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学电力论文发表(共含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yazur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血管新生与心脑血管疾病
[摘要]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血管新生,然而血管新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却众所不一,本文拟对今年来有关血管新生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血管新生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生成新的血管的过程。
在肿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创伤修复等的发生发展中,血管新生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今年来是我国病发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血管新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将血管新生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在血管的生长与分化过程中,促血管生长因子与抑血管生长因子之间维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当平衡状态打破时,在原有的毛细血管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增殖与迁移,从先前存在的血管处以芽生或非芽生的形式生成新的血管,即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一般分为4期,第一期为因子诱发期,当血管发生损伤、创伤、肿瘤生长、局部炎症反应、缺氧以及某些细胞因子变化时,使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增加,在局部积聚,从而诱使血管新生。
第二期为增生侵入期,表现在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松解内皮细胞与周围组织的粘附,周细胞与/或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浸润。
第三期为分化期,血管内皮细胞伸展,彼此连接形成新的血管芽孢,血管芽孢逐步形成中空的血管腔。
第四期为成熟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使中空的血管腔延长,血管腔与血管腔的两端发生连接,形成血管襻,并继续形成新的血管芽孢。
诱发血管新生的因素较多,缺血、缺氧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研究已证实,缺血缺氧是引起血管新生的基本原因[1],正常组织与缺血缺氧组织的分界面可能在血管新生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炎症是血管新生的另一因素,当炎症与应激发生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释放某些促血管生成因子,引发血管新生,且在炎症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使血管内皮与基底膜之间的连接松懈,十分有利于血管新生。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因素在诱发、影响着血管新生。
这些诱发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改变调控着促血管生长因子与抑血管生长因子间的平衡状态,并最终引发血管新生。
促血管生长因子有许多种,其中研究较多、较为清晰的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和Tie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angiogenin及胎盘衍生生长因子(placenta derived growth factor,PLGF)。
VEGF是促血管生长因子发现较早,研究较深的因子之一,研究表明它能特异性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2]。
VEGFA是VEGF家族中特性较佳的成员之一,其通过与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1和VEGF2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
此外,VEGFA还是最强的促血管生成蛋白。
它引起增殖、出芽和内皮细胞管道形成。
VEGFR1是VEGF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它是最有效的有丝分裂受体,VEGFR1在病理性促炎症反应处募集造血前体和单核细胞时起关键作用并促进血管新生[3];促血管生成素是另一类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包括Ang1、Ang2和Tie受体。
Ang1主要作用通过促进内皮细胞与周围支持细胞的交互作用和黏附从而促进并维护已形成的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排卵期间血管新生活跃处可能刺激新血管的形成。
Ang2主要作用是降低细胞与基质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同时Ang2能通过与Ang1竞争性结合Tie2 从而阻断Ang1的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第三类主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
FGF由与靶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FGF受体结合而呈现其生物学活性。
FGF分为酸性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它们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且产生胶原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1 血管新生与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失调能触发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移动,细胞外基质在血管壁沉积的一系列病理过程,从而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损伤后再狭窄[4]。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的增殖是中心环节。
TSP1是主要由血小板分泌的450KD糖蛋白,也是多种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份,它是体内自然存在的血管新生抑制物。
TSP1表达在粥样斑块及受损血管处迅速上调,可能参与血管重塑的病理过程。
通过实验证实抗TSP1治疗可以促进血管损伤后的再内皮化,同时减轻内膜的增厚[5]。
此外,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常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它们可以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甚至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可能成为增强斑块稳定性,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靶点,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endostatin或夫马菌素类似物TNP470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能够抑制斑块增生[6]。
可见通过抑制血管生长因子,抑制血管新生能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 血管新生与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造成各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增加有功能的冠状动脉分支或侧支循环,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目的,血管新生能通过诱发分支血管的增多来缓解血管不足,改善冠心患者症状的作用。
Schumacher[7]研究发现aFGF促心肌血管新生的临床试验结果。
2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外科旁路手术期间直接心肌内注射aFGF,12周后血管造影发现注射部位可见致密的新生血管网,且无副作用报道。
以猪为模型的研究证明,VEGF和FGF均能改善心肌缺血,4周后就有侧支循环形成[8]。
综上可知,促血管新生能适度的改善血供不足,缓解冠心病的作用。
3 血管新生与脑缺血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时,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供,挽救濒死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的关键,其中恢复缺血区的血供是最为直接最迅速的治疗途径之一[9]。
Hayashi等研究了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VEGF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VEGF mRNA在缺血再灌注后1 h后增加,3 h达高峰[10]。
Lin等在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用Northern分析显示,Ang1的转录片段的延迟反应在缺血后2周增高(比对照组增高8倍)[11]。
可见,在脑缺血的过程中,血管生长因子均发生了改变,这提示血管新生与脑缺血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在临床治疗方面,Vogel等将携带VEGF165 cDNA的腺病毒重组体载体立体定位注射到大鼠微状核,11 d后HE染色证明血管密度和管腔大小增加,脑血流量呈VEGF剂量依赖性增加[12]。
综上所述,血管新生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血管新生。
然而,血管新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调节作用却是不一样的。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由于血管新生能引起斑块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但对于冠心病和脑缺血疾病,血管新生却能因为增加缺血区血管,从而改善疾病。
在血管新生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促血管生长因子与抑血管生长因子间的平衡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这些调控因子与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系将能更好的阐述血管新生与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Fujita M,McKown DP,McKown MD,et al.Opening of coronary collaterals by repeated brief coronary occlusions dogs.Angiology,1988,39:937941.
[2] Gerber HP, Malik AK, Solar GP, et al. VEGF regulates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survival by an internal autocrine loop mechanism. Nature,,417: 954958.
[3] Rafii S, Lyden D, Benezra R, et al. Vascular and haematopoieticstem cells:novel targets for antiangiogenesis therapy?. Nat Rev Cancer,2002,2: 826835.
[4]Ross R.The pathogenesis ofatherosclerosis:a perspective forthe l990s.Nature,1993,326:801809.
[5]ChenD,AsaharaT,KrasinskiK,etal.Antibodyblockadeofthrombospondinaccelerates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reduces neointima formation in ballooninjured rat carotid artery. Circulation,, 100(8):849854.
[6] Moulton KS,Heller E,Konerding MA,et al.Angiogenesis inhibitors endostatin or TNP470 reduce intim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plaque growth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Circulation,1999,99:17261732.
[7] Schumacher B,Pecher P,Von Sprecht B U,et al.Induction of neoangiogenesis in ischemic myocardium by human growth factors: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a new treatment of coronary,heart disease.Circulation,,97:645650.
[8] SoRelle R.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stop angiogenesis for cancer and encourage it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1998,98:383384.
[9] 蒋霞,李勇,范维琥,等.血管新生与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1):3739.
[10] Hayashi T, Abe K, Suzuki H, et al. Rapid indu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gene expression after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 Stroke, , 28(10):20392044.
[11] Lin TN, Wang CK, Cheung WM, et al. Induction of angiopoietin and tie receptor mRNA express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2):387395.
[12] Vogel J, H rner C, Haller C,et al.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human VEGF165 in rat brain: dosedependent, heterogeneous effects on CBF in relation to vascular density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3,23(4):423431.
