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情感词获取与分类评级论文(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抱抱水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情感词获取与分类评级论文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BBS的迅速发展,主观性的言论越来越多。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系统对如此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而对BBS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处理,可以通过中心词和情感词两个维度进行处理。对于中心词的归类已经有了相对较为完整的分析体系,产生了很多有监督的学习方法以及文本特征表示方法和特征选择机制。而情感词的分类和评级以主观词为主,因此针对中心词的选择机制及方法在情感词上不能完全加以应用。本文主要以中山大学BBS的帖子为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感词分类方法,对情感词进行细分及评级,从而得出一个满足中大BBS舆情分析系统的情感词分类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基于语义的文本倾向性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现有词典构建情感倾向词典。如,Hiroya利用待测词与褒义词、贬义词的语义距离计算待测词汇的语义倾向性;Ku等利用WORDNET中的其他与词汇相关的信息来判断词汇的语义倾向性;徐琳宏等采用HOWNET作为基准词,并在实验中加入否定词和副词的处理,计算待测词与关联度确定语义倾向,从语义理解方面对电影评论进行了倾向性识别研究。
另一种是建立一个语义模式库,采用语义分析技术用于文本倾向性判断。例如,复旦大学的朱嫣岚等年提出的基于HOWNET的词汇语义倾向计算方法,利用词语间的相似度来计算词的褒贬程度。路彬等设计了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信息过滤模型,该模型针对不良信息的特点,以自然语句为处理单元,采用主题词和语义分析的两级过滤工作模式。
但情感词的分类和评级以主观词为主,因此针对中心词的选择机制及方法在情感词上不能完全加以应用。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帖子出现的情感的类型与强度进行标引,将情感词进行分类,把情感词的强度按正面到负面分成等级进行标引。其中的软件处理流程类似于中心词的标引。当新词(解析字典没有的词)发现以后,通过语义相近度计算软件,比较与字典中词汇的相近程度,通过人工干预(半自动或全自动)进行中心词与情感词的添加。
最后通过对帖子数据的分析和调查,对情感词的分类和标引,开发一个可以实现将中大bbs的帖子进行实时抓取和自动分类的系统。
四、研究内容
帖子的分类标引以及中心词的主题分类标引这两个方面在去年师兄师姐的努力下已经完成了44067个帖子的抓取和分类,因此今年我们主要针对帖子情感词分类以及评级这一块开始入手。
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伤。
为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对人类情感有关资料的查找发现:人的感情复杂多样,由于不同事情引起的同一类情感也有许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在同一个环境下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而不同的视野角度对情感词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BBS中随机抽取的词语,我们除去可以分类的,根据无法准确分类的进行归纳,我们利用知网发布的wordsimilarity进行义项查找,发现一项出现频率较高的情感类型:怜悯。
古人云:人有七情六欲,对于心理学来说,七情分别是:喜怒哀乐惊恐怜。喜怒哀乐惊恐都可以在基本类型中找到位置,而怜似乎放在哪一个类型里面都不完全恰当。
综上,我们把怜悯列为单独的一项。情感大类分为: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和怜悯五种。
快乐是指一个人期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心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快乐随之而生:
乐:指欢乐,身心愉悦,充满幸福的一种情感;
喜:包括喜爱、喜悦、喜好、喜欢、高兴、快乐等情感。
愤怒是指需求受到抑制或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时紧张感增加,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怒:包括愤怒、恼怒、发怒、怨恨、愤恨等情感。
恐惧是当危险状况出现时,人们企图摆脱和逃避,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惊:指惊咤、惊愕、惊慌、惊悸、惊奇、惊叹、惊喜、惊讶等情感;
恐:指恐慌、恐惧、害怕、担心、担忧、畏惧等情感。
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者梦想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哀:包括悲伤、悲痛、悲哀、怜悯、哀怜、哀愁、哀悯、哀怨、哀思等情感。
怜悯是指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者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的情绪体验:
怜:包括怜悯、哀怜、同情等情感。
为了使分类体系可以更加规范准确的划分情感词,我们利用知网发布的wordsimilarity对以上五类情感词进行义原判断,得到以下结果:
为了方便分类,我们再把情感词义原两两之间进行距离计算,得到以下结果:
对此,我们可以发现害怕,生气,悲哀三个负面情感词两两之间的距离和相似度是一样的;而喜悦,怜悯分别与三个负面义原之间的距离和相似度是一样的;怜悯与喜悦之间的距离和相似度与怜悯与其他三个负面义原之间的距离和相似度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先着手研究负面情感词三个义原之间的关系,我们先依据义原距离构建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三个义原,如图:害怕→生气→悲哀→生气→害怕
为了进一步确认分类体系,我们在上一届同事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对他们抓取到部分中大BBS帖子(共5578个)人工筛选的情感词进行验证,共342个。由4个成员独立进行情感词的类型分类,从中取得分类一致的结果,对于有歧义的情感词,我们对其进行再次分类,删除无法得出一致结果的词语。以同样的步骤对正面情感词进行操作。
这样,结合HOWNET发布的,一共得到各类情感词978个,分类如下表。
即在此基础上,建立情感词分类体系如下:
五、结语
本分类体系是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从中大BBS帖子中已抽取出并去重后的情感词词表的基础上确立的分类体系,通过人工分类和修正,将情感词进行有效分类,这个分类比简单分正面情感词和负面情感词更适用于中大BBS的舆情分析系统.对于类别“其他”中的词汇,应在后续情感词分类中会根据情感词的情况对各子类进行必要的添加、去除或修正。
空间、装饰与情感论文
摘 要:装饰不是罪恶,装饰是本能。装饰的产生由来已久,起源于原始时期人类最初的模仿能力。装饰的一个直接经验就是唤起人们的情感。空间自身也构成了一种装饰,装饰不可避免。中国古代在描绘空间感时用喜好“层次”“疏密”“繁简”等极其丰富细腻的“位置经营”术语。这其中包含对装饰的研究和人们在空间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的研究。现代参数主义的设计方法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相互融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空间感。
关键词:空间;装饰;情感;参数主义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11-0052-03
Space, Ornament and Feeling
NIE Ying,JI Yan-yan(China Academic of Art,Hangzhou 310024,China)
Abstract :Ornament is not a crime, it’s instinct.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originated in primitive human initial imitation. Decoration could arouse people’s emotions. The space itself also constitute a kind of decoration, decoration is inevitable. In China ancient times people be fond of “level”, “pattern” and “complicated and simplified” rich and exquisite terms to discuss “the location management”. It includes the study of decoration, and the feeling people in the space. Nowadays parametric design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concept produce a new kind of space."
