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露水早市随笔(共含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烈火飞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露水早市随笔
早市,就像清晨的露珠,太阳一晒就飘散了。
早市,之所以能称为早市,全在于一个“早”字。天刚蒙蒙亮,陆陆续续有摩托车、三轮车往早市聚拢,各色菜蔬、时令水果等等排在路的两边,都是农人带了自己地里的产品来卖。在我们这里,早市早上八点就开始稀稀落落,就像清晨的露珠,阳光下闪烁一段时间,就化为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留下一条空旷的马路。
在早市上,能买到青玉米棒子,刚摘的毛豆,新下的杏子、甜桃,总之所有时令到了该吃的东西,都能买到,能满足吃货们对吃的极大追求。在这里,你会觉得,因为爱吃,所以才爱生命、爱生活。
每个休息日的早上,我都会到早市逛逛。那个老太太每天都在一个地方守着,一个矮矮的马扎,几个小袋子,袋子里是新鲜的蔬菜,还有一个小篮子,半篮子山鸡蛋,身后一辆半旧的三轮车,她所有的家当就是这样骑着三轮车运来的。
那一次,我买了老太太的.芸豆、杏子、甜瓜还有西红柿,在称完付钱的时候,她忽然从身边的筐里拿出西红柿往我袋子里装,嘴里說:你买了我这么多,再给你几个西红柿。我忙阻拦:别,做点买卖不容易。她说话的空当,已经往我袋子里装了两个大西红柿。老太太的善良质朴像她卖的瓜一样甜。
前些日子慢性咽炎犯了,夜里总咳嗽,吃了许多药都不好,一咳嗽就睡不着。想起几年前曾经用蒲公英泡水喝,喝着喝着就好了,就想赶紧到早市看看有没有卖蒲公英的,偏早晨多睡了会儿,去得有些晚。路上走得急,汗都出来了。早市的摊位已经有些稀稀落落,老太太还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问老太太:阿姨,你知道哪里有卖蒲公英的吗?老太太说山上多的是,还用买呀,我说我想买点泡水喝。老太太说明天给你带点来。
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早市,果然,老太太的三轮车上满满一大袋子的蒲公英,枝枝叶叶间夹杂着灿灿的小黄花,像小星星。老太太说有几个人问蒲公英卖不卖,她都给我留着呢。那样一大袋子蒲公英,要花费不少工夫才能拔到吧,虽然说山上有的是,可也要漫山遍野地跑才行。顿时感激不已,我拿出钱包就要给老太太钱,老太太坚决不要,说昨天地里干活的时候顺便拔的,没费什么劲儿。
因为没什么事,就在旁边看老太太卖菜,有一搭没一搭地同老太太说话。老太太每天天不亮起床,骑十几里路的三轮车赶早市,卖的东西都是自己地里种的。儿女在外地,她一个人守在老家,种几亩地养几只鸡,孩子们劝她去城里住,她住了几天总觉得不接地气儿。手脚没着落,还不如回老家在地里忙活忙活,闲时同邻居拉拉家常自在。老太太花白的头发一晃一晃的,脸上皱纹笑成一朵菊花:“孩子们都给我钱,我不要还不行。我都给他们存着呢,自己花不了几个钱,卖卖菜就有了,花自己挣的钱心里舒坦。”
阳光洒下,在地上印上斑驳的树影,几只小虫子嗡嗡地飞走又飞回来,早市上的摊位渐渐稀少,这条路正在从拥挤嘈杂变回宽敞,空气里有静谧安详的味道。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这个早市,让我留恋的不光是新鲜的瓜果菜蔬,也有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儿,以前遇到的缺斤短两、买到的劣质东西在这人情味儿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365网友随笔 早市
早起,对猫来说的定义就是整晚不睡。早市,对于猫来说也是一个渴望而不可求的地方。
依稀记得刚刚认识他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刚刚开门的游戏厅打游戏,以期到kfc 吃早餐,7 点对于我们来说似乎都已经太晚了。那样子的日子开心快乐,精神饱满。当两个人渐渐适应了彼此,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早起出门就变成一种浪漫,但是浪漫的事情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现在,两个人适应了同一种作息时间,像猫一样的生活。太阳的到来,表示我们就要入梦了。
前阵子,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两只懒猫每天都整晚不睡,熬到早上。空气好清新,于是决定去看看传说中的早市。
