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3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文文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础训练3(共含5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文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基础训练3

篇1:基础训练3

基础训练3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拼音写汉字的练习,复习汉语拼音:通过写近义词,积累词语;通过理解多义字的练习,学习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词)义;通过改病句的练习,注意克服语义重复的毛病。

2.练习说自己做过的小实验,要求将实验用具和材料说清楚,将实验过程说具体。

3.阅读并理解短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给第一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

4.写家里添置的一种电器或一种农具,要求围绕外形、用途等来介绍。

二、教学时间六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字词句部分

一、教学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

可先让学生拼读音节,然后再联系词语填出汉字。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答案如下:

(郑)重其(事) (意)味深(长)

(依)(依)不舍 (肃)然起(敬)

(傲)然(屹)立 (津)(津)有味

二、教学第二题,写出近义词

可先引导学生理解所列词语的意思,再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参考答案:

安静 寂静 宁静

鼓舞 鼓励 鼓动

强烈 猛烈 剧烈

坚强 顽强 坚毅

三、教学第三题

应首先引导学生读句子,然后再说说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第一组中的“请”,在上句中是“清楚”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清澈”的意思。

第二组中的“笔”,在第二句中是量词,在下句中指笔画。

四、教学第四题,修改病句

可以第1句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在学生明确问题出在语意重复上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余下的病句,最后汇报。

参考答案:

1.去掉“无数”域“千千万万”。

2.去掉“第一个”或“首先”。

3.可改成“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

4.去掉“总是”或“经常”。

第二课时

教学听话・说话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把题目轻声读两遍,看看题目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2.讨论归纳。主要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说一项自己做过的小实验。

②想好了再说。

③将实验过程说具体。

二、启发学生回忆做过的实验

什么叫小实验?(指一些简单易做,原理容易理解的实验)那么你做过哪些小实验呢?可列举些小实验帮助学生回忆。如:火烧纸锅、水浮硬币、凸透镜实验等。

三、汇报小实验

1.在你做过的实验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次实验?

2.回忆一下做这一项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要用哪些实验用具。

3.指导将实验过程说具体。

①你做的这项小实验是分几步来做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结果怎样?

②介绍范例,了解分步说的方法。

例1

听老师说蚱蜢的鼻子不在它的头上,我很好奇,便捉了只蚱蜢带回家,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找来一个盒,倒上了水。我先把蚱蜢的头浸在水里,没有发现任何反应,几分钟过去后,蚱蜢好像没事一样,只是它的腹部一鼓一鼓的。接着,我又把蚱蜢倒了个个儿,把蚱蜢的腹部浸在水里,这下可不得了,只见蚱蜢的腿乱蹬,翅膀乱抖,嘴里还难受得直吐泡,好像在向我求饶。我还是耐心地等了几分钟,渐渐地,渐渐地,蚱蜢的腿不蹬了,翅膀也不抖了,嘴也不再吐泡了。我这才小心地把蚱蜢从水中取出来。噢,原来它已经死了。我终于知道了,蚱蜢的鼻子的确不在它的`头上,而在它的腹部。

例2

实验开始了,我先用量杯往一个玻璃缸里倒了一份水,又倒了两份酒精,混合在一起,把一块手绢泡在里面。然后,用夹子夹起手绢,用火柴把它点着。手绢上的火苗越烧越旺,可是手绢却丝毫无损,连颜色还是那么鲜艳。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因为杯子里装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一份水和两份酒精的混合液。点着以后,一部分酒精和水逐渐蒸发成气体,从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很多的热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火焰的温度。所以手绢不会被烧着。

③“寻找蚱蜢的鼻子”和“火烧手绢”这两个实验,作者是分几步来做的?

④模仿以上例子,分步说说自己做的实验。在说实验过程时,可分别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说完实验过程后可再说明一下结论或原理。

4.如果其他同学也想做你做的这项实验,那么,你能告诉他们做这项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5.指名几位同学完整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对照题目要求讲评。

四、教师.总结

对照要求.总结本次说话练习的情况。

说明:如自己做过小实验的同学不多或淡忘了,本课也可改为由教师做一个小实验(如纸锅烧水)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说。

第三课时

教学阅读部分

一、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把题目默读一遍,看看有哪些要求。

2.归纳。

①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②给第一自然段分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二、阅读短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轻声读短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短文读通。

2.默读,用“――”分别画出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三、给第一自然段分层,概括每层大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共5句话)

2.看看每句话的意思,想想这一自然段可分为几层?

