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光辉啊马萨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灭亡知识点(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光辉啊马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篇1: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1、明朝后期的腐败

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以作号召。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6,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

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初中历史快速记忆法

推导式背历史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

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1 前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2 后推法

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3 双推法

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巧合联想法记忆初中历史

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

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

古代埃及知识点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篇2:七年级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

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抗倭

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时期)▲▲▲

(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

(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4)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2)概况: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由于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类型不同,所需要的答题技巧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填空题:历史填空题相比较选择题而言是要简单的,虽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因为答案时唯一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础知识过关,在答题时认真审题就可以回答出来。

2、材料解析:这一类型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决问题与文字表达的能力,不论中考历史试卷中所给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还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书中的知识。所以在这类历史试题时只要认真审题就可以了。

3、图片类:这类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是考察中考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历史试题的答题技巧就是:先观察、在分析。然后答题。

古罗马知识点

1、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建立时间:公元前5。

(2)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罗马取得胜利。

(3)强盛: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4)危机:①斯巴达克起义;②独裁统治的建立,凯撒夺取政权。

2、罗马帝国的建立

(1)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夺取政权。

(2)强盛: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

(3)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结束,欧洲进入封建社会。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篇3: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科技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科技知识点

一、明朝的科技名著

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

意义: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

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由蒯祥等人设计的,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明朝的小说和戏剧

1、明朝的小说

A、《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辽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C、《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明代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

历史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高效解题技巧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文艺复兴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2)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篇4:明朝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时代特征

