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真没睡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共含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真没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篇1: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后辅导教材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后辅导教材

有一次,王羲之外出散步,看见路边有一个老婆婆在卖扇子。她叫了半天,

还是没有人来买扇子。王羲之看到她那失望的样子,十分同情她,便随手取过

扇子,在上面写了些字,叫老婆婆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老婆婆来到市场,那里的人认得扇子上的字是王羲之写的,竟争着要买扇子。

不一会儿,所有的扇子就卖光了。

1、老婆婆在路边( )。

2、王羲之是怎样帮助老婆婆的?

王羲之在( )上写了些字,再叫老婆婆拿到( )上去卖。

3、后来,扇子为什么再市场上一下子就卖光了呢?(在对的序号上打“√”)

因为:( )A 扇子很便宜。 ( ) B 扇子很漂亮。 ( ) C 人们喜

欢王羲之的字。

4、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十分―( ) 拿―( ) 争着―( ) 光―( )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

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网葫芦啊!那

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这段有_____句话。

(2)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中的感叹句。

(4)将表示那个人喜欢小葫芦的句子抄下来。

喜鹊的新发现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

蜂等小昆虫在低空中飞,便喳喳地叫道:“看来世界上要算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

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不,不,我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鸽子对喜鹊说。喜鹊翘首一

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整整齐齐地飞向远方。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喜鹊感慨地说。

1.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 ( ) ( )

3.喜鹊先看到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 后来喜鹊看到大雁,它想 看图写话

仔细看图,市场上摆着哪些蔬菜,我和妈妈买了哪些蔬菜?先说一说,再

把它写下来。

篇2:小学一年级语文《海水》优选教材教案

教材分析:

根据教育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分析:《海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首富有海边鱼村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朗读感悟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培养学生宽广、无私的胸怀。本篇课文的学习分2个课时进行,这里单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相互学习,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原则:

1.识字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

2.识字方法上的读与思相结合,坚持整体提高的原则。

3.学生能力上的读与说相结合,坚持合作探究的原则。

4.课程整合上的语文与科学,语文与艺术,语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学科整合的原则.

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利,作为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我采用课件播放大海海浪的声音询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发学生思考来导入课题

二、新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由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点名读学生评议等方式学习朗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节课要认识6个生字,这对于刚刚入学才几个月的孩子来说,识字量是很大的。为了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第一,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例如:“回”可以用部件组合法,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再如:“因”“么”“问”用加偏旁或利用形声字构成规律来识记。第二:游戏中识字,我设计了 “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这些趣味性很强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汉字。第三,探究汉字构成规律的识字方法,在认识了“什”生字后,回忆上节课所学生字“住、位”。总结带“ィ”的字都与人有关,再将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还认识哪些字也带“ィ”,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安排作业:继续认识带 “ィ”的字。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适机指导写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首先指读课文用—画出作者向海水提出的问题,请学生朗读这几句问答并谈谈想法初步体会所要表达感情。老师示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再抛出提问:那么海水都是怎么回答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在有所体会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之后由教师小结。

五、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在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说说大海里还有什么?”“面对美丽、富饶的大海你想说什么?”旨在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抒发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这看似简单的话题,既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又把学生导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逐步养成勤学、好问、多思、善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海 水

蓝 抱 天

海水

咸 渔人 汗

篇3:小学一年级语文《海水》优选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随文识字“你、笑、着、答、抱、流、了、汗”,能认会写“问、为、什、么、回、因”6个字,对先进入后封口的笔顺规则有一些感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2.过程与方法:分层要求认、写两类生字,分别在读书、书空和游戏中巩固识字成果;借助《海水》的朗读训练,运用随文识字法识字;多种形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和巩固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朗读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并向往美丽、富饶的大海。

[教学重点]:

用随文识字法识字,以准确流利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主动有效的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呀,我做了一个很甜美的梦,猜猜我梦到什么了?

生1:老师,您是不是梦见……?

生2:老师,您是不是梦见大海了?

(2—3人猜一猜)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孩子的探究热情,为顺利的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的图片资料)

师:是啊,“大海、大海,像个摇篮。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大海、大海,多大多宽!瞧,太阳和月亮,也睡在里边!” 我梦见丁丁带着我们来到了美丽、辽阔的大海边。

翻卷的海水,已经向我们发出了隆重的邀请,邀请我们去探索大海的奥秘。孩子们,咱们一起投入大海的怀抱吧!

