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的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沉鄞至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动化的论文(共含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沉鄞至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自动化的论文

篇1:自动化论文

自动化论文模板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从根本上节省了企业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促进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是就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各界对电气工程技术应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工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而这对于促进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常见的工业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问题

1.1节能方面的问题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国家也加大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电气工程作为我国主要的能耗系统,该系统的节能降耗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许多企业在电气工程建设当中,往往只考虑了电气功能的实现,为了降低初期建设的投资,而过多的选用低成本的技术落后的高耗能设备,却忽略了长期运行的能源消耗。

1.2质量和管理环节方面的问题

施工质量是整个电气系统的灵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后期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只有加大电气工程质量和管理的投入力度,才能确保电气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大多数施工企业过度的追求施工的经济效益,盲目的追求施工进度,却忽略了对施工细节的把握。在工程验收中往往只是进行竣工验收,或者阶段性验收,而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较小。而细节决定成败,电气施工更是如此,在施工过程中,细微的失误在验收时通常不容易发现,在初期运行时也不容易暴露,往往是在后期运行当中随着设备的运行逐渐显现的,例如一个小小的接线螺丝的松动引起的接触电阻增大,最终可能就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甚至引发一场火灾。

1.3系统集成度差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规模化、大型化、高参数化,PLC、DCS、各种智能仪表、传感器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但因建设时间及建设厂家的不同,许多电气自动化系统因为接口不同,平台不同,程序不同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过多的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这为各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操作人员的管理与操作带来了众多的不便。

2解决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问题的措施

2.1培养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优化节能设计

节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决策者,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全局的节能意识,积极学习EMC、BOT、ppp等运作模式,开展节能技术讨论,定期邀请相关的节能专家及节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制定节能设计方案。亦要利用先进技术做好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采用绿色照明技术、变频节能技术等先进技术降低能耗。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等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平台方便数据管理。

2.2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从管理团队、施工队伍、材料检验等多个环节入手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负责电气自动化工程建设以及维护的团队必须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企业应该严格筛选电气自动化队伍的组成成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电气自动化队伍的专业能力。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要制定各工艺的施工规范,建立多阶段的检验制度,利用定时抽检、定检等检查手段保证施工质量。

2.3制定企业级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标准化的通信接口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断增加,这些系统往往不可能被一家公司所建设。虽然现在许多供应商都提供了各种国际标准的接口模块,但因不同厂家的设备所采用的标准往往不尽一致,还是给各系统的集成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制定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机制,例如以微软公司技术标准体系为基础建立的电气自动化信息平台,以TCP/IP作为通讯标准,在电气自动化操作平台上建立标准的程序接口,从而达到有效解决不同型号产品所导致的通讯不畅问题,促进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3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在朝着专业化、智能化、分布式、物联网的方向发展。这其中标准化的接口接口设计是实现自动化数据资源交互共享的基础,而它可大大降低系统集成的工作时间,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智能化技术与传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相比较而言,其不仅省去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复杂的模型设计环节,这同时也降低了外部不可控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精度的有效提升。

4结束语

总之,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化发展的方向标,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无灯工厂、云工厂越来越多。工业电气自动化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随着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提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工业自动化必定会迎来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蒋莉莉.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展望,,v.26;No.36916:97.

[2]徐振然.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问题的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No.7222:146-147.

篇2:自动化论文题目

自动化论文题目

在确定论文题目之前,先要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导师通常都会建议我们大量阅读往届毕业生的论文,从中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研究方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自动化的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1 微网群自主与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2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作物根系原位无损检测研究

3 基于多源光谱数据融合的水产养殖水质有机物浓度快速检测研究

4 土壤LF-UHF波段介电特性与含水量频域测定方法研究

5 不确定数据流分类算法研究

6 植物细胞电信号高空间分辨率信息获取及分析方法研究

7 基于数值仿真的咀嚼过程分析

8 谷物干燥过程模拟及测控新方法的研究

9 基于GPU并行计算的图像压缩技术研究

10 目标驱动—情境感知的柔性Web服务组合研究

11 远红外对流组合谷物干燥机理与试验研究

12 新型3-DOF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及其滑模控制研究

13 桃园中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效能提高的研究

14 基于多源图像的生猪体表温度和步态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

15 植物蒸腾耗水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16 基于机器视觉的农田害虫快速检测与识别研究

