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桑葚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zmoveit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五月桑葚散文(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movei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月桑葚散文

篇1:五月桑葚散文

五月桑葚散文

青青涩涩的五月,几乎每天都是朗朗的天气,下午出门暖暖的光照在身上竟已有些热一辣辣的感觉。每天候车的站台旁有块巨大的广告牌竖一立在那里,正是纳凉的好地儿,候车的人们或打着伞,或用衣服罩在头上,可能是嫌弃广告牌下的阴暗与脏乱吧,竟无一人愿意去广告牌下享受片刻阴凉,正好给了我宽阔的空间,于是,我发现了那棵羞涩的躲藏在角落却又不失妩媚的桑葚树。

初次进入广告牌下,心里立刻涌一出一股厌恶的感觉,地上到处黏一腻着一层黑糊糊的东西,一阵微风吹过,头顶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冷不丁的被几粒沙粒般的东西砸中,吓的我跳将起来。仰头望去,一棵挂满果实的桑葚树出现在面前,绿油油的树叶,浓绿中一颗颗桑果晶莹剔透,泛着紫色的光亮。我偷眼看看路边的人们,好像没人发现这儿的“秘密”,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悦,一种无意中遇上的偶然,让我暂且决定收藏这个“秘密”。

地上到处是熟透的桑果落在地上染成的紫黑,砸中我的却是几颗成熟的调皮的小桑果,突然就爱上了这块密土,并不是才入时的脏的感觉呵!小树不过两米余高,垂挂下来的一根树枝上招摇的悬着几粒紫红紫红的桑果,举手可得,馋的我满嘴的口水垂涎欲下,好想随手摘几粒尝尝,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阻止了我,这样裸露在外面的果实脏不脏呢,马路边来来往往的车辆扬起的灰尘会不会污染了这宝石般的圣果......想着,摇了摇头,终究没有伸出手去。

记忆中,儿时邻居家的屋后,有一棵高大的桑葚树,没注意到它的花开,光越来越温暖的时候,树桠里便冒出串串桑果,每当此时节,那簇拥着的青青的果儿就成了我们几个小一毛一孩子目光追随的目标,常常在它才有些微微泛红的时候,长在手边能够折到的枝头上的桑果已被我们偷偷的摘了去,那味道又酸、又涩。说是偷,其实并不是躲避大人们,这些自家门口的野果树成熟的时候都是邻近的孩子随便采摘着吃,大人们是不会说话的。计较的都是我们这帮小孩子们,每天我们都会去检查桑果被采摘的情况,那时候我们小脑袋瓜的记性可是非常的好,哪儿长了几粒桑果隔天去却不见了准能发现,于是小朋友之间开始互相指责,谁偷吃的多,谁又吃的少啦,谁也不愿吃亏,到了五月桑葚成熟的季节,那些长在手边的能够采摘到的桑果早已被我们吃了精光。

当熟透的`桑果乌紫乌紫的挂满枝头,我们只有望树兴叹的份了,胆大的小男孩们试着去爬树,却被家长们喝斥了,原来家乡的桑树上有一种蛇,与树的颜色一致,大人们这时候对自家的小孩就管教的严格起来,谁也不敢去爬树了,好在紫的饱满的果儿待不住枝头,纷纷往下落,大人们找来塑料布摊在地上,抱着树使劲的摇,桑果儿便“啪啦啪啦”的往下掉,一会儿就掉满了整块塑料布,小朋友们还是不过瘾,要求爸爸们回家拿来竹竿,把枝头压下来,这时候小朋友们又一团一结起来了,有去帮着拽枝头的、有去赶忙采摘的、有提着篮子在树下接着的,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最开心的是大快朵颐的时候,带着满满的收获觅个僻静处开怀大吃,不用去考虑它们脏不脏,用小手捧了塞满一嘴,直吃的肚儿圆圆,脸上、嘴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紫色,小朋友们笑着,闹着,开始张牙舞爪起来......

后来这棵高大的桑葚树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以后再也没吃过甜甜的黑枣般的桑果。

每天来到这个站台,我便会去树下站一站,只呆呆的看着这一树的热闹,一地的姹紫嫣红,始终没有去采摘,其实好想去回味记忆中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

昨天去等车,蓦然发现桑葚树的枝头已经光光的了,寻觅了好久终于在一片树叶下面发现了一颗红红的桑果,已经焉焉的,没有了之前的圆一润与生机,不禁叹息,只待来年的繁华了!