走出门,呼吸着阵阵清爽的空气,一整夜的困倦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两个人手脱手,沿着路慢慢的向着我们的目标行进。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4 年前的某些个早上,我们,曾经,经历过这所有的一切,那种遥远又近密的'feel让我陶醉不已。
在逐渐麻木的爱情生活中,也许我们更需要的就是这种新鲜的空气。虽然几天下来我的生物钟已经颠倒混乱,但是体会到这种久违的感动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早市人真的很多……
.COM社区・潘多拉的猫早市随笔日志
从小区门口往东,有个十字街口。不知什么时候,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早市。向北街口买早点,向西街口卖菜卖水果。加上南北街是一条主街,人流相对较大,街口东南角又有一所学校。每天早上,这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与中午十一、二点后车少人稀的景象判若两地。
向西的街口有两三个固定的蔬菜、水果摊点,从早到晚都摆放着。早晨临时摆放的摊点就从这几个固定的摊点开始,向西一路摆过去,多是一大早从县城附近西河、永内等地方赶来的菜农,天气好的时候,能摆七八十米长,卖的主要是青菜、韭菜、香菜等叶类蔬菜。可能几十分钟前,这些菜蔬还旺盛地生长在田里,这会儿却被它的主人从温暖的土床上挖出来,去掉泥土,捆扎成一小撮一小撮,摆在了菜摊上。这些蔬菜在田里积攒的水分还没有耗尽,尽管被困束起来,整齐地码放在篮子里、菜筐里,或者地面上,仍然显得生机勃勃,非常新鲜。春夏时节,这些近城的人还弄些荠菜、白蒿芽、苜蓿、槐花、香椿芽等,新新鲜鲜地摆在摊上,更是迎合了现在人们喜欢吃野菜的习惯。所以,这个小小的市场就格外吸引人,送孩子上学的女人,晨练归来的老头老太,吃完早点的,专门出来买菜买肉的,都喜欢来这里。卖水产、卖馒头、卖石子馍,甚至买衣服、卖饰品、卖杂货、卖小电器的摊贩,也看好这里的商机,开着卡车、三轮等,往道牙上一靠,就开张了。
于是,本来就不很宽敞的街巷,在清晨这一段显得特别拥挤。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还有推着三轮的,都涌在这里。特别是送了孩子、吃了早点、晨练归来的人们,在这个摊点前看看,在那个人堆里串串,一会儿踱到路这边,一会儿转到路那边。推着自行车的,随便把车子在路边一撑,不管挡不挡道,就蹲下身子挑拣东西,讨价还价。现在的'县城,车辆多了,街口处常常就有来往的车辆斜对着顶在原地,不得前,也不能后,前后两边的自行车、三轮车、电动摩托同样因此而动弹不得,连行人也找不到穿梭而过的空隙。就这么拥着挤着,不需要谁来维持秩序,不需要交警来指挥,顶着的车辆很快又缓缓地挪动了,片刻凝固的人流又松动了。旁边买菜的女人照样在那里不紧不慢地挑啊拣啊,自行车照样斜着顺着停放在那里。
我每天早晨上班,这个十字街口是必经之地,就常常融入这拥挤的人流里。也许习惯了、平常了,并不觉得什么。忽而有一天,却发现人们这么挤着拥着,居然没有人因此而表现出急切、烦躁。即便暂时挤不动了,都耐心地等着,偶尔谁把谁挤着了,碰着了,这个自行车蹭到那个的脚或腿了,也不会因此而争执,最多抬眼看看,避让避让,或者这个下意识地抬一下腿脚,那个把车子头转个向,对方是男是女,长的什么样子,也懒得去在心,甚至连“对不起”“不好意思”之类的话语也省了。大家似乎不是在街上,而是在会议室里,听不到一点吵嚷或者喧哗,连蜗牛一样挪着走,甚至有时不得不停一会儿的汽车,也很少持续地按喇叭鸣号。
我在这样的人缝车隙间左拐右弯向前走着,看着各色人等、大小车辆汇成的车流、人流夹杂在一起,毫无秩序而又相安无事地缓慢行进着,吃饭的吃饭,卖菜的买菜,转悠的转悠,尽管拥拥挤挤,碰碰磕磕,但是该讨价还价的照样讨价还价,该把车子随便停放的照样能够随便停放,甚至碰到熟人,即使恰好走到路中间,打声招呼,拉几句闲话,也一点不需要向边上挪一步,看到这一切,我没有一点厌恶、不满或者鄙夷,更不觉得随意停放车子,以及有点占道经营的摊贩,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相反,我倒觉得,这样的状态,才是最有人情味、最生活化的状态,才是生活的最本真的样子。
早市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某种层面的一个缩影。如果整个社会也像这十字街口的早市这样,看似杂乱,却大而有序,磕碰磨蹭,却无争无吵,那我们的社会该有多么和谐温暖!
