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定格瞬间,装帧时光散文(共含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梦幻小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定格瞬间,装帧时光散文
记得小时侯,拍张相片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街上找到照相馆,然后任凭照相的师傅任意摆布,不断地折腾,很快面部的表情便僵硬得像一个粗糙的泥瓦工捏造出来的泥人,再也生动不起来。
尽管如此,一张相片也要等过上好几天才能拿到手。就这么简单的一张黑白相片,也是一种生活的奢侈,不是随便什么时侯都可以拍的,一般也是要赶上逢年过节才可以如此铺张一回的。那是一个什么都缺的年代,连表情都好像也缺乏似的,更别说色彩。所以,那时我所知道的,都是黑白相片。
即便物质如此匮乏,印像中还是有好几次拍照的记忆,许是父母开明,许是父母在那样一个吃饱穿暖都困难的岁月里,心底里尚存的一丝微弱的浪漫,所以家中,一直可以见到一些被岁月浸泡得泛黄又泛黄的相片。
都说见多不怪,拍照,在那个年代,虽不为怪,但也算稀奇之事,由于一年也就赶上那么一两回,再赶上一个陌生的声音在那里不断地纠正姿势,一双陌生的眼睛把人定定地打量,来自泥土的幼小的心灵,哪里招架得了这样的阵势。所以,印像中我害怕拍照的记忆远远比拍照的记忆深刻,害怕生人,更害怕拍照。本该童真无畏的脸上,面对拍照师傅那人气冷落的照相馆,面对那个陌生的一张脸,还有那几乎神奇的机器,一方面真的只想逃,只想躲,但又极具好奇心的想看别人怎么拍照,怎么做表情,然后看着别人随着那师傅念念有词的一二三,定格成一幅画。
始终记得,有一个周末,父亲的同事来我们家玩,随身带来了相机,饭后,为我们家人拍照,在自家院坝里,搭上一根长长的櫈子,父母坐櫈子上,让我们姐弟站两边,小弟由父母抱着,可是,我就是不去,不管家人说什么,我都倔强的远离着,所以,五口之家只拍了四人。然后又为我们姐弟三人拍照,以为这下子可以说动我,我还是执着地不靠边,硬是好说歹说,我也不拍照,姐弟三人照成了兄弟二人照。这相片,现在还保存在父母那里呢,事后多年看到,很是遗憾自己的任性与倔强。
还记得,有一天,村里的邻居,拿出一套她侄女的婚纱照,因为侄女媳那时是部队的一个连长,那套婚纱照是在省城拍的。犹记得,从大人们啧啧赞叹的手中,初见那套相片的惊艳,尽管是黑白的,但那曳地的洁白婚纱,那荡得高高的秋千,那飘扬的长发,把眼睛都看呆了。那一生中的初见,惊艳得在多年以后,还残留着一些痕迹,原来,相片可以拍得这样美,心中,莫名地升腾起一种情绪,是什么,说不清。
上了中学以后,有了彩色照片,眼界也略微开阔了些。有拍照的师傅就会来到校园里,给学生拍照,特别是毕业之即,用现在的话说,AA制,大家会纷纷解囊,翻空口袋,也想与同学们合个影,为那一段年华留下一些什么,年级照、班级照、小组照,好友间组合照,许是那青葱岁月中一组最富色彩的剪影了。
还是很怕拍照,但夹杂在那么一大堆人群中,很快被淹没,谁还会在意谁是白雪公主,谁是丑小鸭呢?兴奋慌乱中也故作镇定,扭扭捏捏中总想自己能够可以拍得好看一点,想必是众多同学的心情了。
过上好几天,相片拿到手时,在密密麻麻的脑袋中,努力寻找自己的那个小豆点,然后与同学们品评戏说,谁谁谁拍得好看,谁谁谁怎么样了。那份简单的快乐,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青涩年华那一低头的微笑,醉了青春,浓了岁月。
前几年初中同学的聚会上,有几个同学刻意带上了毕业照,难为这么有心的同学了,瞬间吸引了大部分同学争看那斑驳泛黄的相片,几乎不能辨认的头像,让记忆瞬时穿越了,努力搜索枯肠,回想多年前的人,再看看眼前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真的很美。
那是纯白年华,一如那简单的教学楼背景,还有那古老的梧桐树,不管岁月如何沧海变迁,这份记忆都在;不管容颜如何苍老退色,茫茫人海中有人喊一声老同学,就是温暖;不管时光如何冷漠匆忙,能够相忆就会浅笑。
服饰的单一,不能掩埋青春的多姿多彩;物质的贫乏,不能阻挡青春的美丽生机;流年的沉沦,不能削去记忆中的温暖色;尘世的浑浊,不能蒙蔽友谊的彩虹。
那些瞬间的定格,定格的是瞬间,是美,是暖,是情,是快乐,是笑脸。瞬间的定格,让一段年华就此打上印模,永恒在岁月的长河里,绕过晨钟暮霭,绕过花开花谢,却始终绕不出心底。时光,因为这瞬间的定格,永远地刻画下来,永恒在漫漫岁月里。