今天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桑果竟然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桑葚树居然浑身都是宝,可惜我们却失去了童年吃桑葚的乐趣,如今我们从街上高价买来桑葚,必打来清水泡着,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着一颗一颗的吃,那些儿时的记忆离我们渐行渐远,永远不会再有交集。桑葚红了,但桑树却寂寞了!

篇2: 五月的桑葚散文

五月的桑葚散文

一日,和丽一起喝茶坐聊时,丽说,看到市场上有成熟的桑葚,想买下来让玲泡酒,但玲内退后在一个酒店里兼职做部门经理,已经无暇顾及什么季节酿什么酒了。丽只是买了一些回家吃,说特别好吃。今年我倒是没机会遇见水果摊上有桑葚卖,桑葚酒更是难得有机会喝了。

是啊,五月,又该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了。这个概念,恍惚间丢失了多年。

我所在这地方,不盛产桑葚,也很少吃,只在别人家里的树上摘过,吃过。这几年街上的水果摊上,偶尔能看见那粉红或紫黑桑葚的影子,那果子水灵灵的,安静地躺在主人的果篮里。眼睛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小时候也曾与小伙伴们一起,到河对岸的山上去摘桑叶,那些桑树多是野生的。摘下大片大片的桑叶,我们拿去给邻居的大哥哥喂蚕宝宝。一大把又肥又嫩的桑叶,撒在竹筐里,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一点一点地吃着那叶,心底里是一种充满了稚气的开心。

约是四月的时候,桑树上便有小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钻了出来,于是,在去校办农场的山路上,我们总是会摘下一些不太熟的桑子,放进嘴里,有点酸涩的滋味,如今已不太记得。童年的岁月,一点都不富裕的日子,就是这样充满了苦涩却也有着无穷的乐趣。除了家中院子里种的芒果石榴,酸酸甜甜的桑葚,算是小时候吃过比较好的水果了。

二十年前寒冷的冬天结婚旅行,我和先生回潮州老家,住在他小姑姑家中,姑姑的婆婆浸泡了一坛子桑葚酒,姑父每天都要喝一点,让我们也尝尝味道。据说桑葚酒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所以我和先生也乐得陪姑父每天喝一小杯。桑葚酒的味道,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知道的。

多年过去了,蚕的记忆,早已淡忘。而桑葚,也是在记忆中模糊。只是今日,轻轻收拾起曾经遗落的一份心情。

记得几年前,桑葚上市的季节,玲总是会买回来一些,洗净,在阳光下晒一晒,然后用酒浸泡。浸泡桑葚的酒是她婆婆自酿的米酒。那酒的味道,比街上卖的纯正,让人喝了还想再喝。桑葚浸泡的酒,有果子的清香,又有米酒的浓郁,综合在一起,韵味十足。据说桑葚酒是女人酒,尤其是中年女人,喝这样的酒对身体很有好处。所以,那次玲送过来的桑葚酒,我一次只喝一小杯,一点一点地抿,不舍得那么快就喝光。每次喝完那酒,我会隔着酒瓶玻璃仔细看浸泡在酒里的桑葚,看着它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酒里,像是在享受着,又像是在沉静地睡眠着。那一颗颗肉肉的、紫色的小小果子是那么诱人。

我的婆家离我家不远,几乎每天,公公和婆婆都会在晚饭后散步到我家来,和我们一起看电视、喝茶、聊天。那日傍晚,老公公如往日一样饭后到我家喝茶,临走,我倒了些桑葚酒让他带回家。老人很高兴,说故乡的桑树很多,这个季节,也该是吃桑葚的时候了。

公公和婆婆都是1956年从潮汕平原来到海南参加矿山生产建设的,他们在这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投入到矿山建设中,忘我地工作着,家中几个儿女,很小就都送到托儿所去,让阿姨带着。离开故乡数十载,他们从青春年少的男生女生变成了今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喝着石碌河的水,沐浴着琼岛的灿烂阳光,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铁矿人”。“铁矿人”,这三个字,他们也引以为豪。而远在琼州海峡的那端,故乡的山水,故乡的四季孕育出的果实,已随岁月的远去渐渐淡忘。只是这桑葚酒,钩起了他往事的记忆。

公公是家中的大儿子,几个弟弟妹妹全都在汕头或广州。前两年,弟妹们相约着一起来到这里看望我的公公婆婆,公公每天都带着弟妹们看网球场,广场,到社区老人俱乐部,走一走那些新修过的马路,甚至去看从前居住过的老屋,看那些老屋门前的果树,逛的不亦乐乎。

