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涩港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现状的论文(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牛肉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涩港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现状的论文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道德品质、公共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并列为促进学生发展目标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当今和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小,不仅决定着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更对学生终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状况,11月中旬,我们对涩港高中高一、二年级近6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方法
涩港高中一.二年级共有学生553人。其中高一296人,高二257人,这次调查研究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事先作了精心准备,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的反思、学习结果的应用等方面精心设计了15道问卷题目,以选择题的方式,制作成问卷,要求学生无需写自己的姓名,但必须认真如实作答。由于恰逢流感,问卷收回了531份,(只有20余位学生因病没有参与调查),占总人数的96.02%,其结果应该客观、真实、可靠。
二、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问卷收取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统计分析。下面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备考心理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方面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学习非常有信心的占9.82%、比较有信心占33.83%、一般化的占45.36%、厌学的占10.96%。在回答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时,认为最重要因素是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占26.46%,认为是学习兴趣的占50.09%,认为是大脑聪明的程度的占12.85%,认为是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占8.50%。我们认为,这个结果比较理想,它表明我校高一、高二学生在学习的源动力方面基础不错,只要措施得当,提高整体学习成绩大有希望。由于我校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认真。比如厌学的占10.96%,远远低于全国的30%的平均数。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或学习兴趣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的人数超过四分之三。这说明我校平时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励志教育卓有成效。但应该看到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应用不够。
2.学习方法方面
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导致学习过程异常艰苦,对学习内容甚至产生畏惧。这次问卷调查显示,我校高一、高二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问题多多。可以判定,学习方法的问题是影响我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习方法的研究.改进与提高,也一定是大面积提高向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1)学习计划不够:统计显示,有非常周密且不失灵活的计划的只占4.73%,计划性一般化的占55.19%,没有计划安排的占27.98%,超过四分之一。没有计划性的学习必将是缺乏兴趣,效果不佳。
(2)预习环节没有得到落实:这次调查统计显示,学生课前预习做得的很好的只占3.96%,能经常预习的占10.96%,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偶尔预习(占70.13%),还有13.61%的学生从来不预习。由于预习环节没有落实,最明显地导致课堂效果不好。统计显示,听课重点突出,效果很好的只占4.72%,近一半的学生听课状态一般(49.34%)甚至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24.01%)上课状态差,常走神,想睡觉。
(3)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交流与合作不够。课堂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积极发言、参与研讨的只占6.24%,此方面作得较好的只有16.07%。
(4)缺乏对记忆能力的提升,记忆效果很不理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死记硬背能力会逐渐下降,15岁以后,人的机械记忆能力相当低下,此时,人们必须认真研究记忆策略,采用意义识记,如果方法得当,意义识记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不断增强。日本某公司职员,背诵圆周率达二万多位,而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时年龄是54岁。但这次问卷结果表明,此方面问题相当突出。统计显示:非常重视记忆方法的学习、总结、训练,记忆效果好的仅占5.48%,记忆效果比较好的占22.12%,记忆效果不理想的竟占70%以上。试想,如果学的东西记不住,更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了。
(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辅助学习作得一般。调查显示:利用实物、字典、手册、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来辅助学习做得很好的占14.56%,做得较好的占29.49%,做得一般的41.78%,做得差的占16.45%,这种现象与我校没有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关。
3.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方面
(1)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不注意课后归纳总结。统计结果表明,能很好的进行课程的归纳总结的只占4.73%,能较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占19.65%,知识的归纳总结不到位甚至从不归纳总结的高达75.62%,其情形触目惊心。
(2)不认真处理疑难问题的高达60%。结果显示,对待搞不懂的疑难问题经过自己努力后,再积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探讨的占16.45%,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占26.47%,另有约占57.08%的学生这方面做得不好或做得差。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
(i)大多数学生不能自觉运用解决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这次问卷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动笔之前,先有个设想,然后抓住要点解题,做得怎样?”结果显示:做得很好的占百分之7.18,做得较好的占百分之27.79,做得一般的占百分之48.39,做得较差的占百分之16.64.