Key words :space;ornament;feeling;parametric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前言
“空间”一词从日本进口。宋代的韩拙在讨论山水时,曾涉及“层次”,用夹杂在不同层的远近、尊卑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描述空间。清代笪重光论述了“次”在空间“交、互”动作的意义:浓淡叠交而层层相映,繁简互错而转转相形。而“层”的繁体“印弊掷锇含了时空合一的观念。计成在《园冶》里展开“因借”理论时,就大量论述了时间对景物所造成的变化。
邵弘在《衍义的“气韵”――中国画论的观念史研究》里,收集了相关“位置经营”的不同术语―宾主(元-汤)、疏密(元-倪瓒)、呼应(明-沈颢)、藏露(明-唐志契)、繁简(明-沈周)、开合(清-王原祁)、虚实(清-笪重光)、纵横(清-笪重光)、动静(清-戴熙)、参差(清-郑燮)、奇正(清-龚贤)成为山水“位置经营”的核心术语。
在空间的筑造研究中,海德格尔的《筑-居-思》将筑造追溯到每一件存在的东西所属的那个领域中。筑造在古高地德语是“buan”,有停留、留住之意,意味着居住,同时也意味着看护和照料。在哥特语中,居住意味着被带入和平并停留于其中,居住的基本特征就是被围护以保持在自由之中。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首先理解如何居住。
海德格尔选择了最实用,最带工具性的例子“桥”,来分析出空间筑造的本质。桥以自己的方式把“在大地上”,“在天空下”,“在诸神面前”,“有死者”这四者的纯朴性四重体聚集在自己那里,实现四者归一。现代都市的建设显然是拥有诸多争议的。它不仅把四重体相互分离,无法实现聚集,同时也把人的相互归属也拆解。大地在岩石和水域中延伸,涌现为植物和动物。在孤山,那种四重体纯朴的状态在这里显现。庄子主张不要开窍,保持天真未泯的纯朴。海德格尔认为开窍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在开窍之后反过来思索这种纯朴的状态。现如今都市使得原本在大地上延展的植物、动物、河流等消失了。抬头仰望看到的是天花板,与天空对话也变的困难,对气候的关照也变少。终有一死的人忙忙碌碌找不到归宿。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变少,也很难接近诸神。有死者即是人类,他们有其特殊性,甚至有其优先性。因为四重体的纯朴性是由他来保护的。人解救大地,而不是榨取大地,耗尽大地,掠夺大地。大地失去了自由,人也失去了自由,人变的无家可归。作为保护的居住把四重体保藏在有死者所停留的地方,即:保藏在物中。而诸物就是诸位置,诸位置则产生诸空间。
二、天空之城
海德格尔把在天空列为四重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构成关于筑居思的一个重要哲学思考议题,可见哲学家也意识到天空对于人的筑居思的一个重要性。抬头仰望天空,抬头包含了对诸神的期待和超越的向往,没有了这一维度,我们的生活就只能是零星的,破碎的,未经思考的,形不成整体的。
站在空间分析的角度,天空是建筑营造所留下的缝隙。古人在营造城邦时就十分讲究与天的对话,而现代高密度的城市建设已经使得这个与天对话的缝隙越来越狭窄,以至消失,也让人们在空间形态上成为真正的井底之蛙,离诸神越来越远。在对空间、建筑、城市的考察过程中。比较古今中外建筑营造所留下来的天空,我们可以发现天空的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变。中国讲究“天人合一”,院落是家家户户与天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它不仅带来自然的光线,灵活变化的使用功能,更具有美学和情感上的价值。都市的天空,和古城的天空完全不同。现代居住小区,别墅区与古代院落的天空也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至关重要,天空在居所中的重要性就如同留白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在古建筑群中不仅可以时时抬头仰望天空,读取天空给我们的表情和启示,更容易接近诸神,更容易接近内心。一座座建筑所组合成的空间中,空间的边界在不断的延伸,扩张。天空在筑造活动中是属于灰空间和空间之外的空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是中国古代的“风水”的考察项目之一。
三、空间的装饰
装饰不是罪恶,装饰是本能。装饰的产生由来已久,起源于原始时期人类最初的模仿能力。装饰的一个直接经验就是唤起人们的情感。“装饰就是罪恶”,这条阿道夫-卢斯的口号具有强大的力量,它起到放大镜的做用,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人们忽略了许多东西,同时它也能造成灾难性的误解和难以挽回的后果。如今建筑师遵循这个原则进行城市建设的案例遍布全球,对中国的各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影响尤其深刻,其“成果”大家也有目共睹。去除了装饰后的建筑设计,开始注重空间本身的研究和形式与功能的协调,从产品到室内,从室内到建筑,从建筑到城市,设计师都极力与装饰摆脱关系。然而装饰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空间本身也构成装饰,组织空间所留下的空隙也构成一种装饰。这一点却不被人们所重视。装饰并不仅仅停留在表皮。空间的形态千变万化,给人的.体验和情感共鸣也各不相同。
立体三维空间所构成的装饰,比平面的装饰更加的根深蒂固,且难以突破。这种形态给人们的直接体验和全息感受要比平面的装饰更能触发人内心的情感和想象。“空间本质上乃是被设置的东西,是被释放到边界中的东西”①空间的形态和组合方式千变万化,它的装饰效果就多种多样,也给人们产生丰富多变的情感体验。但不同的空间形态之间的协调性却很难形成。
四、空间与情感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它与理性相对立。通常人们不是通过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通过抽象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去认识对象,把握对象自身的属性,而是带上了某种主观的情感色彩,融合了某种主观的情感评价,去感受、直觉、想象、理解和领悟对象。