在午后闲散的时光里,在夜晚安静的月色中,随意点开相册,翻看那些形色不同的相片,一些旧时光,就那样如水般叮咚而来,淌过春,漫过夏,浸着昔日芬芳,润了此间年华,顺着时光的河流,一张张地相片就铺成了一条花香满径的小路,那些花花草草就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朵朵都是绽放的醇香,枝枝都是温馨的记忆。
看着张张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相片,一些小情怀,就如月色般漫卷过来,那些定格的.笑脸,那些瞬间的跳跃,就那样一一地被永存了,带着欢笑与快乐,记录着春花秋碧,记录着一路走来的所有美好和温暖。
每次翻看那些片片,就看到那些默默走过的岁月,曾怎么样在我身后划下或浓或淡的一笔,点点滴滴的汇聚,瞬间的定格,是生活的记录,更是将旧时光永恒在一份暖心而快乐的岁月里,且相伴我们一生。
现在,再也不怕拍照,更能随时随地想拍就拍。拍照已经不再是奢华,更不是稀奇,走一路拍一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总是喜欢把所有的美好留下来,总是喜欢那般臭美般的定格。
深知,有些美,必须要以这样的方式留驻,有些快乐,一定要有相关的印鉴,因为,长长的一生中,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记得,总要留下一些什么,去触动我们的视觉,进而点亮我们的记忆。就像历代文明中那些保存下来的珍贵资料一样,总要有一个具体的物证。
闲散的日子里,总是爱用镜头锁住生活中每一个温暖的瞬间,不管这般风景多少熟悉,不管这般生活多么大同小异。
生活本平常,不平常的是那些生活的细节;日子本雷同,差异的是每天的心情。岁月本平淡,清香的是四季有别;时光本朴实,不同的是体验与感受。
定格瞬间,锁定美好,用镜头绘一卷时光画册,为一频频瞬间贴上标签,那么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把一卷卷时光装帧了呢?如此,锁定的就不只是简单的快乐与笑脸,而是一一幅幅美好与温暖。这般保留下来的,就不再只是一张张相片,而是一帧帧时光了。
流年漫漫长,时光匆匆过,生活的琐碎把时光切割成一个个碎片,那些容易散落,那么容易丢失,所以,我愿,印上笑容可掬,把所有的时光装帧成一幅幅卷轴,分类分册,归档存案,熟心保管。
让那些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就这样被我手中的镜头,一一定格成一幅幅画,有形有色,有棱有角地摞成饱满的记忆,以便可以随时重新,俯首即拾地握住那些欢乐枝叶,那些明媚天空,那些嫣然时刻。
不管时光过去多少年,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因了我这些精致的装帧,旧时光中所有的感动与温暖,都不会泛黄,都不会扭曲,因为有那么多的印痕在那里,有那么多的乐趣在那里,这都伴随我的漫长岁月。
所有流水一样的时光,所有一现而过的笑靥,所有那些飘过的云,吹过的风,散过的雨,哼过的歌,踩过的小桥,路过的小径,爬过的山坡,涉过的涧水,都被锁进眼底,瞬间定格,留在那一张张可以盈盈握住的相册里,可以真实的再次触摸。
一张张相片,就是一帧帧时光的画卷,铺展那些片片,就是展开一程程时光,画是时光,时光如画,让人回味,让人沉醉。
所以,我爱,也许你现在会烦我这些无止镜的拍照,觉得这样的生活是那么的熟悉,这样的风景是那般的看透,也不屑我的这些片片。但是,经年以后,你一定会懂得,也一定可以理解,当你也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的小孩,我相信,你就会彻悟,这一程一程下来的瞬间,叠起来,就是那漫漫人生;这一次一次的定格,就是那岁月的美好,心中的温暖。
这是时光的画册,这是岁月的痕迹,这是生活中最平实而琐细的再现,是可以再次唤醒的甜蜜时光,是可以做为情感交流的温馨片段。
我爱,我相信,那时,你也会像我一样,不厌其烦地想要为你及你的孩子们,留下那些一个个瞬间的感动与笑脸,因为你欣然,这就是细水流年的日子,这就是灿烂的生活。因为你深深懂得,你定格的瞬间,是在把时光装帧。
我是在陕西魔术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认识李光国先生的,要不是好友王亚洲介绍,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眼前这位貌似五十多岁的摄影师竟是一位七旬有二的老者,心中崇敬之余又多了一份好奇,故问先生长寿养生之秘方,先生笑而答之:“摄影之快乐”。后来在多个大型书画活动的场合下都能见到老先生忙碌的身形,并且得知他在书画界已是大名鼎鼎的摄影家,有十几本画册、杂志、摄影集的封面及主要图片,都出自李光国老人之手。但就是这样一位摄影大家在书画界及摄影圈子却留下了一个“傻人”戏称,因为,只要是他喜欢拍的人,不管你是名家,还是普通百姓,给你照了,自己掏钱洗出来,还抽空给你送过去。真是“傻”的出奇,“傻”的让人尊敬,“傻”的让人过意不去,“傻”的让人称他为“雷锋式的摄影家”。但李老说:“傻是傻了些,但心里高兴,退休了,钱也够花,儿女孝顺,老伴贤惠,自己一生也就这么个爱好,照相既能修心怡情,又能锻炼身体,花几个小钱给人们带来快乐,自己就更快乐,总比闲在家里生病吃药、买保健品强多了,何乐而不为”。