明清文化新高峰,承古萌新为特征。

1、科技方面

古代科著集大成,近代科技初引进。

2、思想方面

资本主义渐初萌,早期启蒙初诞生。

3、文学方面

文学主流为小说,市民文学达峰顶。

4、古典文化

官方编纂丛类书,中华文明博精深。

5、西学文化

西学东渐传科技,西方科学传明清。

二、自然科学

1、医药学

药物学家李时珍,考察类比多创新。

《本草纲目》万方剂,药物千八详说明。

“东方药典”①声名远,反映进化又医病。

2、农学

明朝农学徐光启,关注百姓勤笔耕。

《农政全书》说农耕,农学体系较完整。

《秦西水法》初翻译,欧洲水利书阐明。

3、地理学

地理学家徐霞客,越山涉水释疑问。

记载地貌喀斯特②,早于欧洲二百春。

地理纠错③多发现,旅行游记史有名。

4、《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明代农工详说明。

“工艺百科”④传国外,外来科技亦载明⑤。

5、外技引进

西方开辟新航路,科技东传初殖民。

来华传教利玛窦,传播科技交友人。

徐利⑥合译多书籍,中华科技血液新。

三、社会科学

1、思想哲学

明清社会气象新,资本主义渐初萌。

理学心学⑦为主体,民主思想初启蒙。

①李贽

明末李贽主张新,否定孔子批儒经。

揭露道学多虚伪,反对封建最典型。

思想先进称“异端”,新生阶层⑧初反映。

②黄宗羲

明末清初“三先生”⑨,批判理学角度新。

梨洲⑩揭批君主制,提倡“法治”反帝君。

“工商皆本”反抑商,学术影响到晚清。

③顾炎武

明清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研学问。

理论实践相结合,著书郡国可利病⑾。

反对君主行专制,天下权归天下人。

脚踏实地新学风,后继学者学前人。

④王夫之

船山先生⑿思想新,唯物主义又辩证。

“气”为物质“理”规律,“天下惟器”唯物论。

“动不舍静”“静含动”,运动绝对说辩证。

否定理学主静说,船山观念地位尊。

发展观点看历史,政治趋时常革新。

2、文学

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人物多典型。

历史小说第一部,三国纷争谋事人。

②《水浒转》

施耐庵著《小浒传》,梁山好汉多传神。

起义小说第一部,反对封建颂农民。

③《西游记》

吴承恩说《西游记》,唐僧取经多风云。

斩妖除怪孙大圣,长篇神话歌抗争。

④《红楼梦》

曹高⒀先后说红楼,贾府盛衰宝黛⒁情。

鞭挞礼教旧制度,封建没落有反映。

古代长篇秀,中外红学多争鸣。

⑤《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科举毒身心。

⑥《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蒲松龄,借写妖狐鞭清廷。

3、丛书与类书

中华文化博精深,古典文化达峰顶。

①类书

明清编纂丛类书⒂,分别举证略说明。

a《永乐大典》

解缙主持编类书,《永乐大典》远盛名。

分类成书两万卷,万册图书今凋零⒃。

b《古书图书集成》

《图书集成》一万卷,类书今现存。

c《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为丛书,经史子集详阐明。

收录典籍三千种,古代文化多保存。

书成三万六千册,修书毁书⒄最典型。

四、西学东渐

1、起因

西葡开辟新航路,殖民东来初殖民。

葡占澳门荷据台,意谴教士⒅利玛窦。

儒服汉语献“图琴”⒆,交友儒生为殖民。

2、西学东传

教士译书传科学,传华数理艺天文。

修订历法铸火炮,中国科技血液新。

3、东学西传

明清闭关亦开明,中西交流一度盛。

儒道学说传西方,教士居华两面性。

4、衰落

发展教徒反民俗⒇,干涉内政帝难忍。

雍正诏令禁传教,西学东渐惜暂停。

[注释]

①“东方药典”:指“东方医药巨典”。②“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原南斯拉夫喀斯特地区最有名。③纠错:《徐霞客游记》中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一些错误,如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非长江支流等。④“工艺百科”:国外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⑤载明:《天工开物》收录了倭锻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⑥徐利:指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⑦心学: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等人创立心学,提出“心外无物”等观点。⑧新生阶层:指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手工作坊主等。⑨“三先生”: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⑩梨洲:黄宗羲、马梨洲。⑾利病:指顾炎武的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⑿船山先生:王夫之晚年隐居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王船山。⒀曹高: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鄂。⒁宝黛:指贾宝玉和林黛玉。⒂类书:辑录各科书籍上的有关材料,按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便于录检、征行的一种工具书。⒃凋零:《永乐大典》原本一万一千多册,经八国联军洗劫,至今存世三百余册,国内有二百余册。⒄毁书: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禁毁的书籍也很多。⒅教士:指传教士。⒆图琴: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获准在京传教。⒇反民俗: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罗子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传教士甚至干涉中国内政。

篇5:明朝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加强与蒙古、新疆的关系

1、瓦剌与鞑靼

明朝蒙古两裂分,瓦剌鞑靼各为政。

①明朝册封

永乐①册封两首领,双方安宁边疆靖。

②修缮长城

中明衰落北兴兵,明修长城防蒙军。

③保卫北京

瓦剌骑兵趋北京,于谦率军败敌人。

④鞑靼修好

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似亲人。

朱明册封顺义王,封贡互市数十春。

2、平定准噶尔叛乱

明末清初蒙裂分,大漠南北西三分②。

“联蒙制汉”皇太极,漠南蒙古归属清。

漠北漠西初臣服,满蒙联姻一家亲。

①噶尔丹叛乱

漠西蒙古多纷争,准噶尔部叛乱兴。

占据新疆进漠北,进攻漠南犯大清。

康熙初败噶尔丹,康雍平叛七十春。

②设置机构

天山南北喜收复,统辖蒙古机构兴。

参赞大臣科布多③,乌里雅苏台④乌将军。

3、平定和卓叛乱

晚唐回鹘迁甘新,维吾尔族渐形成。

①和卓叛乱

南疆维族称回部⑤,回部贵族叛清廷。

②伊犁将军(1762)

