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网页设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论文(共含6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k198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网页设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论文
摘要:网络消费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网络消费者每天在琳琅满目的页面上浏览着商品信息,如何提升页面设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成为每个商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树立,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网页设计的互动性、审美性和便利性对消费者购物意愿有积极影响的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研究数据,并借助成熟的测量量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网络商家页面设计的意见和措施,如建立和强化网站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平台;注重网络店铺的外观设计;通过便利化的网页设计减少消费者的感知成本等,通过上述举措的提出,以期推动我国网络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页面设计;互动性;测量量表;购买意愿
网页设计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间、精力和热情,通过网页店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正面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网络消费者购买自家的商品,同时还能够创造出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化优势。为此,网页设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影响网络商家生存和竞争的一大重要因素。
1研究综述
以往的研究发现,网络消费者的浏览和购物行为在很多程度上受到传统的实体店布局的影响,网络消费者将其对传统实体店的浏览模式运用到网络消费中,在潜意识的影响下会遵从实体店浏览的途径和购物意愿来进行网络购物行为。林佩仪在其相关问题研究中,发现下载速度、内容可寻、美观易读、娱乐互动等七种网站设计因素,对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图有着重要的影响;吴敬松、镡铁春等认为商家网站的推荐特性,与网络消费者的个人认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研究发现,网站推荐的易用性与消费者个人认知的易用性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叶文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如网络文化、网店的整体氛围等,就网页设计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研究表明,网店氛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页面设计和商品的陈列;陈梅梅认为单纯的网站页面设计布局,不足以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在消费者个人情绪和页面布局发生交互效益的时候,才能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2研究假设
本文在结合以往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前我国一些专业网购平台的网络消费实际情况,作出网页设计的互动性、审美性和便利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成正相关的假设。所谓网页设计的'互动性,是指网络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程度,二者间的互动性越高,消费者对网络电商的信赖程度也就越高,购买的主观意愿也就越强烈;所谓网页设计的审美性,是指网页设计中所包含的图片、画面、音响等视觉和听觉因素能够给消费者以视觉所带来的消费过程的享受程度,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阅人心弦的音乐以及精美的音像视频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满足其消费的审美需求,从而激发起购物的欲望;所谓的网页设计的便利性,是指消费者在计划、购买网络产品的过程中所节约的时间和精力程度。
3模型搭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上述研究假设进行分析,通过电子邮件和实地调查两种形式向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网络消费者发放问卷调查350份,其中收回211份。研究模型一共包括四个变量,即购买意愿(YX)、审美性(MX)、互动性(HD)以及便利性(BL)。四个潜在变量的测量量表均是基于当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体系完善的测量量表进行适当修改形成的,其中购买意愿用了五个题项,审美性用了六个题项,互动性用了四个题项,便利性用了三个题项进行测量。Likert5作为所有题项的测量表被运用到假设分析当中,由1至5同意程度由弱到强。
4效度和信度的评价
对于变量的效度分析运用的较为普遍的SPSS17.0,同时运用EFA来检验问卷的效度。通过KMO和Bartlett’s对原始数据进行球形检测后表明,前者的值是0.902,后者的值为1755.291,自由度为153,显著性水平达到0.001,由此表明这些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并且,依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了四个累急解释变异量为66.914%的因子。各观测变量在相关联的变量上因子载荷值大于0.5,介于0.606和0.860之间交叉测量项的因子载荷值在0.5以下,由此可以看出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是比较理想的。另外,在信度分析方面,分为测量项信度和构念信度。测量题项的多元相关平方(SMC)与因子载荷量是衡量测量项信度的标准,构念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法来衡量。在测量项信度方面,本研究各测量题项的SMC值均在最低值即0.2标准以上,并且各测量题项的因子标准化载荷量均大于0.5,由此可以看出该研究测量项信度是比较理想的,而且内部一致性也比较高。在构念信度方面,所有构念的标准化Cronbach’sα系数值均在0.6以上,由此可知各个构念的可靠性也是较为理想的。
5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网页设计的互动性、便利性和审美性与消费者购物的意愿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数据模型验证了三者对于促进消费者购物的积极作用。为此,作为网络商家而言,在进行网店设计布局时应着重关注网站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网络店铺的外观设计以及网页浏览的便捷程度等。
5.1建立和强化网站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平台
信息的交流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程度,消除消费者因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认识偏见和误区。网络商家通过建立健全网络购物的沟通交流渠道,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消费者购物浏览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予以解答问题或提供其他服务,进而延长其在自家网络店铺的浏览时间,增加购物的可能性。除了前期购物阶段的互动交流外,通过完善沟通交流平台还能够提升网络商家的售后服务质量,以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后能够及时的将商品使用情况反馈给商家,为后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宝贵的意见。
5.2注重网络店铺的外观设计
在便利消费者浏览购物的同时,进一步丰富网络店铺的时尚化因素,通过色彩的变化、音乐的渲染等视听因素,烘托出网络店铺的整体格调和商品的规格价值。另外,网络商铺在进行外观装饰时,应充分考虑顾客的个性化审美需求,让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享受自我、愉悦心情,以此增强购物的欲望。具体到页面布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页面的大小要适中,不宜采用横向拉动条,纵向的滚动条也不要超过满屏页面的1.5倍,以此满足一般消费者的空间敏感度;(2)在字体和图片的选择上要与产品的特性和页面的整体布局向匹配,多采用一些艺术字,增强页面的视觉美感。
参考文献
[1]范晓屏,韩洪叶,孙佳琦.网站生动性和互动性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认知需求的调节效应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03).