讨论归纳。

可分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总写手绢是人人不可缺少的卫生用品。第二层(二、三两句)具体说明随身带手绢既是讲究个人卫生的需要,又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表现。第三层(四、五两句):以沙眼的发生为例,说明随身带手绢的重要性。

也可分为两层。第一句为第一层,二至五句为第二层。

3.小结分层方法。

在给自然段分层时,应先看看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什么;再想想整个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进行分层;最后总的看看这样分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足。

四、补充练习

学习运用上述分层的方法给下面两个自然段分层并概括每层的意思。

画笔盒

打开我的抽屉,一个装饰精美的画笔盒呈现在眼前。画笔盒的封面是一幅有趣的童话画面:淡蓝色的背景,米老鼠哥哥一边瞪大眼睛瞧它的模特儿――大黄狗帕拉图,一边用手中的笔画着。调皮的米老鼠妹妹趁他回头看大黄狗时,用大手套把画抹掉了。打开盒子,6个身着彩衣的小姐妹排得整整齐齐的,肩并肩地躺着。它们是红、黄、蓝、绿、紫、黑6种颜色的画笔。我和这盒画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早已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字典

字典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老师。一次,我正在预习课文,突然,一个生字“簇”把我难住了。于是,我赶快请来了好朋友――字典,查了起来。首先查竹字头,然后再查11画,终于在64页上找到了“簇”这个字。原来它不念zú,而念cù,意思是聚成一团。从这以后,我对查字典更感兴趣了。

第四、五、六课时

教学作文部分(以第一题为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文题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同学的家庭一定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添置了许多东西,是吗?能说说你家都添置了哪些东西吗?

2.刚才很多同学提到家里买了一些电器,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写一种家里近年来添置的电器。

二、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把作文部分的第一题认真地读几遍,看看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2.讨论归纳。

选材要求 写一种电器

写的要求 ①先说再写。②围绕电器的形状、特点、用途(功能)等来写,突出其中一两个方面。③介绍得清楚明白。

三、指导选材

请同学们从近年来自己家里添置的电器中选出一种作为写的题材。可以是题目中的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也可以是取暖器、空调机、吸尘器、电脑、消毒柜、微波炉、电烤箱等。

四、指导构思

1.对于电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呢?请同学们看两个例子。

电饭煲

一进门,我就看见桌上放着一个新鲜东西,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到跟前一看,这东西有一个橙黄色的外壳,壳上安了两只“耳朵”,壳内装着一个铝锅,锅盖的中间有一块圆形的透明玻璃。外壳下方有一个像“嘴巴”一样的东西,里面伸出两颗“门牙”,还有一对红玻璃“眼睛”。“眼睛”上方贴有一个雅致的商标,清楚地印着两个字――佳

篇2:基础训练3课件设计

基础训练3课件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注意区分前后鼻韵母。

2.通过形近字组词,区分字的音、形、义。

3.积累反义词。

4.通过调整句序,了解句与句的联系,进行初步的逻辑训练。

5.练习使用冒号和引号。

6.培养听话、想象和转述能力。

7.通过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8.写校园的一处景物,培养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把内容写具体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2—3课时(不包括作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字·词·句的练习

第一题,读拼音写汉字的练习。教师可让学生先一组组比较读音(注意in与ing、an与ang、u与o、ei与en的区别),然后再在拼音下填入汉字。

参考答案如下:

树(阴) 鲜(艳) 云(雾) 危(险)

(英)雄 表(扬) (握)手 (温)暖

第二题,组词练习。第1组音同形近,第2组音异形近,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比较字的音、形、义的异同,再组成词语。

参考答案如下:

希(希望) 台(台湾) 捡(捡柴) 伯(大伯)