(2)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学生需要进一步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对待实在不能独立解出的习题只能粗略看一下答案再独立做的占19.16%,完全看懂后再做的占39.70%。抄答案的27.89%,放弃不做的占13.16%。
(3)复习考试心理方面
从这次调查情况看,我校学生“考试焦虑症”明显,且此“症”从考试前复习时就开始了。统计结果显示:面临考试,能以平常心有条不紊的复习的只占12.29%,能比较好的进行查漏补缺的也只占12.85%,而心里乱,学不进,没有复习效果的占24.39%(近四分之一)。而在考场里,心态很好,能最大限度的考出好成绩的只占9,46%,心态一般考试发挥一般的占58.79%。而心态不好,考试发挥不好的占15.31%。
三、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状况及形成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学习能力整体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尚可
如前所述,对搞好自己的学习非常有信心的和比较有信心的占43。71%,超过了全国平均30%的水平,厌学人数占10。9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30%的学生厌学的数量。足以说明我校学生学习的源泉动力大,农村孩子依靠学习改变命运的愿望强烈,也说明我校重视了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励志教育效果明显。
2.对提高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的认识有偏差
大概是深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格言的影响,认为最重要因素是学习兴趣的占50.09%。而认为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占26.46%。殊不知,学习兴趣的形成很大程度也取决于正确的方法,不重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的学习是不可取的。
3.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既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这次问卷的结果看出,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归纳总结等方面显然重视不够。这说明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仍较陈旧,没有形成给学生应有的正面引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够。
4.学习方法普遍不佳,环节落实缺陷严重
问卷调查显示:能坚持经常课前预习的不足百分之十五(14.92%)课堂效果较好的只有四分之一,课堂上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只有五分之一,能较好的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不足四分之一(24.38%),记忆效果较好只有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尽管我们的励志教育确有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的确明显相对薄弱。有一种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学生即使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但由于缺乏学习方法,没有效果,学习上的多次失利,仍会导致学生厌学。
5.练习环节尚可
从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课后练习巩固这个环节的认识和实践上,做得最好。究其原因,一直以来,唯独在这个环节我们给学生的自主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最多。
6.心理问题明显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尤其是“考试焦虑”问题表现非常明显,充分暴露了我校心理教育的薄弱,当然,心理教育的薄弱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启示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实施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在校学好基础知识,出色完成学业的现实条件,也是为他们终身发展负责的历史要求。这次调研结果显示,我们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尚可,有比较强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平时我们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够,导致学习普遍缺乏学习方法。这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开展对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建议将学习方法分成专题,作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能力论文
辽宁大连●季静
摘要:影响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语言环境这三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营造语言环境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在国际之间的各种交流日趋频繁。因此,各种行业不仅需要各种有理论和技能的人才,而且也非常需要能应用英语进行熟练交流的人才。当今,英语已成为必要的交流工具和人才综合素质的体现。为此,加速培养实用型的英语口语能力强的人才十分必要和迫切。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训练,仅限于在课堂上简单的问答或课文的复述。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俗称“哑吧英语”的现状已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迫在眉睫。
一、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学习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相对英语的其他方面(如读、写等)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受地域差异的严重影响尤为明显。如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政策开放,当地对外贸易业务繁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更容易体验到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可激增他们对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积极性。而在一些欠发达,甚至是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很少有见到日常生活中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的情景,这使得学生感受不到它的重要性,尤其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严重限制,也使学生对提高自身英语口语的愿望不强烈、兴趣不浓。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作为北方地区的高级中学,必须从大局着眼,从实际出发,首先要提高高中学生对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排除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各方面因素,并不断研讨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二、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主要因素
1. 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地把学习重点放在应付考试上,注重语法、阅读、记单词等,这就自然而然地把英语理论知识的讲解纳入了重点,而忽视了应用方面的口语训练。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对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兴趣,并逐渐地对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产生难度很大的心理。
2. 陈旧、单一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都是重知识传授、轻知识应用,重理论做题、轻口语表达,即使上听力和口语课,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做题。这样,就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单词语言、考试打勾、涂圈猜答案的学习方法,并不会真正使用外语这一语言工具,“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造成英语教学费时、低效、成绩差。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把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转变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上来,特别应把学习外语知识与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口语应用能力。
3. 客观语言环境的影响因素
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而存在的,它与汉语是不同的语系,在语言构成和语序方面有非常大的.区别,这本身就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再丰富、再扎实,但由于客观语言环境的缺乏,待课程结束之后也会很快就忘掉。
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造适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环境,要构建新的学习模式,统一观点,大胆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作为目标,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语言环境,进而不断使学生掌握提高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1. 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所谓改革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影响力,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例如,除了进行正常的课堂讲解之外,可组织进行合作互动的讨论形式的环节。这样,在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既促进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丰富了课堂活动内容,又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以后进行口语交流奠定一定的基础。
2. 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摒弃原有的“一张嘴,一本书”的死板教学方法,应用灵活多样的新式教学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把教材内容制造成生动活泼的课件,发挥声、光一体的教学作用。
例如,用直观形式采取“四式”教学法:
(1)反复式:教师根据学生对所听内容的反应和理解情况,重复放录音,直到学生听懂和理解并会口语表达为止。
(2)讲解式:在听每个录音之前,由教师对录音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和提示,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录音,录音听懂后即刻进行口语训练,做到听和说紧密结合。
(3)穿插式: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单词、语法、句型或习惯用语时,教师可以停止放录音,即刻进行讲解。学生听懂理解后继续听录音,做书上练习题和进行口语练习。穿插式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快速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
(4)选择式: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让学生多听并反复进行口语练习,把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一般了解即可。在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方法改革中,“四式”教学法应配合使用。
3. 要营造良好的语言活动环境
我国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不强或不扎实的主要原因,就是与客观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营造训练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教师在课后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训练口语,发挥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环境。例如,开办“英语角”活动、讲一个小故事、进行英语影视欣赏、进行问题辩论等。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而且能增进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大大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改革教育观念,构建教学新模式,运用新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语言环境,加强实训工作,不断地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钱丽。浅谈英语口语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32)。
[2]王景全,李景岳。学习原理与方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师范学校)
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越来越被重视,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为培养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积极主动营造学习环境、主动选择学习时间和方法、监视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以及对以上几个方面主动创新的过程和能力。现代教学改革方向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真正的热爱体育,主动的参与体育运动。本文通过调查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对目前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希望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同时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黔南州部分初中在校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国内外学术期刊中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部分省内外的体育专家,对体育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访谈,并将访谈结果进行总结,作为本课题研究重要的参考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需要设计调查问卷。从贵州省黔南州的部分初中随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率85.6%。
1.2.4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通过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调查可知(表1):学生学习动机为掌握运动技能的占66%,健身健美的占47%,大部分学生以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体育学习的动机,这部分学生有着健康、积极的学习动机。以提高体育成绩为学习动机的占26%,这部分学生为了考试、升学等目的而进行体育运动,选择打发时间的占12%,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体育学习动机,他们可能不清楚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没有重视体育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明确的体育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2教师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情况
现代教学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状态。通过对教师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调查可知(表2):只有4%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47%的学生选择教师有时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选择很少、从不的分别占29%、11%,这表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频率不高,没有充分将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
2.3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情况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总是、经常自主学习的比例分别为7%、14%,表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经常进行自主学习体育技能。有时自主学习的比例为54%,这部分学生会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但频率不是很高,可能是受传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很少或从不采用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总体情况不乐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主要以掌握运动技能、健身健美为主,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体育成绩,有少数学生体育动机不明确。
3.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很少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时会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3.2建议
3.2.1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运动。
3.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意识的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监控,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2.3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必备的基础条件,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教学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使体育设施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多提供给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宏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吴本连,李建梅,季浏.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量表的研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7):79-82.
