩子们对于我这个新来的老师还是很热情,上课时会认真的叫我老师好,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也是感觉到了满足。中午午睡哄孩子们睡觉也是一个难事,有些孩子比较兴奋,怎么也不能安静的睡下来。因此我还得耐心的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们能入睡。当幼师也不容易呢。
一晃时间到了周五,时间过得很快。经过这一个星期的相处,我发现这些学生很可爱,而且也很聪明。在上画画课,钢琴课的时候,尽管还不是很规矩的听你在讲课,不过孩子们还是非常可爱。一些孩子比较腼腆,也有些孩子很活泼大胆,一堂课下来我是即开心又折腾。周六家长也是要把孩子寄托在学校,而我也还是得上班。今天周末,一个大班的幼师前辈在家长群里,发了信息,总结这一周来孩子们的情况。有些家长对孩子非常的担忧,也有些家长鼓励老师们放心让孩子到处自己折腾,不用怕磕着。家长的教育也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星期天是我们休息时间,今天迎来新的一周。今天有教小朋友们学习简单的英语单词。重心是放在单词的学习和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英语如何学习才好玩等等,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人们常说从娃娃抓起,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培养兴趣才会对学习有帮助。一些小朋友捣蛋起来简直就是恶魔,在上课时不乖总想着出去玩。今天在教小朋友们学习儿童舞蹈时就是这样,不配合也不认真。看到不听话的小孩子也不能说打,还是得表现得亲切的样子教育小朋友。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边学习舞蹈,一边讲故事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我和大家之间的感情,效果挺好。
小班孩子喜欢玩水,又喜欢涂涂画画。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美工区活动是首次创作水彩画。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一看见美工区桌子上摆满了各色颜料,水,画笔、画纸,一下子吸引力孩子们的眼球,都兴奋地涌向美工区。可没办法,只有八张卡,只得按先来后到顺序去了八个。
明哲一拿到画笔就沾了点水在红色颜料上摸了几下然后在画纸上像转圈似的涂了几下,“哇,看我的画像水花”。这一喊吸引了区角内其他几个小朋友。一旁的浩铭争辩说:“不,像旋涡。”随即一场沾水作画比赛开始了。美工区一改往日的嘀咕声,安静的出奇。只听见细细碎碎的绘画声。有几个孩子很快一张纸就画满了。金城画的可认真了,她先沾尿尿的颜料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沾了绿色的颜料在三角形的下边画了几条线。我走过去问她:“你画的是什么呀?”她说:“我画的是房子,给妈妈住的。”“画的真漂亮,假如房前有小花,小草什么的就更漂亮了。”她眼珠一转,又接着作画了。“老师,看我画的花。”“看我的,这是我画的大树,还有小虫子……”
音乐响起,区域活动结束了,只有美工区的小朋友还在品头论足,争论不休,喜形于色溢于言表。他们的画虽然不是很精美,很规范,但孩子的笔追随着他们的眼睛,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造型简单,生动有趣。孩子的创造就在他们的手指间。虽然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但远远超乎了我的想想。
这次作画,启发了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初步掌握了简单的绘画知识和技能。达到了预期。
观察事件:
1.早晨入园时,我拉住睿睿的手与他交谈几句后,发现睿睿的小手特别脏,当时的我还以为睿睿是在来的路上摸到脏东西,询问后得知没有洗手。再接下来的几天中,每天都看到睿睿的一双小手,和前面入园时一样脏,我才知道睿睿没有洗手的习惯。
2.喝牛奶前,我请每名小朋友小便之后把手洗干净,只见睿睿没有盥洗就来到我的小火车上。一名火车头连忙拉住我:“老师,睿睿没有洗手就来排队了。”
3.餐前准备时,每名小朋友都在安静坐好放好小手,睿睿也在座位上坐好,只是小手一直在桌子旁边摸来摸手,经过我提醒后,睿睿才意识到要把小手洗干净。
4.每次洗手时,睿睿总是需要教师督促提醒才能去盥洗,这让我深深地陷入深思,我决定帮助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分析原因:
1.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未能认真关注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多数时间都是父母帮助孩子盥洗。
2.我的激励表扬只是让孩子暂时性去做事,并未让孩子懂得良好卫生习惯的意义,导致效果并不明显。
采取措施:
1.给家长提要求,请家长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并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为孩子作榜样,以榜样带动,关心爱护,带有一定游戏性的方式,逐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2.幼儿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积累,渐进的过程。对于个别孩子,我决定放慢培养的速度,降低常规要求。关注孩子自身的进步,而不是横向比较去评价幼儿。
3.为孩子建立一个成长档案,不断记载着孩子的发展与进步。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回馈给家长,共同鼓励孩子成长,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4.让孩子真正懂得好习惯的意义与价值。物质奖励总是促进幼儿养成习惯的一种外在形式或方式,而真正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内化,才能自觉维持好习惯的长久。我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讲一讲盥洗的好处的小故事、道理故事,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才会主动去盥洗,我也建议家长为幼儿选择一些与好习惯有关的图画书,帮助孩子了解讲卫生的好处。