[设计意图:用“语文天地”中的诗歌《大海》创设出大海辽阔、富饶的情境,让孩子自然地、期待无限地融入大海的怀抱。]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海水妈妈美丽的名字吧!(孩子和老师一起书写:海水。)

师:孩子们,咱们来读一读海水妈妈的名字吧,读出你自己的感觉哦!

生1:海水(生硬地)

师:呀!冷冰冰的海水!

生2:海水(明亮地)

师:嗯!蔚蓝的海水!

生3:海水(柔美地)

师:正在安静休息的海水!你心中的海水是什么样的?读一读!

生:自由读一两遍。

(师热情洋溢的领读课题。)

[设计意图:蓝色粉笔、楷书书写,意在用每一个小细节营造我们来到蔚蓝大海边的氛围;渗透笔顺规则。]

1.轻松识字

(1)教师范读、整体感知(2’)

师:老师先来读读《海水》这首有趣的小诗,请孩子们欣赏欣赏,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准每个字音的!请翻到语文书第28页,听读准备——

(师清晰、有感情地朗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老师的声音很响亮。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课文很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整篇诗文的节奏和韵律,了解朗读好课文的基本要素。]

(2)随文识字、合作交流。(5’)

师:这么美的诗文,想读吗?

生:想。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怎么办呀?

生1:我可以问老师。

生2:我可以问同学。

生3:我还可以猜一猜。

师:对,我们还可以把生字宝宝前后的字连起来读一读,再来猜一猜生字宝宝的读音。

猜一猜和问一问都是识字的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的字宝宝。

[设计意图:这里要注意抓住“猜一猜”,特别说明联系前后文字猜一猜的方法,鼓励学生猜字就是随文识字方法的有效渗透。]

师:请听清楚读书要求:

(1)自己读一读课文,不受别人影响。

(2)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好每一个字宝宝。

(3)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用“○”圈起来猜一猜、问一问。

做好读书准备,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师提供坐姿、指读、答疑等方面的帮助指导。

(师巡视一周后,手势指挥停下。)

师:孩子们读得好认真呀!下面,请孩子们指读给同桌听一听。听读的孩子注意检查你的同桌:(1)是不是指着字宝宝慢慢读(2)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有没有想办法认识它?

(生指读课文,同桌检查并帮助对方识字。)

师:我听说有几个孩子指读得特别认真,老师真想学习学习。请孩子们关上书,哪个能干的孩子愿意上来指读《海水》这首小诗呢?

生:我愿意。“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

师:哇,每个字都指得很准确、读得也很清楚。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像她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清楚、指着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带要求的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学生范读、齐读等读文方式,让学生巩固指读方法,整体感知诗文,体验随文识字的过程。]

(3)分层识字、疏通障碍(20’内)

师:看着孩子们这么认真,字宝宝也忍不住跳了出来,孩子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出示多媒体:“你、笑、着、答、抱、流、了、汗”)

师:你认识哪个字宝宝,跟我一起念一念吧!

(师领读两遍。)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认字条中的字,要求音准。主要让字回到课文中,学生随文认识。]

师:孩子们学得真快,有几个字宝宝特别想和大家交朋友,我们可一定要记住他们的样子哦!

(师依次出示生字卡:“问、为、什、么、回、因”)

具体要求:

“回”、“因”:(1)认识“回”后,区别并认识“因”。(2)用“回”括词(3)在小黑板田字格中写一写“回”,融入带“大口框”一类字的笔顺规则——先进入后封口(一句带过“因”的最后一笔也是“横”)。

“问”:认读并交流记忆方法。

“为”:(1)认读(2)在田字格中写一写“为”,渗透“左上点最先写”的笔顺规则(一句带过“问”的起始笔也是“点”)。

“什”:认读并交流识记方法。

“么”:(1)认读,注意应读“me”(2)学习新笔画“撇折”,写一写“么”。

指导方法,例:

师:这个字宝宝叫——(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的样子?

生1:我看这个字宝宝像……

生2:这个字宝宝是( )和( )合成的。

师:有了这些好办法,我们可以更快的记住这些字宝宝。

[设计意图:对要求掌握的字,选取代表进行课堂练习,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4)拼字游戏,巩固识字

师:调皮的字宝宝使用了一种神奇的魔法——分身术,他们把自己分成了两半藏了起来,你能把他们找出来,组合成原来的字宝宝吗?看谁的眼睛亮、看谁的脑筋灵!