一天,我们陪着几个老人一起上矿山,公公的弟弟妹妹们见识了那座养育我们数十载、我们赖以生存的矿山,感慨万千。他们俯瞰着美丽的小城风景,手里摸着那些矿石标本爱不释手。他们让公公回家乡去养老,但是公公说,几十年了,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习惯了这里的月圆月缺,习惯了这里土土的方言,习惯了这里简单却能让他身心愉悦的俱乐部活动,就在这里老死吧,哪里都不愿意去了。

而我们都知道,离开了多年的故乡,那里有公公天真无邪的童年,那个私塾学校里,他也曾经朗朗地读过古诗词。桑葚酒的颜色,淡淡的紫红,一点点涩一点点酸的味道,在公公看来,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点怀念故乡的韵味在里面。

篇3:桑葚散文

桑葚散文

前几天偶然发现天桥边有桑葚买,哪管它是天价,买一点尝尝鲜。桑葚是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果实,又称桑果。桑葚有黑果,白果,我只见过黑果,是深紫红色的那种颜色,味酸甜,富含活性蛋白、氨基酸、胡萝卜素等,是苹果营养的几倍。

小时候在老家母亲工作的单位院里有一棵桑树,有一次我确实抑制不住嘴馋,采摘了几颗吃了,和野山泡儿的味道极像,吃过后很害怕,心想万一有毒,又不能食用可就遭殃了,我不敢告诉家人,以后也不敢采摘了。那时不知道桑葚是养颜佳品哟,它被冠以“民间圣果”的美名,那时还傻啦吧唧的被吓个半死,吃了美容佳品都不知道。

小时候在老家,春天来了,我们周末采椿芽,扯竹笋,满载而归的喜悦都挂在充满稚气的脸上。唯有这时候身上脏了不会招来母亲的数落声,母亲是那时自以为最讲卫生的女士,对我们的严厉是儿子无法理解的,儿子现在动不动就与我谈平等。立夏了,漫山遍野是孩子们寻找野山泡儿的身影,我们三姊妹也不落后,每人拿着桐子叶,采摘到果实就放进桐子叶做成的圆锥形的小袋子里,开始大家都舍不得吃,最后还得比胜利的果实谁最多呀。那野山泡儿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我们觉得是美味佳肴,那可是开春后我们小伙伴们最盼望的东西。赛龙舟时,另有一种圆形的'更大一点儿的叫龙船泡儿的熟了,我们一定会去田野边寻找。但有一种果实和这种泡儿很像,但小伙伴告诉我们有毒,是毒蛇的食物,这就是我吃了桑葚害怕的原因,没有谁告诉我桑葚能吃。我告诉小妹前几天看见桑葚了,她问我下个月回老家能找到野山泡儿吗?我说可能早了点儿,还没成熟吧。她说四月份的乡下美极了,漫山遍野的绿是城里见不到的。我对母亲说这次回去会带相机,把那绿的海洋定格为永恒,还要洗成照片每天清晨欣赏,这是我做实验领悟到的,清晨起床多看绿色心情特好,一测血压心跳都比不看时低。

与桑树接触多是儿子读小学了,他也和同学一样养了几条蚕,没有桑叶了就逼着我陪他去采摘,夜晚就听到蚕吃桑叶的沙沙声。但我永远忘不了的是读初中时,母亲患病住院长达半年时间,外婆从乡下来照看我们三姊妹,有一次街上失火了,外婆吓得直念怎么办呀,我镇定自若的提着一口大箱子做好随时逃命的准备,母亲交待过我家里所有的值钱的都在箱子里。不过后来知道是虚惊一场,火源临江边,已被扑灭了。被吓了那一次后,我们放学了就站在桑树下眺望院墙外,希望看见父亲母亲归来。母亲后来告诉我她出院回来,隔远就看见我红扑扑的脸庞,我说是外婆照顾得好,以前我可是个瘦瘦的黄毛丫头哟。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夕阳西下时三个小孩在桑树下的剪影,那就是我们盼望久病母亲治愈归来的画面。

今年年前母亲因感冒被医生误诊,吓得弟弟茶饭不思,我在北方也坐立不安,不过在电话里我还是鼓励母亲别悲观,想想三十年前那场大病都挺过来了,这次一定会逢凶化吉的。我提到那一次的事,对母亲的激励作用很大,那时我们都年幼母亲都战胜了困难,更何况现在我们成年了,都在大都市生活,医疗条件不可同日而语。我鼓励母亲争取多活二十到三十年,像外婆当年那样是棵常青树。

现在每到桑葚挂满枝头的时候,我都想起,想起小时候的味道。

篇4:桑葚熟了散文

桑葚熟了散文

一日,在水果店逛着,一个个黑黑的像毛毛虫的家伙,堆在水果蓝里朝我笑――桑葚!