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的研究
【摘 要】电力在我们当代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然而,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
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占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加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与探讨
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与电力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
而我国电力业在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方面现有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国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加强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控制的重视和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来促进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的管理。
1.电力生产物资供应管理事前控制
1.1工作人员的配置与管理
人们常说经济发展靠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而决定管理水平高低的是人,拥有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发挥好人力资本的效益,是物资管理部门搞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前提。
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物资供应工作必然成为热门行业。
论文发表职称论文电力医学
电力职称论文发表【1】
电力职称论文发表,首先是论文本身的要求:1、引用率不得超过30%;这个引用率一般以知网检测的引用率为准!2、评职称的话,对于期刊等级是有要求的,不同单位,对于期刊的等级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大多都是国家级期刊就行了。(当然啦,有的单位要求得核心期刊,有的单位仅仅省级期刊就可以,这一点需要你了解清楚后在做决定)
对于在电力工作的岗位者来说,发表一篇优秀的电力职称论文不但是对自己职位的提升和肯定,同时对于电力理论方面也是有益的。那么电力职称论文如何发表,你是否足够清楚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发表步骤:
1.根据自己的电力论文内容,研究方向,选择对应的发表期刊。
2.选择期刊。确认期刊的合法规范性。可以通过搜索杂志之家查询系统来确认其登记注册信息。
3.选择发表机构。可以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尽量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机构。比如TOP期刊网。
4.沟通,达成发表协议。
5.根据编辑或者审稿专家要求,修改论文,达到发表要求。
6.完成后,再过1-3个月就能够成功发表了。同时会收到当期样刊。
7.多查询,多比较,综合判定期刊和机构的合法规范性。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国家级期刊【2】
[主管/主办单位] 国家农业部/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出版周期] 月刊
[国际刊号] ISSN:1004-8480
[国内刊号] CN:11-3064/F
[邮发代号] 18-217
[每版字符] A4
[发表价格 qq或电话详谈]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社简介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创办于1983,是国家农业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家级期刊,影响因子0.335,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主要征稿方向:理论探讨、会计实务、统计工作、经验交流、工作研究、财会焦点等栏目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全国各企事业、经济研究机构、全国各类高校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自1993年创办以来,紧密关注国家经济改革、经济方针政策、关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发展趋势。宣传与介绍乡镇企业财务会计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工作方法、实践经验、同工作部署相关的业务知识。主要读者对象:乡镇企业各级领导和财务、会计、统计、审计人员。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遵守新闻出版法规,不断提高办刊质量,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尤其是大专院校师生及科研院所读者的青睐。本刊主要以统计理论、决策理论作为刊载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显著的专业特色。稿源主要来自大中专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作者的层次高,文章的学术性强,在统计、经济理论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深得全国高校的师生和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喜爱。本刊特色:观点新颖,内容务实,风格泼辣,理论实务并重。读者对象: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统计工作者。
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逐年增大,这就推动了火电厂建设与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火电厂管理系统对火电厂的发展至关重要,火电厂的运行也需要对物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保证物资被充分利用,本文主要研究火电厂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电力电子刊物,也是电力电子学会的会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它创刊于1967年,经过四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社会各界同仁的关怀下,已成长为我国电力电子领域里,集理论与应用于一体,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权威性刊物,它对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传播、引导与推广作用。
被国家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
越来越多的火电厂开始引入现代化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火电厂的物资管理与普通企业的物资管理存在较大差别,管理过程更为复杂,且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有必要建立科学、可靠的`物资管理系统,来进一步规范火电厂物资管理。
本文首先对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重点研究了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期为火电厂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向,推动火电厂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前言
火电厂的物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在生产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火电厂物资管理也需要建立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物资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不断提高物资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
二、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在对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前,首先应对物资管理系统进行综合性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业务需求分析。
物资管理是火电厂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需要紧密联系火电厂生产特点,并满足各类物资管理工作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管理业务体系。
根据火电厂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系统应支持物资需用申请、物资购申请、物资采购单审批、物资领用申请、付款申请等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
在满足各项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物资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物资计划、物资采购与招标、物资运输与仓储、物资使用的系统化管理。
二是功能需求分析。
在功能设置方面,根据火电厂各类物资的使用特点,管理系统应包括物资基本信息管理、物资库存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台账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五个功能模块。
其中,物资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物资台账、物资分类、物资编码、储备定额、物资查询等内容;物资库存管理主要负责物资出入库活动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物资采购管理主要实现对各类设备与物流采购活动的管理;
物资台账管理则是对设备试验台账、设备检修台账、设备台账关联关系、设备与备件关联关系等综合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主要包括权限与配置管理、工作流管理、数据审计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是性能需求分析。
为了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系统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系统应使用中文界面,且操作简单,信息查询灵活便捷;系统内部信息具有较高的保密性,根据用户职能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系统应保证易安装、易维护、易操作,且运行流畅稳定,安全可靠;系统应支持物资自动编号、物资信息多行输入。
三、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总体设计
本次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将遵循易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原则以及先进性原则,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该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将依据当前较为常用的Internet/Internet建设理念,搭建基于基本网络平台的综合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系统客户端将使用基于网页形式的浏览器模式,用户在进入系统时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从而简化了系统架构,降低了系统维护的难度与成本。
这种系统建设方式特别适用于火电厂物资管理这样的大型系统,因其用户数量众多,涉及部门广泛,使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能够减少系统安装与调试的工作量,而其不限平台、不限编程工具、不限编程语言的方式也方便了物资管理人员对相关数据信息的获取。
(二)系统网络与数据库设计
系统网络结构主要由服务器、客户端、远程访问三部分组成。
物资管理系统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一存储的方式,各个部门将对物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
数据库设计将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来实现;而物资管理系统数据库模型的设计将优先考虑数据库的规范化以及管理系统运行的高效化,为满足物资管理系统实际运行的需求,笔者依据系统功能需求特点做出了E-R图(如图1所示)。
(三)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系统登录、物资基本信息管理、库存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管理、系统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如表1)。
四、结语
在火电厂发展与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完善的背景下,物资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火电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设计前,首先进行了系统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并进行了网络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最终构建了火电厂物资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火电厂的物资管理水平,对于火电厂的长远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林.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12-122.
[2] 涛.电厂资产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3] 孙仕敏.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煤炭企业物资管理流程再造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8):16-18.
[4] 程传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4):6-19.