(出示小黑板3:“问、什、回、因”各部件分开贴成两排,学生连线,老师代写相应字于下方。)

[设计意图:在这个时段设计拼字游戏,首先能趣味性的轻松巩固生字,学生情绪一定很高;再者也希望能起到转换学生思维、集中注意力,为下一时段的学习提个神的作用。]

2.快乐朗读

(1)读出词韵

师:活泼可爱的字宝宝,找来了好朋友,变成了浪娃娃,你还认识他们吗?(师出示多媒体“游戏”:“我问你”、“为什么”、“笑着”、“回答”、“抱着”、“因为”、“流了汗”)

A、齐读“笑着”、“回答”、“抱着”、“因为”、“流了汗”

B、师重点指导“我问你”、“为什么”的朗读:

师:领读——“谁问?”

生:“我问!”

师:“我问谁?”

生:“我问你!”

师:怎样表达特别想问一问?

生1:我问你(平淡地)

师:这是不太想问。你来问!

生2:我问你(有疑惑地)

师:非常想问一问问!迫不及待地想问——

生3:我问你(急切地)

师:这么急切想知道什么?(出示“为什么”词卡)

生(齐):为什么

师:特别想知道原因——

生1:为什么(充满疑惑地)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生必要示范与引导,要求学生读准音,尽量读出词语本身的韵味,感受语言美。]

(2)读出句味

师:问一问大海妈妈——(手势示意读句子)

生1: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稍显平淡地)

师:你的问题没有打动海水妈妈。再来问一问——

生2: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主动急切地)

师:海水妈妈最喜欢好奇的孩子。你自己试着问一问——

生自由练习。

生: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充满好奇地)

师: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

师:(指着第二节)——咱们还有一个问题也非常想问一问海水妈妈,你代表大家问一问——

生1: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急切地)

师:问得怎么样?

生1:问得好,这样问最能打动大海妈妈的心!

师:说得好。你也和同桌互相问一问,比比谁的问题最能打动大海妈妈的心——

生1: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好奇地)

师:海水笑着来回答——

生:因为渔人流了汗。(快速地)

师:渔人洒下的一点汗可不能让海水变咸哦!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

生1: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稍慢地)

师:稍微咸了一点。还不够——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

生2: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辛苦地)

师:渔人这么的勤劳,为了打捞满船的鱼虾,洒下了无数的汗水,连海水都变咸了。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

生1: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快速地)

师:好小的一片天。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

生2: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自豪地)

师:大海的胸怀多大多宽,蓝天、白云、太阳和月亮也睡在里边。

[设计意图:抓住“我问你”、“为什么”两个关键词语,以第一节诗为范例,训练一问一答的朗读方法,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及大海的神奇魅力。]

三、升华总结、课外拓展

师:孩子们,咱们一起来问一问大海妈妈吧!

生齐读全诗。

师:听了大海这么有意思的回答,我也忍不住想问一问大海: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大?大海大海我问你,你的水从哪里来?

孩子们,大海是这么的美丽神奇,你想问大海什么?让我们一起去挖掘藏在大海里的无穷秘密吧!勇敢的向大海提问吧!

篇4:小学一年级语文《赶集》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能够想象出集市上热闹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识字。

教学准备:

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镰刀、姜、蜡等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物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韵文,识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大家到农贸市场走了走,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妞妞一起去赶集,到集市上看一看。(板书课题)

读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画出你叫不准的字。

3、随机识记二类生字。

做一下猜字游戏或是拍字游戏,加强二类字的识记。

4、同桌之间配合读课文。

5、拍手读课文。

6、在课文中学习一类生字。

吓:使人害怕,威胁扩词:吓唬

(he)恫吓、恐吓

跳:左右结构形声字字义:

1、蹦,跃,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引申为越过,通路。

2、一起一伏地动。

扩词:跳跃、跳绳、跳板、心跳

三、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虚宫格中字的整体结构再书写。

四、游戏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1、巩固生字,朗读课文。

2、课后习题。

(1)读一读,连一连。

(2)读课文比赛

(3)采蘑菇,涂色。

(4)买卖游戏。

篇5: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介绍

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介绍

一、教材的体例

1.主题单元的设置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是: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②听说读写各种实践活动综合。所以,本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