可爱的桑葚,酸酸的桑葚,我那故乡的桑葚――

满园的桃红随着江南多情的雨,不知都藏到哪儿了,浓密的梨树叶子里躲了许多正在长的小梨梨。旁屋家细奶的桑葚树上已经挂满了好多的桑葚:如小指样的白色,吃起来让人酸得眯起双眼,紧接着打两个颤,然后是“呸”吐在地上。路过来一只小蚂蚁伸出它的小触角碰了碰,绕过,继续它的寻程;无名指粗的淡红色,吃起来酸里带着点甜,只是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深红,尝在嘴里基本上是甜的了,能够吃得上它,是荣幸;还有偶尔掉在地上黑色的桑葚,已经是熟透了,但往往是残缺的。偶尔碰到好运气,听鸟儿在树枝上扑闪几下翅膀,地上会掉下几粒来,赶紧捡起往嘴里一扔,“吧嗒吧嗒”几下,舔了舔嘴唇,然后伴着小伙伴羡慕的口水,一块吞下,作显摆样。如果龙哥这时气喘喘地赶到没有尝到一粒半颗的话,他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小石子一百八十度的动作扔上去,树上除了鸟的惊叫声,接着就是桑葚果落下,陪同的还有几片破了的桑叶往下纷飞。

细奶家的桑葚熟了,我们的心也飞了,小小的算盘在我们一群小伙伴的心里打得脆响。

小毛哥在地头扯来了带叶的藤藤,我们把它编起圈儿,戴在头上。南弟坐在他家的土砖上,若无其实地啃着从地窖里扒出来的红薯。他坐着的角度,可以望到从北面河里牵牛喝水回来的细爷。坐在屋边皂角树上的小龙,可以望到从村口大池塘洗衣回的细奶,只要听到他的哨声,我们就知道细奶洗衣回来了。而我们戴着藤帽儿趴在坝林边,通过密密的灌木丛,可以望到细奶家里的一举一动。看细爷在门口编泥鳅笼,看细奶在灶台边做饭,任臭虫粘在我们的衣上,任大脚蚂蚁从脚边爬过,只为那馋得让我们掉口水的桑葚,这又算什么?

近了,近了,细奶终于端着一脚盆衣服出门了;等等,再等等,狗蛋跑到细爷家,说生产队的三爷找他有事,细爷把门掩上随狗蛋远去了。“上――”一声号起,我们冲出草丛,一窝蜂跑到了桑葚树下:男孩们爬树,一个接着一个,像猴子蹭、蹭、蹭快速地坐到了树丫上,女孩子则把男孩从树上G下来的外套铺在地上,阿娟从家里拿来竹竿对着桑葚一顿细敲,欢跳声,喜叫声,拍手声,唱歌声,响在这桑葚树周围。树上的男孩子边摘边往下扔,树下的女孩子负责把散落在地上的桑葚从周围捡到衣兜里,放哨的小伙伴边望风边催快点。来不及了,管它黑的,红的,白的`,一把捋。随着一声哨响。一切停止。树上的马上溜下,树下的马上合起衣服,赤着脚,拿着鞋,提着战利品,大家一阵风地远离了桑葚树。远远地只剩下细奶的吆喝声------眼前的,只在我们窃笑,大把大把带叶往口袋分得均匀而颜色不一的桑葚。

直到上小学了,我们发现大队部有着一大片一大片桑葚树,我们的战场才得以转移。或中午迟迟地等别的同学走远,或打着扫教室地的旗号,或下午上学早早地拿起锅边和熟的土豆,或是太阳夕下的黄昏;我们总会趴在地沟,躲在坝头,藏在油菜垛后,伏在麦地里,隐在树林中,学着电影里八路军的战略,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声东击西,左右突围。漫山遍野都是我们小兔崽的身影。当然也做了一回傻事,学了一次掩耳盗铃,结果生生地被管林园的人活捉,送到学校。校长气得涨红了脸,班主任拉长了脖子,不必揭发,染红的裤兜出卖了全部。学校开了一次批评会,操场前面站了一排,个个像瘪了气的皮球,没了红领巾,呈上二条肩章,写了检讨贴在校园的公示墙上,晚上回去还诚惶诚恐,缩头畏脚。生怕父母知道,一顿皮带拷肉――

“妈,这黑黑的是什么?一位小女孩打断了我的思绪,

“宝贝,这是桑树上结的果”一位时髦的年轻妈妈回答。

“要嘛,要嘛――”

“好,乖,买――”

“帮我称一斤”