电力职称论文发表【2】
电力职称论文发表,首先是论文本身的要求:1、引用率不得超过30%;这个引用率一般以知网检测的引用率为准!2、评职称的话,对于期刊等级是有要求的,不同单位,对于期刊的等级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大多都是国家级期刊就行了。
(当然啦,有的单位要求得核心期刊,有的单位仅仅省级期刊就可以,这一点需要你了解清楚后在做决定)
对于在电力工作的岗位者来说,发表一篇优秀的电力职称论文不但是对自己职位的提升和肯定,同时对于电力理论方面也是有益的。
那么电力职称论文如何发表,你是否足够清楚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发表步骤:
1.根据自己的电力论文内容,研究方向,选择对应的发表期刊。
2.选择期刊。
确认期刊的合法规范性。
可以通过搜索杂志之家查询系统来确认其登记注册信息。
3.选择发表机构。
可以通过工商局查询系统,尽量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机构。
比如TOP期刊网。
4.沟通,达成发表协议。
5.根据编辑或者审稿专家要求,修改论文,达到发表要求。
6.完成后,再过1-3个月就能够成功发表了。
同时会收到当期样刊。
7.多查询,多比较,综合判定期刊和机构的合法规范性。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电力论文发表期刊
高层住宅电气设计的探讨【1】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类家用电器逐渐增多。
如何满足家居的需要,为业主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是电气设计人员的责任。
本文就关于高层住宅电气设计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住宅用电负荷的预测及变配电系统、变配电所的设置、住宅进户线及电气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希望提供既能完善住宅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一定时期发展的住宅供电系统。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供电系统
住宅的电气设计是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住宅建筑的美观、实现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保障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住宅造价,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宅的面积、结构型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和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和用电量的增大,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供既能完善住宅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一定时期发展的住宅供电系统,有许多细节需要建筑电气工程师在设计时加以注意[1]。
本文就关于生活小区住宅电气设计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住宅用电负荷的预测及配电系统、住宅进户线及室内电气设计、电器设备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住宅用电负荷的预测及变配电系统
电气负荷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是一个重要参数,他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随着城乡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普及,若要准确地计算小区的电气负荷是很困难的。
一般在进行小区的规划或初步设计中,可以采用负荷密度法来对小区的电气负荷进行估算。
一般来说,按面积大小可以将住宅分为三种户型:小型(小于60 m2),大型(大于100m2)和两者之间的中型[2]。
一般小型住宅照明用电负荷500w,娱乐用电(包括电视机、音响、电脑等)负荷950W,厨房用电(包括电饭煲、电热水器等)负荷3500W,卫生间用电(洗衣机、排气扇)负荷1170W,再加上其他可能的用电,合计各类用电负荷不会超过共8400W;中型住宅的用电负荷乘1.3系数,大型住宅乘2.6系数。
而根据调查,居民用电的峰值,一般在夏天晚饭之时,此时的实际用电负荷可能达到估计最大值的40%,查电气设计手册,我们知道需要系数0.4~0.6,所以根据上述实际情况,我们设计时取0.4便可以,则小型住宅负荷计算取3.5kW,同理,我们也就得出;中型住宅负荷计算取4.5kW,大型住宅负荷计算取8.5kW。
2 供电电源及变配电所的设置
在确定居民区的供配电方案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城市电网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近期、中期、远期的用电负荷。
变配电所设置的原则:接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接近电源侧,小区会所或专用管理用电房内。
高层建筑的配变电所适宜设置在地下层或首层。
从小区的建筑特点方面考虑,即住宅群、楼栋之间间距较大,分布分散。
可在小区中心会所设高压总配电房,分区、分片设低压配电房。
当条件不允许时亦可设置户外箱式变电站,但应注意对小区整体环境的影响和电力变压器噪声对小区住户的影响,应符合现行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3]。
(1)当小区电气负荷小于200kVA时,供电范围在200米以内,可以采用低压为380/220V供电。
(2)当小区电气负荷大于300kVA时,应采用高压供电,以实现高压深入负荷中心,从而达到减小线路损耗,降低电压损失的目的。
(3)当小区电气负荷小于8mVA时,可以采用10kV电压等级供电,在小区适当处设置10kV/0.4kV/0.23kV变电所。
设置的位置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变电所系统容量控制在3.2mVA以下;二是变电所的控制供电半径一般控制在250米以内。
小区规划用电负荷应考虑今后的发展,对变电所应留有余量,以备将来发展的需要,避免今后的东添西改,争取小区规划一次到位为佳。
3 住宅配电室及配电系统
高层住宅的总配电室或总配电箱适宜选在地下层或首层,这样进、出线方便,且便于运行维护。
低压配电室内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按GB50053-94规定设计,并考虑配电室的`高度、耐火等级,以及门向外开设等问题,房间长度超过7m的应设两出口。
住宅配电系统要求各级保护可靠,维修方便。
一般一栋楼(三个及三个单元以内)设一个总箱,若直接由城市低压电网供电,还应设总计量表。
总箱应在负荷中心处,可设于楼梯间内,也可设于外墙上,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以当地做法为主。
设在外墙上的总箱要注意安装高度,一般底部距地1.5米,箱体应选择户外防水型。
室内开关箱应尽量靠近门口,底部距地1.8米暗装。
为了检修方便及合理的选择导线的截面,每单元应设一台分箱,箱子不单设,只是在单元配电箱内加设一只分开关。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住宅供电应采用TT、TN-C-S、TN-S三种接地方式。
在设计时由城市公用低压线路供电的住宅楼一般采用TT系统;住宅小区的每幢住宅楼采用由小区变配电站配电时采用TN-C-S系统;对附设有配电所的高层电梯住宅采用TN-S系统。
4 住宅电气设计
一般家庭都具备了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炊具、洗衣机等大量的家用电器。
设计中必须认真地考虑用电负荷,确定用进户线,合理地选择照明灯具、电气插座型号及位置等。
4.1 住宅进户线设计
住户进户线必须采用三线制进线,即引至住户的电源线必须有火线、中性线和保护地线。
线路必须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
大多数住宅每户一般都为单相电源进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级住宅的冬季采暖与夏季降温已不完全是采用以往的分体式空调来完成,而是由家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取而代之,家庭中央空调系统一般由风机盘管和空调主机组成,风机盘管依然为220V电源,空调主机则为380V电源。
此时住宅电源应采用三相电源进线,出线回路亦设一路三相断路器作空调主机电源。
进户线大多是明敷设的,以后更换难度不高,费用也较低,而大部分住宅室内导线则是暗敷设,以后要更换难度较大,费用也较高,同时又影响美观。
因此室内电气线路设计不能片面强调节约,而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结合我国实际来合理设计室内住宅的电气线路。
4.2 照明灯具的选择及开关的设置
(1)灯具选择:住宅照明灯具的选择以普通节能型为主,节能又分为高光效光管节能和高效率灯具节能,尽量选用电子镇流器。
客厅、卧室一般白炽灯头,并在灯具旁边板下予埋螺栓,供用户安装花灯时使用,也可统一安装32W环型节能日光灯。
厨房、卫生间采用白瓷防水座灯头,楼梯间采用声控灯。
灯具安装时相线接在开关上,零线接在灯口上。
厨房和厕所的灯塑台下全部加胶垫密封。
(2)开关设置:墙装跷板式暗开关,全部采用86K系列,手柄中心距地面1.3米,应尽量设在便于操作处。
4.3 插座类型的选择及位置的确定
电气插座在住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正确地选择插座种类及安装的位置。
客厅、卧室均选用带安全门二、三极扁圆两用插座安全型距地面0.5米暗装;厨房、卫生间采用二、三极插座防溅式暗装,安装高度:厨房排烟罩、卫生间排风扇插座距地面1.8米~2.0米,其余插座距地面1.5米。
(1)起居室、卧室应设置三个单相扁圆二极插座、三个单相三极插座,并在适当的位置设一个空调用插座。
(2)厨房应设二个单相扁圆两极插座,三~四个单相三极插座(共排风扇、电冰箱、电烤箱、微波炉等用电)。
(3)卫生间设置一个单相二极扁圆插座,二个单相三极插座(考虑洗衣机、电淋浴器等),安装高度不低于1.5米。
所有插座均应暗装,厨房及卫生间采用密闭式(防潮防溅型),其它房间采用保护式(安全型)[4]。
5 接地及安全
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较深、较牢固,为节约投资,要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接地体。
当住宅供电采用TN系统时,在线路较长、导线截面较小的情况下,接地故障电流也随之减小,过电流保护电器常常不能满足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要求,因此必需采用漏电保护器和专用PE线作接地故障保护[5]。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和电源插座回路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电器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
在TN系统中,当能可靠地保持N线为地电位时,N线可不需断开。
对漏电保护器极数的确定应根据采用的接地系统类别和接地情况而定。
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在建筑物内应作总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是使电气装置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电位基本相等的一种电气联结。
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降低接触电压,以保障人员安全。
6 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住宅电气设计要不断发展以适应住宅灵活多变的新要求。
根据住宅的工程实际情况多方面分析考虑,严格遵守电力规程和国家规范,同时住宅电气设计应面向未来,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使住宅功能更加完善,逐步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天恩.高层住宅电气设计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51-53.
[2]赵译雷.住宅电气设计探讨[J].河南建材,(1):173-174.
[3]赵天华.关于生活小区住宅电气设计的探讨[J].建筑电气,(8):34-36.
[4]周彤.关于住宅电气设计的探讨[J].商品混凝土,2013(5):164-165.
[5]刘介才.电气工程师技术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于住宅电气设计的探讨【2】
【摘要】住宅的电气设计是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关于生活小区住宅电气设计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设计的范围、提高住宅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电费的电脑管理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住宅;电气设计;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家庭电气设备,也需要生活小区的电气服务设施。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必需考虑生活小区整体电气设计与住宅每户电气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设计。
现代生活小区是集住宅、办公、商服等建筑组成的群体。
由于他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生活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的成败,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一、住宅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住宅的电气设计是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住宅建筑的美观、实现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保障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住宅造价,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住宅电气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虽然日趋成熟,但在住宅电气设计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1、电气负荷的估算
电气负荷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是一个重要参数,他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随着城乡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普及,若要准确地计算小区的电气负荷是很困难的。
一般在进行小区的规划或初步设计中,可以采用负荷密度法来对小区的电气负荷进行估算。
由于建筑物的功能不同,其负荷密度也随之不同而不同。
2、供电电源及变配电所的设置
合理选用的电压等级对生活小区供电,将直接影响小区今后的管理及经济运行,然而,采用什么样的电压等级对生活小区供电,要取决于小区的规模及小区的电气负荷。
电力工程师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撰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看看下面吧!