17 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的高光谱成像检测

18 基于双电光分子聚合物薄膜器件的THz时域谱系统的研制与介电谱测量

19 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20 冻土冰/水含量同腔共射原位测定方法创新与冻融模型检验

21 果园信息获取现代传感方法及装置研究

22 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粮食数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2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龙井茶产地鉴别研究

24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检测在精细农业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25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马铃薯分级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26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猪运动行为监测系统研究

27 基于无人机红外影像技术的配电网巡检系统研究

28 永磁同步电机高温超导电枢绕组的研究

29 微波加热过程中食品物料介电特性检测研究

30 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

31 基于K60的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研究

32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结构及其热特性试验研究及仿真

33 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34 具有时延校正功能的并联型混合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35 唐山地区高压开关柜光纤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36 爆炸强气流作用下输电线路工频续流电弧熄灭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37 基于集肤效应的氧化锌避雷器故障分析

38 基于ZigBee技术的农业示范园区沙盘控制系统研究

39 坡面径流量和含沙量动态检测系统设计

40 基于彩色图像分割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剥皮装置剥净率的研究

41 基于总重检测的粮食干燥自控系统的`研究

42 基于ZigBee和模糊PID技术的温室灌溉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43 食用玫瑰花采摘机器人研究

44 玉米收获机可靠性预测方法研究

45 基于视觉的食用玫瑰花瓣—花托自动分离技术研究

46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灌溉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47 立式双向通风太阳能干燥箱温湿度场分布研究

48 基于S3C2440A的苜蓿太阳能干燥检测系统研究

49 基于PLC的精密播种机播种深度控制系统研究

50 电容式粮食水分在线检测仪的研究

51 基于AChE生物传感器的农残快速检测仪的研究

52 基于图像的害虫自动计数与识别系统的研究

53 茄科蔬菜灰霉病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研究

54 压实红壤中玉米根系的可视化模拟

55 土壤压实对陆稻苗期的作用及其可视化模拟

56 基于Web平台的小粒咖啡水肥管理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

57 基于图像处理的牧草形状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设计

58 寒地温室环境信息采集终端系统设计

5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LabVIEW的冬枣生长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的研制

60 温室环境参数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研究

61 基于LabVIEW的母羊声音信号处理与识别系统研究

62 水产养殖水质五参数监测仪的研制

63 便携式植物叶片含水率检测仪的设计

64 基于可调谐激光光谱的一氧化碳痕量气体检测方法研究

65 油田测井用无刷直流电机位置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66 中密度纤维板施胶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研究

67 天线与有限边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68 基于开关变压器的软起动技术研究

69 不平衡电网下三相PWM整流器的自适应滑模控制

70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控制策略研究

71 智能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开发

72 基于外磁场测定电动机效率的方法研究和系统设计

73 水分对土壤有机质近红外光谱检测影响的研究

74 高压脉冲电场预处理果蔬对其介电特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75 基于GPRS的农田气象数据监测系统研究

76 土壤含盐量和温度对FDR土壤水分传感器检测模型的影响研究

77 车载式撒肥机控制系统设计

78 谷物条播机田间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

79 喷头转动特性监测系统开发

80 果园对靶施药控制系统设计

篇3:自动化的论文

1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优势分析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建设历程,在当前我国的机械生产和制造行业之中,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随着相关技术被逐渐的推广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之上改善了劳动的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由此也降低了生产及建设的成本,提升了生产建设效率。总的来讲,相关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之中:第一,各个机械零部件均是由各个零件进行组装而成的,相关技术需要通过零部件的规格和属性,对其进行组装,进而得到成品,传统的组装工艺方式采用人工装配,作业效率较低,而采用自动化的工作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由于人工组装而出现的误差,减少作业时间且提升了产品品质。