1 引言
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承担对自己学习负责任和管理能力(Holec 1981)。它包括学生的应付分离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做决定及独立行动能力。国内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中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和接收,以及监控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包括对学习过程做出决策的权利。
国外研究者把自主学习的维度定格在八个方面,即:(1)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2)采纳达到目标的有效策略。(3)监控取得进步的行为表现。(4)营造物理和社会环境与目标相融合。(5) 管理好学习时间的充分利用。(6)自我评价学习方法的好坏。(7) 对学习结果作出正确的归因分析。(8) 调整今后的学习方法(Schunk & Zimmerman, 1994; )。 庞维国(2003)主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横向指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动机的自我驱动;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学习策略的自我调节;学习时间的自我计划和管理;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理和社会条件以及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纵向是指整个学习过程,它包括:在学习前确定学习目标、制度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之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强弱和学习策略的使用。
2 试验
2.1 被试分析
被试的学生来自一所省级示范高中120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时间在三年以上。他们在中考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110分一上)。他们的阅读、写作和听力有着较好的基础而口头表达能力显得较差。初步假定:由于他们学英语是在老师的要求下,通过记单词、背诵对话、课文和做大量的练习的方法来提高成绩,所以他们的英语学习自主性不高,而且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所以学习动机是外部的、工具性的,缺乏内部的融入性动机,所以不会太高。
2.2 试验因子
本研究侧重于动机(包括自我效能感和内在价值)、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四个方面。
2.3 试验工具
研究的主要工具是问卷调查。问题采用五点记分,从五到一,即: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
2. 4 结果分析
所有问题分为三大部分,分三次对120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共收到110份。结果如下:
表格一:自主学习问卷调查结果表
因子 学习动机 认知策略与自我调节 元认知策略
平均分 3.69 3.02 3.24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均分最高(3.69),其中有三题得分在4.30分以上,这与当初的假设不相吻合。其次是元认知策略(3.24),最底得分是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3.02),其中九个问题的得分低于平均分,与当初的假设基本相符。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动机的维持
调查结果表明高一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水平相当高,这是很好的现象,有必要让它继续保持并不断提高。研究表明,动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采取行动的决心,而这些决心受一系列不同因素影响着。
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人们对活动的结果寄予很高的价值厚望,将会更容易受其驱使。同时动机也需要由好奇心和兴趣来诱发和维持。树立学习目标,达到目的是维持动机有力保正。教师在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充当重要角色。不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提供反馈,始终如一地进行过程评价,使学生永不松懈,不断进步。
3.2 发展认知策略
调查显示高一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水平在三者中最低,这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学习英语缺乏自主性,依赖老师造成的,如不加以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的英语学习。
Chomot and O’Malley (1994)的研究发现,有意识监控自己的学习并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运用所掌握的策略的学生远比那些没有策略的学生学习好。教学习策略时,教师要澄清策略、解释使用的原因、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恰当地运用并教他们如评价其效果和在没有效果时该怎么办。
3.3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目标的建立是自我调节能力的综合组成部分,是一种在不同情况下都能适应的原始学习策略。有效地确立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人们建立长期目标,划分短期目标和可以实现的子目标,监控其进展,评价其可能性,必要时调整策略和目标,在当前的目标已经实现时建立新的目标。这些多重步骤是长促进健康行为,激发动机强度,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和表现的有效手段。
3.4 培养元认知意识
最基本的元认知策略有:连接新知与旧知;选择深思熟虑思考策略;计划、监控及评价思考步骤(Dirkes, 1985)。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点:
1)认清“知”与“不知”
开始时,学生写下“我已经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我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当学生研究这一话题时,他们将核实、澄清、扩展当初的每一条信息或者用更精确的信息来代替。
2)讨论思考过程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需要词汇,所以讨论思考过程非常重要。在计划和问题解决情境中,教师要进行有声思考好让学生模仿其过程。示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明确的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思考技巧的认识。成对地解决问题是另一种有用的策略。一个学生谈论问题,描述思考过程,同伴听并问问题帮助澄清思考。在互惠的教学中,小组成员可轮流扮演老师问问题、澄清和概括所学的材料。
3)记思考日志
另一种发展元认知的方法可通过记学习日志来实现。在日志中反思其思考过程,记下他们的模糊和矛盾意识并评论如何划解它们。这是一个记录过程的日记。
4 结语
自主学习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本文只是从动机(为什么学习),策略(如何学习),时间计划和管理(何时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学什么)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没有提到学习环境以及社会性学习问题(在哪里学习)。调查工具只采用了问卷方式,其它形式如访谈、学生日记等没有用到。但文章通过实际研究发现了中学生在外语自主学习上存在的优势和缺点,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不仅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帮助学生更加有效而充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Holec, H (1981).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Pergmon Press.
Little, D.(1990).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Chamot and O'Malley'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David Gardener and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tic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Dirkes: Metacognition: Students in charge of their thinking. Roeper Review, 1985.
Schunk & Zimmerman: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ssues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Hillsdale, NJ: Erlbaum,1994.