电建集团评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1】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电厂工程师承担着电力的生产、调试、供电、配电、维修管理等主要工作,为电力的供应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来重要贡献。
电厂工程师职称等级分为助理电力工程师、电力工程师、高级电力工程师。
其中电厂工程师主要就是电力工程师,属于中级职称。
评审电厂工程师需要发表论文,下面我们看下具体有什么要求。
电厂工程师职称评审首先要具备助理电力工程师资格,研究生可以直接参与评审,本科生需要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大专生也就是专科生需要工作两年以上。
评审电厂工程师需要发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2篇,发表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正规刊物上,要求论文必须是自己独立撰写或者是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
除发表论文外,还可以参加者身份参编出版一本学术、技术专著或者译著。
当然,出版教材也是可以的,但个人写作字数不能少于10000字。
电厂工程师职称论文是专门为了评职称而发表的电厂工作相关的论文,具有鲜明的职称特点,必须符合电厂工程师论文要求,电厂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发表的期刊必须是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有正规国内国外刊号,新闻总署可查,假刊、增刊、内刊、过期刊都是不能用来评职称的;
2、电厂工程师职称论文字数一般要求3000字左右,图标数据也是要算进字数里的,期刊是按照所占版面大小来算字数,跟word字数计算方式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控制空格、空行,降低字数以节省版面费;
3、期刊都是有发表周期的,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发表时间都是比较长的,应提前咨询杂志社发表周期,提前准备,一般电厂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3个月投稿;
4、已经用于评职称的论文是不能再用的,就是说评助理的职称论文是不能用来评中级的,评中级的论文不能用来评高级,职称论文是有有效期的。
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
工程师在评职称的时候硬性要求有发表成功的论文,不同级别的职称要求的论文级别和数量也不相同。
本文总结了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撰写的一些基本要求及电力工程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以供大家参考。
工程师职称论文可以分为论证型,科技报告型,发现、发明型,计算型,综述型五类。
1.1论证型 是对基础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的文件。
如对基础学科及其他众多的应用性学科的公理、定理、原理、原则或假设的建立、论证及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的讨论。
1.2科技报告型 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者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亦可列入本类型。
1.3发现、发明型 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件;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件。
1.4计算型 提出或讨论不同类型(包括不同的边值和初始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他数列或数字运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据结构、操作方法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
1.5综述型 包括有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要求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的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科技创新导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 务中心主办的科技综合类期刊;《科技创新导报》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定位于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科技企业科研开发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 所工作人员、各大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关心高科技转化的社会各界人士。
摘要: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对于电能的需求,我国加快了国家电网的建设步伐。
在电网建设中,铁塔是高压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电力系统运行和设计所依赖的基础条件也发生了变化。
输电线路是形成我国供电脉络的基础,对用户供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在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防止外部损伤,确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必须适时加强对于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的深入总结与研究。
以下就我国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及工程应用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输电线路铁塔是我国电力供应与输送环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地区电力输送的主干线与分支输电线路上,有效保证了电力输送的安全与稳定,也是全面保障我国现代电力行业供电安全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输电线路铁塔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只有坚持按照相关规定原则开展工作,才能保证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1.调查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条件
为使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能获得较精确的沿线气象条件。
应根据规程对观测场、距本线路距离的要求,走访气象站,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据统计结果,参考风压图以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设计冰厚按重现期确定,110~330kV输电先例及其大跨越按30年、750kV、500kV按50年。
基本风速离地面10米高30年一遇平均的最大风速、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雷暴日数,结合沿线现有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及造成自然灾害等资料情况分析后,获得线路的气象条件结果表。
为取得第一手线路地质资料。
设计单位可以会同线路所在地区地质勘探部门,对沿线现场钻孔取得土质和水样,并试验确定地质水文特性,也可以在现场进行了静力触探,利用计算机绘制出各层地耐力及其他参数。
依据勘探资料,确定所经地区地貌单元,为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导地线和金具安全的系数
导地线安全系数不仅影响线路的运行安全,而且关系到耐张铁塔的荷载大小。
对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
由于荷载巨大,所以导地线的安全系数选取应更为合理。
做到既能满足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又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3.绝缘配置
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就是解决铁塔上和档距中各种可能的放电途径,使输电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考虑到多回输电线路的重要性和停电检修的困难,尽量减少维护工作量,延长绝缘子清扫周期,同塔多回路的泄漏比距可考虑提高一级进行设计。
同塔多回路导线相间距离除应满足《技术规程DL/T5092-》的计算公式,在特定的导线布置形式情况下,不同回路间的'相导线可能在同侧横担上相邻布置,其回路间水平距离还应比上述要求增加0.5m。
4.防雷特性
根据送电输电线路设计手册推荐,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次数为:N=rhT,h=hg-2f/3,式中,r为地面落雷密度;h为避雷线平均高度;T为年雷暴日数;hg为避雷线悬挂点高度;f为避雷线弧垂。
公式表明,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次数随着地线的平均高度增高而增多。
其次是绕击,当地线保护角相同时,塔高增加20m,绕击率增大一倍;至于反击,同塔多回路塔高增加,铁塔的波阻和电感随之增大,雷击塔顶时,沿铁塔传播至接地装置所引起的反射波返回塔顶或上横担所需时间相对延长,电位升高值较大,因此反击引起的绝缘闪络跳闸率比单、双回路高。
5.塔身和基础
同塔多同路由于铁塔的外部荷载及塔身风压与单同输电线路相比,将成倍增加,铁塔的自重、基础作用力均将大幅度增加。
为保证可靠性要求,多回路铁塔和基础设计可参照大跨越工程的重要工程乘重要系数的做法,对多同路结构设计的安全系数适当加强。
对220KV大截面导线的同塔多回路,为降低材料的体形系数和塔身风压,可考虑采用钢管桁架结构,对跨越塔等特殊型式也可采用高强度钢材。
由于多回路塔的导地线很多,因此设计中,可能很多结构材料受安装工况控制,在设计中如适当限制施工作业工序,采用合理的施工手段,甚至加大施工临时拉线的平衡张力,则可以有效降低塔重。
同塔多回路的铁塔和基础设计还应该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
6.交叉跨越的设计
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中,对于跨越杆塔(跨越河流除外)应采用固定线夹。
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档弱电线路的铁塔,应有防雷措施。
另外,输电线路跨11OkV及以上线路、铁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时,悬垂绝缘子串宜采用双串,或两个单串。
二.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
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是整个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项目也相对较多,其中包括:导线放线、弧垂观测、连线工程和系统附件安装等多个部分。
1.铁塔的基础问题
在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中,输电线路经由各段基础型式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应结合各段地形、承文地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铁塔型式加以确定,并且应在满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
对于运输或浇制混凝土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或金属基础;对电杆及拉线宜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