稀(稀少) 抬(抬头) 检(检查) 泊(停泊)

免(免除) 旅(旅行) 隐(隐蔽) 导(指导)

兔(白兔) 派(指派) 稳(稳定) 异(奇异)

第三题,写反义词的'练习。可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再评讲。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参考答案如下:

普通(特殊) 结束(开始) 减轻(加重)

伸展(收缩) 弯曲(笔直) 沉着(慌张)

第四题,调整句序的练习。可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想一想这段话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在句前加上序号,然后再讨论。正确的排列顺序是(4)(6)(1)(2)(5)(3)。

第五题,点标点练习。教师可先让学生试点,然后再评讲。着重指导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

参考答案如下:

1.黄继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2.小华告诉小刚:“明天我们去春游!”

3.卡特大声问牛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吗?”

第二课时

一、听话、说话。

(一)听老师讲《小猫跳水》的故事。

(二)看图,回忆故事内容,并展开想象。

(三)自己试讲《小猫跳水》的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同学评议。

二、阅读短文。

(一)自读短文,想想小强和大刚为了什么事争执不休,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

(二)通过交流,理解短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并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四)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

三、作文

(一)课前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如果校园景物缺乏特色,观察周围一处其他景物也可。指导的重点是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二)让每个同学在回忆的基础上,口述观察的景物。

(三)同位互说、互评。

(四)指名在全班口述,师生评议、补充。

(五)每个同学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做到有一定顺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篇3:基础训练3 一、教学要求

基础训练3 一、教学要求

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表示程度或范围的副词,练习缩写句子。

2.通过交流见闻,进行听说训练。

3.独立阅读短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练习写一处景物。

二、教具准备

1.抄写“字・词・句”第一、第四题的小黑板。

2.抄写一两篇供讲评用的学生作文。

三、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完成“字・词・句”部分的四项练习。

二、练习第一题。

1.学生自学:看拼音读句子,再把整体认读音节画下来。

2.指名读纯拼音句子。

3.挂出抄写该题的小黑板,指名说说哪些是整体认读音节。教师用彩色粉笔将整体认读音节画出来。

三、练习第二题。

1.学生自学: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再填表。(教师提醒学生,一定要动手查字典,从字典上查到要查的字以后认真看一看,想一想,再填表。)

2.同座互相检查。(着重检查是否从字典上查到了要查的字。学生所用字典的版本不同。“在字典哪一页”的答案不必统一,只要和自己的字典相符就行。)

3.讨论应选取的解释。(“发痛”的“发”,应选取“显现,觉得”。“簇拥”的“拥”,应选取“围着”。“沉寂”的“沉”,应选取“程度深”。)

四、练习第三题。

1.学生自学:读句子,体会:有加点的词和没有加点的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第一句加上“很”,强调了浅的程度。第二句加上“极”,强调了快的程度。第三句加上“都”,强调了说书包好的人的范围。)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用上“很”“极”“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五、练习第四题。

1.比较例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句子保留了第一个句子的主要部分,把附加在上面的“深红的”“夺目的”删去了。)

2.学生照例子试着缩写句子。

3.挂出抄写该题的小黑板,讨论怎样缩写,教师用彩色粉笔把附加成分删去。

六、布置作业 。

根据听说训练的要求,准备说话内容。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题,明确训练要求。

二、交流见闻。(多请些学生说说,再从中选择比较有价值的见闻,让学生说具体。)

三、就重点介绍的见闻谈看法。对别人谈的看法,可以作补充发言,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

四、教师小结。(主要从留心周围的事物和要学会正确地看问题等方面加以指导。)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说说阅读的要求。

二、学生各自独立阅读思考。

三、同座互相检查。

1.检查朗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帮助纠正读音。)

2.说说文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雾凇的。(一人说,一人补充。)

四、集体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

2.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雾凇的?(写了雾凇的样子和形成雾凇的'原因。)

3.讨论:读了这篇文章,在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方面,你受到什么启发?(作者把雾凇的特点写得很具体,很形象,是因为他观察得很仔细;对形成雾凇的原因写得很清楚明白,是因为他善于学习,注意积累材料。)

五、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酌情解答或引导讨论解决。)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短文。

2.观察一处景物,准备写作文。

第四课时

一、交流写作内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1.你最近重点观察了哪一处景物?