庞维国:自主学习:教与学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四月。
戚宏波:学习者自主的理论溯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 (7)。
重庆七中 易苇平邮政编码 400030
关键词:
高中生 自主学习教育观念 师生关系 归因 学习方法 自学习惯
协作能力 自律意识
摘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究教学方法,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整合教育力量。正确的归因师生关系有助于高中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竞争合作,发展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树立学生自律意识
加强常规管理 ,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具有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传统教育却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提高重应试训练。因此,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认为学生素质的培养可有可无,人为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不少高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课内忙于记笔记,课后死记硬背,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负担过重,成了知识的消极接受器,学生自主学习环境难以创设,综合能力难以培养,素质教育难以实施。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认真探索高中教育教学规律,仔细研究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课题,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就此,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从以下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我国影响很大,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现代教育思想严重脱节甚至背离的。
自主学习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的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结构理论为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最早提出,再由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等人发展起来的,现已形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并成为目前西方极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流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的联系就显得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教学观
教师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大脑的巨大潜能,相信高中学生已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相信他们中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可塑性,能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与学生默契配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在日常学习中,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网上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听课、复习、作业、思考、发言和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精心安排计划观察分析事物,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求知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通过教师的导向和学生的学习相互作用,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2.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众所周知,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这个自主学习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潜能,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参与,公平竞争,密切合作,共同进步,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究教学方法,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编对话、角色表演、热点问题讨论与英语演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和表现,努力为学生展现个性自主学习获得成功创造机会。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因材施教,对与旧知识紧密相连的新知识,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顺利掌握,基本不讲;对全新的知识,教师要寻找新知识呈现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和讲解;对练习与复习课,教师也不忘让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各抒己见,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呈现、整理、质疑与提高,不断创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环境,使自己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整合教育力量。
现代教育观提倡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高中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而在各种活动中又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具有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以个人的良好人格、威望和精湛的教学能力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自己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注重良好班级人际关系的建立,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具有宽容的精神和多元化的现代意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转变教师角色,使自己从原来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变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刻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爱是学生接受教师的情感基础,是启动学生内在动力强化自主意识的外部条件,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也正是在教师自己创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经常用赞许的话语激励学生,不简单地否定学生回答的问题 ,发掘学生错误回答中的闪光点,多让学生解答疑难思考提问,激励他们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产生兴奋和愉快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教师的爱,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移情体验是个体通过移情对移情对象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师生双方彼此的移情体验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代际距离增强代际协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有熟悉感、和谐感、理解感、依赖感、睿智感以及学生对教师接近感、安定感、共鸣感、依赖感等师生双方彼此的移情体验会促使师生感情的沟通和融洽,能对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移情能使学生更愿意接近教师,相信教师,尊重教师,对教师的言语产生认同感,让教师对学生具有感召力;而教师对学生的移情能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增强教师对教师价值以及对学生所赋予的使命的认识,更有效地搞好教学工作。实践证明:即使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也会因拥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三分管理七分情感。这道出了师生双方彼此的移情体验的特殊作用,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
四、正确的归因有助于高中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归因指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推测、判断或理解的过程,学习者可能用各种原因解释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其中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四个方面的原因起支配作用。按学习者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来源来看,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为内部原因,任务难度、运气好坏为外部原因;按其变动性来看,能力高低、任务难度归于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外部环境归于不稳定因素;按其是否能受自己控制来看,能力和持久努力虽都属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但前者不受意志支配,而后者受意志控制。
不同归因方式的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觉调节程度存在差异。调查表明:一些高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惧怕学习,讨厌学习,并非是智力运气等问题,而是对自己的学习现状缺乏正确的归因,不能正视挫折与失败,不能积极迎接挑战性任务,采取回避的办法,人为影响了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外控型学生过多地将自己的学习归因于题目太难、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很少在自身努力等主观因素方面寻找答案,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而内控型学生却总是倾向于把学习活动归因于自己的智力、能力和努力,常常通过对自己的努力程度、时间安排、方法选择等进行自我调控,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利用控制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三个原因特性组成的因果关系结构,以给学生成功的希望为总原则,做出对学习有利的正确归因,让学生对学习评价具有清醒的心理和认识,及时帮助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激发学习动机,调整学习策略,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五、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审题,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掌握解题技巧,在讨论思考中分析判定最佳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交流学法,取长补短,规划学习;教师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感悟解题思路,养成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是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由易到难,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材料,练习及问题可以是语言知识方面的口笔头材料,也可以是学生在阅读预习的练习材料,也可以是学生改编对话课文发表自己观点的活动训练材料,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或复习过程中遇到疑难的反馈信息,但不论什么的材料都应对学生的自学具有指导性,都应从拓宽学生的思路出发,把教师抽象的讲解变为学生主动进行的预习和复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动手、动脑、动口,独立地摄取巩固拓展知识,形成自我探究与反馈能力,使学生由长期完成预习复习作业逐步转向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六、学会竞争合作,发展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容易沟通,喜欢从众,会自发地按照他们的兴趣爱好形成若干非正式群体,但竞争意识强,不愿服输,这有利于他们形成主动学习团结竞争的良好氛围。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群体,对学生合理分组进行合作性学习;在具体活动中要引入竞争机制与评估机制,采用分组竞争与及时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学会同学间相互合作与竞争。为了能让小组在比赛中获胜,也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他们常常以旺盛的学习热情、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课前的一系列准备活动中去,主动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有效地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解决疑难,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然而然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树立学生自律意识,加强常规管理
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是培养学生自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自律意识与规范的常规管理,有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律意识。教师要循循善诱,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育教学始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育切入点,让学生对纪律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懂得违反纪律的错误性与危害性,形成遵守纪律的信念,让学生对纪律具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自愿遵守、积极执行、坚决维护,利用集体力量,形成人人遵守纪律的集体舆论,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执行维护纪律的意志力,增强自控能力。
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让学生养成自我调控的习惯。教师要把严格要求遵守纪律与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相结合,从学生课前准备、课内参与、课外复习等环节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以学生自控为主,外加的他控为辅,以他控开始,实现自控为终,以积极引导为主,消极的强制性执行为辅,以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纪律处罚为辅, 帮助学生计划、监察、调整、控制、反馈、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自我调控能力训练,及时帮助学生调整行为和思维方法,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促使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独立地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欣赏运用自我调控给学生所带来的良好学习效果,将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行为。