“傻”人无私、无欲,心地无私天地宽,无欲则刚。他给那些书画名家照相、洗相片从来不开口索字要画,但许多名家后来都成了他的知心朋友,其中就有王西京、吴三大、雷珍民、、高峡、肖若兰、白云腾等书画名流、政界要员、艺坛大腕。七十大寿那天,书画名家高峡、薛瑛、叶浓等社会名流前来祝寿,送来书画作品。高峡用一首“光聚人生岁月缘,国华天色映大千。摄妙一瞬诗情意,影留千古天地间。”的藏头诗表达了对李光国老人的敬意。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主席、著名书画家薛瑛先生也对他的摄影艺术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影艺的境界是坦诚,影艺的智慧是求索,影艺的准则是永恒,影艺的动力是爱心”。刘志丹女儿刘力贞女士特为李光国先生题写“三秦之秀”,这些社会名士的溢美之词无疑是对李光国先生摄影艺术的无比肯定。因为,在他成为摄影大家的艺术追求中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色彩。
李光国是西安市第一批下行最早、年龄最小的知青,十四岁小学刚毕业就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山西日报、西安晚报都登载过他的事迹,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也算是西安的小名人了。六二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又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参军入伍,报效国家,成了部队的一名机枪手,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他与照相机结了不解之缘,开始只是业余爱好,后来竟迷上了摄影艺术,成了他一生的追求,无论从农村到城市,从军营到工厂,从最早的红梅,到现在的尼康,手中一直就是没离开过照相机的快门。几十年来,他不抽烟、不打牌、不跳舞,更不善交际,唯独钟情的是他的相机,他的摄影。摄影给他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健康。他行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过很多地方,喜欢神秘的西藏、浪漫的云南、壮阔的新疆、妖媚的四川。他摄山摄水、摄花摄鸟、摄人摄物,拍时事变迁、拍城市新貌、拍田园风光、拍风土人情,留下多少新人的幸福瞬间、留下世间多少悲欢离合。在他的镜头下,有老人知足的幸福,有少女怀春的朦胧,有名士成功的喜悦、有百姓和谐的笑容、有大雁腾飞的倒影;有雏菊初绽的英姿,有牡丹盛开的娇艳,有满山红遍的秋叶,有气凛骨铮的红梅,有清幽淡远的兰草……一切美好的事物皆入镜而来,他用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把一个个瞬间的美丽定格永恒的记忆。他镜头下的月之光、花之香、鸟之语、水之声。能让人得意于尘埃之外、怡情于美景之中忘情于物我交融的美好境界中去。
七十多岁了,李光国仍是一个旷达而散淡的人。他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心中那一份快乐。他是行游在生活之上的行者,用双脚亲吻大地,用相机唱出真善美的歌。他走过了、看到了、拍下了、感染了自己、也感染了别人。这是他的良知与责任。在陕北,他站在黄土高原的峁梁上想放歌一曲信天游时,却又默默无语。眼前的世界苍渺旷远,人又显得是多么渺小!黄土深厚而含纳万物,人又显得那么浅薄与矫情。面对苍茫黄土之上的土窑洞和对面山崖上的砍头柳,他庄重的按下了快门。他坐在云南丽江的小舟上,聆听山间飘来美妙的山歌,看白云凝结、时间停止,灵魂已得到净化,他用手中的相机又一次定格这世间美好的瞬间,并凝为永恒……
佛讲缘,我信缘。缘份似水,可以泡一壶淡而香的茶,可以酿一壶纯而美的酒,或悠然一段、或珍存一生。我与先生乃忘年之交,却十分有缘,得知先生要出摄影集子,竟罗嗦了这么多俗语,至此,不想再多说什么,还是继续随一下俗吧,祝愿李光国先生身体康健,影艺长青!