(1)连同入学教育,本册共设置18个主题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题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线”。

(2)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习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的内容核心,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

(3)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

(4)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 “语文天地”中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习,更不是考试内容。]

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2.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

设置这两个人物,增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使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这两个人物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

3.“金钥匙”系列

“金钥匙”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养“会学习”的人。金钥匙安排在每个单元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其穿插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心得予以补充。

自检:自审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自检“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调适。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习惯,不在自检的方法和水平上要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主要靠实践,不要把金钥匙的内容当知识点传授。

4.其他

(1)课文后面原打算附词语,因为本册单音节词占多数,又受篇幅所限,就没有列出来。请老师们注意教学时应补上学习词语的环节。(见下面识字部分第(3)点)

(2)教材中一律没有写明笔画名称,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习惯叫法教学。有一部分难学的笔画下学期学习。

(3)因为本套教材还有课外阅读、成长手册、写字本等配套材料,写字描红的内容就不再占课本篇幅了。课本中只对易错和难写的字给以辅导。

(4)语文天地中各种图标的含义都在教师用书中说明了。课题下加横线的要求背诵;古诗要求背诵。蓝色打开的书表示自读,教师可以不过问;红色打开的书表示必须在课堂上读的材料。

(5)凡是加三角的项目可选做。没加三角的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削减、更改内容。

二、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析

1.关于汉语拼音教学

(1)首先学习汉字的必要性:①汉字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应当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汉民族的母语,不应当脱离母语环境学习拼音。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拼音,客观上灌输汉字必须向拼音文字靠拢的意识。②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拼音不是文字,只记录语音,学习拼音不是识字。儿童学习拼音很困难,容易一入学就产生挫折感。③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工具,学习拼音的6~8周内,数学等科目将不得不替语文承担识字教学的任务。

(2)首先学习汉字的可行性:①在1956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人们是怎样识字的?在使用注音字之前的几千年中,中国人是怎么识字的?②日本人、韩国人、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操着各自的语音学习汉字,可见作为书面的文字,汉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远远大于字音对字义的影响。③专家的研究,都证明不识拼音直接学汉字可行,而且比先学拼音效果更好。

(3)《课标》的精神是淡化拼音。新教材的改革尝试:①先学100个左右的汉字,再学拼音。②以汉字带学拼音,在学习拼音时学习汉字。③注重过程,层层递进,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其一,一年级上册――认字母,拼音节,读生字(注意不要硬加内容)。下册――抄写字母和音节。二年级上册――粗略学习拼写音节,以适应.写作和上机的需要(此处超标)。下册――大写字母,音序,汉字输入。其二,本册内部1~4单元渗透,整体认读渗透,9单元后渗透。④主体课文不注音,以免干扰识字。自读课文注音,以利学生阅读。

[注意:从整个学习进程看,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从本册看,拼音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务必使全体学生学会拼读。方言区可根据本地情况,重点纠正某些声母韵母的发音。]

(4)汉语拼音的评价。原则上不单独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与识字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能不能看拼音识字。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学生学前教育差异大,要及时帮助差生学会拼音。

2.关于识字教学

(1)教材追求的理想:①尽快学会1800~汉字,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这对儿童的发展(知识、智力、情感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②使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使语文教学尽快度过识字阶段。③识字与阅读同步。

(2)依据《课标》的精神,本教材实行认写分流。

・为什么要实行认写分流?①认容易,写难。一般人会认的字都比会写的字多。硬要认写同步,势必让“会认”等“会写”,从而贻误了学生尽早进入阅读的时机,弊远远大于利。②人们对认字和写字的需求是不同的。A数量不同。B选字不同。“熊、蜻蜓、潜望镜”等阅读中需要认识的字可能一辈子都不写。③儿童“认字”和“写字”的心理发展是很不相同的,请看下表: 认 写