“美女,这是进口的桑葚,四十八一斤”

“不管多少,买了。”

目送着她们出门,小女孩欢喜地离去。如今桑葚熟了,我夕日的小伙伴们,你们现在何方?黑黑的桑葚,甜甜的桑葚,我的桑葚在故乡――

篇5:桑葚的散文

桑葚的散文

我的童年是在桑树下度过的。桑树那高大的身影,那粗壮的枝条,那肥绿的叶子,总是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尤其是那甜蜜的桑葚,像母亲哺乳时的乳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桑树有两棵,一棵有合抱粗,树腰上有些疤痕,却昂扬向上;一棵略小,树干圆而光滑,树冠像伞。小的在我家灶屋前,大的在东边隔壁黑伯家门前的路边。远远望去,他们就像一对恋人,在蓝天下牵手,在风雨中摇曳。春天,桑树的裸枝上先是露出点点芽尖,然后是出现嫩嫩的一片,又一片,一夜暖风吹过,第二天呼地就有了满树绿叶。初夏,从枝叶腋下开出似花非花的东西,不久就能见到果实,这就是桑葚。起初,桑葚是青绿色的,接着是绿白色,然后是淡红、深红、紫红,最后是油光锃亮的乌墨,这样桑葚才算熟透。我在外工作时,见到有人种植草莓,觉得一颗草莓与一颗桑葚的成熟过程相似,而且,一颗草莓就是一颗大一些的桑葚。

桑葚一旦熟透,树上可就热闹了。最常见的是麻雀,一群一群的,叽叽喳喳,上蹿下跳,边吃边扔。最精明的是八哥,斜着眼瞄准粗壮的高枝上长得肥壮的桑葚,一嘴一颗,从不落空。斑鸠也不示弱,干脆把窝做到树杈上,吃起来不用挪窝,吃饱了唱着“雨落咕咕”的情歌,偶尔扑腾几下翅膀,震落许多桑葚。后来读《诗经。卫风。氓》,读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知道这是诗人起兴,倒觉得这鸠鸟挺有意思。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也来凑热闹。每每这个季节,树上整天闹哄哄的,弄得桑葚、鸟粪、破碎的桑叶满地都是。

捡拾地上的桑葚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事。那时候饥饿和贫穷始终缠绕着我,记忆中总是吃不饱。母亲特别节省,一直到后来分田到户时,全家九口人吃饭,母亲仍然只抓一把米,添上满满一锅水,放上一些白水萝卜,熬出来的粥,吃得全家人人唉声叹气。在这样的饥饿中,桑葚自然成了我的美味。弟弟妹妹多起来后,我们就像一群觅食的鸟,弓着腰,眼睛盯着地面,在桑树脚下转来转去,把落到地面的紫红的桑葚捡起来,塞进嘴里。桑葚的汁液让我们从嘴里甜到心里,也把我们的嘴巴弄得脏兮兮的,像猴子屁股。而我,就像是鸟群中的头鸟,走在前面,把他们呼来唤去。我学会了爬树。一开始,用一条凳垫着脚,双手抱住树干,一点一点往上挪移;后来熟练了,就像我家大黄猫一样,纵身一跃,三两步就上到了树腰。我在树上使劲摇动桑枝,熟透了的桑葚就脱离树枝,像雨点一样砸到地面,引起弟妹们一阵哄抢。然后我就再爬上一些,摘取那些肥硕的桑葚,悠闲地靠在韧性很好的桑枝上,慢慢地品尝那酸酸甜甜的味道。

因为桑葚,我十一岁那年,发生过一件天大的事。记得是四月的天气,有些冷,有几个上工的人还用草绳捆着破袄。二妹当时三岁多,跟在我屁股后要吃桑葚。像往常一样,我在树上摇,她在地上捡,没有任何出事的迹象。我上的是东边的大树,大树下是村路,村路东边是一条水沟,正是秧田灌水的季节,满沟的水。我摇下来的桑葚,有许多就掉到沟里,浮在水面上。二妹在地上捡着捡着就捡到水沟里去了。我在树上同二妹说话,没有回应;我朝下一望,地面没有二妹,沟里水面上露出二妹身上小袄的后背。我脑袋轰的一声,差点炸开。我不顾危险,几乎是在两秒钟内从树上飞速滑下,一个箭步过去,跳进水沟,抱起二妹。二妹已经面色乌紫,没有气息。我吓得大哭,惊动了路人,在附近田间劳作的人也骚动起来。父亲回来了,从我手里接过二妹,不知所措,放声痛哭;母亲回来了,见二妹没有气息,在地上边哭边撞,头发蓬乱,满身泥土,鞋也丢了。人越围越多,有人要送医院,有人要喊赤脚医生,有人做人工呼吸,黑伯牵来水牛,把二妹俯身横放在牛背上,让人扶住二妹,自己用鞭子抽打着牛屁股,水牛跑跳起来转着圈,颠动着背上的二妹。转到第三圈,二妹“哇”地一声,吐出一肚子凉水,慢慢苏醒过来。满场的人一阵欢呼,全家人才止住哭泣。