早市的随笔
再说说我们这儿的当官的,想不费吹灰之力把个早市砍掉,很难,所以他们也会头疼:“干啥都不容易!”
每天一大早,必须派出几个身着肩上缝制了绣有《城市执法》彩字字样的黑色棉制服的人,赶在业主、小贩出摊的最佳时间段之前,守在桥头之上,这里地势最佳,一目了然,当业主们(现在他们在执法队人的眼中,是不法商贩,是要严厉打击、驱赶的)一经出现,他们比监控探头还灵敏,立马发现,当推着倒骑驴车的.业主进入监控区,他们那原还放松的脸,立马紧绷、一脸的严厉,四目相对的一刹那间,业主们立即心中没了底儿,甚至魂儿都被吓着了,“这里不让卖,赶紧回去!”城管在执法,他们发话了,言外之意是:我在执法,不让你卖,说明你干的这活儿是非法。明白事理的,赶紧回去,否则没你好果子吃! 还有无固定日期赶来,把自家笨鸡产的一篮子鸡蛋,因舍不得自己个儿吃,一路不停的赶来,送到城里人跟前。
目的很纯正:换点小钱儿。他们也是“一脸正气”:“不许卖!” 为了吃这碗饭,他们本不横也要装横,否则,这碗饭就吃不着!
早市的生活随笔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这个词听起来是多么阳光、多么光鲜亮丽、多么令人震奋、多么令人向往啊。这个词最初是在我们早市的业户那里听到的,他们用的是简称“创卫”,他们抱怨,为了我市创卫能成功,今天检查这、明天检查那、今天说这不合格、明天说那不行;今天说提早下行,明天又说:某日停行一天,上边检查;明天又说后个停行三天,上边检查,不让出摊。
今天通知明天发放垃圾桶,记着请准备好钱款,我们将送货一步到摊。他们是按摊位数量订的货,不买万万不可以。那是他们为各摊位量身定做、大中小三个号型的垃圾桶,原则上就是要对这个早市统筹安排妥贴才成,目的是要整齐划一,看上去一定要达标。 一会儿又吩咐各自摊上的菜叶子要随时随刻自己收拾干净;一会儿又说卖豆腐的、卖肉的这么卖不行,要自己做好防尘防蝇罩子,否则不让出摊,各业主个个的都很乖,有令则行,立马赶紧的去花钱订制妥妥的。 开始了上罩子卖的征程。豆腐摊的两夫妻卖豆腐时还佩戴上了干净的口罩,头戴白色餐饮业的白帽子,并穿上洁白的工作服,还腰系白围裙。看上去着实正规又专业。前来买豆腐的人们因与他们相熟甚好,时不时的就和他们俩开起了玩笑:“嘿!你们真真的是挺有模有样的哈!好专业,真带劲儿啊!” 他们就笑呵呵的点点头。
他们俩对光顾自家小摊的市民们那真是不微笑不说话,买他家的豆腐、干豆腐或是新鲜豆浆的市民特别的多,大块豆腐顶着热气儿,一股浓浓的的豆香沁人心脾,当还未成为他家常客的人,在豆腐板前走过时,一准的就想来块儿豆腐回去炖了吃。女摊主总会问任何一位前来买豆腐的人:“请问你来哪一块?”(有人喜欢外圈的,感觉被上面的压板压的硬实些,有人则没有讲究,哪个位置的都一样,所以,她才会问一下,目的只有一个:都是让你顺心呐。)买豆腐的人就笑着用手指一指,不管是四周的哪一边,她都是指哪撮哪儿。只要你他们俩对光顾自家小摊的市民们那真是不微笑不说话,买他家的豆腐、干豆腐或是新鲜豆浆的市民特别的多,大块豆腐顶着热气儿,一股浓浓的的豆香沁人心脾,当还未成为他家常客的人,在豆腐板前走过时,一准的就想来块儿豆腐回去炖了吃。女摊主总会问任何一位前来买豆腐的人:“请问你来哪一块?”