人们对于物的情感是可以在一条情感线上暂时定位的。这条情感线由:爱―喜欢―没感觉―厌恶―恨构成。之所以说是暂时定位,是由于情感天然所具有的时间维度特性所决定的。情感具有变化性、和时序性。筑和居是人类营造空间活动的一种表象。而人筑和居的本源是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归属,一种被带入和平并停留、看护的情感归宿。
人们的情感是可以被物所唤醒的,能够唤醒人们正面情感的设计物无疑是好的物。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通向山林里的一座桥,准确说是桥上的柱子就可以唤起人们的一种情感和记忆。这种情感和记忆是在游历中国各地山水,朝拜普陀寺时就会碰到的。在普陀寺不仅佛陀被人们所供养朝拜,路边的树木也被人们所供养,树木矗立在路的中间,人们只能为其绕行,这种关照不仅触发一种情感,让人感动,思索。这正体现了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对话的生活态度。这就是设计的力量,它牵动人们的微妙情感。
在后现代主义时代谈情感是一种复杂的事情,后现代在情感上是向上、超越、连接的。后现代文化极力突破现代文化中那种不可表现的部分,拒绝成为符合某种口味的共识的那些部分。它寻求新的表现,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的不可表现的成分。后现代主义社会高度负责的最根本因素是后现代主义者在创作和批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度自由精神,这种高度自由是一种高度不确定性、可能性、模糊性和无限性的总和。这种不确定性、多种可能性也反映在了建筑形态上。
原德籍的美国存在哲学家蒂利希,曾深刻地指出:人的思想、生活和行为方式中,有时出现“不顾一切”的状态和现象。理性和正常逻辑是无法解释和处理的,蒂利希把这种状况及处理方式称为“不管(in spite of)的模式”。②不但在诸如宗教信仰和爱情生活等充满着非理性因素起作用的领域中,而且在认知和科学活动中,都同样可能出现这类“不管”的模式。它显示出人类生活不同领域中的复杂现象,使人经常出现无法说明和难以避免的固执态度和情绪,而这些固执和不顾一切的态度,是事物和生活本身训练人类的自然结果,使人学会进行适当的反应。在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中,这种不顾一切的状态和现象时常可以看到,也正是这种“不管的模式”创作出一些更加丰富的空间。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宿舍楼,就是这种“不管的模式”的一个案例。
五、空间、装饰与情感的融合
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馆内展陈设计,吸收了宋代韩拙在讨论山水时的“层次”,用夹杂在不同层的位置关系来构筑空间。为了使新建的服饰展馆与东阳卢宅明清古建筑群达到互相沟通对话的关系,“层次”感在这里显得很重要,不仅对空间的大小、远近、疏离等位置对比经营,对于装饰、情感的挖掘再现也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东阳于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建县,1988年建市,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阳木雕是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列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阳也是著名的“建筑之乡”。东阳古民居建筑以东阳木雕为主,融竹编、石雕、砖雕、堆雕等装饰艺术为一体。在这里装饰的热情没有半分消减,不禁让人惊叹这种力量是从何而来。
东阳非遗馆由13个分馆组成,分别是民间美术馆、霓裳馆(服饰)、梨园(戏曲、民歌、民间文学改编)、茶馆、佳酿馆(东阳酒)、舌尖馆(东阳地方美食一条街)、家居馆(砖雕与灯彩)、音乐馆(道具和室内乐)、榫卯馆(卢宅营造技艺、田园广场(大锣大鼓、大红大绿、大开大合的民俗表演场地)、学艺馆(传承人传习、休息、交往、物品保管的场所)、百工馆(手工艺)、礼俗馆(礼俗、节俗、信俗)、竹韵馆(竹编、竹雕)。馆内展陈方式随着个展示主题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空间形式,以达到唤起人们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情感共鸣的目的。有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借”手法、小中见大。有的则运用参数主义设计方法实现流线型仿生形态营造空间。
结束语
对于空间、装饰和情感的论述主要以空间为中心来谈装饰所带来情感效应。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理论始于上个世纪。居住区在满足了对居住的功能需求外,视乎根本无法唤起人们的正面情感和乐观精神。然而先锋建筑设计师在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改变空间样貌所做的各种创新。例如参数主义:“历时的发展,在先锋建筑实践领域称雄,参数主义作为一股系统性革新的浪潮,已经战胜了现代主义。参数主义终结了现代主义危机导致的不确定的转型期,及其后一系列相对短暂的建筑思潮插曲,包括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极少主义。参数化技术在不同尺度的广泛应用已被证实。无论是建筑,还是室内设计与大型城市设计。事实上,项目越大,参数主义阐明方案复杂性的优越性就越明显”③参数主义的表现形式与中国古典园林俩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空间营造方式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有知道如何居住,才知道如何筑造。如果居住脱离了纯朴的四重体而异化为征服大地、拒绝天空、远离诸神和流放有死者,这是人类真正的无家可归,这时需要人们通过充满热情地“装饰”来通达真正的空间营造。但愿能够早日真正实现: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注释:
①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69).