设计方案中还要正确分析铁塔基础受力,应首先保证安全,针对轴心受压基础、轴心受拉基础,分别选取不同的K值。
对于新基础计算的前提条件是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若地质属淤泥或淤泥质土,则必须进行重新设计。
另外.通过塔和基础设计的综合优化,以及塔身坡度方案合理,对于转角塔,因采用单腿承台群桩基础。
各腿无构造连梁,其效果更加明显。
当然,对基础而言,桩径和桩深也是一个合理匹配的优化解。
总之,铁塔基础结构设计应满足如下的功能要求: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下的荷载;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在偶然事件发生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
2.铁塔强度问题
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中,影响铁塔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制选铁塔所用的材料、铁塔的受力形式及铁塔的结构形式。
输电线路在长期的运行中,铁塔作为导线和避雷线的支持物,必须能承受一定的荷载,且其变形必须在一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即铁塔必须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环形截面的构件较其它构件,具有各方向承载能力相等,节省材料,便于采用离心机制造以提高质量等优,SEC法制备法浇制的混凝土强度比振捣法浇制的可提高30%。
因此,在输电线路中广泛采用环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预应力构件浇注前,将钢筋施行张拉,待混凝土凝固后撤出张力,这时钢筋回缩而混凝土必须阻止其回缩,因而混凝土受一个预应压力。
当构件承载而受拉时,这种预压力可部分或全部抵消受拉时应力而不致产生裂缝,由此保证铁塔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3.连线工程的技术要点
在输电线路铁塔结构的整体没计中,连线工程包括:架空线与压接式耐张线夹的连接、架空导线间互连、导线与跳线间连接以及架空导线因损伤而需的压接修补等。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张和电网结构的复杂化,电压问题逐渐凸显。其主要表现在[1]:
①部分变电站出现无功供需不匹配而导致系统母线电压的过高或过低;
②因感性负载过多而导致系统整体出现无功缺额,这有可能造成电压崩溃或系统非同步振荡,使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
因此,在电网运行中,我们应综合运用变压器分接档位调节、电容器投切、发电机机端电压调整、无功补偿点新增等手段来优化系统各层级电压。当然,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运行追求经济性,因此需要实现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电压合格率。
文献[2]基于分区无功平衡原则,寻求电容器实际投入与理想期望的最小差距,以此提升电容器的经济利用水平,但未涉及对新增无功点的考量。
文献[3]建立电压偏差和电压稳定的协同优化模型,并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增加模糊控制与模拟退火环节)进行计算,可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但过程较为繁杂。
文献[4]从多目标优化角度出发,统筹电压合格率与年支出费用,使用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进行最佳补偿节点寻找,但未考虑电压优化的其他手段。
文献[5]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后的电压变化进行研究,并以多智能体免疫算法求解,但存在收敛速度慢等不足。
综合上述,当前研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下缺憾:
①关于电压优化和治理的模型不够完备,未纳入所有手段以作协同考虑;②具体算法有待变革,使其在求解模型时同时达到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的双重优化。
其中,第一点是前提,模型的复杂程度影响到算法的选择。文章认为免疫遗传算法在解决大规模组合问题时性能较优,可在电力系统电压优化问题上进行应用。
1 电压优化和治理的数学建模
1.1 目标函数
电压问题是全网性的,其治理之关切为在投资最少情况下取得电压合格率的最优,因此目标函数可写作:
(1)
其中,
以上:指节点l的新增无功补偿容量,M指需新增无功补偿的节点数,为惩罚因子,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分别为节点i电压幅值上下限,T为纳入观察范围的节点数。
1.2 约束条件
约束分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
(1)不等式约束。
(2)
其中:、为发电单元b的无功功率上下限,、为变压器单元t的分接档位上下限,、为现有无功补偿单元k的容量上下限,、、对应发电单元集、变压器集和无功装置集。
(2)等式约束。
(3)
式中:Pi、Qi为节点i的注入有功与无功,j∈i指与节点i有直接电气连接的点,Gij、Bij为节点i-j间互导纳的实部与虚部(i=j时指自导纳),为节点i、j间电压向量的角度差。
以上模型属于大规模组合问题,需要运用启发类方法进行求解。
2 免疫遗传算法
2.1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基于对生物遗传和进化过程的模仿,是一种科学的启发式算法。其特点是并行性、鲁棒性、适用性良好,寻优能力强大[3]。但是,当组合问题较为复杂时,其在应用时会呈现一个明显缺点:在迭代后期,适应值大的个体会在种群中重复出现,导致种群失去个体多样化,即所谓的早熟现象;虽然可通过选择大交叉率和大变异率来提升个体多样化,但这又会导致种群退化。因此,直接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电网电压优化与治理,将达不到既定的对最优解搜索的期望。
2.2 免疫遗传算法
为了解决遗传算法在复杂组合模型求解上可能出现的早熟或退化现象,人们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免疫机制引入到遗传算法中(即设计一个免疫算子),使新算法兼具遗传算法的搜索优势和免疫算法的多机制求取最优解的自适应特性[4],这就是“免疫遗传算法”。
在免疫遗传算法中,将目标函数视作为抗原,将备选解视作抗体。免疫遗传算法在结构上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抗体与抗原亲和度的计算上。这种亲和度包括两项[5]:①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即解和问题的适合程度;②个体的浓度,即个体-个体间相似性。
该算法采用排序法来优选个体,即适应值越小对应被选中几率越大;另外,除了以选择法产生种群的个体外,还允许由新随机生成方法来补充个体;这样,种群个体的多样化得以持续保持,从而能在根本上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
2.3 算法的具体实现
在运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电网电压优化和治理时,重点是要将电网中可调节的各环节对象(发电机、电容器、变压器等)对应为算法的关键元素,并编制软件实现流程。
(1)抗体设计及流程编制。为避免截断误差和减少不必要的基因组合,可选择发电机电压VGi(实数)、电容器投切档位DCi(整数)和变压器分接档位Bi(整数)这三类控制变量作为抗体进行编码。这样,变压器变比Ki与Bi可对应,无功容量QCi与DCi可对应。
在完成控制变量的染色体编码后,就能执行“随机群体产生→潮流计算→个体适应度函数值和浓度计算→排序法选择部分个体→补充部分新个体”的流程。若经历以上计算仍达不到电压指标,则需新增补偿节点,然后重新编码并进行潮流计算。详细流程框架见图1所示。
相关参数设计。参照文献[6],取抗体v、w之间距离为欧式空间中2-范数意义下的距离,即:
(4)取抗体浓度为:
(5)其中,Bv,w指抗体间结合力,其计算方法:
(6)以Fv表示“抗体-抗原”结合力(可采用目标函数值),则抗体适应值可表达为:
(7)显然,“抗体-抗原结合力”越小(即目标函数值越小),适应值越小,而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认为适应值小的更接近最优解,这样就实现了电压优化与免疫遗传算法的紧密关联;另外,抗体浓度小也对应适应值小,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个体多样化。
3 算例
以Ward-Hale 6节点系统作为算例,系统拓扑见图2所示,各节点初始状态见表1,其他的网络参数参照文献[6],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1 )丽徐玉琴王增平等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电工技术学报
节点编号 | 电压初值 | 注入P初值 | 注入Q初值 |
1 | 1.05 | 0.958 | 0.372 |
2 | 1.10 | 0.501 | 0.344 |
3 | 1.00 | -0.551 | -0.131 |
4 | 1.00 | 0.00 | 0.00 |
5 | 1.00 | -0.301 | -0.181 |
6 | 1.00 | -0.500 | -0.050 |
医学职称发表论文
试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医疗卫生体制【1】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首先是观念上的失败
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理念和改革思路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中国人民在观念上的认可。
中国人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抵触,后来又在行动上抵制了这一改革方向。
最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者以用脚投票离开市场的经济行为方式使得这一市场无法正常运行下去。
总起来说,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者没能充分重视“国民观念”这一中国基本国情是他们的一大失误。
而这其中,对“国家、生命、平等”这三个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观念的忽视使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从方向上背离了中国人民的预期而不可能得到中国人民的接受。
2中国人眼中的“国家、生命、平等”
2.1国家、政府与国际
西方学者曾经认为现代社会是所谓“市民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像鲁滨逊一样的单独的理性人,这些人的不同程度的叠加构成了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
因此,个体比整体更重要;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比从整体到个体的上下交流更有效率也更具有正当性。
因此市场是更有效率的也是更正当的。
而国家的代表——政府则是一种垄断机构,是没有效率、不够正当甚至可能是不负责任的。
接受了这一观念的中国主流学者也这样看待中国、中国人和中国社会。
并认为中国人迟早会和他们一样接受这一“新观念”,而对中国人原有的观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中大多数是农民。
城市居民也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大多数城市居民在思想观念上和农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中国具有5000多年从未间断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国家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与在50前的中国人心中没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今天的国家和炎黄氏族联盟那时候的国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个大家庭、共同体的概念。
几千年来大一统的国体在中国人心中所形成的大一统的观念,使中国人认为国家是由人民血脉相连有机构成的整体。
国家是每一个百姓自己的国家,在国家面前人人平等。
从而,国家这个概念在中国人心中被神圣化、神秘化了,国家是值得每一个国民自豪的整体。