从那以后,我很少再上东边那棵大树。桑葚丰收的季节,都爬到西边的桑树上,或者找一根竹竿,站在地上,昂起头,用竹竿使劲敲打,紫色的桑葚伴着桑叶纷纷落下,弟妹们、鸡们就在地面抢作一团,虽然二妹溺水的阴影挥之不去,桑葚仍是我们口中的最美的果实,采摘桑葚仍是我童年里最有乐趣的事。

我到外地读书以后,吃桑葚的`机会就少了。每每放假回家,桑葚成熟的季节已过,抬眼望着桑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卫风。氓》),心中不免怅然。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教书,与老家、与桑树渐行渐远,却仍然有一种桑葚情结。我在课堂上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乐府。陌上桑》,教《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都情不自禁地想到老家门前的桑树,想到自己因采摘桑葚而充满乐趣的童年。有一年寒假回家,远远地就觉得有些异样,门前空落落的,只剩一方灰暗的天空,不见了桑树的踪影。原来父亲把两棵桑树都伐了,树枝做了柴禾,树干被分解成木板,制成了四张八仙桌,准备我们兄弟四人一人一张。我真的很失落,无话可说,甚至有点埋怨父亲,怎么能把滋养我们成人的桑树伐掉呢?让我们兄弟姐妹还上哪儿吃桑葚去?后来从《三国志》里知道刘备家院子里有棵五丈余高的桑树,风水先生说刘备家日后必出大人物,心中更是有说不出的滋味。唉,我的亲切的桑树,我的甜蜜的桑葚啊!

桑树的密度很大,做出的家具特别结实。我调进城后,父亲用桑木给我做的那张八仙桌也跟着我进了城,并且一直摆在客厅里。在这张桌子上,我吃过许多美味,就是没有吃出记忆中桑葚的味道,没有吃出有桑葚可以采摘的童年的味道。

篇6:一棵桑葚树散文

一棵桑葚树散文

清晨,阳光又爬上窗玻璃,仰观它的光芒,并不觉得刺眼,却感觉能刺透一颗僵靡的心灵。

怀念春日这个时候鸟鸣;怀念夏日清晨山巅穿游;怀念秋天静叶蝶舞;冬日,这个时候窗玻璃上的冰花开始消退,外面的物象渐渐清晰:没有绿色,看不到湛蓝天空和棉花白的云朵,清冽的冬寒袭进心田,突然怀念起家乡黄埔山上一棵桑葚树,是否在这清冽的寒里光秃着枝干摇曳。其实,毋庸置疑,那棵桑葚树就在家乡的黄土地上静静站着,就像别的树木一样,在冬日里默默耸立着。

桑椹树是琴的爷爷栽植到山弯处的。

桑葚树的脚边靠山势上坡土俟∮幸淮θ粢若现的泉眼,掩没在浅草丛中,泉眼没有涌水,只是比周围的土壤潮湿。盛夏走过这里,浅浅的草儿会打湿双脚,遇到艳阳高照的日子走过,浅草处还会留下脚窝,鞋底沾点黄泥。泉眼靠上山坡是近百颗杏树核桃树,桑葚树靠下的山坡段是一片苹果树,紧挨苹果树林的是一段梨树林桃树林,依次是一片柳林直抵山脚。在柳林与桃梨林之间有一条顺山势而走的小路,这条小路与桑葚树和杏林核桃林处的小路在这支山脉段形成了两条平行的双曲线,横截南北成东西走向,成了进庄稼地和果园的必经之路。

桑椹树所在的这段山脉是黄埔山脉的一支小脉,它被修成梯田状。因而远看是一山谷,近看确实依次种植了柳林,桃梨林,苹果林,杏林核桃林的梯田岭。桑葚树就立在杏树林核桃树林与苹果树林之间一条小而狭顺山势而转小路的拐弯处,依着苹果树年年花开年年结果,枝繁叶茂。