用眼,用脑 用眼,用脑,用手但是儿童手部写字用的小肌肉群发育晚

整体感知 从笔画和部件入手

儿童熟知的具体事物,笔画越多越好认 从简单到复杂,从独体字到合体字

先记忆后理解 理解了才容易会写

在语文环境中识字较容易 写字的环境越单纯越好

可见,“四会同步”,是违背儿童学习心理的一厢情愿的苛刻要求。

・分别构建认字和写字的教学序列。   认 写

总目标

(小

段) A.识字1800~3000个B.学会识字的方法,能不依赖老师独立识字。 A.写对,写好,写快。写对笔顺笔画,在使用中写对。字的间架结构好。体式章法好(超标)。会写行草偏旁,书写>20字/分(超标)。B.有办法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超标)。

学 选

字 阅读的常用字 儿童习作常用字。构字能力强的母体字。

序 口语语汇中选字,听读识字,感知汉字特点。

成批识字,掌握汉字规律。学习识字方法。

运用汉字规律,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

独体字 笔画笔顺

↓↓

认识汉字的结构方 间架结构式,

常用合体字↓

↓ 体式章法

在组词、造句、选 ↓

词填空、习作等实 熟练,速度较快际应用中,解决“ ↓

写对”的问题。 常用行楷偏旁(1~3年级) (1~6年级)

[注意:几套实验教材都实行认写分流,本教材的特别之处:①应写的字有些是过去学认的字,按写字发展规律选字,又都在本篇课文里(“人”例外),以分散学习的难点。②课文中不少生字只是渗透性学习,教材不做要求。]

(3)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①充分利用儿童听力极强、机械记忆力极强,以及整体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以听领先,读、背课文,(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大片字)然后逐步缩小语境(词、语、短句,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块字或一条字),最后抽出单个汉字认识,然后再放回到课文中去认读(指读)。这种方法与“分散识字”的方法基本相同,简单概括为“听读识字”。

就目前研究和实验的情况看,指读有利于使儿童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认字方法。如何理解《课标》在阅读部分的第2点提出的“不指读”?第一,指读是一种识字方法,不是阅读方法,认读课文后朗读时,应当不用手指。第二,这个目标是整个学年段的目标,学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即使到三四年级,《课标》也只是提“初步学会默读”。第三,目前尚没有发现比指读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可以推广。

②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与大语文接轨,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告、报纸、说明书等途径认字(见第十二单元)。教材插图展现了城市的景象,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村委会、小学校、化肥袋、日历等处挖掘学习资源。

(4)使学生掌握一点独立识字的方法。

・“听读识字”在课堂上表现为听老师读,认字。在课外自己识字,则应当通过“问”,听别人读出字音,认字,见61页金钥匙。

・看图识字。本册选取的“图”,是那些能显示汉字字形和字义的象形字和会意字,数量较小。

・看拼音认字。学生从第九单元开始借助拼音识字。

・教材渗透一点形声字、会意字

篇6: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册教材介绍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册)教材介绍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册)教材介绍

谈文玉

一、教材基本内容

一年级下册(以下简称第二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

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课文编选的指导思想:除了顾及文体、儿童兴趣、

知识等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考虑的:

1、《元宵节》――了解中华民族文化风俗(歌谣、元宵、对联、花灯、灯谜等)

2、《家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3、《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4、《植物》――热爱自然,了解植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5、《动物》――热爱自然,了解动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6、《爱护》――珍惜、保护环境

7、《愿望》――合理的、善良的个人愿望,努力实现愿望

8、《认真》――认真做事(有一点植物知识)

9、《车的世界》――认识车,浅显认识社会生活

10、《雨》――热爱自然,互相帮助

11、《星空》――热爱自然,了解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学一点天文知识

12、《朋友》――友谊

13、《时间》――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14、《丁丁冬冬学识字》――感悟汉字

15、《长大》――理解成长的含义

16、《快乐》――乐观生活,助人为乐

第二册的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

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

二、第二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30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的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大体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有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具体说明

1.认字

A 数量430个,不再从渗透性识字中限数量,其原因是:一册已经通过那20个字的目标要求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识字的途径不仅限于课文,也不仅限于学校。渗透性识字差异很大,有些是本册必学字。而统计本身根本不可能完全符合学生认字的实际情况(许多学生认字量要大得多),所以为了统计方便,不再限量。这样,两册合起来认字底限为770字。二年级两册大约认字900~930字,符合课标要求,实际上还可能超过课标要求。