② 高宣扬.后现代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③ 尼尔-林奇,徐卫国编.数字实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与情感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和认知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影响着人的行动和选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积极的数学情感,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行为,能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把情感和态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注意力,有得于学习的成功,而成功的快感又会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兴趣和较高层次的追求,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数学都有强烈的兴趣,哪有学不好的?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设计好“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数学教师在听完一堂数学课后往往这样评价:思路清晰、语言精炼、解题严谨,就是太乏味性,让人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设计好“开场白”,非常关键。如在“打折销售”的开场白:同学们,每到换季的时候,我们逛商场看得最多的字眼是(略作停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打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打折销售》。
2、联系现实生活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作为数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数学观察力,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为数、学服务,又要善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有理数”的教学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概念,很难理解,常常混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一位理解错误的学生当营业员,规定收入为正,付出为负,然后我模拟着向他购物,我买了八元的货物,付给他十元,他记了+10元,然后他找了我二元,记作-2,接着,大家一起活动,……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一方面感受到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感受到数学无限乐趣。数学教师是数学王国的导游,引导学生会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进而提高数学文化修养,并努力做倒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数学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如在图形的变换内容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变换而来的美丽图案,这样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创设愉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实施于某些数学内容有其优越性,但长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信息交流教学组织形式难免影响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生学习情绪背景和积极情感的展现。
有一次我在讲棱锥这一内容的时候,先提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枝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思考,经过一番讨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上。我建议同学们动手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过了不多久,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制了一个模型,走到了讲台上,运用这个模型说明如果是菱形,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顶点不在同一科面,从而证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最后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口服。
三、鼓励大胆创新,帮助克服困难
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即使在这过程中学生有些误差,也是可取的,至少他敢于创新,教师应该鼓励他、引导他,为他的尝试创造条件,帮助他克服困难。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他并不是单纯地指导学生把若干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而是指导学生把若干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或近似等腰梯形,然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图形分别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从中得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创新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现代的社会需要人大胆的进行创新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还需要学生情感投入和深切体验。学生有了对学生的热情,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关于歌唱与情感的论文
【摘要】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情感培养的应用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艺术的反映,它直接指引着心情。”不管唱歌欣赏课、综合课、乐理综合课等等,音乐老师均要用满腔热忱,捧着一颗心来,把炽热的爱心化成动人的情感,浸透到每个音乐教学的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学习知识,提高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培养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心灵。“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因此,音乐班音乐创作根据相应的情况,使学生达到音乐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抽象美的音乐作品,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它对于学生形成道德、情感、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作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培养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成为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
音乐教育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听、唱、奏、思等多种手段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感受音乐,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最感染人心灵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致入微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动心、动情的感受能力。如何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需要抓住下列几点。
一、朗读歌词,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教学中情感的“情感”和“审美”的主要标志,歌词是情感的音乐艺术,可以更快、比任何艺术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是力量的美感也是音乐的教育的一个目标。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情感的原理,从时间到空间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利用其在审美境界中绽放着兴奋的情绪,音乐审美活动是审美对象的审美感知,理性感知以及情感因素等。
歌曲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内容,再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记忆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对于学生来说,是加强分析理解歌词的最佳手段。怎样让学生分析歌词呢?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通过朗读歌词,然后划分段落,老师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并要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由老师总结歌曲的内在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过去,而且调动了他们的思维联想,感情的进入,又激发了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和欲望。
《幸福快车》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是一个健康向上青年的精神表达。在教学中,作者没有提前给学生太多的背景和歌曲的特点,而是直接问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体会,经验表明,涵盖丰富情感的歌曲,其蕴含曲风优雅的歌词起到了沟通情感的作用,而其音乐中的舞蹈只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在音乐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音乐活动的强烈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学唱,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这首歌。
二、理解歌词,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阅读歌词,学生们的歌词和内涵的理解加深了。只有在此深入分析歌词句子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其情感、意图,从而在歌唱通过声音表达,丰富和升华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如《长城谣》学生把这首歌分为两部分的歌曲,歌词的分析句子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分析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第一部分从“万里长城万里长”到“骨肉离散父母丧”,第二段落“没齿难忘仇和恨”至“新的长城万里长”,每一首歌都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老师进行总结。第一节是对长城的壮丽和富饶的极力赞叹,第二部分则是对背井离乡、失去亲人的悲愤的表达。