桑葚树西邻黄埔山的另一支小山脉,与桑椹树所在的山脉相隔的谷底被踏成了通向山顶的路。也就是这条通往山顶的主路西边是修成梯田状山坡果林,东边这支小山脉的山腰处是琴的爷爷居住看果园的两间山屋和一间茅草屋。这山屋因坐北面南而向阳,茅草屋坐东面西接一片夕阳。山屋是蓝瓦板板土墙,屋后有两棵香椿树,几簇黄花菜丛,几簇五爪灌木丛,山屋与茅草屋之间有个茅草小亭给猎狗遮风避雨,山屋的西南面是木篱,木篱上缠绕着牵牛花蔓或豆荚蔓。若到春夏秋季,木篱上就是蓝的,紫的,红的牵牛花吹起喇叭,白的,米黄的豆荚花与木篱边上金黄的向日葵牵手相嘻。院内散放着柴草,整放着锄头镰刀斧子笼子背斗,当院一只猎狗一个稻草人戴顶草帽。木篱正南面是一片茂而静谧的李子树林,因李子树林旁依山路,就在李子树林和山路的界出顺山势饶林边一圈载满山玫瑰,夏季到了,山玫瑰的黄色花儿繁满玫瑰灌木丛,形成一段美丽的花篱掩映李子树林周围,飘散着玫瑰香向对面的杏树林核桃林散去。当果树林里的果树挂满果子也是最农忙的时候,山路上行人就多了,可是有猎狗儿看护,没人敢偷摘,倒是琴的爷爷常摘鲜果送给乡亲或乡亲的孩子。只有那些山玫瑰红红的果子惹得孩子们伸手去摘,不是引来猎狗的嚎叫就是被玫瑰树上的刺扎破手麻麻的疼。猎狗认识琴,我跟在琴身后,凭猎狗叫喊几声看到琴拉着我的手出进小院也就停了,以后也不再叫得那么凶。那时,我随琴边在桑葚树下看放它家的羊,边背诵老师布置的课文,或听琴爷爷的半导体收音机。吃新鲜的苹果,但只有桑椹树的果子难以摘到,因为树干高,而熟了的果子都在树梢顶,熟透的落果都被蚂蚁或其它虫子早先占有,不是落果里有虫就是大大的果实被虫咬了半边。即使用劲摇桑椹树震落桑果捡拾,也很费力气,却常常因捡拾到被虫子侵蚀的果子而恐惧的再也没了吃桑葚果的勇气。

桑椹树下很美,若在夏天中午,那里很凉快;若在夏秋黄昏,阳光西斜透过桑椹树叶斑驳荡漾。

桑椹树下很静,虽然吃不到多的桑葚果,却可以在它脚下聆听经过小路上庄稼地人的轻唱欢笑,牧笛归去,遇到好运气还能见到从桑椹树朝西的斜对面叫灯盏窝的地方,大多数大人都难见到的'老鹰。

怀念,突然感觉怀念是幸福的事。在冬天阳光爬上窗玻璃的时刻,怀念起那棵桑椹树,仿佛绿的叶子,绿的婆娑就在眼前。

琴的爷爷离开人世葬在黄埔山土里好多年了。

听说黄埔山上因地下断了水源而山变枯了。去年曾去过一次,的确山荒凉了,庄稼地也荒的变成了蒿草的故乡;今年清明去过一次,山下的庄稼地还有零星的麦田绿油油,那片从山脚下依次柳林,桃梨林,苹果林,杏林核桃林的梯田岭,只是远望,没看到它的生机面目。听琴说过,黄埔山水干了,果林也没了,可我还挂念着那棵桑椹树,想着它的茂绿,它的香甜桑果。

一棵桑葚树,愿它来年仍是绿意蓬勃。

现在想起为什么那棵桑椹树会落在万果丛中,又为什么在万果树丛中桑椹树下最清凉,都因了桑椹树下那泉眼。黄埔山上的山泉水我喝过,真的清甜。清甜的味道就是那棵桑椹树上桑葚果的滋味。

一棵桑葚树,一个果林场。一院山屋茅草亭,一只猎狗一个稻草人。六七只的羊群两个牧女,一本书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一堆黄土一位守林人。都是养我的黄土地!