(有人喜欢外圈的.,感觉被上面的压板压的硬实些,有人则没有讲究,哪个位置的都一样,所以,她才会问一下,目的只有一个:都是让你顺心呐。)买豆腐的人就笑着用手指一指,不管是四周的哪一边,她都是指哪撮哪儿。只要你欣赏我家的豆腐,她从不嫌烦,也不会认为你是挑肥拣瘦。只要你光顾他家的豆腐摊,只要你想吃了,你都会不迟疑,那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服务态度好哇!比如说你想吃干豆腐了,她就会客客气气的问:“来几张?”你说来多少你说了算,少则一张两张的她都卖。面对这样的卖家,你不捧他、你不支持他,那怎么能行呢?所以,你哪次都是乐乐呵呵的拎着豆腐回去的。我家的豆腐,她从不嫌烦,也不会认为你是挑肥拣瘦。只要你光顾他家的豆腐摊,只要你想吃了,你都会不迟疑,那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服务态度好哇!比如说你想吃干豆腐了,她就会客客气气的问:“来几张?”你说来多少你说了算,少则一张两张的她都卖。面对这样的卖家,你不捧他、你不支持他,那怎么能行呢?所以,你哪次都是乐乐呵呵的拎着豆腐回去的。
那些业主俯首称臣还表现在,尽管自己有地号在先,之后,一大批轿车被安置、挤到了他们的地块上,扒在自己的地号之上或旁边定居,从他们那随和的态度看不出恼怒,挺替车主着想,自己向旁边挪一挪、蹿一蹿,用息事宁人的态度达成和谐相处!可气的是这些汽车是一群那些业主俯首称臣还表现在,尽管自己有地号在先,之后,一大批轿车被安置、挤到了他们的地块上,扒在自己的地号之上或旁边定居,从他们那随和的态度看不出恼怒,挺替车主着想,自己向旁边挪一挪、蹿一蹿,用息事宁人的态度达成和谐相处!可气的是这些汽车是一群悠闲一族,夜伏昼也卧,昼出的有,但不多,这就导致它们自始至终的挡着菜摊,使业主摆摊卖菜很不方便,市民每每都要绕过汽车才能到达菜摊子前面或旁边。 若谁还说都是早市影响了交通,而不说汽车占道影响交通也有份儿,那真是有失公允了。(未完待续)一族,夜伏昼也卧,昼出的有,但不多,这就导致它们自始至终的挡着菜摊,使业主摆摊卖菜很不方便,市民每每都要绕过汽车才能到达菜摊子前面或旁边。 若谁还说都是早市影响了交通,而不说汽车占道影响交通也有份儿,那真是有失公允了。(未完待续)
再说说我们这儿的当官的,想不费吹灰之力把个早市砍掉,很难,所以他们也会头疼:“干啥都不容易!”
每天一大早,必须派出几个身着肩上缝制了绣有《城市执法》彩字字样的`黑色棉制服的人,赶在业主、小贩出摊的最佳时间段之前,守在桥头之上,这里地势最佳,一目了然,当业主们(现在他们在执法队人的眼中,是不法商贩,是要严厉打击、驱赶的)一经出现,他们比监控探头还灵敏,立马发现,当推着倒骑驴车的业主进入监控区,他们那原还放松的脸,立马紧绷、一脸的严厉,四目相对的一刹那间,业主们立即心中没了底儿,甚至魂儿都被吓着了,“这里不让卖,赶紧回去!”城管在执法,他们发话了,言外之意是:我在执法,不让你卖,说明你干的这活儿是非法。明白事理的,赶紧回去,否则没你好果子吃! 还有无固定日期赶来,把自家笨鸡产的一篮子鸡蛋,因舍不得自己个儿吃,一路不停的赶来,送到城里人跟前。
目的很纯正:换点小钱儿。他们也是“一脸正气”:“不许卖!” 为了吃这碗饭,他们本不横也要装横,否则,这碗饭就吃不着!