星期一下午,区域活动即将开始。老师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半圆,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当老师正在讲述“我们今天的活动有娃娃家、美工区、建筑区、操作区……”时,周浩宁忽然按捺不住兴奋高声喊起来:“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级新开设的一个活动项目,在前几次分配游戏时一直都没有安排到他,这一次一听到老师说到操作区,周浩宁就立即叫了起来。老师的话被周浩宁的喊声打断,脸上平静的表情转为微怒。老师朝周浩宁看过去,发现周浩宁的目光并不在老师这边,而是盯着角落里的操作区。老师便提高了音量对周浩宁说:“周浩宁,老师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周浩宁听了老师的话吃了一惊,快速转过头来,瞪大眼睛,大声问道:“为什么?”老师听了周浩宁的反问,显然也有些吃惊,进而,表情中的怒气有所加重,语气更加强了几分。“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周浩宁的嘴巴微张着,盯着教师看了一会儿,忽然间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低下了头。老师接着分配活动,周浩宁显示出紧张、焦虑的神情,抬起头偷偷瞥了一下教师,不再讲话。
案例分析:
这是我们在学期初刚设立区域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分配区角活动项目时所发生的一次事件。从这个师幼互动的事件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动的,幼儿是被动的。教师的身份是管理者、制约者,而不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教师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教师的话被周浩宁打断……愣了一下……脸上的表情转为微怒……”教师始终以管理者、制约者的身份出现,依次给全班幼儿分配活动项目。她对幼儿的行为期待是:幼儿应该安静、认真地坐在那儿听教师的安排,否则就是不守纪律,并且是不能被允许的。周浩宁高喊“喂娃娃!喂娃娃!”的行为显然与教师对他的行为期待发生了冲突,与教师期待的行为相差太远。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从区域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没能把握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行为让周浩宁由积极地主动参与变成了消极被动的状态。原因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纪律。无情的纪律控制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没有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全然不顾幼儿的体验,没有将幼儿发过来的球接发出去,而是将球丢到一边,按自己的思路发球,并且以自己的行为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戏的兴趣,从而也可能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地点:盥洗室门口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自由地去喝水、去小便。在盥洗室门口,我猛然看到小庄两手左右开弓正在打小逸,我赶紧走过去拉开小庄,看他气呼呼的样貌,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也说不上来。小逸说:“我要帮他拿杯子,他就打我了。”
分析:
我总以为在班上小庄是“弱者”,因为他不会表达,走路不稳。我总怕哪个孩子欺负他,或是他又摔了、碰了。这天看到他还会“凶狠”地打小伙伴,我着实吃惊不小,领教了他也会使用爆力的“强势”。我想,发脾气是每个人都会的本能,特殊孩子也不例外。此刻问题是小庄误解了小逸的本意,这可能跟他不会用口语表达有关。
措施:
我立刻把小庄和小逸叫过来,让小逸重述一遍他的想法,让小庄明白小逸的好意。并告诉他,小逸帮了你,你要向他说“谢谢”。再让他对刚才的打人的行为向小逸道歉。“谢谢”他立刻说了,但道歉就是不肯说,我耐心地引导他:小逸没有打你,你却打了他,他被你打得好疼啊。在我的不断启发、要求下,他最后学着说“对不起”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让小伙伴以后要帮他时要先说明白,他才不会误会。
接下来,我利用午休时为幼儿讲故事的时间,为幼儿讲述友爱互助、礼貌礼让的小故事。让幼儿明白: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可动手打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打人行为有所改变了。
区域:娃娃家
时间:6月03日
区域观察记录:孩子们最喜欢的区角时间又到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小家悦、林品研和小香凝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会儿,却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爸爸呢”,紧接着我赶紧来到了娃娃家看看怎么回事,经过询问,才明白原来是小家悦和香凝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而品研小朋友准备好了要当宝宝,在旁边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非常不解孩子们为什么这两个孩子不想当爸爸呢?我蹲下身子问小家悦和香凝:“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我知道香凝平时是个比较强势、不罢休的孩子,香凝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这时候小家悦也不甘示弱的赶紧说:“我也喜欢当妈妈,不想当爸爸,爸爸不好玩。”听到这里,我若有所思,平日里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少,妈妈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很重要。
