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学数学日记:数学史上的佼佼者(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illiam_huyo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数学日记:数学史上的佼佼者
在悠久的数学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数学神童。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数学界中的焦点人物。他们为研究数学知识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谷超豪,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著名教授。24岁时蜚声数学界,名为《经典场——米尔斯扬》的研究论文作为专著出版。
你听说过“歌德巴赫猜想”吗?它是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我国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而进行这项研究的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在20世纪国际数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他(她)们都是数学界中的皎皎者,正因为有了他(她)们的奉献,才更激发了人们对数学的热爱。相信我们凭着对数学的热爱,也能搬动数学上的大山,也能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立大志,树理想,勤奋地学习!
20xx年X月X日X天
老师说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我想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吃饭要数学:一个人能吃下多少饭,就煮多少饭;走路要数学:路有远有近,走哪条路可以最快走到要去的地方等等,所以说生活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有一天,我去叔叔家玩,叔叔给了我一大把一元硬币,没告诉我多少钱,我就开心的数了起来,可是硬币有些多,我一个一个地数太慢了,有什么好办法呢?我想了一想,灵机一动想起了老师教我们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我就2个放一堆,放了9堆还多一个,那不是2乘以9再加上1吗,就是19元,我告诉了叔叔多少钱,叔叔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还以为你数不出有多少钱呢!那就把这些钱奖励给你去买东西吧!于是我飞快地跑去超市买了我想要的玩具,然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这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个数据无论怎样听都觉得太“荒唐”了一点。毕竟是一张薄薄的纸,透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透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随即,我便把0.01厘米连续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之后,我又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转化为884813厘米,透过比较,很明显能够看出对折30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的确胜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而且还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实,像这样的惊人的数据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存数学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01X年X月X日 晴天
今天上午第一节是数学课。这节课和平常不一样,特别有意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班的同学们都来到电教馆。我的心怦怦地跳得非常快——十分激动呀!因为,我要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编的“数学儿歌”呢!
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在讲台上问我们:“同学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吧”“准备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响亮的声音,看出了大家的准备一定很充分。老师微笑地点点头,说:“那么,我们这一节自编‘数学儿歌’课,现在就开始吧!”
同学们按照顺序上讲台,有的讲述自己编的“数学故事”,有的朗诵自己编的“数学儿歌”,有的叙说自己写的“数学日记”……小朋友们一个接着一个,课堂里一次次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快就要轮到我了,我全身都有点儿发抖了。然而,当我迈开大步走上讲台时,我反而不紧张了。于是,我就大声地朗读了我精心编写的 “数学儿歌”:
数学算式真不少,
加减乘除须用好;
基础知识要记牢,
许多问题解决了。
朗读完了我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走下讲台,心中一阵轻松。……同学们的故事、儿歌、日记等,都离不开“数学”,内容丰富多彩,非常有趣。这节特别的“数学课”让我得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太好了,我希望老师多上一些这样的“课”,让我们学起来更有兴趣!
今天我们学的是圆,大家知道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怎么画圆吗?这句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教室立刻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便开始有同学举手了,老师可以用水杯底画老师可以用量角器一半一半的画。老师可以用手臂轮着一圈画。老师还可以把大拇指定住,其他手指绕一周转一圈大家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老师把这几种方法都记录下来,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问到,这些都无法改变圆的大小。老师,我知道了!一个同学激动地举起手来。用鞋带绑上笔,另一端固定住,绷直线画一个圆。
这个同学的方法和圆规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后来就发明了圆规,第一步怎么做?把圆规拿起来怎么拿?冲着把儿一端你说的不精准,如果按你的说法来说针尖儿早已扎进肉里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开始总结了第一步是用手捏住圆规的手柄,第二步是分开圆规的两角,第三步是固定住圆规的尖角,第四就是旋转一周。圆心就是尖角所在的点,决定圆的位置用o表示。半径决定的是圆的大小,用r表示,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d表示。而我却意外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在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同学们,你们看了报纸吗?上面可有一项大新闻:深圳首批超级杂交水稻亩产847公斤。多么惊人的数目啊,这位专家可真有办法。我想,如果每亩增产100公斤,全省3000万亩水稻,就是增产100公斤*3000万亩=30亿公斤水稻,假如每人每年吃粮食300斤,可以养活多少人呢?列式:30亿×2 =60亿(斤)60亿÷300 =20xx万(人)天哪。。全省6000万人,再加上20xx万人,不就8000万人。了吗?。这样的话,我这个馋猫一个月还可以吃到300斤÷12个月=25(斤)呀。哈,真好。我真佩服这位农业科学家,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如果全国都用这种方法来种,我们国家就不会缺粮食,而且还能资助粮食短缺的国家呢。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爷。
今天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在家包饺子。总共包了七十二个饺子,妈妈说要我分四个碗盘,每个碗盘里能放多少个。我算了算“72÷4=18(个)”,然后我很快就分好了,这时妈妈说:“我吃不完这么多。”就夹了四个饺子给哥哥,我自己也夹了五个给哥哥,可是哥哥说吃不完又夹了六个给爸爸,这时哥哥给我出题了,现在我们每个碗里共多少个饺子,我不急不慢的在心里默默的算着,不到一分钟,答案就出来了,哥哥的碗里是“18+4+5—6=21(个)”;爸爸的碗里是“18+6=24(个)”。哥哥听了高举起大拇指说:“聪明”。这时爸爸又出了一道题“如果把这七十二个饺子吃了三十五个,有包了三十五个的两倍,我马上说出了答案”72—35=37(个),37+35×2=107(个)
啊!想不到吃一顿饺子,可以学到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全家人一边吃饺子一边欢笑,样子好像很为我自豪。
记得在我读幼儿园时,我很喜欢边爬楼梯边数台阶数,我家当时住在六楼,每个楼层之间有18个台阶,每次离家跟回家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数台阶数,每次数的结果都是90级,妈妈还老夸我聪明呢。
到读小学时,我学了简单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该爬108级台阶才对呀,因为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根据乘法原理,6×18=108(级)。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于是我带着满脸的疑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如果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今天早上,我到表哥家写作业,在表哥学习桌上发现书本下面压着一个透明的小盒子。从外面看不太清楚,但能看到一个银色的、闪闪发光的、还有一点反射的物品。我心想:学习桌上不可能摆放礼物呀。莫非是一个学习工具?我收回心思,继续写作业。可是这个银色的东西一直在我的大脑里回荡。终于,我再也忍无可忍了,我的好奇心越发狂乱。我一顿笔,把笔放在旁边不管了,小心翼翼的拿出白色盒子,取出来认真观察。
这个物件好眼熟,我闭上眼睛,自己回想起曾经在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半晌,我突然睁开眼睛,我想起来了,上次去文具店时,我瞥了一眼展示柜里的文具,发现一个和我手上的物体一样的,标签上写着“圆规”。想必这就是圆规了,对,它就是我好奇心的对象――圆规。于是,我搜查了百度,原来圆规是一种在数学中用来画圆的工具。常用于尺规作图。圆规时由笔头转轴、圆规支腿、格尺、折叶、笔体、笔尖、圆规尖和小耳构成的。它是用金属做的,有点圆规、老式圆规等多种圆规。另外,我还知道圆规可以伸缩的,按自己需要的大小进行调整。搜索完资料后,我自己尝试用了一下圆规。哇,画出来的圆形真的很圆很圆,真神奇!
今天了解了一个新工具,真好。
★ 小学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