B 学习30个常用偏旁。在第一单元的“金钥匙”中提示学生开始将学到的常用偏旁列表归类,目的是想让学生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入手,积累表意的偏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大概表示的意思,逐渐掌握汉字的规律,最后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构成汉字合体字的部件都叫“偏旁”。由于还没有学习查字典,第二册把所学的部首统称为偏旁。

本册出现的常用偏旁大致有以下种种:

囗-大口框-目-目字旁-火-火字旁-扌-提手旁-氵-三点水-亻-单人旁

日-日字旁-犭-反犬旁 -鸟-鸟字旁-虫 -虫字旁-灬 -四点底-讠 -言字旁

心-心字底 -忄-竖心旁 -车-车字旁 -钅-金字旁 -纟-绞丝旁 -足-足字旁

彳-双人旁 -走-走字旁 -辶-走之儿-木-木字旁 -艹-草字头 -竹-竹字头

禾-禾木旁 -米-米字旁 -口-口字旁 -饣-食字旁 -女-女字旁 -巾-巾字底

以下偏旁也在二册写字表中出现:

阝-左耳旁-刂-立刀旁-攵-反文儿-夂-折文儿--爪字头--牛字旁

欠-欠字旁-月-月字旁-力-力字旁-土-提土旁-疒-病字头-皿-皿字底

这部分偏旁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它们的名称,但不必与上面的偏旁同等要求,不进行字理分析,不硬性要求学生记住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提出学习30个常用偏旁的要求?――感悟汉字的特点,领会汉字的造字规律,实现量变(已认字几百个)到质变的飞跃,为形成独立识字(包括读写合流)能力做准备。

学到什么程度?――知道名称(严而不死,可笼统地称为×字旁);大概了解表示的意思;能举例说明。与写字只知道名称、会书写不同。

为什么不多学习一些?――三册再学40个,共70个,大致涵盖了常用部首,要求学生能根据部首分析字形。

C 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能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截止到第二册,学生已经学过了看图认字、读拼音认字、听读认字、看上下文猜字四种认字方法(识字游戏不是学法),应当能独立认读(认读是“正确”读的前提)“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比较起来,看图认字受限制较多(熟知的事物,口语语汇范围内),看拼音认读此之,看上下文猜字最便捷,其次是听读,所以,“综合运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大量实践,有的老师把这些当知识点来教是错误的。但是认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年级认字的主要方法是听读整体认知(不是分析字理)和看拼音认字,二册主要是积累常用偏旁,不是分析字形、字理。三册还要学习查字典、分析字形等认字方法。请老师们不要贸然突进,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2、写字230个。

“会写字”,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可以指会笔顺笔画,也可以指能听写对,还可以指在使用时不出错别字,此外还可以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会写”。二册的写字目标是指按照正确的笔画笔顺听写(包括填空、连线等)下来。兼顾使用和写好。不要把几方面的要求同时下达,造成沉重的书写负担。

笔画笔顺不能当成科学知识体系来教授,让学生死记许多条条框框;要立足于硬笔书写(教材印刷是不得已)。

怎样兼顾使用和写好?一是加强造句、组词等书写练习,二是通过描红无意接受(儿童学习不是先学规则,而是模仿和实践)。

三册重点指导怎样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好。至于如何写对,不出错别字,三年级后写话的活动多了,将提到重要的议事议程上来。

3、拼音部分

二册中的有关拼音的学习是遵循由易到难,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来设计安排的:

单 元 -要 求-内 容

1 元宵节-抄一抄

(字 母) -a o e i u ü (单韵母)

2 家 园--b p m f d t n l (声母)

3 春 天--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声母)

4 植 物-抄一抄(整

体认读音节)-zi ci si zhi chi shi ri

5 动 物--y w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y w)

6 爱 护-拼一拼、

抄一抄(音 节)-zhíwù shùyè bìlǜ huópo zuòweì

7 愿 望--yuànwàng zhēnguì gǎnxiè shíxiàn bámiáozhùzhǎng

8 认 真-注意声调标法

(观察)-huàjiā jiǎodù càiyuán fēiqù

xǔduō láihuí qiézì

10 雨-拼一拼、抄一

抄标声调-chūnyǔ shuǐzhū cǎihóng zǒuguò yáoyuǎn měilì

shui you zhe yang ju da de bi (谁有这么巨大的笔?)