要能很好地理解歌词,需要进行以下努力。首先培养是听觉的能力。通过音色、音调、时值、力度等让学生去认识与感知声音,进而听和声、听旋律、听辨各种乐器和各种人声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敏感性与选择性。其次是唱歌技巧和视觉能力的培养。在视唱中、发声练习就初步要求学生进行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应当“一目数行”。这也要保证养成学生速视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学用一致、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慢慢具备唱歌、识谱的能力。老师应做到练一点,讲一点,或者边练边讲,练讲结合。不能只讲不练。譬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联习有切分音符的词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养成融汇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唱好曲谱。
三、挖掘作品内涵,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在唱歌教学中,老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等;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比如,五年级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首先老师描绘了歌曲的意境:微风拂动着柳枝,欢乐的孩子们摇着小船,湖面上荡起涟漪。老师用愉悦的表情、自然朴实的动作,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真的感觉到了童年的幸福,生活的甜蜜。老师随时结合歌曲的旋律与意境点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领悟歌曲的意境,从而对这首歌产生极好的感觉,萌生出想学会它、学好它的念头。如此这般,学习歌曲的过程,就成了享受艺术美的过程,学起来轻松,理解起来深刻。在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的思想意境和歌曲的意境融为一体,一切就会很自然。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把学生领进了音乐的殿堂。不难看出,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境是表达歌曲情感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首先,积极养成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文字和音乐不同,音乐是借助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营造的形象产生想像、联想,形成共鸣来达成目的的,而文字则是表达具体的思想和明确的概念。
其次,积极养成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案。譬如分别在风琴的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演奏学生欢迎的片段乐曲,让学生赏析三样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要求,加深难度。如老师可以采取表演与合唱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阐述音乐的故事。这种练习适合学生口味,充满音乐情趣,让学生倍加喜欢,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有利,并为之后赏析更深的音乐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作为在新世纪的音乐老师,更应当有一套全新的模式教学,也就是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也要有深厚的知识文化;不但要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理论的方法,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想像、感知思维,把握科学的发声法,让互动合作、情感教育以及欣赏这几方面连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技能、智力、兴趣和思维,使学生们在增强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专刊的作用与分类论文
一、专刊分类与说明
专刊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所设的栏目或编辑的特刊。较新闻报纸而言,内容更加丰富。报纸的功能是传播新闻、舆论导向社会功能,丰富生活娱乐功能,刊登广告等。新闻版报纸主要是报道新闻,传播新闻,除此之外就是广告功能,而专刊与副刊可以更好的履行其他各项功能。因此专副刊是对新闻版报纸状态的延伸,功能的延伸,内容的延伸,方式的延伸。
新闻性专刊:是对某一领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提供背景解释、深入剖析的专刊。它侧重从事实方面对现实生活所发生的变动提供解释和剖析,不同于新闻版所坐的简洁、迅速的报告。只要是出于阐释、剖析的需要,古今中外所发生的事实均可在选用之列。一些报纸在经济、科教、政法、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往往辟有这类专刊。文字平实,新闻性、阐释性比较强。
学术性专刊:探讨各类学术和理论问题的专刊。它偏重从理论上对社会和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和剖析,阐发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新见解,传播科学前沿的新知识。其知识性、思辨性、探索性和争鸣性都比较强。
服务性专刊: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性信息和知识的专刊。它偏重从实用性方面提供有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卫生保健、求学就业、交友择业、投资理财等方面的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实用性强是它的重要特点。
社会性专刊:以观察社会、探索人生为主要内容的专刊。它以生动的事例和深刻的哲理,着重从品德修养方面探讨人生的真谛,探讨人间应该有什么样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教化性和情感性都比较强,是这类专刊的.显著特点。
二、专刊的作用
第一,专刊是以特殊的方式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先进思想的手段。可以运用侧面间接的方式,说一些新闻版不能或不便说出的话。
第二,专刊是读者深入了解外界重要变动的窗口。如果说新闻版的报道是新闻的第一次开发,那么刊所做的便是新闻的第二次开发。专刊时效性要求比较宽松,且有一定的专门性,它可以从容地提供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材料,追溯它的发展历程和前因后果;可以展望前景、预测未来。
第三,专刊是传播各类知识的课堂。新闻版传播知识要受到新闻报道的限制,它只能在某些新闻或配发的资料中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专、副刊传播知识不受此种局限,传播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新鲜知识,又包括读者不熟悉的旧知识以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知识。
第四,专刊是丰富读者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园地。专、副对文化事业的推动,既表现于开展文艺批评与学术争鸣上,也表现于对新人的培养上。
第五,专刊是突出报纸个性的手段。与新闻版相比专、副刊在各报内容设计,栏目设置方面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编辑可以根据各自的读者对象,设计与众不同的专、副刊。
第六,专刊是报纸联系读者的重要纽带。专、副刊的内容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能够雅俗共赏,表现手法又灵活多样,更易于为各阶层的读者接受,因而吸引广大读者。
因此,一个好的专刊,往往成为报纸或者是杂志吸引读者,走向成功的桥梁。
三、关于专副刊,业界有两种说法
一是从属说。认为专刊是属于副刊的一种,是专门性、专业性副刊的简称。这种说法,并不否认两者在性质、功能上的差别,但看重的是它们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
一是并列说。认为两者在性质、功能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两者应并提,当然也并不数典忘祖,否认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
其实,两种说法并没有原则的区别。但考虑到副刊一词在人们的概念中往往与文艺色彩联系在一起,而专刊极少有文艺色彩,因此不列为副刊的一种,也不无道理。再者,如上所述,在现代生活中,读者对专刊的需求越来越大,专刊在报纸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强调专刊与副刊并列更有其现实意义。关于专副刊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前面的论述已从不同侧面作了回答,这里用一句话做出科学的界说,可以作如下表述:
副刊是报纸上文艺色彩较浓、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都刊名。
专刊是报纸上用文章形式(一般不用文学体裁和消息体裁)深入阐释新闻事件、阐发理论见解、介绍各种知识和实用信息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有些业者不辨别所载内容的性质,统称上述各版为”专版“。”专版“是一个含义宽泛的词语,它既可以指专门刊登某类新闻,也可以指专门刊登某类知识的专刊。因此专刊与专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喻体的加工与分类论文
摘要:隐喻包括本体、喻体和喻词。喻体的来源十分丰富,在隐喻的使用过程中,对喻体的加工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拟根据例句中的喻体的使用特征,将喻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关键词:隐喻 喻体 喻体分类
隐喻即用一事物来指代另一事物。隐喻包括本体、喻体和喻词。如在下面两种隐喻句式“A is B”和“A is like B”中,“A”是本体,“B”是喻体,“is”和“is like”是喻词。喻词在隐喻句式中并不一定出现,如例句“我们无法追上时间的脚步”,在这里,时间被比喻成人,因此时间才有了脚,才产生了脚步,但是本句中并没有喻词出现。
通常人们认为隐喻的修辞功能就在于借助相似的喻体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使人认识得格外清楚,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陌生的东西说得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因此比喻是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喻体的选择和应用方式对隐喻的解读是十分重要的。喻体选择是否恰当,能否形象生动的把隐喻使用者想要表达的本体的特征表述清楚,是每个隐喻使用者都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喻体在语义上可以非常具体,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非常的虚幻,化具体的事物为玄妙的抽象事物。根据喻体的使用特征,可将喻体大致的分为如下几类。
1 喻体为具体的事物
当喻体为具体的事物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1。1 喻体为某一具体事物的一部分,如:
(1)――――――his lips touching cheeks that were damp and smoothly chill as the shin of the mushrooms in the fields arou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P130 )
(2)第一次踏上泥河湾的土地时,我曾把思绪比作精灵的手指。(来源于网络)
1。2 喻体为某一完整的事物,如:
(1)For them, Spec―CP is home, rather than a hotel。 (Nominal Constructions beyond IP and Their Initial Restructuring in L2 Acquisition Zheng Chao P13 )
(2)我的思绪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总会偷偷地摸进老家的庄稼地。(来源于网络)
2 喻体为抽象的或虚幻的事物