(二)测量指标开发
为了测量变量“购买意愿”,结合前人研究和本文情况,设计三个分题项:GMYY1我会有购买“XXX”的冲动、GMYY2如果购买“XX”,“XXX”会是我的优先选择、GMYY3我会在这家购买XX。
本文选取三个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克雷斯丹尼”皮鞋、“味美多”面包和“珀莱雅”化妆品,将问卷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测量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认知是本土还是境外,接着测量其购买意愿。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普通消费者,主要的问卷采集方式为网上填写。通过问卷网和问卷星发布问卷,邀请同学、朋友进行填写和扩散。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68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249份,总体问卷有效率93%。
四、数据分析
在回收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基础上,运用软件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信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
(一)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共收集249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16人,女性133人;年龄集中在18-25岁,占比67.46%;主要调查者为全日制学生,占比71.88%;每月可支配消费额多集中在1000-元,占比62.25%。
(二)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用于分析测量所得的数据的一致性程度。Cronbach’α系数检验法是信度检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标准为,0.60-0.65结果是不可采信的,0.65-0.70是最小可接受值;0.70-0.80 相当好;0.80-0.90为非常好。利用SPSS19.0做信度分析,选择可靠性分析来求出Cronbach’α。第一、二、三部分分别的Cronbach’α值为0.934、0.938、0.923。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数据内部一致性非常好。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能够反映到它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通过SPSS19.0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第一、二、三部分的累计结束(%)分别为88.489、89.211、和87.048测量的结果对问题的解释度很高。
(三)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可以比较“认为品牌是中国本土品牌”和“认为品牌是境外品牌”的两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Sig(双侧)显示两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五、研究结论
(一)假设检验结果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假设成立。
(二)理论意义
本文研究证明了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将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品牌原产地困惑进行了直接联系,对于品牌原产地困惑的理论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实践意义
中国本土企业,尤其是经营皮鞋、化妆品、面包店这些“舶来品”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塑造时,可以利用品牌原产地困惑,塑造出自己“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展示给消费者潮流、时尚的观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利于自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六、本文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仅限于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收集数据也比较局限在学生这一群体,之后有条件的话,可以扩大样本,研究对象也可以扩展到境外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
参考文献:
[1]庄贵军,周南,周连喜.品牌原产地困惑对于消费者喜爱与购买本土品牌和境外品牌的影响[J].财贸经济,,(2):98―104.
[2]Batra R ,Ramaswamy V ,Alden D L, et a1.Effects of brand local/nonlocal origin on consumer attitud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00,2(2):83―95
[3]张冰.品牌将死吗?[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51―52
[4]Keller K L,Moorthi Y L R.Branding in developing markets[J].Business Hofizons,,(5-6):49―59.
[5]Foxman E R,Berger P W ,Cote J A. Consumer brand confus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J].Psychology and Marketing,1992,9(2):123―141.