篇7:桑葚熟了优美散文

桑葚熟了优美散文

前几天老家的姐姐来了,她不但捎来了母亲的亲笔信,还带来了故乡紫红的桑葚。故乡的桑葚个大、肉厚、糖分足,酸甜适口,桑葚摘下后不能久放,我当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女儿面对桑葚一脸茫然,她竟然不知桑葚是桑树的果子。我笑着对女儿说:“你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鲁迅在这篇文章里讲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桑葚在鲁迅脑海中留下了快乐的记忆,你们这些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的城里孩子,确实少了很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我的故乡在“稻米流脂蚕茧白,蕉稠蔗忙塘鱼肥”的江南。家乡有很多养蚕户,村前村后种植着大片桑树,有的桑树长得比人还高。每逢春末夏初青色的桑葚就被阳光涂上了鲜艳的胭脂,又经过雨露的滋润,变成了紫红色珍珠般的果子,它们挂满了桑树的枝头,诱惑着路人的味蕾。有的桑葚落到地上,地上也变得鲜亮起来,恰是“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

一场雨过后的桑葚最为好吃,桑椹表面如同粘了一层蜜似的,甜得让人乍舌。童年时我和小伙伴肯定是不会错过这次美食的机会,我们光着脚丫,踩着柔软的沙土,争先恐后采摘桑葚吃。紫红的`桑葚,软软的晶莹透亮,吃上一颗熟透的桑葚,一股清甜顿时在舌尖蔓延开,那种惬意流遍了全身。别看我是女孩子,吃起桑葚来也象男孩一般大快朵颐,直到肚里装不下才停手。吃饱之后,我们嘴上、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紫红色的桑汁。

儿时只知道享用桑葚的美味,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桑葚不但营养成分十分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桑葚可以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现代研究表明,桑葚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糖血脂等保健作用。姐姐说桑葚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家乡人利用成片的桑林开始把桑椹的营养价值加以开发,生产出了桑葚酒、桑葚果汁已经销到了省城,家乡不少人因此走上了富裕道路。

桑葚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现在故乡那一片片桑树林定然又是桑葚挂满身的时候了,那甜甜的味道承载着我儿时的快乐,成为我这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最温馨的记忆。

篇8:少年的桑葚散文

少年的桑葚散文

前几日,有群主在某群里发问,同学们曾经吃过哪些野果。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拐枣、刺泡、救命粮、桑葚等等,不一而足。我的植物学知识极度匮乏,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得也不多,对这些野果几乎一无所知,但唯独对桑葚留有一些印象。

桑葚,是桑树的成熟果实,我们家乡话叫它“桑树果果”,可当水果食用,亦可泡酒、入药。我们县城里曾有一所省蚕桑试验站(现已搬迁到长沙)。桑树叶是蚕宝宝的主要食物,为了科学实验的需要,便栽种了大片的桑树,俗称“桑园”。

县城的城南,蜿蜒着一道古城墙,后来被加土夯实,成了一道大堤。堤外是一条名叫“溧河”的澧水支流,权当护城河。那些桑树就生长在大堤外面、溧河两岸,而我们学校正紧靠着大堤。

桑树不高,而且树干弯曲,易于攀爬。于是,桑树挂果的时节,每到周末、放学后和午休时,很多男同学,包括一些胆大的女同学,纷纷翻过堤去,在桑园里大快朵颐。有人甚至因此迟到、缺课,在老师面前想抵赖也是不成的,因为乌黑的嘴唇出卖了他们。

作为一位老实听话的好学生,我爬树摘果的次数并不多。记忆中我们吃过的桑树果果,红色,酸甜,有点类似如今的草莓,只是个头要小许多,我一直疑心,那草莓就是当年的桑树果果膨大演化而来。看了群主发的图片才知道,原来成熟的桑葚是紫黑色的,我们吃的都是还在生长中的果实,怪不得红色的`果果,却吃出乌黑的果汁。

在那个物资贫瘠的年代,水果,对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无疑是种奢侈品。有一次,我在南海舰队服役的姨父,送给我家两只菠萝,面对这酷似电影里地雷的家伙,我们竟面面相觑,无从下手。记忆中,除了夏天的西瓜,冬天的甘蔗,这桑葚,也算是为数不多的水果之一了。

也许是担心我们爬树摔伤,家长配合着老师,也极力阻止我们去享受这份少年的快乐。总吓唬我们,那果子是蛇爬过的,有毒。或者干脆说,试验站为了治虫,给树喷了农药等等。但我们一点都不以为然,全当了耳边风,事实上,那些年里,也从没有听说有谁吃桑葚中毒过,比起现在的很多食品,其实还要安全得多。

如今的溧河两岸,早已变成了民居,开辟了公园,据说很快又要建设沿江风光带了。只是那片已经砍伐殆尽的桑园,那些散落在这里的笑声,还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能够偶尔忆起?

桑葚散文

五月槐花散文

五月触摸风景散文

五月蔷薇花开散文

五月麦香散文

桑葚情作文

采桑葚作文

五月的歌优美散文

五月无形的影散文

五月,康乃馨飘香的散文

五月桑葚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五月桑葚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