撰文作者何俊峰(青年作家、评论家、中华风采人物杂志副总编、三粮液文化传播公司执行总经理)
定格在历史的瞬间散文
历史的长河连绵不断,我和你一样遨游在她的浩瀚之间。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们同样顶着金色的税徽、爱着税服的深蓝
当你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的耳边,当你的事迹一次又一次让泪水涌出我的双眼,我终于明白:付建国,你走了,但是却没有走远,因为我们大家都觉得,你依然还在我们中间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雷唤醒了天山南北,春晖温暖着精河两岸。付建国,我无法超越时空与你对话,那么,就让历史定格在你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27年的从税经历,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壮语豪言,44年的生命历程,却闪耀着地税人的执着与平凡。从博州局机关到最偏远的温泉县,从繁荣的博乐市到狂风中的阿拉山口口岸,一次次异地任职,一次次接受考验。七易岗位,走得离城市越来越远,不移壮志,面对的工作越来越难。而你却用坚强的意志和无限的忠诚化腐朽为神奇,用满腔热血捧出一个又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然而,事业的成功无法掩饰你对亲人深深的愧歉:作为儿子,你辜负了八旬老母倚在家门口的期盼,却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残忍让年迈的母亲肝肠寸断!作为丈夫,你让妻子含辛茹苦把家庭的重担独立承担,却不能给他男人的肩膀,温暖的港湾!作为父亲,你没有给儿子辅导过一次功课,没有带他去过一次公园;甚至不能满足他哪怕仅仅50元钱的小小心愿
作为局长,你手握权力,却不让亲属沾到一星半点;但是对于同事,你付出的却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对同志,充满温暖;对工作,率先垂范。对生活,随遇而安;对自己,要求更严。同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每次看到你的座右铭,我总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知道你的痛苦,自古忠孝难两全,我知道你的廉洁,因为你早已正确诠释了权力的概念!我知道你的节俭,可是谁能相信——堂堂税务局长的一日三餐,却经常是白开水就着方便面,去世时穿的那套秋衣秋裤,已经伴随你整整!
跟随你的影子,走出黎明前的黑暗,思索你的人生,却发现你是那样的遥远。默默相伴我们走进你思想的空间,却发现还有太多太多的`感动激荡在心田。那就任凭失去战友的泪水尽情地长流,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又看到了你,你被定格在虽然短暂、却美轮美奂的那一瞬间!
紧握着你的信念,我们开始迎接明天的挑战,跟随着你的脚步,我们高举着镰刀斧头的神圣誓言。
付建国,你听见了吗?你听见了吗!!!
我们的祝愿,我们的呐喊!我们会用自己全部的爱恋——
继承你未竞的事业,和你一起谱写共和国税收事业最壮丽的诗篇!
时光恍若隔世岁月瞬间消失散文
昨天的春风,已吹在秋天的晚上,花开花落,如梦尘伤。冷漠瞬间秋风凉,夜话断,怎还思晨霜?最无奈时光,你飘动的青丝,转而白发苍苍,走过的故事,在暮色里,一杯酒话难忘,不能再见到你,是我可怜的忧伤,回头看,一切都已在远方。——一首歌这样唱。
最近重读两位诗人的的诗,让我有种揪心的凄凉,虽然这两首诗人人熟读之,但真正感到时光匆匆的还是另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两绯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和少女是美丽的,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时光不多,只是一年,就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的遗憾,这也许正是崔大诗人的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叶绍翁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我们不是关注的“红杏出墙来”的浪漫美景,是主人不在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悲哀而忧伤才是诗人的诗意。
一位作家说,岁月为什么匆匆,似乎有情似无情,如果有意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匆匆,让我们瞬间消失了青春和生命!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是感悟时光,最伟大的哲学是珍惜岁月,最伟大的艺术是悲歌经年。孔子有句伟大的叹气:逝者如斯!
我喜欢抄袭别人的'文字,因为我不能表达,因为给予我共鸣,因为岁月不可复制,文字可以借用。一位作家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我们敌不过流年似水,敌不过岁月的吞噬。那么有多少时光可以任我们挥洒?杨柳枯了,还会有长出新芽的一天;桃花谢了,来年还会开出更美的花朵;但是从指尖流逝的时光却再也回不来了。我们曾经会因为我们养的小花开了而开心,现在我们的开心已经变了味,现在的我们会因为我们多买一些便宜的东西开心着。”
还有位作家曾这样形容时光和生命的关系:时光是一把筛子,我们就是筛子里的虫子,一晃一批掉下去了,一晃又一批掉下去了,是谁在筛这个筛子?!
★ 定格的暖散文
★ 时光散文
★ 时光隐语散文
★ 时光记忆散文
★ 时光借阅散文
★ 特约时光散文
★ 温暖时光散文
★ 回忆时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