[6]王鹏,黄谦.品牌原产地困惑对品牌特性认知和偏好的影响[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7]王鹏,庄贵军,董维维.品牌原产地困惑和购买经历对品牌形象的影响[J].预测,,30(4)
一、研究背景
当看到“美特斯邦威”、“KAMA”、“波特”这些品牌名称时,你是否会将它们误认为境外品牌?如果有人问你“欧莱雅”、“珀莱雅”、“欧珀莱”三个化妆品品牌哪些是中国本土品牌,哪些是境外品牌,你又是否能准确的区分它们的来源地?相信很多人已经对这些品牌名称困惑不已。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日渐繁荣,消费者接触的品牌越来越多,分不清品牌原产地的情况频发:把境外的品牌当成是中国本土品牌或者是把中国国产的品牌当成是境外品牌。我们把这种分不清品牌原产地的现象称为品牌原产地困惑,即消费者对品牌真实原产地误判程度。
为什么一些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的时候要起一个“洋名字”?同样的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吗?这就成为了即将进入市场的新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现阶段学者们对于品牌原产地困惑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给中国本土企业品牌命名、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品牌原产地困惑
1、品牌原产地和品牌原产地困惑
品牌原产地指品牌发源的国家或者地区。中国本土品牌指发源地为中国本土的品牌;境外品牌指发源地为境外的品牌。
庄贵军(2007)提出了品牌原产地困惑的概念,指消费者误把境外品牌当成本土品牌或误把本土品牌当成境外品牌的程度。
综上所述,结合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对于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的定义是:消费者把中国本土产品品牌误判境外品牌的程度。
2、相关研究
Batra等认为导致品牌原产地困惑的原因主要两个:消费者自身认知问题和企业的刻意误导。企业在进行品牌塑造的时候,可能会采用“国际化”的手段,让品牌听起来像境外品牌,将品牌国际化。
(二)消费者购买意愿
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消费者愿意采取购买行为的'概率高低。
通过总结消费者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购买意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消费者个性、品牌特性、口碑、服务水平等。对于消费者而言,好的品牌形象往往代表着好的质量、性能,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
综上,虽然以往的研究对于品牌原产地困惑多有涉及,但大部分覆盖面较广,类似“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这样“小切口、深层次”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在已有研究上做出进一步探索与分析是很有价值且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能在理论基础上加强对于品牌原产地困惑的研究,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在进行品牌命名、品牌塑造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三、研究模型和研究方法
(一)模型与假设
当消费者产生品牌原产地困惑时,往往不能分辨出品牌到底是本土品牌还是境外品牌。本文研究中国本土产品品牌原产地困惑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自变量是对于品牌的认知:中国本土还是境外,因变量是购买意愿,探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模型如下:
基于前人对于品牌原产地困惑的研究结果和本文的研究模型,提出本文假设:
48号 庄虹燕
在日常生活中, 消费者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我控制问题。在面临自我控制决策时, 人们常常陷入两难的境遇, 需要权衡短期的享受和长期的收益。例如,在面临购买决策时, 人们会感受到“付钱的痛苦”。人们会认同自我控制的目标, 从而会因为违反自我控制的行为产生负罪和愧疚。当消费者有合适的理由时, 他们会放松自我控制。
本文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消费者的努力让消费者拥有消费的自由。这样的一种现象并不是因为消费者耗费了一部分自我控制的资源, 而是因为消费者的前期努力降低了他们进行消费的负罪感, 使得他们认为自己有理由、有权力去消费和享乐。在努力工作之后, 人们会感觉自己在自我控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而有权利在其他自我控制科目上获得一定的自由, 比如说消费控制上的自由。而消费控制包含许多方面,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理性消费, 尽量节约自身的'经济资源。所以, 当消费者一定程度摆脱消费控制获得消费自由时, 他们更愿意进行购买, 对于价格的关注程度降低, 愿意为同一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本文经由三个实验探查了消费者努力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其中, 实验一和实验二通过操纵被试的相对努力程度, 发现努力会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购买意愿, 并且证明负罪感的变化是导致这一影响的内在原因。实验三通过改变产品品类, 证明相对于实用品, 努力对于人们对享乐品的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
读完文献,感觉要是在刚放学、刚下班时段提高商品价格,消费者应该都能接受吧!