执政者是经由人民的推举或由历史的正确选择而具有正统并执掌政权的,因此政府的正当性和责任感是不成问题的。
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喜欢简单明了厌恶复杂多变的偏好使得中国百姓更愿意相信并服从政府而不是去追逐市场并冒险。
因为和市场比起来具有正统的政府的行为可靠得多,效率也未必会低。
当出现问题时,规劝或撤换执政者比去收拾分崩离析的国家、杂乱无章的市场要方便快捷得多。
和千秋万代的国家相比任何百年老店也只是历史的一瞬,和经由人民的推举和历史的选择而产生的政府相比,任何企业家的信用都相形见绌。
因此、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把功劳首先归于政府。
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人也习惯地把责任推给政府。
而不会去考虑市场或国际因素。
所以,与西方政党轮替的制度相比,在中国,政府的责任是永远逃不掉的,政府永远是最后的埋单者。
由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相对封闭的思想观念,大多数中国人更加相信自己国家的东西和自己的传统经验。
对来自国际的观念、标准和体制思想上比较抵触,或者说至少是不太重视。
因此,在改革中所引进的新的观念和体制得不到中国人民的认可就不足为奇了。
2.2生命、平等和尊严
“天之大德谓之生”、“天人合一“、”人命关天“,生命在中国人的心中总是和天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十分珍视的概念。
不可逆转、只有一次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神圣化和神秘化了。
任何财富和利益在生命面前都可以忽略。
把货币和生命联系起来本身在中国人看来是对生命的一种侮辱。
生命不仅具有数量上的意义而且具有质量上的意义。
有质量的生命、健康的生命是和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把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自己的国家,交给国家办的医院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
由于中国不间断的历史,当代中国人与5000年前氏族公社时期的中国人的平等观念没有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人心目中平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泛平等”的观念,不仅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主张人与世间万物甚至人神之间、人妖之间的平等。
平等绝不仅仅意味着利益,更重要的是她首先意味着尊严。
在国家面前人人平等,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和利益、地位的平等比起来在生命健康问题上平等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人人拥有平等的生命健康权,没有人在生命面前具有超越其他人的优先权。
而这一点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因此,在与生命健康相关的领域里公平是比利益和效率重要得多的概念。
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因何失败?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体制基本上是在尊敬中国人的“国家、生命、平等”概念的基础上由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尽量地保证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权。
但由于对效率的不够重视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保障,使得对国家造成了过大的财政负担。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摸着石头过河”为基本特征,首先从经济改革开始的。
因此,“卫生事业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成为制定卫生改革措施的理论基础,也成为医疗机构认识并引进市场机制的开端。
卫生改革被误认为是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而模糊了它的目标指向。
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引进和借鉴外国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和制度不仅成为当时一种方便的选择,而且还成为一种时髦。
在没有理论准备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使得当时首先解决的是最眼前的问题,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因此,“放权让利”减轻国家过大的财政负担成为当时的选择。
在这样的起点、倾向和环境下,卫生改革形成了市场化的路径依赖,而从来没有去考虑卫生事业本身的特点,从来没有去考虑中国人民能否从观念上对其进行接受。
预防、疾控和医疗意味着生命和健康,保健品和保健服务意味着健康和舒适,医疗器械和药品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涉及安全的战略性物资,把这些生死攸关的东西交给变幻莫测的市场而不是国家,这是中国人民观念中不可接受的。
在实际上的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医院企业化过程中,财富指向和效率倾向逐渐地提高了其他项目对生命健康的相对重要性,颠倒了生命与财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也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抵触。
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造成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极化和分层。
这意味着不同的人会因为拥有不同的财富而具有不同的生命健康权,意味着人的生命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
而这意味着对人的尊严的一种藐视和对生命本身的一种侵犯,这种藐视和侵犯其实对任何人的、即使是富人的生命都是如此。
而这必然扭曲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工作态度和方式造成医患关系的对立,造成市场供需的紧张,造成市场的失灵和失败。
另外,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这种财富倾向、效率倾向和对公平、对人的尊严的忽视也导致在医院管理体制、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中对医护人员权利的侵犯。
总之,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在观念上就被中国人民拒绝了,它从一开始就在需求方得不到任何需求。
因此,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失败。
4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的若干经验教训
4.1“国民观念”是不可回避、不得不重视的基本国情
人口、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国情已经得到大家的重视,但人头脑中的国情——观念,却被认为是很容易改变的,特别是当它面对所谓“先进理念”时。
实际上,一国国民中长期形成的观念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而从所谓的“先进国家”引进的所谓“先进理念”倒未必先进,或者不一定适合本国国情。
因此,在改革中要眼睛向内,既要顺应国人的传统观念,又要对国民进行观念更新,而前提当然是对这一基本国情——“国民观念”的充分了解。
4.2医疗卫生事业首先要遵循的不是经济规律
虽然说“卫生事业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但医疗卫生事业面对的是人本身而不是人的交易关系,因此首先要遵循的不是经济规律,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人口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伦理规律,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向某些经济规律说“不”,即敢于忽略某些经济规律。
4.3医疗卫生事业发达的标志是“没病”而不是“治病”
能够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是一个国家医疗技术发达的标志,但未必是这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达的标志。
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的影响下,人们误把医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当成了医疗卫生事业最发达的国家,并误把它本不先进的理念和制度当成最先进的理念和制度引进了中国,却抛弃了原来远比它先进得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国制度,使得一些原来已经被消灭或基本被消灭的疾病又开始流行起来。
因此,选择一个正确的标准,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本国标准而不是盲目地“与国际全面接轨”才是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2】
【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医院的经济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深化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 财务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降低医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领导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领导是医疗界专家教授,对财务管理不熟悉,只重视医疗业务的管理,忽视医院的财务价值管理。
﹙二﹚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许多医院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只重视预算收支,忽略预算编制和预算评价,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使用效率低。
﹙三﹚医院成本核算不科学、不规范。
长期以来,医院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不重视成本核算,开展成本核算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奖金核算,以此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影响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并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医学发表评职称论文
这是医学发表评职称论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在一定层面更新了人们对于妇产科疾病实质及其机理的认识,而且大大开拓了我们的医疗思路,丰富了妇科治疗领域的方法、措施,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医学论文之妇科治法的形成与发展篇【1】
治法是指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是临证运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依据,对选方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1 妇科治法的奠基
治疗经验的积累是妇科治法形成的前提。
在治法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治法的形成后于方剂。