大小和卓⑥施逆行,“虐用其民”民难忍。

乾隆派军平叛乱,新疆伊犁设将军。

清朝调军驻新疆,开发边疆立功勋。

4、土尔扈特回归

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伏河⑦遭欺凌。

(1771)反俄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多艰辛。

乾隆喜迎爱国者,民族一家多温馨。

二、加强与西藏的关系

1、明朝①卫所

西藏明称乌思藏,设立卫所赐印信。

藏人为官管藏事,征收贡赋境安宁。

②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明施行,各级僧官帝使命。

僧官称法王,藏教各派忠北京。

2、清朝举措

唐蕃友好一家亲,元代辖藏为宣政⑧。

①册封达 赖

西藏黄教两首领,达 赖统一觐帝君。

顺治喜迎又册封,“达 赖喇嘛”名至今。

②册封**

五世**康熙封,“额尔德尼⑨”远扬名。

历世**与达 赖,中央册封民信任。

③驻藏大臣

雍正辖藏举措新,驻藏大臣掌军政。

中央地方同管理,管辖加强边疆靖。

④金瓶掣鉴

达 赖**怎继承,灵童转世怎确定。

乾隆皇帝赐金瓶,诵经掣鉴作决定。

中鉴灵童帝批准,达 赖**民信任。

三、加强与云贵川桂的关系

1、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元初行,明朝沿用广推进。

宣慰司与土知府,西南各族任首领。

土司世袭忠朝廷,交纳贡赋掌军政。

2、“改土归流”

永乐贵州兴叛乱,明朝平叛机构新。

①贵州设省

贵州设置布政司,流官统治明初行。

②“三藩之乱”

清军入关赖汉奸⑩,分封三王埋祸根。

“三藩叛乱”吴尚耿⑾,康熙平叛国安稳。

③普遍推行

雍正边疆举措新,蒙古西藏设大臣⑿。

云贵川桂派流官,改土归流全推进。

④意义

消除割据利统治,巩固边疆民欢迎。

经济文化广交流,多族国家又前进。

四、加强与台湾的关系

1、元明管辖

海峡两岸为一家,元朝初辖机构⒀兴。

明朝续辖小琉球⒁,明清之交有变更。

2、郑氏台湾

明末荷兰据台湾,殖民统治卅八春⒂。

(1662-1683)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抗清。

清命施琅攻台湾,澎湖一战获全胜。

投降清朝郑克爽,台湾回归民欢腾。

3、台湾设府

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大清福建省。

(1684)联系加强促开发,巩固海防立功勋。

五、清朝的疆域

1、疆域四至

清朝前期疆域广,东临大洋西葱岭。

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库页兴安岭⒃。

东南台湾附属岛,南海诸岛全统领。

西伯利亚北接壤,内蒙外蒙隶属清。

2、行省区域制度

行省制度元初行,明朝三司实为省。

清朝承继又强化,全国划分十八省。

西藏青海两大臣,东北蒙新五将军。

掌管各族理藩院,蒙古盟旗名至今。

各级官吏帝任命,大清一统影响深。

兄弟民族五十六,开发中华立功勋。

六、多民族国家发展概况

中华统一多民族,五步发展特鲜明。

秦朝一统初建立,两汉时期初前进。

隋唐发展元顶盛,明清巩固较典型。

清朝前朝疆域广,中华版图终奠定。

[注释]

①永乐:1402年,明朝燕王朱棣即位,后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②三分: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③科布多: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进行管辖。④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西部,清朝雍正皇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该地区。⑤回部:清朝前期,称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为回部。⑥和卓:清朝时期,维吾尔族伊斯兰教首领称为和卓。⑦伏河:指伏尔加河。⑧宣政:指元朝宣政院。⑨“额尔德尼”:即“**额尔德尼”。⑩汉奸:指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人。⑾吴尚耿: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⑿大臣:指参赞大臣(科布多)和驻藏大臣。⒀机构:指澎湖巡检司。⒁小琉球:元朝称台湾为琉球,明朝称台湾为小琉球。⒂卅八春: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达三十八年(1624-1662年间)。⒃库页兴安岭:指清朝疆域东北到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科技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君主专制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灭亡知识点(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七年级历史明朝的灭亡知识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