(1)――――――and the occasional heave of the wind became the sigh of some immense sad soul conterminous with the universe in space, and with history in tim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P45)
(2)思绪象幽灵一样在午夜的空气里荡来荡去。(来源于网络)
3 对喻体进行限定
(1)美国是一个真正的金钱社会,在那里,金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这社会转动。(《新华文摘》第10期,转引自李胜梅,)。
(2)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转引自李胜梅,1997)。
4 喻体是一个静态图式
(1)―――――― 越发象一个东方美人,穿上了云霞般的轻纱,带上了蓝宝石和晶莹闪光的珍珠首饰了。(《雄奇瑰丽的中国山水》秦牧,转引自李胜梅,1997)。
(2)太阳已经高过岭脊,雾蒙蒙地像个让南瓜泡碎了的鸡蛋黄。(转引自李胜梅,1997)
5 喻体是动态的情境
(1)―――――― as she explained laconically: “out of the frying pan into the fir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P112)
(2)―――――― the aspect of the straight road enlarged with their advance, the two banks dividing like a splitting stick; one rushing past at each shoulder。(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P83)
6 对喻体进行描述或解说性的延伸
该类喻体出现的方式是不仅出现喻体本身,还要包括喻体的延展部分对喻体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喻体的延伸部分是指比喻中由喻体发轫,受喻体制约、支配、影响的部分。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隐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往往会伴随着喻体的'延展。如:
(1) ――――――it was then that the ecstasy and the dream began, in which emotion was the matter of the universe, and matter but an adventitious intrusion likely to hinder you from spinning where you wanted to spin。(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P104)
(2)老头子谈恋爱听说就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是没有救的。(《围城》钱钟书,转引自刘正国,1995)
虽然本文对喻体进行了上述简单的分类,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喻体的加工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的。如在例句“我的思绪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总会偷偷地摸进老家的庄稼地”中,虽然喻体是一个完整的事物,即“孩子”,但同时该句也对喻体进行了限定,即“淘气的孩子”。由本文的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使用隐喻时,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只要找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无论是主观上的还是客观上的相似性,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
参考文献
[1] 刘焕辉。《修辞学纲要》[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2] 李胜梅。喻体的假设性[J]。修辞学习, 1997,(4)。
[3] 刘正国。喻体的延伸形态及其审美规范[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5,(1)。
[4] 潘家云。论比喻的喻体变化[J]。宁波大学学报,,(4)。
高中情感教学与英语教学论文
(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所掌握,据此制定英语教学计划。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的时候,以教材为参考,但不可以照本宣科,而是要将教材的课程要求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对英语知识进行延伸,触及学生的情感兴趣,使学生探索知识的激情迸发出来。鉴于高中英语教学体制注重客观事实而不包含情感教学的固定模式,高中教师要弥补这一缺陷,以情感教学活跃英语教学课堂氛围,以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对知识的领悟力,从而感受到英语知识的魅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以英语知识的讲解为主。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比如,下午学生普遍犯困,英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活泼动听的音乐,让无精打采的学生精神振奋,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多媒体英语教学对学生产生直观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学生制作英语课件的过程,也是对英语知识产生感官效果的过程。动态的画面、不断变换的色彩,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3)将游戏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高中学生学习很紧张,但要张弛有度。游戏可以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心理状态,且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严肃的`英语教学课堂活泼起来。通过游戏的合理运用,学生可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带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高中英语教师在策划英语游戏的时候,要以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为目的,并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作为开展英语游戏的指导者,要为英语课堂中游戏活动的展开创设一个适当的环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快速地吸收英语知识,并将英语游戏与英语知识相融合,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当游戏结束之后,进入到课堂主题教学中。例如当英语教师讲解“although”一词的运用时,可请两名学生用“although”分别造句。学生就会从自身的主观理解出发进行造句。比如:1)Althoughheworkedveryhard,hedidn’tpasstheexam.尽管他学习非常努力,但却没有通过考试。2)Althoughhefailedtheexam,hedidn’tloseheart.尽管他没有通过考试,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对于句子造得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比如,简单的“Verygood!”“Excellent”“Good”“Well-done”等,当学生接收到了这样的反馈信号,就会在心底产生喜悦之感。对于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的情感表达“,Takeiteasy”“Tryitagain”“Itdoesn’tmatter,justhaveatry”等等,虽然只是简单的鼓励,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推动学生不断地自我塑造、自我进步,为未来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4)运用英语歌曲开展高中英语教学
将英语歌曲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有效吸收英语知识。比如,英语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而且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在语法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英文歌曲LongLongAgo,其中的歌词包含定语从句,比如“tellmethetalesthattomeweresodear”,可以用来对“that”在从句中的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定语从句的歌词就会有所掌握。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情感作为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语建立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过程,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情感培养与声乐教学论文推荐
一、教师在情感培养中的作用阐释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深刻生动地表达歌曲情感是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完美的歌声不仅包括音乐旋律美、音色美和音色变化美,而且还包括丰富的情感色彩美,人们在演唱歌曲时只有以正确的歌唱技巧准确地把握歌曲情感,才能生动地演绎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声乐教学是一种情感艺术,每一位声乐老师都应该重视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的独特作用,积极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素养。所以,声乐教学是一个包含理论教学、技巧教学、情感教学等丰富内容的特殊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对学生歌唱技巧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来说,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使学生从乐理知识上了解和认识歌唱的器官及器官各部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机理,为下一步歌唱技巧教学做理论准备;在技巧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实唱练习使学生感受歌唱的气息、音色、节奏、旋律,使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歌唱和协调歌唱器官的技巧;在情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恰当的情绪引导和激发学生情感,寓情于景,使之正确把握歌唱情境,而且还要加深学生对歌曲本身内在情感的体会。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声轻情”的现象,许多学生虽已掌握演唱的方法和技巧,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声乐表演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如果演唱时只是毫无情感机械的将旋律、节奏演唱出来,那么这种歌唱就违背了音乐表达情感的宗旨和目的,既无法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更无法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声乐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先天禀赋的不同,教师不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声音训练都达到最佳水平,但学生的情感表达却能够突破这些先天因素的限制达到最佳水平,因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重视演唱技巧教学训练的同时,还应加强情感教学,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从而使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方法探究