原始人在用动植物充饥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完全依赖于经验的早期治疗;由于这种医疗活动由偶然逐渐过渡到自觉运用,人们对植物、动物和矿物治疗作用的认识不断扩展。
大约在商周时期,相对单味生药来说,更加安全有效的复方“汤液”已然走进先民的生活。
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估计载方数量原在300个以上,由于缣帛残缺,字迹毁损,今存283首。
仅依所存内容统计,涉药247种,涉病103个,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据此足以说明,此时方药知识已颇丰富。
但客观审视,它只是西汉以前先民医药经验的一种记载,因为书中不仅没有方名,组方也显得稚朴,更不见治法内容。
从现存文献来看,治则、治法之研究,始于《内经》。
《内经》不但提出了适用于指导治疗各种疾病的总则,诸如“治病必求于本”、“无盛盛,无虚虚”、“无致邪,无失正”;而且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病机的原则性治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不过,作为一部中医基本理论专著,该书较少也不可能针对各种具体病证提出具体治法。
即便是在《素问·腹中论》中谈到治疗妇女血枯经闭,虽完整地叙述了“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的药物组成、合药方法及服法,亦不曾言及治法。
真正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体现出因证立法、以法系方精神的著作,首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且不说《金匮要略》中的“下瘀血汤”、“温经汤”、“小建中汤”,其方名本身已暗寓治法;在其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有关原文里,于方证前后明示治法者亦屡见不鲜。
如,《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妊娠)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1]67。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1]67《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1]71《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此名转胞,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1]76书中对瘀阻胞宫之“胎漏”,主张以桂枝茯苓丸“下其癥”;对阴寒内盛之妊娠腹痛,提出“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对实质属于妇女癃闭的“转胞”,提出用肾气丸“利小便”,分别开启了后世医家确立“化瘀消癥”、“暖宫散寒”、“温肾化气行水”等治法的思路。
因此,我们认为,在妇产科治法发展史上,该书洵为奠基之作。
自晋至唐,内容关乎经带胎产各个方面的医著日丰。
这一阶段的著作基本因袭了仲景模式,即:治则、治法多在病因病机的探讨或方证甚至方名中体现。
如,《小品方》用治妊娠腰腹痛之“安胎止痛汤”,系以方名体现“安胎止痛”之法;治妊娠恶阻,主张“宜服半夏茯苓汤,数剂后,将茯苓丸”,指出“淡水(痰水)消除,便欲食也”,实则通过方中半夏、茯苓等主要药物能令“淡水消除”的功用特点,暗示“化痰健胃”的治疗大法。
孙思邈于《千金翼方·妇人篇》推介“羊肉生地黄汤”为“主产后三日,补中理藏,强气力,消化血方”[2],显又昭示出治疗产后病的一个通法:补虚化瘀。
考察此阶段医家治疗同一病种的方药不难发现,其治法确已相当繁富。
即以治疗妊娠恶阻为例,不但有上述《小品方》半夏茯苓汤与茯苓丸合用所体现的化痰健胃,降逆止呕法;而且有《集验》青竹茹橘皮生姜茯苓汤所体现的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法;有橘皮竹茹人参白术生姜厚朴汤所体现的健脾益气,降逆止呕法和《古今录验》柴胡汤所体现的散风疏肝,温中止呕法。
以治疗崩漏而言,仅从《小品方》的所载七方中,就可以大致总结出4种治法:活血化瘀法(单味芎藭汤)、收涩止血法(炭类及煅动物骨壳)、清热凉血法(生蓟根汁、生地黄汁)、益气养血法(由大枣、阿胶、黄芪、甘草组成的大枣汤)。
用以对付较为复杂病情的通用方,往往更是一方而兼众法。
如《千金方》之小牛角鳃散就集清热凉血、温肾壮阳、养血益阴、收敛止血等法于一体。
2 妇科治法的发展
宋代妇产科疾病治疗学的发展是划时代的,此期出现了针对病因病机而提出来的各种治疗法则,包括妇女各个特殊生理时期的总治则,以及妇产科临床多种疾病及其各类证候的具体治法。
这种治则治法的提出,标志着中医妇产科疾病治疗学从经验积累走向了理论总结[3]。
此期著作的一个特点是,治法一般以病因病机理论作为基础,且多于总论中明确提出;具体方药则另置于方证各论中。
如,《胎产大通论》对月经不调者首先提出:先期而行者,血热故也,法当清之;过期而行者,血寒故也,法当温之。
《女科百问》:“或因风冷堕胎者,血冷相搏,气虚逆上,则血结不出,抢上攻心,则烦闷,亦多致死。
当温经逐寒,其血自行也[4]”。
《妇人大全良方》:“此一卷论中风……今之治法,先宜顺气,然后治风,万不失一”。
散布于宋代医著中的妇产科治法还有许多,不仅有对前代医家所创治法进行忠实继承者,更有突破前人理论桎梏,提出不同治疗观点的创新一派。
如,关于产后调治,前人基于产时血水俱下的直观认识,大多强调“血气皆损,故阴阳俱虚”(《诸病源候论》),孙思邈为此主张:“产后虚羸,唯得将补。
宋代医家如陈自明、陈无择、杨士瀛等,则意识到败血为患的危害,反对补之太早,力倡祛瘀。
《妇人大全良方》云:“疗产后气血俱虚,慎无大补,恐增客热,别致他病,常令恶露快利为佳。”[5]81
金元时代,随着刘、李、张、朱四大医家具有独特见解的学术理论体系形成,妇产科治法亦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刘完素率先提出应视妇女生理阶段特点而分别从肾、肝、脾论治的看法:“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5]495张子和本着人身气血“贵流不贵滞”的观点,主张攻邪不分性别:“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可吐则吐,可下则下,岂问男女乎?”[6]但虑及女性生理特点,多采取先攻后补的步骤。
如,治疗妇人月事沉滞不行,他首先以桃仁承气汤加当归下之,继则投服四物汤调补。
李东垣于崩漏、带下病不但有论,而且有法有方。
如,他认为暴崩属火,久崩则化为寒。
前者当除湿祛热,益气升阳,方用升阳除湿汤、凉血地黄汤;后者“宜大补脾胃而升举血气”[7],方用益胃升阳汤、升阳举经汤。
其在“补其中,升其阳”治法思想指导下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更成为后世妇产科临床治疗气虚不摄、气虚下陷等病证的名方。
朱丹溪在带下、不孕、闭经、月经不调诸病的治疗中,倡导燥湿化痰,行滞开闭;对妊娠安胎,主张“产前当清热养血”等,皆为妇科奇难病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无一不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3 妇科治法的成熟
明清时期,由于脏腑病机理论的发展完善和八纲辨证纲领的确立,辨证论治体系走向成熟。
前代流传下来纷繁少序的理法方药内容,经过这一时期医家的整理提炼和补充,不仅内容更加完整精当,而且显示了较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如,关于调经,张景岳要言不烦:“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9]”。
关于崩漏,明代·方广《丹溪心法附余》提出三步治崩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关于胎产,晚清·单南山《胎产指南》总结其通用治疗大法为:“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盖热清而胎安,脾健则不堕也;产后专以大补气血,兼行滞为主,盖产后气血大虚,且有瘀滞,虽有诸症,皆以末治[10]”。
至于治疗带下病,明·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疏理出先攻后补及燥、涩、润、补、凉、温、补涩、排脓、消瘀十大方法;清代《傅青主女科》则主张视带下之色分别立法,书云:“夫白带者,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方用完带汤”;“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方用易黄汤”;“夫清带,乃肝经之湿热……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则青绿之带病均去矣……方用加减逍遥散”;“夫赤带,亦湿热之病也……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方用清肝止淋汤”;“夫黑带者,乃火热之极也……治法惟以泄火为主,火热退而湿自除矣。
方用利火汤[11]”。
傅氏辨证详明,理法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不但立法与遣方用药密切结合,用药灵活机动,而且往往通过在某同一名方基础上进行不同的用药加减变化,变生出多种多样的不同治法来。
如清代徐灵胎《女科指要》治疗闭经采用四物汤作为主方,根据血之寒、热、瘀、枯,分别加减药物,展示出不同的治疗方法:血热者,加山栀、丹皮,以示凉血;血寒者,加炮姜、肉桂,以示温经;血瘀者,加桃仁、五灵脂,以示破消;血枯者,加阿胶,以示润补。
另外,兼风,加荆芥、防风以驱风;兼湿,加苍术、白芷以除湿;兼暑,加香薷、藿香以祛暑;兼气滞,加香附、木香以行气。
不言而喻,这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病定方,因证立法,机圆法活的特色,给予了后人不少启迪。
4 妇科治法的创新
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工作者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创新,促进了妇产科治法的发展。
归纳起来,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随着对月经机理、带下机制、“肾主生殖”实质及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等研究的日益深入,许多有关治疗法则的相应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提出并得到确立。
近来学者关于妇产科内治法应突出一个“调”字,以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主线[12]的主张,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种新型治法体系的一个侧面;而诸如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补肾活血法、补肾排卵法等,更已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②对妇产科常用治法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整理。
如明确界定了“清热调经、理气调经、活血调经;清热安胎、解毒安胎、理气安胎、和血安胎”等不同治法的基本概念,使治法的作用机理、治疗目的、运用指征一一从中得到体现[13]。
发表SCI论文是增进学术
发表医学SCI论文要在写作及突出研究意义方面下功夫,具体有以下几点:
1、平时注意论文数量与质量的积累:很多人习惯于做完实验,其暴露的问题是文献阅读量不够。建议大家平时有意识地阅读一些论文,积累有用的句子,并整合为己用,
此外,还要注重阅读论文的质量,这个并不是要读影响因子(IF)特别高的文献,而是要读根自己的课题最相关的文献,适当做一些记录,省的写论文时找不到参考文献。
2、知己知彼:当前很多论文的前言部分写得不够深入。相对而言,前言部分的写作较为简单就是引出研究意义,但这要求作者对某一领域的研究背景(background)有很好的理解,这就得读相关的论文。同时,善于借助文献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定位,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论文发表的可能性。
3、规范写作模式:SCI论文有其写作规范,每个期刊都对其投稿论文的格式进行了规定。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规范写作是论文发表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有些科研工作者由于尚未发表过SCI论文,甚至是
4、挖掘论文深度:论文深度是研究意义的深刻体现,SCI论文并不要求有华丽的辞藻,但是一定要深入探讨论文研究意义。深入阅读文献,找出本研究及其他研究的衔接点,深入陈述本研究的创新点及新发现是挖掘论文深度所必要的。
〔
如何发表医学SCI论文?