挂着露水的牵牛花随笔
清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闻着芬芳的野花香,家乡的田野里盛产这种开着各种颜色的牵牛花,红的、粉的、白色的、紫色的,它们迎风摇摆,仿佛在讲一个美丽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甜美可爱的小女孩,她有着一双月亮般明亮的大眼睛,眼睫毛长的一眨一眨的,似乎在跟你说话。粉嫩粉嫩的笑脸,仿佛这个世界里的尘埃也无法侵蚀她的灵魂,她是那样的美好而又纯洁。
乡村里那所古老的小学,此时早已空无一人,透过清晨的薄雾,似乎它很庄严,很神秘。低矮的土坯房教室外,大块的墙皮早已脱落,那是岁月留给这里的痕迹。每个教室外的烟囱早已锈迹斑斑,这里的`每一个物件它们都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见证了一个年代的历史,见证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变迁。此时仿佛学校操场上的钟声又敲响了,小朋友们急忙奔回教室的身影又历历在目。
那个曾经美丽单纯的小女孩,此时早已嫁做人妇,但每每回乡的心情却不尽相同。
美丽而又静谧的乡村,这种恬静心安的生活,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一种状态。大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每日行色匆匆,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会给定格在你人生的某个片段里。
坐在曾经的老教室里,想象着乡村和城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世俗里的残酷竞争,使得山丹总想着有一天要回归山林的欲望。然而这种看似很简单的愿望,在一遍遍的自我解释和矛盾中,被不断建立和推翻。
教室外操场上,那颗古老的柿子树,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那个古老的钟还执着的挂在柿子树上,仿佛这里的钟声从未被间断过,这里朗朗的读书声也不曾被打扰过。
走出教室,看着远处人家的烟囱冒着细细的烟,知道那是老者的故居。常年的一种烧柴火的生活习惯,此刻感觉也是那样的温暖。
走在小时候往返于学校的这条熟悉的小路上,曾经的土路已悄然不在,早已替代它的是水泥马路,陌生而又熟悉。
妈妈还是站在自己年少时经常站的那个高坡上,叫着自己回家吃饭。岁月早已在妈妈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两鬓间的白发若隐若现,妈妈老了。很多东西已经改变,但惟独妈妈对自己的这份爱却从未改变过。迎着妈妈的笑脸,山丹挽着妈妈的胳膊走进自家的小院里。
山丹一直以来都很愧疚自己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共享天伦,生活的无奈早已将这种美好的愿望变成了深深的遗憾。曾经伟岸的爸爸,背部微驼,手里端着自己一大早从河滩里采摘的草菇让自己的女儿看。仿佛自己小时候采摘了很大一筐草菇让爸爸看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感叹父亲真的是老了,变成了年少时的自己,喜欢被人夸赞。
爸爸最擅长的是做虾酱豆腐,和炒菜。他喜欢家人吃过他做的饭后,被人赞扬的感受,你若加倍的夸赞他,他会很高兴,手舞足蹈的跟个孩子一样,自己会急忙准备搜罗下一顿饭的食材。每每看到父亲这样,山丹有种酸酸的幸福还是甜蜜的幸福呢?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是心里微微的有些疼痛。
山丹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爱自己的亲人;爱那个至今还用纺线车纺线的老奶奶;爱爷爷家房屋上的每一块砖瓦,它们见证了自己流光溢彩的童年;爱这里的父老乡亲.
山丹永远也忘不了年少时,老者的敦敦教诲;忘不了邻里间的互助友爱之情;忘不了懵懂少年的情怀;永远也忘不了生养自己的这片黄土地。不管自己走多远,家乡的一切都早已融进了自己的灵魂深处,永远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这种情感,它会长长久久的在山丹的心中绽放,如家乡小路上的那些挂满露水的牵牛花一样美丽而又纯洁。
★ 早市散文
★ 早市见闻
★ 早市优秀作文
★ 早市见闻叙事作文
★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