八、结束语
要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应从培养高中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入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精心设计学习过程,讲究教学方法,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引导高中学生学会竞争协作,进行正确的成功归因,增强自律意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8月第1版
2.刘 琴 《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瑰宝》
3. 常熟市孝友中学 《学习型校园网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4.林建华 曹树 《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是与当下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被动学习相反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对策
1.引言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是与当下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被动学习相反的一种学习方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加工智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也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人获取知识提高修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获取、甄别、分析有用信息。只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造就适合现代竞争社会的合格公民。
2.自主学习的特点
2.1 能动性。自主学习不同于各种形式的被动学习,它是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2 独立性。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个人独立性的基础上,而不同于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依赖性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主动的探讨、交流除外。
2.3 有效性。因为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使之发挥出最优组合,因而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主动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优化的过程。通常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
2.4 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现实情况来看,绝对自主或绝对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介于这两极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在某些方面可能是自主的,而在另一方面可能是不自主的。这是因为,就在校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决定,他们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3.高中数学强化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高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其它应用学科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品质。
从个体发展来看,高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峰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增进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从社会需求来看,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务实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学生通过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解决数学学科中的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上述能力,使学生以后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自主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学习方式。
4.1 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提出疑难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在的高中生依然受传统教育氛围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对课堂教学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事前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寻找课程中的疑难部分,上课重点讲解,而对于简单的运算,可以花费少量课时。这种教学安排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4.2 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至关重要,实践表明情境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促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情境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点,力图创设能够为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提高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解决史记问题能力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请举例)
4.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式的相互交流、补充和修正,最终解决问题,并加深了小组成员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归纳过程中,教师对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学生和集体给予及时的鼓励,如果对问题理解有偏差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启发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体验问题解决成功后的喜悦。
4.4 引导学生总结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高中数学分很多板块,各板块之间又相互关联,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第一,学会分类。指导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进行分类总结,分而治之,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把精力放在薄弱点上,可以对症下药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第二,学会积累。数学各板块之间是松散相连的关系,学生要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积累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和复习笔记,寻找解题规律。教师在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时,可以要求学生做笔记,并让学生坚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第三,定时定量复习。高中考试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完成数量较多的题目,教师应该在平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引导其限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增强学生的临场解题的应对能力。
4.5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主学习主要包含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三个过程。所谓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安排和监督评价行为。学生采取可以使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行为,在行为过程中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寻找适宜的学习环境,并保证积极的学习行为得以维持或促进等,都需要内心的自我提醒和监控。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做出奖励或惩罚,以强化和改善自己的后继学习。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的步骤如下:首先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和奖励方法;其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式的评价;再次,将奖励或惩罚评价机制贯穿到学习任务始终,直至完成最终目标。
4.6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与学生经常沟通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产生友好、亲近、信赖教师的情感,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遵从教师的引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
[2] 白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10).
[3] 徐玉明.探究高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1).
[4] 胡秀芳.培养学生白土学习的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1).
浙江省湖州二中 邵宁宁
通讯地址: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第二中学(邮编313000)
手机号码:13967282678 电子信箱:75468597@qq.com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情景语境策略来培养词汇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理解词汇、记忆词汇和运用词汇三个环节入手,阐述了如何运用情景语境策略进行词汇教学,培养学生在情景语境中理解词汇的习惯,最终提高词汇学习运用能力。
[关键词] 情景语境,词汇理解,词汇记忆,词汇运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毕业生八级的词汇学习要求如下: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等;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所给事情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等;学会使用30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
过去的教学大纲对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要求在词左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除了在词汇量方面提高了要求之外,对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也有所提高。例如,学生需要了解词汇所表达的功能、意图和态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语境中体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因此,词汇量要求和对词汇掌握程度要求的提高势必鞭策教师和学生有必要改变原有的词汇教和学的行为,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一、高中学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将词汇学习过程分为理解词汇、记忆词汇和运用词汇三个环节,以此来分析高中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解词汇环节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涉及词义理解的题目往往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他们很容易混淆形似词汇的词义,进而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究其根源在于学生平时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不是先结合语篇上下文分析和推理词义,而是马上靠查阅词典来获得词义。这样的词汇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语篇语境来把握词义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也阻碍了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2. 记忆词汇环节
许多学生记忆词汇的方式都是比较单一,喜欢通过背诵教材附录中的词汇表机械地集中记忆,忽视了词汇与其所在语境之间的联系,也忽视了单词的词形和读音之间的联系,记忆效果自然就不理想了。
3. 运用词汇环节
理解、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通过运用又可以强化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平日学习中,不少学生为记忆而记忆,缺乏对词汇的主动运用。由于没有联系课文语境,也没有结合生活实际主动运用词汇,因此在谴词造句中存在生搬硬套或者套用中文句式的现象。
二、情景语境策略的定义及其意义
1. 情景语境策略的定义
语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把语境分成两类,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Thompson,,转引自李丽君等,)。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情景语境策略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词汇和正确运用语言提供生动的实例。
2. 运用情景语境策略的意义
情景语境是语言信息的承载体。创设一定的情景对高中生学习英语词汇有着积极意义。
(1) 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
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与它前后的单词或者其所在的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阅读材料时,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根据选材、背景以及上下文等线索)准确推测出生词的意义,是真实语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技巧。例如:有这样一道词汇理解题:
……Time is something from which we can’t escape. Even if we ignore it, it’s still going by, ticking away, second by second, minute by minute, hour by hour. So the main issue in using your time well is, “Who is in charge?” 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
The underlined word “ally” in Para 3 most likely means somebody or something that is _________.