〕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论文发表评电力职称
初中写作文的技巧【1】
我觉得,首先应弄明白,初中作文和小学作文有太大的不同。
要求都不只是没有语并文笔流利、字迹清楚等这些基础的东西。
初中作文有时是材料作文,这需要准确的把握中心,如果知道了中心内容,但不知该如何写起,那么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领会材料主旨,从中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最好写的去写。
如果,只是给了一个话题,或者将题目补充完整等简易类型的作文要求,在确定作文题目时要慎重,因为整篇作文都要围绕题目展开,或者可以先写作文,最后写题目,这样题目和正文比较容易保持一致,以免出现题、文不对应的问题。
写作文时,要确定每一段要写些什么,考虑一下怎么去体现主题,要是杂乱无章的,给阅卷老师的印象就不好了。
如果考试时实在没有时间想这些,就凭感觉写,但一定要有条理。
另外,注意文笔的修饰,给文章添色。
现在,中学生写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气势,对于这一点我也很苦恼,不知怎么能是文章有气势,尽量去做吧!
多读多练,实践出真知。
平常注意积累,建议你到网上去看一些文章,网上的作文都很好的,很让人受益。
平常多写些,可以写一些小诗,或无聊的时候写一小段,考试时或许会用的上。
平时多写,对自己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这点我深有感触!
还有,写作文重在创新,标新立异,如果只是围绕老观点展开论述,会让人没有兴趣。
对了,在考试时,有三个点一定要着重写好:题目、开头、结尾。
如果擅长写题记的话可以写题记。
总之,写好初中作文需要一定的功底,一篇好的考试作文会让阅卷老师心情舒畅,得高分自然不成问题。
这些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可以帮到你!加油!
初中写作文的方法【2】
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
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
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
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
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
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
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
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
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
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
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
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
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
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
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
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三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
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
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
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
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
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
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 “认真修改”的习惯。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
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说假话”的习惯。
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
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初中写人作文指导【3】
作文知道--写人记事内容生动
知识要点:
1:写记叙文,会具体的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会恰当的选择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能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品质、精神面貌。
要点指导:
1: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两三句点出记叙要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典范。
(2):一线穿珠的结构。
即全文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任务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统一服务于中心。
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
如《我的老师》。
(3):一波三折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如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有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鲁提辖全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妇女哭诉后,“打死了那厮便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巧妙地让史进、李达劝住,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元桥来”,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到郑屠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又起波澜。
简单的一个鲁达打死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曲折的情节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阵见血的细节。
如《春》中写春花时,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春天到来,百花争艳,蜜蜂在花间忙碌采蜜的情景。
《孔乙己》中孔乙己被张举人打断手后再次来到酒店“摸”出四文钱,一个“摸”字,形象的写出孔乙己每况愈下的境况。
怎样才能做到呢?
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抓典型,才有利于突出中心。
细致观察事物--在观察的时候,要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
精心锤炼语言--在备用词语中,选用最适合的字词。
(5):一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口蹄,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开头、中间、结尾“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语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
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
《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那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使人想起驿路梨花处处开“,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
2:如何使记叙文生动感人
(1)积累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
要写出动人的文章,就要找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
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材料寡情,连作者都不能感动,又怎能打动读者呢?我们虽然没有“战火纷飞”的经历,也没有“痛失亲人的感受”,但生活中一些备感温馨的细节、令人后悔内疚的事还是大量存在的。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身的感人的故事。
要留住感情的火花,就应该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冬琴的氛围,如果能随手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似喷涌。
(2):渲染动情点
人的七情六欲的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
然而令人动情的往往是实践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
因此不要局限于事物的轮廓,而要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
一般来说,在卸任的文章中,任务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可以看作动情点。
电力论文在哪里发表
电力论文在哪里发表?我们可以到一些专门发表电力论文的期刊上面发表哦,看看下面的电力论文期刊吧!
容易发表的电力期刊有哪些?
《当代电力文化》
《当代电力文化》(月刊)创刊于2013年,杂志是中国电力政研会会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
《当代电力文化》办刊方针是“观察电力文化热点,启迪电力文化智慧,提升电力文化价值”。
《山东电力技术》
《山东电力技术》杂志是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主管、山东电机工程学会和山东电力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文科技期刊,1974年创刊。
原名《电力技术情报》,季刊。
1983年第35期始更名为《山东电力技术》。
《电力建设》
电力建设对社会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相对紧张。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需要加快电力建设力度。
一直以来,国家工业增加值与电力建设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着电力建设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用电的增加,工业增加值也随之增加。
电力论文发表都有哪些期刊
核心级电力论文发表——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为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本刊既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同时也重视和鼓励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经验、改进和革新。
专业范围包括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计算机、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
《电力系统自动化》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学术研究、研制与开发、工程应用、专题报告、新技术新产品、现场经验、国外情况介绍、讨论园地、信息动态、综述等。
国家级电力论文发表——电源技术应用
《电源技术应用》创刊于1998年4月,由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题写刊名,中国电源学会、陕西省电源学会联合主办,是电源行业第一本面向应用、具有较强学术性、实用性和信息性的中级技术刊物。
邮发代号52-287。
CSSCI期刊
《电源技术应用》栏目设置:该刊内容涵盖电源用器件、开关电源、交流稳定电源、通信电源、UPS、物理化学电源、逆变电源、直流电源、工业电源等诸多领域。
省级电力论文发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反映科研、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教育教学、思想政治以及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园地。
学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学风,为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学术交流。
本刊分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二个版本,分别从不同的领域展示我国各门学科的发展最新方向。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栏目设置:社会科学版栏目:理论探索与创新、经济管理与改革发展、法学探讨、文体艺术、史学与哲学、教育研究、域外文化学习与研究;自然科学版栏目: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机械工程、化学与环境工程、数理科学、经济理论与管理科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术研究成果。
★ 医学教学论文发表
★ 测绘论文发表
★ 高中物理论文发表
★ 食品安全论文发表
★ 教学论文发表
★ 建筑论文发表
★ 论文发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