11 星 空-读一读、抄

音节组词语-民-名 分-风 蓝-浪 跟-棍 琴-群

深-蓝(前后鼻韵母)

12 朋 友-读多音字、组词-数 shǔ 背 bēi 好 hǎo

shù bèi hào

13 时 间-拼一拼、写词语-shíjiān qīngzǎo zhōngwǔ wǎnshàng nían yuè rì

15 长 大-为音节补声母-àn ǎ āo ìng èi iú ě uǒ ì íng

办 法 高 兴 喂 牛 野 果 事 情

16 快 乐-连一连、抄音节-青蛙 蜜蜂 猫头鹰

zhuālǎoshǔ zhuōhàichóng chuánhuāfěn

二册对于拼音的学习目标,定位在抄写字母和音节,大体能为生字标音。

我们把拼音当成识字工具来教学。要注意:A不能当成学问来教,比如bpdq的小竖写多长,不必过分指导并严格要求;B 不能超越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把他们与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一样要求。C 凡是与“工具”无关的内容,比如整体认读音节,只要不犯知识性错误,可以适当简化。D 基本认识:拼音不能当文字教,不能要求学生(注提)阅读拼音文字的阅读材料。 “为生字标音”似乎超标,但实际运用需要我们安排这样的练习。老师不必苛求学生给生字标音时十分规范,若错一点,例如声调位置等,可以寻找机会指导学生发现标调的规则。这类内容只教不考。本册自读课文仍加了注音,但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丢开拐棍,不可读上行忽略下行。

4、阅读

A指读(指认)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指读的必要性:注意力、认字、手的功能

但是这种指读是随文识字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没有释义、理解、欣赏。

要把指认与阅读分开来。认字时用手指帮助,读熟了,立起书来朗读(一册3页)。

指读虽然有好处,但必须逐渐放弃,因为眼睛扫描总比手指移动快,每分钟默读500字,大脑可留下90 %的信息;指读每分钟就算200字,只能留下10 %(因为干扰太多)。所以《课标》上说要“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但是这是全学段的目标,不能一步到位。本册为过渡,或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下学期要求练习默读。

B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但是有的教师虽然不再满堂灌,却又开始满堂问。许多时候基本上是老师用问题循循善诱,一定要把教师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都说明白了,才善罢甘休。比如,某个词语的意思,某个字的字理,某篇课文蕴涵的道理等等。殊不知,教材

篇7: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謎语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则謎语,看谁猜得准:身穿黑袍子,有时在天上,有时在树上,是个好孩子。(乌鸦)对,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本课我是随着课文的进展,随时进行生字的认读的。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于是我特意准备了一只乌鸦标本,让学生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看得出小朋友非常喜欢乌鸦的故事,那就请你们自己去读书吧。

2、自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自己划出要求认识的字,同座位互认。

4、小朋友,瞧,这些生字宝宝都跑到大屏幕上来了。(看幻灯片)

(1)自由读一读

(2)谁愿意和它们交个朋友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3)老师任意指看谁能读出。

(4)齐读

5、去掉拼音敢不敢读?去掉拼音读。

6、找学生说一说你和哪些字交上了好朋友的?你是怎样和它们做好 朋友的?把你的方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喝”和“渴”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口字旁的是“喝”;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师:这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认识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那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

生: 乌——鸟、为——办、右——石、瓶——饼

师:我们用形近字比较认识生字,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记生字?

生:“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

生:“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办’字旁边的两点千万不能丢。”

生: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生字:瓦片层层并一起(瓶);水车千斤重(渐)。

7、巩固识字。

(1)组词竞赛。

法——办法、法院、法律、方法、法规,多次重现“法”字,便于学生记忆。

(2)游戏认字。“击鼓传花”鼓停花传到谁的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事物辨字。如:老师做喝的动作、渴的表情,拿瓶子和石头,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

(三)写字指导。

1、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笔顺规则有哪些?(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

2、出示“我会写”的生字,认读、领读。

3、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所在的位置。

4、“法、找、许”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

提示:写“找”字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比较“找”与“我”的字形。

5、“可、石、办”这三个字又应该怎样写呢?小组讨论、

6、教师示范写生字。

7、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四)、指导读课文。

(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乌——鸟、为——办、右——石、

瓶——饼、喝——渴

法 找 许 可 石 办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知识点

高一语文教材

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全套

小学语文说课稿教材分析模板

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认识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毛龟》教材教案

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研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电子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