A. your slave and serves you
B. your supporter and helps you
C. under your control and obeys you
D. under your influence and follows you
此处提供的语段分析了何为时间。根据文中“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的对比意义,以及后句中and并列的关系可以得出B是正确答案。
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整体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分析语篇,并且在把握语篇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推断、限制、解释等多种阅读技巧来理解生词。
(2) 有助于形象记忆词汇
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语境来教学词汇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抽象记忆转变为丰富、生动的形象记忆,即尽可能让图片动起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大脑机能,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例如:热身活动----结合本单元的话题整合单元词汇
教师可以将词汇学习与课前的热身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重点词汇。那么在导入单元话题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也可以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两两合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以NSEFC Book 6 Unit 3 阅读课Advice From Granddad导入为例,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a healthy life,与此相关的生词有:cigarette, alcohol, alcoholic, adolescent, stress, obesity, be addicted to, have an effect on, get into等等。教师可以呈现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下划线标示),如:
S1: Adolescents under great stress are drinking alcohol.
S2: Adolescents are smoking cigarettes.
S3: Adolescents are addicted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Adolescents get into the habit of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4: Adolescents are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 which is a sort of a healthy life.
(3) 有助于正确运用词汇
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词汇,只有学会运用才能体现学习词汇的真正价值。同时,运用词汇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造句练习,复习所学词汇
在每个单元的词汇复习中,笔者都会根据词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括号标示),要求学生用所学的重点词汇来造句。
例如:
1.听到我叔叔赞美吸烟让我觉得尴尬,我希望其他人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会效法他。(awkward, judgment)
I felt awkward hearing my uncle praise smoking and hoped that others would make their own judgment and not follow his example.
2.男孩为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当医生将针管插入他的胳膊抽血的时他晕倒了。(ashamed, needle)
The boy felt ashamed of his behavior. He fainted when the doctor put a needle in his arm and took out some blood.
3.当杰克把最后一包香烟扔掉以后,他立刻觉得自己象一个从不吸烟的人。(packet, cigarettes, feel like a non-smoker)
When Jack threw away his last packet of cigarettes, he immediately began to feel like a non-smoker.
4.专家们正考虑一项关于禁止向青少年贩卖酒和香烟的提议。(ban, alcohol, adolescents)
The specialists are considering a proposal to ban the sale of alcohol and cigarettes to adolescents.
5.尽管寒冷,他还是跳入河里将落水的男孩从水中拉了出来。他冒了很大的危险,但孩子的生还使他感到很快乐。(in spite of, take a risk, survival)
In spite of the cold, he jumped into the river and pulled the fallen boy out of the water. He took a great risk but the survival of the boy made him feel extremely happy.
6.因为有中国爱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的赞助,许多象濮存晰那样的名人一直积极参加遏止爱滋病的运动。(due to, campaign against)
Due to the sponsor of CHART project, many famous people like PuCunxi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campaign against HIV/ SARS.
三、词汇教学设计与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笔者执教的两篇课文分别是NESFC 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和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NESFC Book 2 Unit 1Cultural Relics的中心话题是文化遗产---俄罗斯稀世珍宝琥珀屋的有关史实。主要内容是:琥珀屋的来历和构造过程;为什么普鲁士国王把它赠送了沙皇;它是如何成为稀世珍宝的;琥珀屋在二战中的神秘失踪以及新琥珀屋的重建。该文章的特点:(1)此文章是叙述类文章,此类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获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事实(facts)上,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展过程(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2) 新的单词和短语比较多,教师需要对这些新的单词和短语进行处理,并且渗透词汇学习策略,创设多种语境让学生多次接触、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因此,此篇文章的教学将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是侧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输理文章的结构和事件的发展脉络,渗透词汇教学;
第二课时在复习已学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完成对细节信息的提取,并且重组信息和尝试运用重点词汇进行表达,提升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的重要任务是词汇的巩固、扩展以及在新语境中的使用。
NESFC Book 2 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题,主课文讲述的是Daisy在梦中经历的一次奇特的飞毯旅行。通过女孩与藏羚羊、非洲象、猴子的对话,学生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笔者借必修第2模块第四单元课文执教第3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部分。此篇文章的教学将在两个课时内完成:第一课时是以整体理解文章为主,引导学生清理文章结构,渗透词汇教学;第二课时则以语法教学和词汇学习为主,同时巩固第一课时的内容。
2. 设计原则
(1) 理解词汇环节
由于各个单元的词汇量很大,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词汇进行整理,针对每类词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处理方式,并且为它们选择最佳的处理时间。比如,笔者发现Cultural Relics的词汇有以下特点:○1生词45个,其中不少与文化遗产的特性有关;○2在词汇表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短语,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the fancy style, be designed for, belong to, in return, decorate…with, add…to, in search of, at war, be worth doing;○3教材中workbook 42页的练习三为针对这些短语设计的练习。
根据以上观察和分析,笔者将本课单词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单个单词,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来理解词义。对于这些单词,笔者决定在读前热身活动中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如图片所示),带出相关的单词,并为后面的词汇教学埋下伏笔。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呈现这些湖州文化遗产的照片,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文化遗产共同的特性。此时,生词表中的不少单词如rare, valuable, survive, amazing, fancy, design等等就可以顺利引出了。
第二类单词学生需要熟知道其搭配。笔者在第二课时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掌握这些搭配并能够运用[详细做法会在原则2和3中具体阐述]
Wildlife Protection一文中的词汇有以下特点:○1共有53个生词;○2由于该课文描述的是Daisy通过与藏羚羊、非洲象和猴子的对话,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文中出现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单词和短语,比如endanger, threaten, decrease, hunt, loss, habitat, die out, cut down, give off, in danger, protect…from…等;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本课的词汇融入必修第三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教学。
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份表格(如下图)来讨论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汇,如:
A report on some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hina
Animal Problem One habitat in China Number before concern Number after concern
Panda not enough food: loss of bamboo growing areas Wolong Nature Reserve, Sichuan Province nearly all disappeared about 1,600 after more than 50 reserves set up to protect bamboo areas
Milu deer disappeared from China Nanhaizi Milu Park Beijing none more than 2,500 after being brought back from UK
South China tiger too much hunting in the 1950s Baishanzu National Natural Protection Zone, Zhejiang Province very few about 30-40 remain after being left in peace with no hunting
S1: Maybe the habitat of Pandas is being destroyed for farmland or makes space for new houses, because they lack food, the bamboo, which is disappearing.