如上所述,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含理论教学、技巧教学,更包含情感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对学生歌唱技巧的培养、情感的激发和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教师作用的发挥这一视角来讲,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声情结合的发声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声情并茂”,夯实学生认知情感的基础;其次,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认识歌曲本身情感的基础;最后,创设良好的情感培养教学环境,实现表演感情化的基础。具体来讲,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情感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发声训练时注重声情结合,是培养学生认识情感的基础
发声练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原理、体会良好的发声状态、进而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科学的发声观念和发声技巧,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声练习既是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巧的重要内容。因而,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当在强调声乐理论知识和发声技巧的同时,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情的实唱演示,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注重从发声练习和发声姿态两个方面加强情感教学。虽说发声练习是练声阶段最重要的环节,但由于训练时使用的材料都是一些没有词语内容的单纯乐句,因而也是一个非常单调乏味的环节。为避免学生陷入为练习而练习的状况,教师应当启发和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景状态下进行练习,这样即使练声曲没有歌词、没有完整的音乐思想,学生也能体验和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正确的发声姿态对歌唱情感的表达也具有一定影响。在练习发声时,不同音区的不同音、同一音区的同一个音在发声时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发声姿态变化,正如声乐大师赵梅伯先生说的:身体立直、面露自然愉快微笑、双眉向上的姿态表示轻松愉悦,双眉向下则表示悲伤,也就是说,发声姿态在总体上是一个伴随情感运动的动态过程。因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人、因时而异,以学生熟悉的事情对发声的情感运动状态进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体会发声的姿态,从而正确掌握发声状态与姿态上的配合与变化,如在唱低声区时声音稳重深沉,如同大力士提石磨,挺拔沉稳;唱中声区时声音嘹亮、具有穿透力,如同眺望大海一样,舒展悠远;唱高声区时声音清晰收紧,如同抬重物上楼梯,紧张稳重。
(二)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是培养学生认识歌曲本身情感的基础
歌唱是表演的艺术,对歌曲的演唱其实就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因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分析作品,发挥想象从情感上感染听众。正如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所说的:如果歌唱者对声乐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就谈不上正确的理解作品,更不要说艺术境界的表现了。
1.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创作特点。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创作出来的,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创作特点对作品内在情感的表达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歌曲《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小说《红岩》创作改编的经典歌剧《江姐》中的唱段,演唱者在演唱这段歌曲时应当了解这是江姐被捕入狱后抒发情怀时唱的一首咏叹调,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对革命事业乐观忠诚的.精神;《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创作的一首痛诉敌人暴行、歌颂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反映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热烈的爱国情感。只有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创作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更出色地完成演唱的二度创作。
2.熟悉、朗读歌词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因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熟悉、朗读歌词,理解领会歌词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本情。具体来说就是在演唱之前学生必须先熟悉、朗读歌词,准确清晰地咬准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和字尾;通过朗读获得声情上的感性认识,同时以谈话、交流感受和体会建立认同的情境;进入作品之后还要能运用声乐演唱技巧自如的从作品中走出来,淋漓尽致的表达歌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学习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歌词后,了解歌词表达的是作者对心上人的思恋与爱慕之情。准确把握歌词思想内涵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也为下一步旋律学习定好情感基调。
3.熟记旋律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情感。有人认为对歌曲歌词的学习是一种从外到内的情感认识,而对歌曲旋律的学习则是一种由内到外的情感实践过程。也就是说对歌词的学习只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要想进一步恰如其分的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还必须学习旋律,根据每句歌词所对应的旋律去学习熟记旋律、表达情感。熟记旋律,唱准音高、音准、节奏、节拍是分析研究声乐作品的基础。教师应当在良好的情境下主动引导学生在歌词情感的基点上,自由灵活地运用发声技巧和发声状态,充分发挥想象,巩固所学的发声技巧和发声状态。如在演唱《祖国,慈祥的母亲》时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赤子对祖**亲的深厚之爱”的情感基调,以情带声、声随情出,才能唱出强弱、浓淡、有起伏变化的旋律。
4.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通过创造想象来完成的,演唱者要将作品中蕴藏的情感真实生动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运用再创造想象来领悟作品中蕴含的词曲家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想象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形象,还可以扩充作品的情感。歌曲中的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在表达歌曲情感时可以借鉴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从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变化,又要鼓励学生挖掘声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并从其他艺术中积累情感体验,丰富想象。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培养教学环境,是实现表演感情化的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多给他们上台表演和敢于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参加锻炼,积累演出经验,这样学生在演唱时既能做到坦然自若使表演感情化,还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歌唱环境中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声情并茂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离开情感,声乐作品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既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在声乐教学中,只有以培养情感为目的追求“声与情”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作者:杨星 单位:许昌学院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并且规定了具体的情感教学目标。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 忽视情感教育,或者认为情感教育不重要。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探究一下 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否必要和可行。
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同人 的意识紧密地联系着。 在 日常生活中, 情绪与情感常被混用, 或者看作是同义词。实际上,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和请可以 互相传递。 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 理智性是指人在智力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他它是和学生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和对真理的探究相联系的;社会性是指人的情感往往受社会情景的制约,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学习或生活的情绪;易变性是指情境很容易使人的情感产生变化。
人的情感是一种生存机制。 1990年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提出, 成功需要一些至关重要的情感。他们是:
同情和关心他人
表达和理解感情
控制情绪
独立性
适应性
受人喜欢
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坚持不懈
友爱善
良尊
重他人
他们把这些情感特征称为情感智力,即情商。智商是天生的,情商却是靠后天培养的。 实践证明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学习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 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动力系统作用大, 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 学习效果就差。 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 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延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英语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 这是情感在语言学习和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