2.你主要发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在观察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

(每个问题都多请几人发言,注意表扬观察仔细、想象合理的学生。)

二、讨论怎样表达。

1.再读读题目,想一想,写这次作文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还要写出人的活动,可适当展开想象,语句要通顺连贯。)

2.指名说说自己准备写哪一处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写。师生酌情讨论。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第五课时

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对先完成的学生进行面批,指导他们认真修改。

第六课时

一、交流作文。

请写不同景物、写出不同特点、展开不同想象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有的读全篇,有的读片断。)教师对每篇作文作适当评点,着重评点写得好的地方,加以表扬鼓励。

二、重点评议,指导修改。

选择一两篇作文用大字抄写贴出,引导学生评议修改。(选择语句比较通顺连贯,但在表达顺序方面存在缺点的作文,使学生通过评议体会到应该怎样有顺序地表达。)

三、学生朗读、修改自己的作文

篇4:下册基础训练 3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

教学要求:

1、练习读准字音和根据语言环境选解释。

2、练习用介词造句,认识拟人句。

3、练习使用书名号。

4、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情况。

5、独立阅读短文,分析。

6*  练习写一次春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读准字音和根据语言环境选解释。

2、练习用介词造句,认识拟人句。

3、练习使用书名号。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学习“字词句”部分。

二、练习第一二题。

1、自学。

2、请两人上前在小黑板上做。

3、讨论答案,订正。

三、练习第三题。

1、学生自读,练习造句。

2、按照“为了”“自从”“从……到……”“通过”的顺序,指导造句。

四、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句子,说说带点词的作用。

(把物当人写)

2、你还能举一些学过的例子吗?

3、作业:

回家后在学过的语文课本上摘抄两句。

五、练习第五题。

1、自练。

2、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情况。

2、独立阅读短文,分析。

教学过程:

一、交流每人找的拟人句。

1、指名读句。

2、每人从别人读的句子里,挑一个抄下。

二、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指名读题。

2、想一想,我们学校可以向别人介绍什么。

3、请学生说说准备介绍的内容,相互补充完善。

4、组成四人小组练习,一人当导游,三人当参观者,练习时,导游要大大方方地介绍,参观者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评论。

5、请一两组当众展示导游过程,师生评议。

三、学习短文。

1、指名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短文。

独立完成分段,归纳短文的中心。

(约15分钟)

3、讨论交流。

中心:赞扬了女清洁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练习朗读短文。

五、作业:

看看“作文”的要求,考虑一下,准备写什么内容。

[下册基础训练 3 教案教学设计]

篇5: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3习作指导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3习作指导

郑州市金水区庙李学区 刘国强

[习作要求]

写一次活动。

[习作指导]

一、要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对所写的内容还没有考虑清楚,就急于动手写作,由于思路不清晰,结果往往把作文写得一团糟。我们在写作之前,要把活动的过程在头脑中认真整理一下,想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参加了什么活动,都有哪些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的经过是怎样的,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通过活动自己有什么收获,然后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列出详细的提纲。这样再动手写的时候,就会思路清晰,有“纲”可依,自然很容易就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了。

二、要点面结合,突出活动的重点。写清了活动的过程,好比搭起了文章的“骨架”,一篇文章只有骨架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点面结合,突出活动的重点部分,“面”就是活动的总体场面,“点”就是重点,就是对活动中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进行的细致刻画。写活动的文章既要有生动的“面”的描给,又要有细致的“点”的刻画,只有点与面都安排好了,写好了,文章才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的“血肉”也就丰满了。

三、要明确活动的意义。没有“灵魂”的文章即便是骨架再完整,血肉再丰满充其量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每次活动,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比如组织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体质,组织文娱活动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生活,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在写之前,一定要明确活动的意义,写时也要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比如通过活动自己受到了什么教育,增长了什么见识等等,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灵魂”。写这部分内容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不在于写得多,而在于写得精,写得妙。