S2: The panda was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dying out because they don’t have enough food.
S3: The Milu deer and South China tiger were being endangered through overhunting.
S4: The number of South China tiger was decreasing very rapidly.
S5: We can help them by protecting the habitats (the areas where they are known to live) from being polluted.
第二步:将Wildlife Protection的词汇融入到必修第三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教学中,这在原则2中具体阐述。
(2) 记忆词汇-创设语境,在复习中深化理解。
教师要在语境中呈现、理解、整合、记忆以及最终应用词汇。无论哪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利用语境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比如,Cultural Relics课文的词汇始终都是在语境中体现的。在读前,教师通过呈现照片来预先处理部分生词;紧接着,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关于琥珀屋的构件以及来历来处理词汇,当然,所有的词汇都是在谈论琥珀屋的对话中自然呈现的,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图片来明白和记忆单词和短语意义(如下图)
上面的两个短语都是随着教师的话语自然呈现的:
The Amber Room was given this name because several tons of amber was used to make it. The amber selected had a yellow-brown color like honey and the design was in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 Maybe it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about 10 years or more to decorate the room with gold and jewels.
当然,本课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用这些词汇来描述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增强文化遗产的意识。笔者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在读前热身、课文学习和知识内化等环节都要增加与此相关的话题,使学生在每次接触词汇时都能将其和要谈论的话题建立联系,不断扩展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词汇,这样才能将语篇中的词汇达到最终的运用环节,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到自由运用。
在Wildlife Protection课文中,笔者将词汇学习和第三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相结合在一起。
首先,教师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引出语法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温习了已学的单词,还在已学单词与语法教学之间建立了联系,对于学生日后提取记忆非常有帮助。
T: What has Daisy experienced in the passage?
S: Daisy has experienced a wonderful journey.
T: What Daisy has experienced is a wonderful journey.
T: What makes elephants nearly die out?
S: Overhunting makes elephants nearly die out.
T: What makes elephants nearly die out is people’s overhunting.
T: What did Daisy learn?
S: Daisy learnt that we should protect animals from being endangered.
T: What Daisy learnt is that we should protect animals from being endangered.
……
(注:划横线的是主语从句,粗体字标出的是课文中的生词)
(3) 运用词汇环节-创设语境,运用所学词汇
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词汇,只有学会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出词汇的价值-做到“学词不离句,词在句中学”。同时,运用所学词汇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运用情景语境策略能加强词汇运用环节的教学效果。
以Cultural Relics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本课所学词汇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最终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1利用以重点词汇构成的表格激活上节课的信息,并在语篇中强化词汇的用法,目的是让学生内化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接触到的词汇。学生根据复习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短语完成summary,目的是在语境中初步运用一些简单的短语(粗体字标示)。
The Amazing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First, be designed for…, in the fancy style…
Then, belong to…
In 1716 …give…as a gift, In return …send…
Later …have…moved…add…to…In 1770…complete…
1941 was a year when… at war… secretly steal…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2创设对话语境-圆明园,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运用这些词汇,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这些词汇。例如,笔者提供了以下语境,让学生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注:括号中的词是给学生提示的词汇。)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esign of the Garden?(in the fancy style, decorate…with…)
S: The design of the Garden was in the fancy style (风格独特), and all palaces were decorated with (装饰) plenty of gold and jewels.
T: Why did the emperors build the Garden? (serve as)
S: It was not only a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lived and worked, but also served as a reception site for important visitors. (用作会见重要来访者的接待场所)
T: Later, what did the emperors do to the Garden? (add…to…)
S: Later, Qianlong told his men to add more treasure to it. /Later, Qianlong had more treasure added to it.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arden in your opini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
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garde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T: To whom the Garden belonged to the last emperor? (belong to)
S: Unfortunately, Xianfeng is the last emperor to whom the garden belonged.
T: What happened to the Garden in 1860? (at war, burn down, lie in ruins)
S: 1860 was a year when China was at war. Most treasure was stolen or removed, which people now are looking for. What’s worse, the garden was burnt down in less than four days. Finally, it lay in ruins.
○3最后,对所学词汇进行练习,从句子到语篇,得到最终的自由运用。学生最终要能够选择恰当的短语来完成对圆明园历史的描述,如下:
The Amazing History of Yuanming Garden
Yuanming Garden which is called “Garden of All Gardens” was first designed for Kangxi, who was a wise ruler at that time. The design of the Garden was in the fancy style, and all palaces were decorated with plenty of gold and jewels. It was not only a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lived and worked, but also served as a reception site for important visitors. Later, Qianlong had more treasure added to i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Garden was considered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Unfortunately, 1860 was a year when China was at war. Xianfeng was the last emperor to whom the garden belonged. Most treasure was stolen or removed. What’s worse, the garden was burnt down in less than four days. Finally, it lay in ruins. What a great tragedy!