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 语言具有认知性、实效性和情感性等功能。 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 沟通情感和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 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 和相互尊重。 情感介入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学的进步。
2、情感影响语言的学习和记忆
学生是情感型和感觉型的, 以情绪化为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 积极的情感,如:自信、愉快或喜悦等。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人的活动积极起来。因此,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心态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精神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消极的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或厌恶等。会降低和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因此, 如果这些情感影响太大, 就会影响其语言学习行为。 我校学生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对能否学好英语持怀疑态度,或对学习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等。对于这些负面情感,教师应尽力减少,除了课堂上的交流,还可以利于其他时间与其谈心,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价值。
情感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表现在对信息的存储、修正和提取等方面。 情感信息会与其他各种信息一同存入大脑。 积极的情感会加快信息的组织、加工和存储;而消极的情感会导致记忆信息的缓慢甚至停止。另外, 积极的情感会使记忆中存储的内容处于稳定的状态;而消极情感的作用则相反。 因此,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切实让学生时时处于主体地位,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乐学的情感,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自主学习以情感为依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自主既是一种心理机制, 也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存在和体现必须有群体关系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还包括教师的关心、启发诱导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及评价学习结果。 在合作型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发展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协调互助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4、情感态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定义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并详细规定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仍然侧重于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等情感因素。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把情感目标设定为“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 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必备品质,是新时期外语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还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影响外语学习的成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情感影响的因素相当大,它直接影响着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而且贯穿于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
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健全的人格应当包含健康的情感。 实践证明,所有的人都能从情商中受益,。无数研究表明, 具备情感技能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加幸福、自信, 在学校表现更佳。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负责任、有爱心、能力强的一代,情感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
对学生平等相待, 尊重每个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尝试,赏识学生。
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发展友谊及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团体中发挥作用,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用幽默感来陪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宽容品性。
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
结束语
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英语教学应设计情感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从培养学习动机入手, 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善于让学生享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传递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第十期。
叶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
劳伦斯沙皮罗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38-01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所以,唐代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阅读这些边塞诗,体味诗中所蕴含的细腻复杂的情感,是对高中生鉴赏诗歌的基本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能够把握住诗歌描写的主体形象,根据人物形象的不同来揣摩不同诗歌的情感,对诗歌主旨的把握也许会容易一些。边塞诗中一般有三类人物形象及相应的情感抒发:
对统治者,讽刺与劝谏。
由于看到战争的惨烈以及对人民生活的破坏,边塞诗中对统治者
的态度常常是讽刺其无能或穷兵黩武,控诉战争惨烈,劝谏其休养生息,表达反战的主题。比如“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再如高适的名篇《燕歌行》中:“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国难当头,边烽告急,将士奉命出征。诗人用对比手法摆出事实,虽未下褒贬断语,但强烈的艺术效果已使人感到沉痛、悲愤,士兵在战斗中出生入死,而将军帐中却在第一文库网歌舞升平,极尽声色之娱。两相对比,是多么不公平。在此,对无能的将领的讽刺淋漓尽致。还有边塞诗另一代表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品《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同样的表现了对军中黑暗的不满,委婉地讽刺了将领的无能。
对将士,赞扬与同情,思乡念亲。
保家卫国的将士是边塞诗中常歌咏的对象,是经常被描写的主要人物形象。围绕这一形象,诗人主要抒写下面几种情感。
首先,由于塞外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惨烈,感叹将士生活之艰苦。边塞天气恶劣,军中生活极为艰苦。战士们不仅要御敌,还要忍受大自然带来的苦难。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就写了轮台秋冬的天气状况:“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怒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士们走在这样的天气里,“风头如刀面如割”,而且,“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
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这正是戍边将士生活的写实,其艰苦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其次,赞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因为塞外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苦,更反衬出将士不畏艰难,保卫边陲的精神与豪情。仍以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例,环境的恶劣只是对人物精神的反衬。作者接着就写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其中所表现的昂扬斗志和英勇无畏就是当时将士精神面貌的一个真实写照。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将士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慷慨赴敌,不顾生死,其一往无前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后来者的一种巨大鼓舞。
最后,思乡念亲也是以将士为主体的边塞诗的重要情感内容。“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人将征人思亲和思妇念远的双重情感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双重的情感力度,把这种双方互忆互恋的痛苦心理描写得哀婉动人。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一首诗中常常写出两种矛盾的情感,如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情更
加真实动人,使作品更增加了艺术魅力。
于自己,赞叹边塞风光,渴望建功立业。
还有一类边塞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与浴血奋战的将士,而主要抒发诗人自己到边塞的所见所感。
初到边塞的诗人,眼前出现的是一派完全迥异于中原的奇异风光,诗人们都带着欣赏与赞叹的眼光来看,这种景观在诗人笔下往往或是雄奇壮丽,或是苍茫辽阔,或是开阔雄浑,都给读者带来新鲜奇异的感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北国异域的奇异瑰丽的雪景。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是,以上各种情感在诗中往往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的。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不同内容不同情感的边塞诗一般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 论文分类
★ 垃圾分类论文
★ 论文研究的分类
★ 情感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