有完整的骨架,有丰满的血肉,有内在的灵魂,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记活动的文章了。

--------------------------------------------------------------------------------

[习作例文一]

《学 溜 冰》

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二十里铺小学六年级 朱磊

星期天上午,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溜旱冰。

一到旱冰场,就见场内已有许多人了。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冰鞋磨擦地面发出的“哗哗”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共同奏成了一部欢乐的交响曲。只见场内的人们一个个像轻快的小鸟一样在冰场中飞来飞去,还不时做出一个个优美的花样,惊险而又优美。老师还在讲注意事项,我们班的几个“冰迷”就迫不及待地系好了鞋带,老师的话音还没落,他们就也飞进了场中。

我因为不会滑,所以开始只是坐在场边看。可看着场内欢乐的人们,我不禁有点心痒,也想下场试试。我换好了鞋,小心翼翼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刚一挪动,我就发现脚下根本就站不住,完全没有了在平日走动时的.稳定感。我心里不由地害怕起来,心惊胆颤地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可是没挪出两米,我还是重重地一屁股摔在了地上。人们发出一阵笑声,我的屁股摔得疼极了,心里又难受又不好意思。

就在我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滑了过来冲我说:“来,我们扶你一起滑!” 刚才那一跤还让我心有余悸,我胆怯地摇了摇头。“来吧,没什么好怕的!”看着他们热情的目光,我硬着头皮又走进了场内。两个同学握着我的手,我有了一丝安全感,心里也不像刚才那么害怕了。他们一边滑一边对我说:“想学会滑冰,决不能怕摔,你看这满场的人现在滑得挺自在的,可他们有哪一个不是摔出来的呢?”他们带我滑了一会儿,我心里渐渐有了底。我说:“松开手,让我自己试试吧!”“好的,你可要小心!”几个同学松开了我的手,轻快地滑走了。

我试着向前滑了一下,比刚才好多了。谁知没滑出几步,我就又摔在了地上。我咬咬牙,坚强地站了起来,一跤、两跤、三跤……,不知摔了多少跤,我终于可以跌跌撞撞地向前滑了!“朱磊,好样的!”同学们看到我有有这么大的进步,都向我祝贺,我的心里高兴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溜冰场。事后我想,不管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不被它吓倒,迎着困难而上,我们就一定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习作例文二]

《炒 菜 大 赛》

郑州市金水区庙李中心小学 李琳媛

--------------------------------------------------------------------------------

星期二下午劳动课上,我们班进行了一次炒菜大赛。

期盼已久的上课铃终于响起了,评委老师们一个个走进了教室。随着劳动老师一声令下,早就跃跃欲试的同学便分组忙碌起来了。只见同学们有的洗,有的切,一时间教室里锅碗的相撞声,切菜的当当声,响成了一片,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油香味。

李丹是我们这一组的“掌勺大厨”。他接过我洗过的豆腐,挥刀刷刷地切了起来,一块块方方正正,大小匀称的豆腐丁转眼间就切好了,瞧他那麻利劲儿还真有点饭店中“大厨”的神韵。我刚笨手笨脚地把煤气灶打开,李丹已经切好了葱蒜青椒等配菜,“嚓”的一声响,我们这一组的青椒豆腐下锅了。只见李丹时而端起炒锅晃一晃,时而拿起菜铲翻一翻,随着盐、味精、十三香等调料的依次放入,不一会儿,青椒豆腐就做成了,真香啊!。我们赶忙请过去评委老师来品尝,老师尝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豆腐金黄,青椒翠绿,味道也不错,真是色香味俱佳!看来这次大赛的第一名非你们组莫属了。”接着,评委老师又逐个品尝了其他组做的菜,最后我们这一组的青椒豆腐果然得了第一名,我们全组成员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比赛结束了,我们一块做下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吃着自己做的菜,只觉得味道格外鲜美,和在家里吃爸妈做的现成饭菜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因为这里面有我们付出的劳动。

基础训练6 第一课时

单元基础训练教学设计

基础训练5 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七作文的教案设计

会计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训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基础训练习题

语文教案:基础训练7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基础训练七作文教案

基础训练3(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基础训练3,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