在Wildlife Protection教学中,笔者通过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境,让学生在语法教学中运用所学单词,如下。
T: What makes birds endangered?
S: That the factory gives off harmful smoke makes birds endangered.(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fish endangered?
S: That the factory pours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makes fish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S: That people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S: That people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antelopes endangered?
S: That people kill too many antelopes for money makes antelopes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话,创设情景语境,一方面在丰富的语境中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词汇,加深对词汇的印象,提高他们词汇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深刻体会会主语从句的特点。
以上几个教学步骤都表明,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词汇的搭配以及其他词汇的关系。同时,词汇学习既要源自语篇,又要托付语篇,更要回归语篇,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对词汇有全面的了解、深刻的体会和灵活的运用。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词汇教学中要做到全面考虑,打好伏笔,情境辅助,循环往复以及最终灵活运用,学生当堂理解、记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无论从备课角度而言,还是教学设计而言,这种新的词汇教学思路要求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教师要担当语境创设者的角色,给学生特定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去思维、去表达、去做事情。
因此,情景语境词汇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感受到词汇学习的魅力,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英语2)(第二版)[M].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社.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英语3)(第二版)[M].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社.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英语6)(第二版)[M].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2010.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20-25.
徐琳. 2010. 运用情景语境策略培养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26-31.
(小周)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培养的思考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是又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革。通过对高职入学新生的调查,分析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探究其根源,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计划
我国的高职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英语教学就是一个突出的方面。高职教育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英语教学也应该向这方面倾斜,这就与多年来形成的英语教学模式形成了对立和冲撞。因此,必须改革现存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促教,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过程
在正确制定合适的教学对策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兴趣与动机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和测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使教师摆脱过去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学相长。从这一目的出发,笔者在入学初期对学生分别进行了摸底测试和问卷调查,希望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水平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摸底测试笔者采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和B级考试”的真题,分别在开学之初及开学一个月后对学生进行测试。B级真题可测试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A级真题可测试大部分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的不足,从而确定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及与A、B级考试及格水平之间的差距,找出学生的弱项,调整以往教学中的不适合之处及时间分配,并提出整改措施。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大多英语底子较薄,B级真题测试能达到及格水平的不超过四成,能通过A级真题测试的更是屈指可数;2学生的层次划分很复杂,以专业为单位的层次划分尤为明显,文科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好,而理科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用的教学计划也应当有所差异;3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语法等常规题目中得分尚可,但在听力、翻译、写作等应用性较强的题目中得分较低,而这对高职学生而言恰恰是更为重要的,因为高职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其实用性。
调查问卷分两次进行,问卷1的调查是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进行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目前学习现状的描述及对英语学习方面的建议,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包括:是否属于“三校生”,对以前英语学习状况的满意度,有待提高的英语学习方面和喜欢的英语学习方式等。问卷2的调查是在开学后两个月进行的,主要是针对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情况的调查,此时学生已经对授课教师、授课过程及学习内容和方式比较熟悉了,此时进行测试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现状,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描述找出问题所在,建立新的评价机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情况,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定情况,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情况等。
问题根源解析
通过问卷1,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是很清楚的,对英语成绩提高的愿望也很迫切,但是他们英语水平不高,对英语的兴趣也不大,认为学习英语主要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在课下很少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自学,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授课速度较快听不懂,这说明学生在刚入学阶段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沿袭着旧的学习模式,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了相应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通过问卷2,可以发现他们的变化:80%的学生对教学目的比较清楚,能够较好地了解教学意图,并能在课上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30%的学生能够制定并很好地实施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在课外积极主动地利用学习资源,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可见,学生的学习状况已经有了好转,但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这也正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根据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在为之不懈努力,但是问题还是大量存在。1学生来源复杂,有一部分是“三校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已经很吃力,张口说英语更是困难,在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语”现象凸显,这与高职教育“注重能力、强调实践”的宗旨是相违背的。2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与职场要求相距甚远。同时,课时太少,一周平均不到4节课,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非常困难。3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与知识运用脱节,导致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能力差距明显。4考核手段简化单一。考试还停留在笔试阶段,这类考试只能部分考查学生的听、读、写的能力,但是不能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考查。对教师的制约机制也不完善,学生当中放任自流的现象也很严重。
问题解决对策
既然问题出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改革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导思想;建立“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使教与学逐渐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教学相长。笔者为此采取了一些实践尝试。
首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及个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如运用。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英语更多的是一门工作语言,而不是为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口语的机会,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采取立体化教学方式,抓住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学以致用,摆脱“哑巴英语”的境况。
其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仅靠课上的有限时间难以使他们的英语水平符合时代的要求。要紧扣“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课上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学内容要更多地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和适用性。除了正常的英语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在课外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英语的输入,使学生不但可以在学校,而且可以在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随时补充英语知识。
再次,要纠正过去“知识等于技能”的看法,明确素质教育应与能力教育并重,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应放在听说训练与一些具有实用性的专业英语知识上,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
最后,评估手段应多样化,对学生的考核可分成笔试、口语、专业知识、平时成绩几部分。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是通过笔试实现的,这样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确定学生的弱项,无法根据其实际需要制定目的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学生也容易钻空子,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因此,要改革考试方式,学生除了要参加各种常规的考试之外,还要参加“英语口语等级考试”、“公共英语考试”、“翻译大赛”等各种类型的考试,通过这些考试的刺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可以不断培养、不断提高的,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显,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为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把握方向,在有限的校园学习时间里培养出无限的自学能力,为将要面对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 高中学生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