网购过程中顾客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普及度的提升,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获取商品的一个重要渠道。而顾客感知价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构建模型试图找到顾客感知价值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并找到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网购,顾客,感知价值,购买意愿
1.感知价值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对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Zeithmal(1988)则将CPV(顾客感知价值)界定为是顾客对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Gronroos更提出顾客感知价值=(核心产品+附加服务)/(价格+关系成本);或者说顾客感知价值=核心价值±附加价值。成海清()则从另一角度提出顾客与企业及其产品的整个接触互动过程中,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存在、作用和变化同顾客及其需要相适应、相一致或相接近的程度的感知与评价。
根据不同学者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定义,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
顾客感知价值是与该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相关联的;顾客感知价值并非产品本身的属性,而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受;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
学者们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准确定义看法不同,但“利得与利失间的权衡”得到普遍认同。因此,本文从权衡角度定义顾客感知价值,即采用Zeithmal()的观点:顾客对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
2.网购过程中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因素
目前,学者们已经将触角从传统商业模式的感知价值构成的研究伸向了网络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Jarvenpaa&Todd()提出四组网购中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主要因素:产品价值感知;购物体验;顾客服务;消费者风险。Jaemin&Dooheu()等从传统商务顾客价值及网站成功关键要素研究中提取了电子商务顾客价值的构成要素,指出网络环境中顾客价值可以分为内容价值(content)与情境价值(context)。Eun-Ju&Jeffrey()将网络环境下顾客价值归纳为功利价值与体验价值两大类。Hans等(2004)通过对传统购物感知价值的研究回顾和自行组织的小组座谈会,提出了B2C中网上购物感知价值的维度:网上购物有用性、网上购物愉悦感、网上购物易用性、网上购物信任度、网上购物算性能。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本文认为可以将网络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客户体验,服务水平,安全性,成本,产品属性,便利性等。所以,网络购物顾客的感知价值可以进一步定义为:
感知价值=(感知利得,感知利失)=(体验,服务,产品,便利,安全,成本)
3.顾客购买意愿与感知价值的关系
意愿(Intention)最早是从心理学领域发展出来的。根据Fishbein(1975)的定义,意愿是个人从事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而购买意愿(PurchaseIntention)是消费者从事特定购买行为的主观概率。前文所述的六个属性可看做成网店从不同维度满足顾客需求与创造顾客价值的表现。
本文的研究假设为“顾客感知价值不同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H1:顾客感知到的商品越好,则其购买意愿越强烈。
H2:顾客感知到的网站专业度越高,则其购买意愿越强烈。
H3:顾客感知到的服务越好,则其购买意愿越强烈。
H4:顾客感知到的售后越完善,则其购买意愿越强烈。
H5:顾客感知到的物流越方便,则其购买意愿越强烈。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5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回收率为82.5%。
经过问卷调查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得出回归方程为:
购买意愿=0.377*商品+0.228*服务+0.202*网站+0.195*售后+0.168*物流
4.研究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5个假设都得到了验证。其中,消费者在网购中对商品(包括质量、价格、种类)的看重程度最大,成为影响购买意愿的最大因素。这和传统购物环境下的购买意愿大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商品质量和价格是顾客购买的重要依据,感知价值最核心的因素,对购买意愿甚至购买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但相对比传统商店,网上购物产品的质量是不完全可知的`,消费者唯一可以获取的信息就是商家提供的文字说明和图片展示,但这种无法亲眼辨别、亲手触摸到商品实体的购物方式中,面对这些信息都是买家被动接受的。同时,多数网上交易平台都有买家对卖家的评分以及商家信誉等级值,还可以看到买家在购买商品后对卖家的评论得,这从一个侧面也可间接反映卖家所售产品的质量。
其次,商家的服务也对购买意愿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线交易中,买家与卖家通过即时聊天工具的沟通和交流是获取产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很少有买家光凭页面文字和图片就立刻下单。通过在线客服除了获得相应的产品信息外,客服还可以以其经验为消费者提供适当的参考意见。因此,在线客服的应答率、对自售商品的了解度以及买家等待率是测量顾客感知价值中服务维度的重要成分。试想当一个买家想要对产品进行咨询而客服答非所问或者迟迟没有响应时,是否会对交易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物流虽然在上述分析中作为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小的感知价值维度,但它依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商家能否提供多种配送方式供予选择、在接第三方收款通知后发货是否及时,这些都成为影响当次和二次购买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董大海,权晓研,曲晓飞。顾客价值及其构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
[2]王高。顾客价值与企业竞争优势——以手机行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4.10
[3]Eun-JuLee,JefreyW.Overby.Creatingvalueforonlineshoppers:ImplicationsforsatisfactionandloyaltyJournalofConsumer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andComplainingBehavior[M]2004.17