第二,在机械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材料和零部件,同时还需要将相关材料运输至指定的地线,所以,只有严格的按照规定来进行操作,保证流程的科学性和完善性,才可以确保最为顺畅的组装过程,所以,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保证装配流程的科学性。第三,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劳动作业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劳动的效率,解决了传统人工工作方式存在的弊端和缺陷,由于相关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可以显著减少由于人工劳动而带来的损失及影响,所以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装配置质量,确保最佳的生产技术流程。

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和相关技术应用的重难点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环节和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的诸多优势有着全面的了解。下文将针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的层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不断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促进技术建设水准的不断完善。首先,在当前的机械设备检测自动化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检测的目的是保证产品加工质量及产品安全性,而当前设备检测的自动化技术均采用的是不同测试仪器和各种类型自动化装置来进行的,可以非常快速且有效的反映出被测试零部件的基本工艺参数及规格,为后期的使用提供有效数据帮助。所以,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和相关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检测效益,为后期的工艺技术增强奠定基础。

同时,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加工自动化之中也有着重要的使用,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加工自动化的流程进行优化及改良,可以实现对各种类型机械辅助零件设备和设施的自动化加工,通过自行的装卸设备,可以实现设备性能的优化,为更好的操作设施作出重要贡献。在信息流的自动化处理当中,机械自动化技术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使用,机械自动化的信息系统,是全面实现信息管理和制造工作自动化的重要系统,其中针对硬件设备的管理,是核心环节,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并且建立起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最终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最后,在当前的机械设备装配自动化领域当中,机械自动化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装配自动化指的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对设备进行检查、调整、搬运以及连接等操作流程,通过对不同的设备零部件进行重新装配和组合,可以实现高效的技术生产。总的来讲,装配自动化是整个机械设备生产和制造工作当中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设备的质量,将最终影响到装配自动化的效果。而装配自动化之中则包含有给料自动化、自动化的零件装配以及零件定向和定位技术等,整个操作流程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最终的生产成果更加科学有效,并且实现产品的质量检验,实现自动化的产品清洗和产品包装,最终自动化完成产品运输入库等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操作,实现高效的运转。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细致研究,同时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要点、技术难点和技术的核心应用范围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技术应用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和需要重点思考的事项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旨在不断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准,促进技术的成熟和完善。

篇4:自动化的论文

1机械自动化的核心技术

1.1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在机械自动化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的工作中,它主要是对冲机械设备的结构、材料以及机械的性能予以研究和调整,从而也就实现对其的改进,这样就让机械设备的性能在实际的工作中都的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从而也更好的满足了当今我国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

1.2计算机信息技术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和以往相比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广泛的应用在了社会生产中的众多领域中,在机械制造和运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也就使得机械设备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

1.3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常强的应用型,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将能够应用上的各种先进技术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也就使得设备整体的功能性更强,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2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

机械自动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纵观国内外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械自动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2.1绿色化

在我国,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种转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其一是人们的物质生得到了更大的满足,生活的舒适性明显增强。其二人们在享受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所以人们也逐渐对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始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出现了很多绿色产品,而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绿色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对环境没有非常明显的损害,同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威胁,资源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高,产品在报废以后还可以对有用的零件予以回收面这样也就使得工业发展中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2.2智能化

人工智能系统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三个问题,一个是知识的表示。一个是知识的利用,一个是知识的获取,这一系统的应用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能够将问题像人一样的去解决问题,智能化通常就是指在有了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的融合多个学科的优势,使其具备更好的控制技术,当前,专家系统、模糊系统、神经系统和遗传算法在机械自动化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四个技术之间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当前,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机械的智能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也使得机械在运行的过程中拥有了人类的很多能力。尤其是当前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3网络化

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这样的情况下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机械自动化技术同样也不例外。比如说通过网络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的监控,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例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世界真正变成了一个整体,企业间的竞争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机械自动化新场频一旦被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齐全,安全可靠就会赢得广阔的市场。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械自动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械自动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科技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晶。如今,机械自动化已经取缔传统工业技术成为现代机械业的主角,全面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绝不是工业历史发展的偶然,它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3结束语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更加的广泛,这一方面使得机械设备的功能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进和完善,同时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当前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还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改进的,只有这样,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为我国的发展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