现象分析:
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可能平时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少一点。小班孩子已具备初步的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我想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有关。
策略调整:
我马上问:“家里有些什么人呢?”品研说:“有爸爸和妈妈。”小家悦补充道:“还有小朋友!”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小家悦像个小大人一样赞同的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又看看小家悦和香凝说:“李_有个好主意,小香凝是姐姐,姐姐让着妹妹,今天咱们让小家悦来当“妈妈”,香凝当“爸爸”,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换一下角色怎么样?”我转过头看看边上的品研说:“品研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准备好要当“宝宝”了,来,“宝宝”亲亲“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吧!”这个主意小香凝同意了,小家悦最终当上了“妈妈”,香凝当上了“爸爸”。刚开始“爸爸”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爸爸”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极易转移,她们喜欢表演,一旦投入就很快融入到区角中。
分析反思:
我觉得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加以引导,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能很快投入到游戏中,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同时对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同时更要重视区角完成以后的评价,让孩子发现问题,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察分析:
在一次午点环节中,当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把包子吃完时,慧慧突然跑到我面前来说:“老师我不想吃了,我不喜欢吃这个包子”。我说:“赶快趁热热把包子吃完,要不然凉了,喝到肚子里肚子会疼的”,他点了点头,然后很不情愿的用小嘴巴吃起来。
过了一会,只剩下几个孩子在吃包子了,慧慧就是其中的一个,班上的阿姨正在收拾已经吃完包子的小朋友的桌子,我在帮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另外一位老师也和我一样。慧慧在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下,走到垃圾桶跟前,嘴巴还念叨着:“我不吃了,我不吃了”。这时阿姨对着慧慧说:“不许扔掉,赶快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把包子吃完”,她一脸委屈的看着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可我们都没有说话,他也只好听阿姨的话,继续回座位上吃包子,剩下的几个孩子也陆陆续续的把包子吃完了,可慧慧还是那么多,一点也不见少。
采取措施:
这时,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片文章,上面说到:“当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如果你把这件事做好了,你会像喜洋洋、熊大等等一样厉害),去激起孩子的兴趣。”我想何不尝试一下,看看到底可有效果?我来到慧慧的面前,拉着她的小手说:“你喜欢熊大和熊二吗”?她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和我说了好多关于熊大和熊二的事情,我说了一句:“哇,原来他们是这么厉害的,你想和他们一样聪明吗?”慧慧很认真的点了点头,我接着又说:“如果你快点把包子吃完,你会像熊大和熊二一样强壮和他们一样聪明,那样老师和小朋友会很喜欢你的”。就在我说完这些话以后,慧慧三下两下就把包子吃完,我立即表扬了她并对他说:你真棒”!
获取成效:
在幼儿园里,作为老师要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的人,要灵活机动去对待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像在慧慧的这件事上,我换了一种方式,他就可以很快把包子吃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喜好,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这样不仅可以与孩子拉近距离,还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能干的宝宝。
★ 小班教师观察笔记
★ 小班个案观察
★ 小班观察日记
★ 幼儿教养笔记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