[4]MartinFishbeinandBertramH.Raven,TheABScale:AnoperationalDefinitionofBeliefandAttitude,“InMartinFishbein,ed.,ReadingsinAttitudeTheoryandMeasurement(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67),pp,1983-89
[5]Zeithaml.VA.ConsumerPerceptionsofPrice,QualityandValue:AMeansendModelandSynthesisofEvidence[J].JoumalofMarketing:1988,52(3)2-22
地域文化对旅游网页设计的影响论文
在自然界中,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图形和文字时相当丰富的,在大自然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元素。在将平面设计应用于计算机之前,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主要是运用于报纸、摄影、广告、标志等传统的平面设计中。随着网络高速的发展,网页中越来越多的运用了平面设计的原理,本文从各地域文化在网页中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地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在旅游网页设计中的影响。
一、网页设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我们通过自然界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图形和文字,这些信息元素充斥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如今,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人们不光只通过纸质平面媒体来传达信息,从动态的传达方式中,我们能够获取声音和影像信息,这些传达方式主要运用于电视录像、广播等传媒媒体。这些影视、平面媒体形成了传统视觉媒介体系。在最近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除去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之后,第四中媒体——网络媒体随之出现,这在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如今互联网广泛采用平面设计的原理,其所承载的信息资源可以说是无限大的,其高效性、人机互动性特点对印刷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网络媒体对平面设计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构成形成了丰富的含义,在网页设计中的通过对视觉元素的不同表现,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传播工具,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空间,为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网页现以成为网络信息的性能和传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网页设计的发展中,这些年来,网页的视觉表达已经从单一的`文本布局,到了向各种视觉元素结合的方向发展,而新媒介下的网页设计也已经成为了视觉传达的新方式。因此,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是网页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目前国内外网页设计研究现状
这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可视化专业网页设计软件的开发,网页设计制作变得简单易学。随着越来越多的网页爱好者、设计爱好者步入这一艺术领域,使得网页设计、个人主页等热门词汇开始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出来。
1.中国旅游网页设计中的现状
在我国的网页设计中,我们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网页设计人员也是一些大公司所争相礼聘的人才。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设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只是在片面地理解艺术设计的含义,大多数只是浮于表面,关于网页设计的布局、色彩的搭配这些方面还是注重的太少。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热门网站的设计布局可谓是千篇 一律、色彩的混乱搭配、表面绚丽光鲜实则空洞;第二,网页中广告繁多,版式的纷乱;第三,缺乏地域文化的特色,落后且平庸,缺乏设计感。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更多的是网页设计师的雇佣方式照成的,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往往需要应聘者什么技术都会,抱着"美术设计员精通程序设计”这一想法去招聘,所以造就了大部分网页设计公司都是程序员兼顾着网页设计一职。但是这一方法从根本是就没有解决问题,也不是长远之计。
2.国外旅游网页设计中的现状
国外的网页了设计就很时尚,很突出其个性特点,行业明确,功能明确,安全性高。如韩国和日本的旅游网页设计,他们的设计是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能够很好的将本土文化与网页设计结合在一起,传统艺术设计理论与人机交互设计理论结合使得网页界面能够更好的、有效的传递信息,其在旅游网页中的设计中遵循图文搭配的均衡性、色彩的统一性、信息传达有效性和主题的一致性等原则。并且还研究分析了设计中各个信息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优点,都是具有很好指导意义和经验总结的。
三、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不只是自然地理环境上概念,其中还包括政治、经济及人文历史背景下的综合体。是指在特定区域中的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是古人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是具有空间意义的形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人们在这一区域中的生态环境下具有相同的风俗习惯,形成独有的心理、审美观念等文化概念。区域文化是物质和精神产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以区域为基准,以历史为主线的。
四、地域文化的视觉元素
地域文化是由多个层次综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富含很多文化符号元素,这些都能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的组成使得地域特征更加丰富多彩。从视觉形象的形态、色彩、风格等的视觉形象的视觉元素中提取,无论把哪种艺术形式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及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运用在网页中,都能体现一定的地域特征的视觉效果。
五、地域文化对旅游网页设计的影响
视觉元素的图形设计是基于页面功能上的审美设计体现,在旅游网页中,对于预览方面不仅是审美和功能的设计,也需要加入当地人文历史方面的宣传。结合一些优秀案例,吸取地域文化的特殊元素,展现当地文化的魅力。地域文化结合网页设计中传统艺术设计原理,能够更好的让浏览者清晰的了解当地文化,独特的地域元素能够给网页设计带来独有的地域风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宣传,提升地域文化的认知度。
★ 网页设计论文
★ 网页设计心得体会
★ 网页设计求职信
★ 网页设计心得体会
★ 笔试网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